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天才詩人的隕落

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2)

三位天才詩人的隕落

《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1)- 13國35城,一場充滿收獲的旅程》

先說一句,上篇博文裏提到運動鞋的防水噴霧,有不少朋友感興趣,我已經把照片加進上篇的博文裏。

我們是從澳洲的布裏斯班中轉卡塔爾的多哈飛往意大利羅馬,羅馬進羅馬出,往返都是卡塔爾航空,並體驗了他們高大上的Qsuite,據說是全球最佳商務艙。為避免跑題,我會在遊記係列的完結篇寫寫卡塔爾航空、哈馬德國際機場和多哈一日遊。

到達羅馬是早晨7點,過海關的隊伍很長,輪到我們時,麵無表情的羅馬海關人員居然問隊友要回程的boarding pass,澳洲護照到歐洲是免簽的,你要看回程機票尚能理解,怎麽可能有登機牌呢?當然是被隊友懟回去了。

不愉快的經曆沒有影響我們進入羅馬之後的興奮,我的腦海中情不自禁地想起《羅馬假日》中赫本的那句經典台詞:“Each, in its own way, was unforgettable.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 Rome! By all means, Rome.”

羅馬,我們來了!

我們在羅馬的行程分為兩段,入境歐洲時住兩晚,離境前再住三晚。計劃是到了羅馬第二天就主攻梵蒂岡,所以把酒店訂在了梵蒂岡附近,持有歐鐵通票,從機場坐火車直達酒店,非常方便。

以前總以為歐洲人的英語肯定不錯,沒想到這竟是個誤解。在Booking上與一些酒店工作人員的溝通會有些費勁,有時候簡直是“雞同鴨講”,尤其是第一站的羅馬酒店,Booking上的評分高達9.3,但對方永遠是我問東,她回答西,讓我心裏不免有些惴惴不安,臨行前“關於酒店前台早上到底幾點有人在崗”這一簡單問題的交流差點讓我崩潰,但臨時更換酒店不太現實,因為這家酒店的位置最符合我們的要求:既在梵蒂岡附近,又在火車站周邊。和龍兒抱怨,龍兒安慰我說:“你別指望意大利人的英語能有多好,車到山前必有路,交給我吧,肯定不會讓我媽露宿街頭的。”

事已至此,我也不抱什麽期望了。可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房間溫馨舒適,服務也出奇地好,9.3的評分還真名副其實。

到了才知道這家酒店是家族經營的酒店,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熱情的大媽,操著一口濃重的德語口音,聊了幾句了解到她來自奧地利。大媽說話像機關槍一樣快,但人卻格外友善,不厭其煩地為我們介紹羅馬的必去景點、公交路線,甚至還貼心地送了我們氣泡酒和公交車票。最後,她笑著說:“我們公共區域有小吃、水果和飲料,你們可以當作早餐。

第二天一早,我們驚喜地發現房間門把手上掛著一袋新鮮出爐的可頌(Croissant),香氣四溢,拿進屋裏,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內裏柔軟,比澳洲的可頌好吃百倍,瞬間讓我愛上了歐洲可頌,從那以後,可頌成了我旅途早餐的必備單品,以後會寫寫此行吃過的最美味的可頌,不是在法國。



海風姐在上篇的留評說,澳洲安全,不刺激。可不是,初到羅馬,就倍感刺激,尤其過馬路特別不適應,戰戰兢兢。在土澳,如果遇到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行人走斑馬線是有絕對優先權的。但在羅馬,車輛似乎從不減速。第一天,我們走到一個特別寬闊的路口,有斑馬線但沒有紅綠燈,車輛一輛接一輛嗖嗖嗖,完全沒有減速的意思,我們有些絕望,龍兒說看起來mission impossible。突然,從我們身後冒出一優雅的老太太,對我們嘀哩咕嚕說了句話,略懂意大語的龍兒說:她說follow me。然後就看優雅老太伸出右手一擋車,又伸出左手一擋,川流不息的車輛神奇般地全減速了。她來句let’s go,我們趕緊跟上,左顧右盼地過了馬路,驚魂未定的我們想感謝下老太,發現她早已消失在前方人海中。龍兒打趣道:“她該不會是上帝派來拯救我們的吧?”第一次拯救!

