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法國投降後,希特勒稱霸西歐大陸,威逼不列顛群島,不可一世。他認為實現他蓄謀已久的計劃、即建立法西斯德國在歐洲和全世界霸權的時候已經來到,而蘇聯則成了他稱霸歐洲和世界的主要障礙。因此,希特勒決定把其戰略重心由西方轉向東方,把侵略矛頭指向蘇聯。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發布第21號指令,正式下達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侵蘇計劃。
蘇聯麵對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分三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使蘇聯國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歐洲主戰場,蘇聯人民開始了衛國戰爭,二次大戰進入了新階段。這是1941年7月31日晚,德國飛機機空襲莫斯科,將戰爭帶入蘇聯心髒地帶。
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宣布:蘇聯士兵侵犯了德國邊界,德國被迫采取"防禦措施"。
德國裝甲兵在蘇聯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張戎為例。她在《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文版發行時即接受采訪時說:“今天毛澤東像依然掛在天安門上,中共至今還說自己是毛澤東的繼承人,我們發掘的那些鮮為人知的事,對現代中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了。但願這部書能告訴人們,中國要向前邁進,就必須與毛澤東的政治遺產決裂。”
此書的編輯、香港《開放》月刊總編輯金鍾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40年5月26日~6月3日敦克爾克撤退的場麵。各種各樣的船隻╴╴隻要是能載人的都被搜集了起來。一共搜集了超過700條船。許多船隻以前根本沒有下過海,或者本身是為河運而不是海運而設計的(平底船)。
正在等待撤退的英軍。
正在逃生的英法士兵。由於敦刻爾克港海灘水淺,許多從英國開來的船隻不能靠岸接人,許多逃生的士兵隻得涉水,艱難地走向停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940年8至10月間,納粹德國空軍對英國倫敦和其它重工業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在此之前,德國空軍的主要轟炸目標是英國的軍事設施和工礦企業;隨著戰爭的逐步升級,轟炸擴大到首都倫敦。在這一時期,僅倫敦一地,就有1萬5千名平民被炸死,傷者更不計其數。圖為倫敦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周圍建築慘遭轟炸破壞的情景。新華社發
在西歐戰役中出盡風頭的戈林向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39年9月1日,德國士兵拆毀波蘭邊界檢查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興奮地向國會宣布,德軍攻入波蘭,德國進入戰爭狀態。
納粹空軍到達指定位置即將入侵波蘭。
德軍出動大量飛機對波重要軍事目標實施轟炸。
德國法西斯的鐵蹄踏過波蘭軍人的血肉之軀,向著華沙推進。
一名德軍士兵投擲手榴彈。
德國軍車開進波蘭。
德軍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登基時的裕仁
1945年8月14日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
毛峰《亞洲周刊》二○○六年第三十一期
昭和天皇裕仁曾強烈不滿靖國神社祭祀二戰甲級戰犯,並從此中止參拜靖國神社。秘史曝光,日本讚成首相參拜人數立即大幅下降。
日本首相小泉三番五次參拜靖國神社合祭甲級戰犯之舉,牽出了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晚年的曆史之痛,他曾感慨萬千說:「不管怎麽說,大戰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陳之嶽《亞洲周刊》2005年第48期
張戎及英國丈夫合著《毛:不為人知的故事》受到西方史學家史景遷惡評,指把毛寫得「一生皆壞」,而許多引證的來源、出處和可信度更大有問題。評論界也認為,寫毛傳濫用材料,比不寫還要糟糕。
----------------------------------------------------------------
希特勒和斯大林是西方社會所認定的二十世紀兩大暴君,對毛澤東的看法,則涵蓋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英法等國一手炮製了對德國極為嚴厲的《凡爾賽條約》,這個被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係”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德國問題。當時的許多人認為: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協約國不承認德國的大國地位。因此,當時許多歐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隻要能夠處理好這一問題,就可以使歐洲避免另一場戰爭。但是,英、法、美三國操縱簽訂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附圖:
圖一百團大戰要圖
圖二晉察冀邊區八路軍二團一連連長李永生在淶源三甲村戰鬥中,一人繳獲輕機槍一挺,三八式步槍三支
圖三彭德懷副總司令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jwayne_1評論於:2006-09-0202:12:37人無完人,黨無完黨,沒錯。如果人或黨犯了罪,一句“人無完人,黨無完黨”,是不是不夠呢?gmd丟了中國當然是自己沒用,可是gcd確實對中國有罪。想想應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