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西方史學家史景遷惡評《毛:不為人知的故事》及張戎談成書過程

(2006-09-22 18:42:59) 下一個
陳之嶽《亞洲周刊》2005年第48期

張戎及英國丈夫合著《毛:不為人知的故事》受到西方史學家史景遷惡評,指把毛寫得「一生皆壞」,而許多引證的來源、出處和可信度更大有問題。評論界也認為,寫毛傳濫用材料,比不寫還要糟糕。
----------------------------------------------------------------
希特勒和斯大林是西方社會所認定的二十世紀兩大暴君,對毛澤東的看法,則涵蓋敬畏與敵視的矛盾情結。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記者斯諾於一九三八年出版《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又譯《紅星照耀中國》)之後,西方世界對毛澤東的好奇心始終未嚐稍歇。

毛領導的解放戰爭和統一中國,以及在韓戰與中蘇分裂期間力抗美蘇兩大超級強國,使毛成為第三世界和西方左翼群眾心目中的頭號英雄。毛澤東在中共建國後所發動的一連串政治運動(特別是文革)重創國家元氣與社會民生,卻又使西方大感納悶與震駭,但自由派媒體卻鮮少用「暴君」(Tyrant)或「魔王」(Monster)的字眼形容毛,最常見的形容詞是「一個無情的革命家」(A Ruthless Revolutionary)。

但毛的私人醫生李誌綏於一九九四年出版回憶錄後,西方知識界對毛的認識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李誌綏以近距離的觀察詳述毛的言行,加上李本人對毛的許多主觀負麵論斷,在西方知識界引起強烈反響,但亦使李著中英版暢銷不衰。盡管回憶錄本身有失實、失誤之處,中共官方更出版《真實的曆史》並動員一批海內外寫手撰文批駁李誌綏;但一般而論,李著仍有其相當可信度,至少是研究毛澤東生平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李誌綏回憶錄出版十一年後,旅英華裔作家張戎和她的丈夫俄國史專家哈利代(Jon Halliday)合寫一本百分之百「去毛化」的書《毛:不為人知的故事》(Mao:The Unknown Story),受到英美書評界高度重視,這本書今年六月初版於英國,美國十月上市,張戎自譯的中文版將於明年一月麵世。

今年五十二歲的張戎,父親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慘死於文革,母親年輕時即加入共產黨。屬於「老三屆」的張戎,曾當過赤腳醫生、工人和工農兵大學生,一九七九年留學英國,現定居倫敦,她在九一年出版自傳《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Wild Swans),轟動全球,有三十餘種譯本,發行量達一千一百多萬冊。

新毛傳寫了十二年張戎和哈利代夫婦費了十二年的時間撰寫八百多頁的《毛:不為人知的故事》,其間曾親赴中國大陸、台灣、俄羅斯、阿爾巴尼亞和英美等地搜集資料,並訪問了一百多名與毛接觸過的人士。作者認為最難得的是他們在俄國和阿爾巴尼亞看到新近開放的機密檔案,張戎並稱其著作主要來源是文獻資料。

在西方高級知識分子中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紐約書評》(NYRB)雜誌、《紐約時報書評》周刊、《時代周刊》均在十月份刊出書評,其中最具份量的當推耶魯大學中國近現代史講座教授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在《紐約書評》所撰寫的長篇書評。十一月初偕同在耶魯任教的華裔史學家妻子金安平訪問亞洲的史景遷,著作等身,學術聲望崇隆,對中國近現代人物有專精研究,現正撰寫汪精衛傳。

一九九九年史氏曾應《企鵝人物叢書》之邀撰寫《毛澤東略傳》(一八八頁)。史景遷的妻子金安平家學淵源,其祖父為著名東北史學家金毓黻(一九六二年病逝北京)。金安平一九五零年生於台灣,十二歲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史學博士,近著英文《合肥四姊妹》(中譯本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頗獲好評,四姊妹之一張兆和即名作家沈從文的夫人。史景遷的著作如《康熙》、《利瑪竇》、《洪秀全》、《天安門》和《追尋現代中國》等均膾炙人口,他的書評亦同具影響力。張戎在接受媒體訪談時一再強調其新著絕大部分根據文獻資料,但史景遷卻點出《毛》書的最大敗筆是文獻不足徵!也就是說書中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幾乎都無法證明是有根據的,而作者所徵引的所謂「文獻」,其來源、出處和可信度更是大有問題。

葉群通奸之謎
如書中提到林彪的妻子葉群和總參謀長黃永勝通奸,有這回事嗎?並引用葉群和黃永勝的電話對話,字字不漏(葉群在對話中還隱隱提及避孕一事),猶如電信局的通聯紀錄。張戎是根據濟南出版社九十年代初出版的《超級審判》(兩冊)中的內容,這本書可信嗎?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出版界生氣蓬勃,但偽書和亂七八糟的所謂秘聞、秘事充斥坊間,寫曆史的人絕不可抱持「撿到籃裏就是菜」的心態,不作充份求證查考就貿然引用,結果碰到的不是垃圾就是地雷。

