如斯歲月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
正文

想起來《海底兩萬裏》

(2023-06-25 10:09:50) 下一個

父親節那一天,泰坦號深潛器在泰坦尼克號的殘骸附近失事,往death toll上又添了五個人。那天晚上我坐在海之星餐館裏吃人傻錢多的一餐。桌上有一隻海藍的磨砂玻璃杯,裏麵幽幽亮著一點海底的燭光。我把酒杯和綴著一隻海星的餐巾環攏在燭光旁,拍了一個靜物,預備它們在我的日記裏與字句互文。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海水底下發生的悲劇。

幾天以後知道了Ocean Gate的事,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媒體說那是一家小公司,在Everett。有點恍然。Everett,有隱僻的港灣,尼米茲號航母停在那裏。公司開在Everett,明白了吧?

沒明白,那些海洋上的行家怎麽就說服不了那個CEO。他真心相信他那個破玩意兒沒事,不然他自己不會坐進去。想到電影《泰坦尼克號》開頭大船殘骸的水下鏡頭,去查了網,導演搭乘的是俄國的一艘深潛器。從時間線看,電影在先,小公司的成立在後,相距十年。媒體說他有泰坦尼克情結,時間的結繩記事倒更像是泰坦尼克商機。

他無疑是有點英雄主義的。兩年前他接受了一次采訪,在談到使用碳纖維材料有違規則時,他引用了麥克阿瑟將軍的句子:You are remembered for the rules you break。不幸一語成讖。他姓Rush,好像也有點什麽意思,我純粹文字遊戲了。

《泰坦尼克號》的導演將相隔一百年的兩起海難聯係在了一起。他說,泰坦尼克號船長對前方有冰山的一再警告置若罔聞而全速撞了上去,for us a very similar tragedy where warnings went unheeeded to take place at the same exact site。

在這個世界上,少數人具備切中要害的能力。這幾天我周圍的技術控們談壓力、談材料、談測試,全體都比那個倒黴蛋聰明。我困惑地想著餐館桌子上的那隻磨砂玻璃杯,它的形狀和顏色,和那隻潛水器,它們有某些局部的相似性。它從海水深處散發出燭光,想要告訴我們什麽?電影導演的話像一柄利斧劈開那些高談闊論,使我釋然,我看到了冥冥中的啟示。

泰坦尼克與泰坦號,就像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泰坦族。《神譜》說它們要遭到報應,詛咒來自生它們的父神。普羅米修斯也是一個泰坦二代,他依據自己的形體用粘土創造了人。在希臘古老的傳統中他有著複雜的演變,有說他是個騙子,有說他是個反抗者。無論如何,他盜火的形象長存於人間,泰坦號的探索精神也是應當被我們記住的。

這兩天我看了Ocean Gate拍攝的水下鏡頭,白珊瑚附著生長在鏽蝕的船艙外,棉線似的在水裏搖曳,對照記生死,不敢去想禁錮在舷窗黑洞裏的那些亡魂。我不禁去想這些柔軟的珊瑚蟲能承受的壓力,內心充滿對造物主的敬畏。

我也讀了對CEO訪談的文字記錄,他表示,人類在地球上過於擁擠而想著移民火星一類的星球,不如考慮移民海底。這讓我想起來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我小時候真是癡迷那本書,向往著從水下舷窗看魚遊過。船長造的是一艘潛艇,是自主移動的,眾人舒舒服服住在裏麵。不記得有沒有討論壓力問題了。那艘船叫鸚鵡螺號,作者的意識裏無疑有著船體堅固性的考量。

鸚鵡螺號最後馳向一個巨大的漩渦,命運未知。

 

~~~~~~~~~~~~~ BBC 的分隔線 ~~~~~~~~~~~~~~~~~~~~~~~

OceanGate吸住了我,somehow,我試圖寫下自己對事件的,與其說判斷,不如說感覺。判斷一個已經不幸去世者,我格外惴惴不安。我希望自己做到持守著敬意的客觀。

判斷人事其實是對自己的考驗,考試出自己認知、思辨、結論的能力。我滿意自己上個周末沒有偷懶,先寫下了自己的感覺。之後我讀到BBC的長文,拿它做評分標準回頭來給自己打分,也從文章對事件了解到更多。

這篇文章是:《Titanic sub firm: A maverick, rule-breaking founder and a tragic end》,by Holly Honderich, Callum May & Jemma Crew

記下幾個點,以備日後淡忘時能夠複盤:

1. 首席執行官是1962年生人,含著銀匙出生,家裏做石油和運輸的生意。他在普林斯頓遇見他的太太(其高曾祖父是梅西百貨的老板,與夫人一起罹難於泰坦尼克號)。他太太是他的director of communications,公司 small and tight-kint,有不言而喻的人脈。

2.“The ocean promised adventure, adrenaline and mystery. He also believed it promised profits”-- 我如釋重負。在我寫下“泰坦尼克商機”幾個字時曾經懷疑自己小人之心。我還是鬥膽寫了我的直感,這一首潛水器解體的悲歌裏除了冒險精神還有些別的。

文章解釋了執行官使用碳纖維材料的動機,是為了減低成本。專家們一再勸說他不能這樣cut corner,他沒聽,並且將此舉包裝成了他的 innovation。文章還說,潛水器的觀景窗玻璃隻獲得下潛至1300m的認證,而他需要下潛至4000m。我們都以為是碳纖維材料沒有抗住壓力,現在看來也有可能是窗玻璃裂了。潛水器存在著各種各式的不符合技術標準,遠不止這兩處。

3. 執行官是真心相信他那個愚妄的潛水器。他的誠實應該獲得人們的敬意,文章說每一次下潛都由他親自操作。他19歲就會開飛機,而且是噴氣式。他認為空難事故大多出自駕駛員的錯誤,對自己的技術信心滿滿。我感慨這同出於普林斯頓的夫婦二人都落入了偏執的陷阱。現如今,追悔的精神壓力將不亞於海下4000m。逝者往矣,留在岸上的一個餘生難捱了。這人啊,,人啊人。

若換了我,我想,隻有turn to God。

文章以Jay Bloom拒絕了執行官的邀請結束,引用Bloom的話說,"I am sure he really believed what he was saying. But he was very wrong."

