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4-11-22 09:18:10)

張克威,原名玉琇,1901年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郊。留美博士,老革命,八路軍129師生產部長,中共第一號墾荒專家。新中國的畜牧學家和農業教育家。
一、美共美妻
張克威從小長的人高馬大,瀟灑風流。1920開始,留美十年。最先到田納西州瑪莉維爾專科學校,後到密西西比農業工程學院,然後到聖保羅城明尼蘇達大學學習,和著名的植物生理學家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11-15 08:36:32)
宋太祖起於陳橋兵變,又深知唐代藩鎮之亂,所以對武將最為忌袒,因而有杯酒釋兵權之舉。終宋兩朝,雖國力富強,文化發達,可不修武備,戰時朝廷無可用之兵,才造就楊家將嶽家軍文天祥等眾多的民族英雄,民間的古裝戲,一半是有關宋朝的。
對於宋太祖是否殺大臣,民間似乎有不同的傳說,阿Q的“酒醉錯殺了鄭賢弟”就是一例。但總體說來,宋太祖和劉亭長和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1-15 08:29:27)

長女是一個左撇子,吃飯寫字畫畫皆用左手。動作模仿語言能力比較慢,但點子想像作文譜曲技如泉湧。俺太太對此,開始時有一點擔憂。就下工夫查了點資料,結果大喜過望,說是你們老席家祖墳上冒青煙,右腦思考,不得了不得了!
下麵是資料中的片段,貼出來,與大家分享:
說是現在的人們比較重視創造性思維和人腦開發。世界上大多數人是以左腦思考型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1-15 07:52:32)
在遙遠古代的猴年馬月,東勝神洲海外傲來國海中有一座清談山,山上一塊玉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足球樣大。因見不羈的風,化作一個石虎,目運兩道犀光,射衝鬥府。
某年夏天,這隻石虎同一群老虎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眾虎說:“誰能從這瀑布中鑽進去看個究竟,我們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死,農村和城市的反映不一樣。俺在農村,親眼見毛澤東去世時,老農民哭的死去活來,如喪考妣;對周恩來,很多農民不是沒有感情,是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麽一個人(後來經宣傳,才知道周總理很了不起)。一是宣傳,二是愚昧。農村的地富反壞右是如何想的,俺不知道,大概是高興的。後來在城裏念書時遇到一個老太太,在樓道看門,她回憶說說她19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1-09 12:26:09)
在淮陽縣城北3華裏,古蔡河畔,城湖之濱,有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古建築群,這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昊伏羲陵。陵園建築雄偉,殿宇巍峨,古柏參天,勁鬆疊翠。
太昊伏羲是我國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一個聖明帝王,他“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類社會從母係向父係,由野蠻向文明進化時期,以自已的聰明和智慧,立下了齊天功績。後人因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1-09 09:19:30)
啄木鳥,以前隻是在書本上看到過,沒有見過真正的。
晚上散完步,聽見外麵“咚咚咚咚”的響聲,一看,原來是一隻灰顏色,紅頭發的啄木鳥,在房子前麵一棵大樹的枯枝上啄蟲子吃。亟忙招呼太太和兩個女兒過來看,大家都看得很高興。
這隻鳥兒十分的勤勞,不一會的功夫,就在樹幹上琢了三個很深很大的洞。後來又來了一隻琢木鳥,原來的那隻鳥就飛到對門的鄰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10-28 10:09:35)

鄧小平早年,是否親自參加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目前在學術屆和曆史研究上已經沒有什麽爭論。但看到一些材料,質疑鄧小平在紅七軍時期是否兩次當逃兵,質疑鄧小平是否參加了八七會議和遵義會議。還有人質疑鄧小平早年的中央秘書長頭銜,一次是中央秘書處處長(1928-1929,中央秘書長兼組織部長為周恩來,後李立三任秘書長),一次是中央直屬隊秘書長(1934-1935,後來為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0-27 14:43:10)
十年前到英國,先在離倫敦不遠的貝德福郡住過一段時間,也到訪過世界最著名的洛桑研究站。然後是到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和在愛丁堡北部的大理石城,阿伯町的一個研究所。接著是到了威爾士北部的英國最高峰-斯諾碭尼山腳下的一個小鎮去工作,再後來是到愛爾蘭的一個研究所一段時間。 英倫本身不大,玩起來也很方便。但由於俺是第一次踏上異國的土地,印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10-27 14:39:23)
俗話說的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老人言之所以金貴,就在於很多老人言富有生活哲理,是老人一生生活經驗的結晶。也在於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往往連一句話也悟不透,可也算是白活了。 俺有幸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裏,耳聞目睹幾位先輩的言論。雖然都是小人物,言語也粗俗,難登大雅,但回憶起來,不勝唏噓,記下來,放在這裏,與大家共享。 一、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26]
[127]
[128]
[129]
[1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