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人無完人,黨無完黨”和“百團大戰”。

(2006-09-02 07:27:33) 下一個



附圖:
圖一 百團大戰要圖
圖二 晉察冀邊區八路軍二團一連連長李永生在淶源三甲村戰鬥中,一人繳獲輕機槍一挺,三八式步槍三支
圖三 彭德懷副總司令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jwayne_1 
 評論於:2006-09-02 02:12:37

人無完人,黨無完黨, 沒錯。如果人或黨犯了罪,一句人無完人,黨無完黨,是不是不夠呢?gmd 丟了中國當然是自己沒用,可是gcd確實對中國有罪。想想應該怪老蔣,特沒用了。
有關抗日,你應該知道百團大戰吧?為什麽彭德懷被毛批評了?
===================

我的回答:

1
 關於“人無完人,黨無完黨”。 

哪個政體、政黨都難免有失誤,這很正常。一項宏觀政策、國策,如果能照顧到大多數人的利益,我認為就是成功的。關鍵是自省糾偏的能力,和順應民意、民心的能力。 

拒絕從民心、民意看待1949年國共的政權交替,都是緣木求魚、不得要領的。GMD輸在民心、民意上,所以,敗亡台灣。GCD贏得了民心、民意,所以,它成功地奪得了政權,是曆史選擇的必然!

一般認為,文革10年,從國力積累方麵(經濟建設)是有偏差作為一個新政權,GCD階級鬥爭,政治掛帥也有一定的國情和曆史背景。關鍵人家從1975年啟,就開始講四個現代化建設了嘛,這就是我上麵說的自省糾偏(用GCD的話來說叫“撥亂反正”)能力,順應民意、民心的能力。至今,中國的經濟騰飛,怕是任何一個經濟體都不能不承認的事實。

2。關於百團大戰

首先,國共是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黨,也就是說,兩黨那時的鬥爭是階級鬥爭。承認這一點,對GCD那時GMD圍追堵截,打壓清剿之下,圖謀自身的生存發展,保存自己的實力有什麽大驚小怪,難以理解呢?

其次,百團大戰最大的貢獻是打出了GCD軍人的精神。它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威望,揭破了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謊言,鍛煉、考驗了八路軍的作戰力量。同時,它沉重打擊了日本的囚籠政策。此役之後,日軍自稱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的巨款方能恢複,對日軍震撼可見一斑。此後日軍對情報機構進行了空前改革和加強,進一步明確了在華北以中共軍隊為重點的指導思想。日軍華北方麵軍稱此役為挖心戰,將每年的820日定為挖心戰紀念日。此役還引起日軍內部產生不應變更傾注主力於中國的主旨的爭論,因而推遲了日本南進步伐。

更重要的是,百團大戰是在中國正麵戰場主要是GMD處於嚴重妥協投降氣氛下取得重大勝利的,極大地振奮了全國民心、士氣,受到國際上同情中國抗戰的國家的高度讚譽,牽製了大量日軍,減輕了正麵戰場壓力,推動、鼓舞了正麵戰場繼續抗戰的鬥誌,使日本誘降企圖終於遭到可恥的失敗。

由於雙方武器裝備的差距太大,GCD的傷亡也很大。也正因為打得漂亮,之後日本人針對GCD的作戰策略,對敵後進行了一係列的軍事反撲。

一句話,評價百團大戰,要結合當時的史情來看沒人敢否認在1940GCD領導打過這仗吧?它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眾多戰役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尤其是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悲觀論調)。至於其它的,根本就是枝節細末。我還看過一些文章,說如果百團大戰遲幾個月來打,可能的打擊效果更好。我一笑置之,能不能說,中國當時就根本無需抗戰,等美國往日本廣島扔原子彈不就都結了?

百團大戰背景介紹】
1940
820日至125日,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在華北五千裏的戰線上,出動了一百多個團的兵力,對日軍展開大規模的破擊戰。
這次戰役連續作戰一千八百多次,斃傷俘日軍二萬多人,殲滅偽軍二萬三千多人,攻克據點近三千處,破壞鐵路九百多裏,公路三千裏,摧毀敵礦山、橋梁、車站、工廠二百六十多處,繳獲步馬槍五千四百多支,輕重機槍二百多挺及其他大量武器彈藥。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此後,日軍對我華北解放區實行了大規模的報複性軍事行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