~~~~~~~~~~~~ BBC:6/28 潛水器殘骸打撈出水 ~~~~~~~~~~~~~~~~~~

第一件出水的是外殼,我注意到起吊的繩帶從觀景窗穿過兜一個繩圈。果然,有文字說明,窗玻璃沒了。

今天的文章講潛水器在常規下做成球形,以求最小壓力並均勻承受。而執行官為了多載人改成梭形,能容5人。載4名遊客,25萬/人。下潛一次賺一百萬。

潛水器在距離泰坦尼克不到500米處解體。

6/30~~~:他真是瘋了。《旅遊周刊》的主編爆料,執行官在下水前一天(6/17)告訴他,潛水器的碳纖維材料是他打折買的便宜貨,過了保質期(past its shelf life)。主編因日程安排衝突取消了6/18的下潛。

《Insider》刊登文章,請一位美國教授就殘骸出水的照片分析事故原因:

第一件出水的更準確地說是潛水器的鼻端,鈦合金製成。潛水器的兩個金屬環都保持形狀,說明是對的材料。教授也注意到玻璃沒有了,說玻璃先壓碎還是碳纖維材料先出問題有待進一步分析。他認為像是碳纖維材料先撐不住了,因為從照片上沒看到有任何的纖維材料被打撈出來 -- 如果玻璃先碎,水灌進去,可能會有大片的碳纖維留存下來。照片上略帶弧形的白板不是碳纖維,而是覆蓋在碳纖維外麵的裝飾性材料。原來本人鬧半天還沒見到那個碳材料什麽樣。

~~~~~~~~~~~11/9/2023 ~~~~~~~~~~~~~~~

泰坦這個名字不好,不吉利。

英國航空公司“泰坦航空”(Titan Airways)的一架空中巴士A321包機10月初從倫敦史坦斯特機場(London Stansted Airport)起飛至超過14000英尺(近4267.2公尺)高空時,發現有兩塊窗玻璃不見了。當時機上有11名機組人員、9名乘客,幸運安全返回了地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我一直在想,那個父子一同遇難的小男生的媽媽,她該多麼痛苦絕望!

給如斯姊推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by Anthony Doerr。 作者也是一位“海底兩萬哩”的書迷,這本書在裡麵有很重要的戲份。

我的書評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591/201603/704808.html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你總是這樣大姐大的細心周到,文城有你真好。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1

翔實的好文。特別讓人感慨,震驚。。。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丹哥' 的評論 :
謝謝丹哥,一如既往 ;)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亮媽媽的肯定,我最近覺得自己太愛發表意見了,正擔心討人嫌。
你的菜園子今年夏天收成好嗎? 前些天看見你貼種的蘿卜,吃蘿卜纓。我有個小笑話呢。有一回我看見印度店的員工削掉蘿卜纓上架蘿卜,就向他討要丟進垃圾桶的蘿卜纓。他奇怪地問,要這個做什麽?我沒好意思說人吃,瞎說喂雞吃。裏根總統給我的靈感。他小時候家貧買店裏的豬肝,告訴店員給家裏的貓吃。
祝夏天安順而有風情。
丹哥 回複 悄悄話 一如既往的喜歡如斯的文風。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如斯這一篇寫得真好。這個事件最後的答案就像你說的隻有上帝知道。在聰明絕頂的人還是人,很有限。問好如斯。
如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現在我這邊是傍晚6點多鍾,夕陽很亮,在樹梢閃耀。想到讀《海底兩萬裏》的日子,那時候隻有一顆好奇的心,多麽的單純。。我現在也覺得字書辣眼睛了,有時候想,是不是該讀large print了。從新聞裏看見這個悲劇,就被hook了,也許是《海底兩萬裏》的緣故。。謝謝留言,願你的傍晚涼風習習。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在小學時讀過海底兩萬裏,裏麵的故事情節忘了不少。船長彈琴,尼德蘭漁民手持魚叉,他們的船在擱淺處等著潮水的升高。。。後來在書店買了一本英文版的《海底兩萬裏》。前幾年曾經想再讀一遍。才讀一頁就決定不再繼續。因為字太小了,累眼睛。從新聞裏看到了潛艇發生的悲劇。令人震驚。。。
欣賞了 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