史景遷即指出《超級審判》引述的葉黃對話紀錄,完全沒有指出來源。文獻不足徵的現象不隻是史景遷一個人所提出,即連大捧《毛》書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曾任《紐約時報》駐北京特派員),亦在《紐約時報書評》周刊(該周刊列為封麵故事)中表示,作者可能不太願意承認清材料真假的困難度,紀思道說他擔心有些材料可能是偽造的。

撰寫人物傳記,尤其是像毛澤東這樣的曆史人物,作者必須謹慎下筆,古人所說的「不隱惡」(不要隱匿罪惡)和「不虛美」(不要過度讚美),至少是寫傳的基本態度。可歎的是,張戎和哈利代撰寫這本書的出發點,卻是存心要搞臭毛澤東,要徹底貶抑毛澤東,他們認為毛隻有過,沒有功,是個百分之百的壞東西,而且從小就壞,一直壞到死。以如此偏頗的出發點來寫毛傳,怎麽會寫出一部令人信服的傳記呢!史景遷也說,張戎和哈利代把毛寫得「一生皆壞」,連空間都不留,人不會是這樣長大的,環境會使人變好或變壞。但在張、哈的筆下,毛就是壞透了。《紐約時報》首席書評家日裔的角穀美智子也認為這本書是有「偏見的」(Tendentious),而采用粗略概括(Gross Generalization),又無從加以證明,隻有使這本書更糟。

在嚴重的偏見和一麵倒的打毛心態下,張戎和哈利代把許多大有問題的資料當史料,把流傳於中國大陸民間的鄉野奇談、村姑裏婦的聞言閑語、「負鼓盲翁」的瞎編故事、村佬佬的信口開河都當做寫書素材,不分青紅皂白,愈聳動愈好。於是,大批大批無從徵信的街談巷議出籠了。

諸如:書中寫毛澤東不是中共創黨元老、蔣介石蓄意放紅軍進四川而使紅軍能順利到華北、紅軍未打瀘定橋戰役(否定毛詩「大渡橋橫鐵索寒」的說法)、張治中是老共諜(斯大林於一九三七年八月吸收蔣介石愛將張治中為共諜)、長征時毛躺在擔架上由人抬、毛設計皖南事變以消減新四軍、毛陷害親弟弟毛澤民、毛在承平時代害死七千多萬人,居二十世紀暴君之冠……毛澤東在革命生涯中犯了不少大錯,其一生可受批判之處亦所在多有,要寫毛傳,必須讓真正的史料來說話,「筆則筆,削則削」,有好的就說,有壞的就批,而不能心存「一棍子打死」的立場和濫用材料的方式寫毛,這樣寫出來的毛澤東比不寫還糟糕。張戎自《鴻》一書所獲的名聲,也許會隨著《毛》書的出版而煙消雲散!


附:

張戎:鮮為人知的毛澤東是怎樣寫成的(轉自 “德國之聲”)

旅居英國的華裔女作家張戎同丈夫、史學家何黎岱瀝盡12年心血,完成卷帙浩繁的毛澤東傳記:“毛 - 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這本書的德文版出版之際,德國之聲記者采訪了張戎女士。張戎女士談了寫書的過程和其中一些要點,並希望引起史學家們的爭論。 以下是記者就這部書對張戎進行的電話采訪。

采訪實錄
1996年,張戎在布拉格

德國之聲:您花了12年寫“毛-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這12年中,您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呢?

張戎:我發現了很多使我自己也非常吃驚的事。例如中國人都比較知道的長征,整個長征過程中間,蔣介石完全是有意放走中共。長征中根本就沒有什麽飛奪瀘定橋。那時候蔣介石唯一的親生兒子,被史達林扣在蘇聯做人質。蔣為了要回兒子,就用中共的生存換回兒子。最後是在西安事變的時候,史達林要放蔣介石,要讓蔣介石見周恩來,蔣介石堅持不肯見周恩來。史達林帶話來說,同意放他的兒子,他才見了周恩來。

德國之聲:那麽這些材料您是在俄羅斯發現的?

張戎:有很多很的管道了。俄羅斯檔案館是一個寶藏,裏邊有非常多的東西。我的先生會說俄文,他在俄羅斯檔案館進行了多年大量的工作。同時還有蔣介石本人的日記,還有各種各樣的材料。材料來源太多了。在我們的書後麵有100多頁的注釋。這些注釋裏麵詳細記載了什麽內容是從什麽史料得來的。

德國之聲:您開始搜集資料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會有這麽多的新發現呢?

張戎:沒有。簡直沒有想到。例如長征中遵義會議上並沒有確定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以後耍手腕,才得到張聞天的幕後操縱人這麽一個地位的。遵義會議完了以後,毛澤東堅持不肯進四川,去跟張國燾會師。他怕會師以後張國燾會理所當然的成為中共黨魁。為了躲避跟張國燾會師,毛就帶上中央紅軍繞了一個大圈,多走了三分之一的路。

“毛”把紅軍從突破湘江時候的4萬拖到剩下筋疲力竭的不到1萬,跟張國燾會師以後,因為紅四方麵軍還是比他強,毛又盡力地破壞紅四方麵軍,而且獨霸打通蘇聯的道路。毛整個的戰略設想主要想的就是要靠蘇聯,他在1923年就說,共產主義要在中國勝利,非得蘇聯紅軍從北邊打進來不可。

所以整個的長征吧,他們也就是為了到北邊去靠近蘇聯,打通蘇聯,接受武器援助。毛澤東為了把張國燾甩在他後邊,也耍了很多手腕,對 紅四方麵軍做了極大的破壞。

德國之聲:您剛才說到俄羅斯檔案館。不過我們的聽眾都看不到您書後的資訊來源。您能否說一下,您最重要的資訊來源是什麽?

