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仍寒天,薄雪白屋頂三回。櫻花還是開了,李花更盛,開得村裏村外一團一團的花雲。李樹花有三種,淺粉、深粉、白色,白的先開。駕車風馳公路,瞧見前方山坡有一樹白李楚楚在細雨中,一旁的農家平房已經坍壞。
難得地,孩子的爺爺發來一張微信照片,真個是杳杳音塵。他拍的是一張明信片,是去年夏末我們寄給他的。爺爺意在不言中:終於收到了。算得上寒天暖信。
去年夏天往法國自駕遊,行前問老爺子要什麽禮物不,老小老小,老人上年紀就像小孩一樣。爺爺回答不要了,沿路寄明信片給他就好。其實這是一道難題,人在旅途中,要買當地的明信片、買郵票、確保蓋上當地的郵戳。理解他這是想個法子叫你時時惦記著他。
須得買不同的郵票,老爺子可不好糊弄。他去過一百多個國家,退休後利用集攢的郵票寫了一本科普他那個冷門專業的書。書中郵票大多是他在出差途中寄回家的,你有沒有為他盡心他拿郵票來考試你。
我們一路買明信片、買郵票,尋找小地方的La Poste信箱 -- 貪圖那些郵戳。法國人喜歡把信箱安在街口建築物的外牆上,小小的、扁扁的、古老的、鑄鐵信箱,塗色用法國人所說的雛雞黃。在一個陌生的市鎮尋找一個這樣的小鐵箱子,如同在野地裏尋找一隻才出殼的小雞。找見了,淡淡一份喜悅,看它舊舊的樣子卻有著稚嫩的顏色,感受它拳拳長情,油然生出一種特別的溫存。
第一站是莫奈的故家,他畫睡蓮的大院子外麵有個岔路口,郵局的人在那兒擺張桌子賣郵票。第X站到了Honfleur港口,開旅遊紀念品小店的老板娘做生意精刮,買一張明信片隻能搭買一張郵票。我買她明信片數張又給孩子買紀念品,她示好地說,我可以多賣你兩張郵票。Honfleur之後去聖米歇爾島,山頂小店買明信片,被告知郵局在山腳,隻有郵局賣郵票。站在郵局裏寫卡,寫好了問信箱在哪裏,員工用手指指大門口。門邊地上放著個塑料方筐,裏麵全是明信片。彎腰伸手撥弄著看了看,寄往各國各地,歐洲居多。想了想,又寫一張寄回美國。二十年後舊地重遊,寄給從前的自己。
爺爺收到的一張是從Chenonceau寄出的,郵戳日期9月2日,去年。從聖米歇爾山上下來後我們去了盧瓦河穀,沿河穀往回走,最後一站是巴黎。最後一張明信片在凡爾賽寄。
到家後的第一個星期,寄回美國的一張就像一隻信鴿飛了來。寄去中國的全無消息。開始還問詢,後來不問了,關心更重要的事情。封控、解封,一個陽了,全家陽了。
秋去冬來,冬去春來,已經徹底地、不再去想它們。上周日我們這裏過複活節,忽然有一隻鴿子飛到了目的地,竟然有一隻鴿子飛到了目的地。豬那廝曾經指責法國郵局不靠譜。他以米歇爾山的一幕為例批評,在公共場合使信件亂扔在敞口的筐裏,能不丟嗎?如今郵戳站出來為自己申辯,指控人啞了口。
郵路上究竟發生了什麽,依舊是一個謎。除卻Chanonceau城堡的一張,其餘的都航空失事了,還是surface mail泥牛入海? 我們在和平的日子寄信,從一個文明國家寄往另一個文明國家,理論上說。想象了戰爭環境,想一想古時候,烽火連三月,家書也就到了。和平的現代,一張明信片倒走了半年。
默默回想那一路的寄出,說什麽是好呢。微信上最好什麽都別說。爺爺就什麽都沒說。小姑說得很妙:這個信,嗬嗬,但是終於收到了。
終歸有一張卡寄到了地方,並且捎話給我們,一個春消息。別的,就沉默吧。
這一回我是實在看不下去了。昨天那一位繼續寫一篇《一個底層農民的不屈的抗爭》。好家夥,這個文學城真讓我見識到了,先前有把俄國侵略文藝成對烏克蘭土地占有性熱愛的,現在又有把董誌民所作所為歌頌成不屈的抗爭。
謝謝菲兒留言,星期天快樂!
同感,佩服。如斯的正義,一起點讚。問好!
感謝你專門登錄了留言,一份情誼綿長,記在心間。在春天裏向你問好。
謝謝楊柳小妹妹。如今讀書還有一層讓自己和現實脫離開的意思。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我承認。
清代的張潮這樣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曆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我剛看見了這話,回複給你多合適啊。
我較少來城裏發文,隔些日子發一篇會晤老友,也算沒白用文學城。不想讀人民日報海外版,也不願躋身在一班與我價值觀相悖的人中間...同懷念過去的日子。
今年我自娛自樂,做了一個《賞花不行遠》的帖子。對比加州那邊的天光山色,感覺北方還是少一些柔和。春好。
春天看到福祿考花的時候,就想起你寫的花和故事...安好!
不是啦,我真沒有讀過多少書。為我上學的時候沒有書讀,我誓不原諒。先天的不足隻有自己補課,不怕你笑話,我以陳丹青為role model。我能夠感覺到他底子有多差,成年後補讀有多努力。我也為自己盡力。拿你的表揚當鞭策啊,繼續努力。
發現你在博客寫日記,跟讀你。建議日期采取倒序,方便你更新,也方便我們看。
替你遺憾。有時候我想,但凡我們對別人好一點這類的事情就可以避免發生,可我們就是不能對別人好一點。
遇到蠻不講理的時代,比戰爭還更讓人不可理喻。
去年經曆了隻包裹的奇遇,地球轉了兩圈之後,包裹終於寄到。可是簽收人已駕鶴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