羅馬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還特別多,後來我們逐漸掌握了羅馬式過馬路技巧,隻有行人邁出步伐,走上斑馬線,司機才會停下。等後來我們再度返回羅馬時,看到斑馬線,俺和隊友就毫無畏懼地衝衝衝了,還招呼龍兒快點。龍兒說:“你們這麽快就變成了半個羅馬人。”其實心裏也是有些後怕的,萬一哪個司機沒刹住車,後果不可想象。

到達羅馬的當天我們去了位於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的西班牙台階(Spanish Steps)。西班牙台階是全歐洲最長且最寬的階梯,共有138級。度娘上是這麽介紹的:被稱為“意大利人設計,法國人出資,意大利人徘徊,如今被美國人占領” 的西班牙台階,實際上是1725年得到法國大使的援助修成的,名字是因為這裏有西班牙大使館而得名。

淡季,遊客也不少,它之所以成為網紅打卡點,或許要歸功於電影《羅馬假日》,片中,扮演美麗公主的奧黛麗·赫本坐在大台階的石台上開心地吃冰激淩的場景令人念念不忘;也可能是因為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曾在去世前三個月搬進了位於西班牙台階底層南側的一套房 -西班牙廣場26號,如今成為濟慈-雪萊紀念館(Keats Shelley Memorial House )。



推開紀念館的褐色木門,外麵的喧囂瞬間被隔絕在外。1820年8月,濟慈給他的好友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的信中寫道:“毫無疑問,英國的冬天會結束我的生命,而且是以一種揮之不去的可恨方式結束我的生命,因此,我必須遠航或前往意大利,就像一個士兵向炮台進軍一樣。” 1820年9月濟慈遠渡意大利,期盼羅馬溫暖的陽光能拯救他的病體。然而,命運無情,1821年2月,年僅25歲的濟慈因肺結核在羅馬長眠。

如今,他的臥室依然保持著原貌 (家具是根據原有的風格複製的):一張狹窄的木床,一張樸素的書桌,一扇可以眺望西班牙廣場的窗戶。站在這間不足二十平米的房間裏,我仿佛看到那位本可能成為醫生的年輕詩人伏案寫作的身影,聽見他痛苦的咳嗽,感受到他對生命的不舍,以及對詩歌的熾熱摯愛。

原來的客廳改造成了圖書館,收藏了被稱為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三劍客濟慈、雪萊、拜倫及其他浪漫主義詩人的書籍、手稿、信件和照片等。透過泛黃的字跡,仿佛能聽見詩人們在黑夜中低聲吟誦,訴說著他們對美、自由與永恒的追求。雪萊在濟慈去世後寫下了挽詩《阿多尼斯》(Adonais),深情地寫道:“他雖死去,美仍長存。”



誰也不會想到,寫下名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雪萊,也在短短的一年半後,在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時遭遇風暴,在意大利海域不幸溺亡,年僅29歲。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參加了好友的葬禮,雪萊的骨灰按照他的遺願,被帶回羅馬,與濟慈一起安葬在羅馬的新教徒公墓(Cimitero dei Protestanti)。雪萊的墓碑上刻著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詩句:“Nothing of him that doth fade / But doth suffer a Sea-change / Into something rich and strange” ,濟慈的墓碑上則刻著他生前撰寫的墓誌銘:“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



(此照片來自網絡)

由於時間所限,我們沒有去這座公墓,但很巧的是,我在火車上翻閱朱自清的《歐遊雜記》,讀到九十年前,朱自清先生曾來到羅馬的西南角,參謁雪萊和濟慈的墓地,他在羅馬這一篇中寫到:“這座墳場是羅馬富有詩意的一角;有些愛羅馬的人雖不死在羅馬,也會遺囑葬在這座‘永遠的城’的永遠的一角裏。”

命運似乎對浪漫主義詩人尤為殘酷。雪萊去世後,拜倫孤身遊曆希臘,遇雨受寒,一病不起,竟然也客死他鄉,年僅36歲。三位天才詩人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歎息,但他們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為世人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財富,宛如曇花一現,卻驚豔了整個世界。在這個喧囂動蕩的時代,我們依舊需要濟慈筆下夜鶯的歌聲、雪萊筆下西風的呼嘯以及拜倫筆下那燃燒的自由之火與不羈的靈魂。

