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三國中享國最久的皇帝於此年誕生,他將統治三國中持續最短的王朝。
建安十二年荊州新野,一個嬰兒呱呱落地。
當時無論嬰兒自己還是其他人都不會想到這個嬰兒將會成為三國時代享國最久的君主。
這就是劉禪,字公嗣。
日後的蜀漢後主。
劉禪十七歲繼位登基,居皇位達四十二年之久。
三國之中人莫能比。
孫權雖然在實際執政時間上還長於劉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總論:
建安十年之後,曹操大局已定。
之前曾有若幹強者,但在與他的鬥爭中無不棄子認負。
所以曹操說,設使國家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本是實情。
他因此而為漢朝名臣。
倘若曹操一手建立的魏勢力沒有在日後代漢而自立,傳統道德將不吝最高級別的褒揚和讚譽。
然而部分的也正是因為曹操這些年中的優異表現,天下資源重新整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幾時方至建安十二年?
李兄,俺每天都來等更新啊。似乎是石韜(字廣元),,孟建(字公威)啊。如果說三國中後期有這麽多那麽多人才,怕是忽悠的成分居多。
羅灌水,陳忽悠弄得驚天動地的,好像牛人多的不行,其實,三國中後期(蜀漢建國以後)擱現在蜀國人口就一縣城規模,還排不上大號的,魏國好點,就一地級市。
能有多少人才?三國初期人口基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01 12:53:29)

李靖岩
2009-04-2503:51:42
——燎原之勢已息,而星火不滅。張燕打點好行裝,準備上京。
雖然早在多年以前,他已經接受了漢王朝所謂平難中郎將的封號,張燕的心裏仍然有些惴惴。
與一般人不同,張燕甚至沒有表字。
實際上連他的姓名都是拚湊而成。
這使他一旦置身於朝廷的詩禮世家和簪纓巨族之間不免失色。本朝從四百年前始肇至今,向來沒有缺乏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記得好像在哪裏看過有曹丕調兵臧霸不應得記載。
還有,臧霸的待遇級別好像很早就被調得很高了。
黃巾軍是中國底層組織的一種形式,以宗教為號召,以世家傳承為載體,幾千年來,延綿不絕,上自墨家巨子,後麵到黃巾、元末紅軍、明末白蓮教,值得研究,可惜的是資料非常的少。
所以蜀漢後期再無謀士,未必不是源於這種內鬥。
諸葛亮一去,蜀中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可謂“金樽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歎息,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很多時候是時勢造英雄,要想跳出困局,非要有大智慧才可能。
查了查張邈,看來曹操是蠻狠
李靖岩
2009-04-1222:25:36
政治人物嘛,必要素質
隻是想起當初年少時使酒任性,飛鷹走馬,都是好哥們兒。
既有雄心壯誌,又值紛紜亂世,從此數十年間拚的血流成河。
也算一段令人歎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01 12:08:41)

李靖岩
於2009-04-1200:30:55
———有些事情看似荒誕不經,其中卻隱含苦澀的哲理。
許攸最近的狀態很不正常。
建安五年他在關鍵時刻棄袁奔曹泄露軍機引發了官渡之戰的轉折。
然而此後他即默默無聞。
史籍上並未記載曹操對他功業做出的褒賞,許攸也許正因此而憤憤不平。
這也可以理解。
然而許攸的對策是恃功而驕。
最初,他和曹操袁紹張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4-01 11:55:58)

TG一提到建軍,先講八一,後說秋收。
前者出了總理+半數元帥,後者有個主席+根據地。
百色雖然托凳公的福,依然隻不過是TG搞的上百次暴動中的一回,第三的位置始終是廣州起義。
但要是講到規模大、時間長、人數多那就得首推湘南起義,可是影響很糟糕,被歸到左傾盲動裏了,不但成了瞿秋白的一大罪過,而且也是老總、陳帥的一塊心病,黃公在此起義裏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3-17 12:32:36)

1926年初黃公來到號稱革命大本營的廣州上學,入黃埔軍校啦?
NO,進的是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
GMD開辦這個講習班的目的是為給軍隊培養政治幹部,GMD是懂軍政一把抓的重要性的。
但這個講習班的頭,不是由蔣校長兼的,而是由主席掛帥。
黃公在這裏是第一次親耳聆聽了老大的教誨,隻是沒記住主席都講了啥東西。
在這個班上,黃公結識了段德昌,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3-16 13:25:57)

各大佬在比試武力時,當然也懂占領輿論陣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TG在8平方時因新聞導向沒搞好就吃過大虧。
結果擺在黃公麵前的救國理論就多如牛毛:科技的、佛教的、教育的、實業的、基督教的、三民主義的、馬列主義的,等不一而足。
黃公憑自己的道德理念,認為GMD的一大宣言不錯,是救國的真理。
黃公的眼力真不差,這個GMD的一大宣言,實際上是由俄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