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博文
(2010-08-14 20:17:11)
乾坤蕩蕩
我心悠悠
我載心去
心載我歸
我心覓覓
我心處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8-08 09:43:47)
散落在天南地北的人啊
當故鄉在心裏化成遠方的一條輕舟漂泊幻為命運問問那名叫故鄉的舟
離你而去了嗎
還是相隨相隨散落在天南地北的人啊
當歲月在心裏化成搖曳的一縷微風
思念幻為過去
問問那名叫歲月的風
離你而去了嗎
還是纏綿纏綿散落在天南地北的人啊
當期盼在心裏化成迷離的一團彩雲
婆娑幻為虛空
問問那名叫期盼的雲
迎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10-08-07 11:16:41)
天道章恭聞天下之大,不離於一身;天道之微,不離於一心;心體虛明,則天理顯著;應事處正,則天下安靜。是以知:道在人身,向外求之者,遠矣!德本於心,向外觀之者,昧矣!此等妙義,皆是指有道有德之聖人而言之也。若養之不純,積之不厚者,焉能如是哉!是故大聖大賢,修己之功,修之於不睹不聞之間;養己之德,養之於識心見性之妙。因道德之體用全該,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0-07-29 13:47:04)
知足章恭聞心為一身之主,其所以為體者,性也;其所以為用者,情也。性主於靜,情主於動。體用之中,動靜生焉;動靜之中,善惡具焉。是故動與善者,天理昭然,天德全備;如衡之平,如鑒之明;妄緣不能入,私欲不能生。主之者既善,發之於用,無不善矣。倘若動之於不善,則邪思橫出,妄慮叢生;可欲之心,無所不有;欲得之念,無所不至;其不足之心,如漏卮zh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7-29 12:23:44)
清靜章恭聞日月之燭六合,山嶽之藏流峙zhì;天之高明,地之博厚;皆非有所作為,有所假借而然也。蓋因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山河之流峙,人物之生成,鹹得太極無妄之理。所以高明者,自然高明;博厚者,自然博厚;臨照者,自然臨照;流峙者,自然流峙;生成者,自然生成矣!雖然均同此清靜之氣,均得此清靜之理,但成其氣者,又有清濁之不同;得其理者,又有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9 11:49:30)
知止章恭聞人生,性備太極之理,身得形氣之正,與天地並立為萬物之靈,可謂至貴矣。我即當以全理,而歸之於天可也。倘若不然,或背理徇私,妄求不實之名;或人百己千,妄貪不義之貨;此等所為,名與實皆喪,貨得害必生!貪得無厭,而不知其足;貪心不已,而不知其止。所以凶事及之,禍患隨之;愈趨愈下,日遠日離;是謂自入於邪徑者也!非天之所使,人之所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9 11:05:11)
至柔章恭聞大道之妙,有體必有用,有用必有體。體者,無極太極之實理也。用者,陰陽造物之圓機也。其體也,設使有體而無用,則大道之實理,無所顯著矣。其用也,設使有用而無體,則萬物之生成,無所稟受矣。此正是:體與用,暫不相離;用與體,互為根柢之妙處也。是故五行之氣,行之於天;五行之質,具之於地。行之於天者,乘大道體用之機,無適而非陰陽之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9 11:04:25)
衝和章
恭聞:虛靈者,謂之衝氣;柔順者,謂之和氣。柔順之氣,未嚐不虛靈;虛靈之氣,未嚐不柔順。分而言之有二,合而言之即一也。此氣之妙,有體有用,有動有靜。其體也,涵陰陽升降,動靜自然之機;其用也,有聚散屈伸,變化無窮之妙!
用之可見者,因用有象而為氣,故可得而見之;體之不可見者,因體無象而為神,故不可得而見之。因為不可見,所以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9 11:03:29)
聞道章
恭聞:道之不可不聞,猶性之不可不有也。性之不有:眼不能視,耳不能聽,鼻不能嗅,口不能言。若道之不聞:身不能修,德不能立,家不能齊,國不能治也。是故道也者,不可不聞也。但根有淺深之不一,性有智愚之不同。
聞道而潛思力行,一了百當者,是為根深智慧之上士也;聞道而心不果決,誌不堅固者,此為中根未悟之人也;信道不篤,自暴自棄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7-29 11:01:31)
反覆章恭聞天地消長之道,不噏(xi)聚,不能施化。不施化,不能噏聚。噏者,吸也,收斂也。吸聚者,氣之靜也。施化者,氣之動也。靜者,體之所以立;動者,用之所以行;此兩者,非反覆之功力,則陰陽進退之道不有;萬物生化之機不立!詳此反覆之功力,即是動靜之先機也。先機動,不得不動。先機靜,不得不靜。反之而複命立基;反之而乾坤合體;反之而陰陽受符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