館內靜謐如昔,窗外熙熙攘攘。我們走出這棟古老建築,從19世紀的穿越歸來,正午的陽光灑在西班牙台階上。拾級而上,眼前是一座高聳的方尖碑(它是後麵提到的人民廣場方尖碑的複製品,比原版小一點)和哥特式風格的聖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沿著山上的路緩步前行,可以眺望羅馬城的壯麗。





走著走著,耳邊傳來悠揚的音樂聲和歌聲。循聲而去,隻見在空曠的場地中央,一位多才多藝的帥哥正同時彈琴、吹號、歌唱,獨自上演著一場露天音樂會。我們被吸引住了,索性坐在遠處的長椅上靜靜聆聽,順便小憩。隊友聽得入迷,臨走前讓龍兒把手裏僅有的四歐硬幣悉數投進了藝術家的琴盒。如廁基金被挪用,結果害得我們後麵沒有硬幣上廁所。



演出場地下方正好對著橢圓形的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這裏是三條放射形幹道的交匯點,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來自古埃及的方尖碑-弗拉米尼奧方尖碑(Obelisco Flaminio)。這座高達24米的方尖碑原本位於古埃及赫利奧波利斯的太陽神廟,公元前10年,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奧古斯都遠征埃及時將其運回羅馬,作為征服埃及的象征。1589年,教皇西斯托五世下令將它遷至人民廣場,成為廣場的標誌性建築。



多囉嗦兩句,尖頂方柱狀的方尖碑本來是古埃及的寶貝,但去過意大利的人都知道,在這裏,大小不一、形色各異的方尖碑特別多,這些方尖碑大多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從埃及運來的戰利品,使得如今世界上擁有古埃及方尖碑最多的國家不是埃及,而是意大利。據相關資料,方尖碑的高度通常在9至30米之間,重量可達100至400噸。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些巨石需先順尼羅河而下,穿越地中海,再運至羅馬,並在城中重新豎立,整個過程不僅浩大複雜,難度也是相當驚人。