張戎:剛才說到的俄羅斯檔案館是最重要的資訊來源。當然中國國內也有很多史料發掘。比如我們書裏麵用了楊開慧的手稿。楊開慧是毛澤東的第二個妻子。毛澤東把楊開慧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拋棄了。1930年,在楊開慧被國民黨抓去以前,他完全可能救楊開慧的,可是他沒有。

這些手稿是楊開慧在被捕以前寫的,這些手稿裏她表達了對毛澤東的愛,對毛澤東拋棄她和三個兒子的怨,而且最重要的還有她對共產主義的失望,共產主義的信仰帶來很多暴力,殺戮,她對這些的失望。她要重新尋找一個新的信仰。

德國之聲:楊開慧的這個手稿您是在哪個檔案館看到的呢?

張戎:中國的開放使中國在80年代90年代實際上公布了很多檔案。比如中央檔案館,或者湖南檔案館,或者四川檔案館,這些史料選編裏麵就有大量的國民黨軍隊當時來往的電報,包括國民黨軍隊追堵紅軍長征史料選編,這些來往的電報就是我們得出蔣介石放走中共的結論的一個重要來源。

德國之聲:您剛才說飛奪瀘定橋,您是說那裏沒有人把守的,是這樣的嗎?

張戎;是這樣的。最重要的是可以證明,那裏根本沒有打仗。最先過橋的是22個人。象斯諾寫的那樣,打得很激烈。可是實際上這22個人一根毫毛也沒有傷。我們從當時紅軍辦的報紙叫戰士報上可以看出,這22個人都還活得很鮮,他們還有個小小的儀式,每人還發了一雙碗筷,有很多具體的細節。

德國之聲:那麽您認為,為什麽共產黨要編造這樣一個長征的神話呢?

張戎:紅軍長征是去北上抗日這樣一個神話,給這個整個過程一個英雄的彩環。實 際上完全不是這樣。說到抗日戰爭。中共的絕大部分人確實是很想抗日。如果他們當時真的去抗日了,那麽很可能他們已經被消滅光,或者大傷元氣,不可能在中國奪權的了。毛澤東是非常精明的,他堅決不肯打日本。

不光是要保存中共的實力,而且在敵後擴大根據地,他自己在日本人對他道歉的時候對日本人說:我們應該感謝你們。沒有你們占領中國的大片土地,我們就不可能建立那些根據地,我們也不可能到北京來聽京戲,也不可能進城。

德國之聲:毛澤東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人物之一,關於他的書已不少,是什麽動機促使您為世人再增添一部毛澤東的傳記呢?

張戎:我覺得,那些寫的關於毛澤東的東西不能夠說服我。例如抗日時毛澤東保存實力有什麽用呢?如果日本人打垮了蔣介石,日本是不可能放過中共的。那麽毛澤東的打算就是一心想把蘇聯拉進來。他的戰略就是,在日本人打敗了蔣介石以後,在這個關頭,史達林就會出兵中國,和日本瓜分中國,就象史達林和德國瓜分波蘭一樣。波蘭模式就是毛澤東在整個抗日戰爭中間的戰略基點。

德國之聲:毛澤東現在仍然是中國的一個核心人物,比如說現在還有他的紀念堂,還有他的像等等。共產黨也還是常常引用他的話。您認為未來中國會對毛澤東重新評價嗎?

張戎:我沒有辦法預言。希望他們能夠跟毛澤東劃清界線,能夠堅決摒棄毛和毛的一切遺產。世界上的人民不會對中共放心,毛澤東造成了7000多萬中國人的死亡,他還說,為了他的那些項目上馬,中國人可以死一半。而且毛澤東一心要的是稱霸世界。如果中共還繼續說他們是毛澤東的接班人,你說全世界人民能放心嗎?

德國之聲:您現在是一位毛澤東專家了。我想請您用三到五個形容詞來概括一下這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張戎:這非常難。我想其中一個一定是極度的自私,和隨心所欲。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他導致7000萬中國人在和平時期死亡。比方說在大饑荒3800萬人死了以後,毛澤東還要繼續搞大躍進,實際上就是出口糧食,出口到蘇聯去買核武器,核工業,核軍事工業,來使中國變成一個超級軍事強國,使毛澤東本人可以稱霸世界。

張戎簡介
張戎1952出生於中國四川宜賓,她當過紅衛兵,農民,鋼鐵工人,赤腳醫生。後來在四川大學學習英語專業,並留校當助教。1978年她就離開中國前往英國,成為新時代獲得英國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 (轉自 “德國之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