(相關資料來源於網絡)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謝謝蘑菇,終於找到和神童的共同點了:“雪萊和拜倫的詩是大學時迷過的,那時候不懂,多半是附庸風雅而讀。” 你們去過幾次羅馬了,離家近就是方便,羅馬還真是值得一去再去,俺們在羅馬前後待了五天,還是有很多地方沒去,博物館沒看。蘑菇要出差,如果不去參觀博物館的話,推薦你去附近的各個大小教堂,不用預約,不用門票,隨便一家走進去,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供你參考。祝你羅馬出差愉快,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傅江歌' 的評論 : 謝謝江歌親,大寶周末回來,你一定很忙,還趕來讀文,惦著大寶,希望他好些了。博士就是不一般,火眼塞翁,還真是,羅馬這地,又浪漫又刺激,怪不得這麽多遊客都愛去呢。下篇俺該寫梵蒂岡了,離上帝最近的地方莊嚴又安詳,是個好地方。龍兒那點殘存的意大利語,也就忽悠下他爹娘。:)祝傅家人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魅力野花' 的評論 : 謝謝野花,那就對了,住美國,遊歐洲,人生完美。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碼農學寫字' 的評論 : 謝謝碼農,深度報道可不敢當,走馬觀花還挺勝任。祝碼農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夏圓' 的評論 : 師傅對徒兒的鼓勵從來是圓情流露,圓愛流長,徒兒接得戰戰兢兢,又轉身偷笑連連,師傅嗦:“全篇金句多多”,是不是可以換個眾人豔羨的圓府金馬桶了?哈哈,三句不離金馬桶,看來歐洲歸來麥徒傷得不輕。祝師傅周末快樂,圓笑不斷!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麥子的遊記在曆史與眼前之間自由徜徉,耐讀。雪萊和拜倫的詩是大學時迷過的,那時候不懂,多半是附庸風雅而讀,倒不如現在讀麥子的介紹有感覺。羅馬去過幾次,都是拖家帶口的時候。過段時間要去那開會,很期待獨自在羅馬街頭溜達的機會,正好參考麥子的遊記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謝謝弄弄,俺羨慕你和蘑菇住在英國呢,想去歐洲的任何城市都可以說走就走。意大利的城市都挺有特色的,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連我之前覺得可能會很枯燥的米蘭都值得一去。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沫' 的評論 : 謝謝沫沫,意大利人的英語尤其是書麵英語真是一言難盡。你小時候就讀雪萊和拜倫,怪不得文筆那麽好,俺到大學才接觸這些詩人。祝沫沫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謝謝藍山兄,握手!我最怕寫遊記,好希望有你和水星兄的筆力,俺就不用愁了。祝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蔥蔥姐,俺這個中年婦女被兩個大小男人夾擊著,意大利帥哥都不搭理俺。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xhy' 的評論 : 謝謝好運詩人,三位年輕的詩人的命運讓人痛惜!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百萬莊大俠' 的評論 : 謝謝大俠兄點讚,俺繼續努力!祝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謝謝暖冬的鼓勵。我也是這次才了解到三位詩人去世的年齡,太令人唏噓了。龍兒的意大利語是勉為其難,中學的時候學了兩年,好久不用都忘得差不多了,但總比我們完全不會的強。祝暖冬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夜光杯' 的評論 : 謝謝杯子,歐洲遍地是曆史的遺跡,空氣中充滿了藝術的氣息。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水星兄,我們其實之前不知道濟慈雪萊紀念館就在西班牙台階那裏,就是從眾來看西班牙台階,看到遠處粉色的掛畫,才發現原來這裏有寶藏。
握手水星兄,看來我們都是歐洲可頌控。原來老鄧也有此愛好,讚水星兄知識廣博。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PTYP' 的評論 : 謝謝一拍鼓勵,祝周末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我們在羅馬基本靠走,酒店離景點都不遠。出租車這麽難打呀?這次在歐洲,我們沒打過車,原因之一是怕不熟悉當地情況,被坑蒙拐騙了,另外,也想學當地人,所以全程體驗了一把坐公交坐火車的感覺,還真不錯。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謝謝五湖兄,確實天才詩人們都過早隕落了,中國的現代詩人顧城、海子都是例子。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曉青,9494,出門看世界,回家看照片。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一起坐沙發喝鐵觀音。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媽,沙發大,夠坐,給亮媽也上杯鐵觀音,不知道茶是不是上得太晚了。
傅江歌 發表評論於
忙完來讀麥親的歐洲遊!好溫馨的家庭小酒店,位置優越,火車直達,哎瑪,差點讓你翻悔走人。
三位詩人英年早逝,令人唏噓,他們留下的詩篇早已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非常喜歡雪萊和拜倫。一定是浪漫主義詩人感染了麥親,這篇遊記寫的浪漫多彩,還外加點驚悚。羅馬人過馬路又一次刷新俺的認知。龍兒說的對,那優雅老太沒準兒是上帝派的使者保護來家人,她咋消失的那麽‘神’速呢。梵蒂岡,那可是離上帝最近的地方!龍兒會意大利語,關鍵時刻小露一下,驚呆爹媽,你們跟著龍兒走沒錯!
麥親遊記篇篇引人入勝,期待續集!
魅力野花 發表評論於
喜歡羅馬。
更愛呆在美國。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謝麥子深度報道,一邊網遊一邊學習。期待續集。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先給弄弄回複下,我問了龍兒,他說網眼的運動鞋沒問題,這個噴霧就是在鞋子表麵形成一層薄膜,不僅防水還防汙漬,非常好用。不一定要買skechers的,質量有保證的牌子都可以。
-------
無法弄2025-02-22 13:57:13
回複悄悄話麥子我剛看了那個噴霧劑,我的跑鞋前麵是網眼的,不能用那個噴霧吧?是不是適合全包的鞋?我得去sketcher店去看看,我們村兒沒有,4月去倫敦看看:)
夏圓 發表評論於
才氣爆棚的麥子,歐洲遊寫出了深度和高度。天才麥子談天才,太金彩了!跟著你在現實和曆史中來回穿梭,時而忍俊不禁,時而扼腕歎息,時而變身吃貨,時而戰戰兢兢。。為啥名詩人都英年早逝,(徐誌摩也是),天妒英才啊。
“如廁基金被挪用,結果害得我們後麵沒有硬幣上廁所。“ 艾瑪,我不厚道地笑了,有後續嗎?難怪麥子有金馬桶情結~~
全篇麥子金句多多,最金的一段要數“在這個喧囂動蕩的時代,我們依舊需要濟慈筆下夜鶯的歌聲、雪萊筆下西風的呼嘯以及拜倫筆下那燃燒的自由之火與不羈的靈魂。“
在圓眼中,麥子也是天才!

“多囉嗦兩句“,再囉嗦也不嫌,麥子的遊記俺愛讀!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麥子我剛看了那個噴霧劑,我的跑鞋前麵是網眼的,不能用那個噴霧吧?是不是適合全包的鞋?我得去sketcher店去看看,我們村兒沒有,4月去倫敦看看:)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羅馬大概是最具意大利特色的城市,我還沒去過呢,現在有時間了,一定去看看。麥子遊歐洲還給我們帶來詩人的福利,太可讀了。去看防雨噴霧:)謝謝!
水沫 發表評論於
記得我們在意大利的時候也是很少遇到說英語的~~小時候讀雪萊和拜倫的傳記,有一段時間很迷這兩位詩人,濟慈到是後來才了解的~~~麥子好遊記~~
藍山清風 發表評論於
非常喜歡這三位詩人,對麥子所言也特別有同感,"在這個喧囂動蕩的時代,我們依舊需要濟慈筆下夜鶯的歌聲、雪萊筆下西風的呼嘯以及拜倫筆下那燃燒的自由之火與不羈的靈魂。"麥子的遊記寫得生動有趣,照片也拍得非常好看,圖文並茂,讓人過目不忘。讚!祝麥子周末快樂!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詩人跟詩人,惺惺相惜,你沒有被意大利帥哥摟腰嗎?他們很會來這一手!^_^
mxhy 發表評論於
頂麥子好遊記。三位詩人的詩作金句讓人過目難忘,他們的短壽也令人唏噓。
百萬莊大俠 發表評論於
曆史與現實相結合,讚麥姐的文筆!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我們依舊需要濟慈筆下夜鶯的歌聲、雪萊筆下西風的呼嘯以及拜倫筆下那燃燒的自由之火與不羈的靈魂。
+1, 如此高度概括,好!一個26,一個29,一個36,天妒英才!
龍兒還懂點意大利語啊,做媽媽的就放心跟著便好!麥子好遊記!周末快樂!
夜光杯 發表評論於
跟隨麥文的步履漫遊歐陸, 隔著屏幕仿佛觸摸到曆史餘溫。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在這個喧囂動蕩的時代,我們依舊需要濟慈筆下夜鶯的歌聲、雪萊筆下西風的呼嘯以及拜倫筆下那燃燒的自由之火與不羈的靈魂。” 麥子寫的實在是太好了,引起我強烈的共鳴。第一次去西班牙台階的時候,我也想起了他們三位,但是沒有去拜訪他們的故居,留下遺憾。還是麥子更真摯。
我每次去歐洲也特別喜歡吃Croissant,比加拿大的好吃太多。記得鄧小平當年在法國留學時也喜歡吃。1974年他在美國紐約開聯合國大會回國經過巴黎,托駐法國大使曾濤買了100個Croissant,回去以後送了一些給周恩來朱德。
PTYP 發表評論於
謝謝麥子分享“三位天才詩人的隕落”好文! 周末愉快!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麥子的精彩文藝遊記勾起我不少羅馬的回憶,片片更是熟悉親切。羅馬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交通不便,出得了酒店,回不到酒店,那裏的出租非常不好叫,Uber 更是形同虛設,每次都是酒店前台幫我們叫車,回來後就慘了,出租要麽不去,要麽亂收價,幾倍的價錢。我們有次祝在西班牙階梯附近,另一次住在梵蒂岡附近。酒店附近有拜倫的雕塑。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真是天妒英才,三位天才詩人都過早隕落了,好像中國現代詩人也有這種情況
曉青 發表評論於
各國真是特色不同,喜歡遊記,還有照片!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一起坐,樓下二郎真早,哈哈哈,一起問好!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我也坐小馬紮讀文。麥姐晚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正準備去碎覺,看到二郎這麽快就來了,先給你上杯鐵觀音!“圖文並茂還有點老派” 是表揚俺嗎?自我感覺俺上的圖還不夠多。:)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圖文並茂還有點老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