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印象:我來到了辛德勒的工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多年前看過一部驚世駭俗的史詩巨作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由猶太裔美國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1993年上映,講述的是德國納粹商人奧斯卡•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多年後的2024年七月19日,我親自來到了辛德勒當年工廠遺址上開辟的博物館。這是波蘭克拉科夫三大熱門旅遊景點之一,是遊客必打卡之地。另外兩個景點是奧斯維辛集中營和鹽礦。

那部電影十分震撼,當時還納悶中國導演是否有人能出作品與之匹敵,而目前抗日戰爭電影尚無經典之作——除了薑文的《鬼子來了》頗有深度。

《辛德勒的名單》票房獲得巨大成功,且共獲七個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配樂獎。2007年,美國電影學會將它排在AFI百年百大電影榜(10周年版)第八位。



導演特意選擇將其拍攝為黑白片,充滿了曆史感。相比之下,目前很多曆史題材影片都太高清,容易讓觀眾出戲。其實我覺得即便成像技術越來越先進,曆史題材最好還是刻意“造舊”比較好,比如或用黑白片,或製造膠片顆粒感,或人為製造膠片磨損的劃紋。

《辛德勒的名單》中比較震撼的一個視覺效果是在一片黑白色中,唯獨一個猶太小女孩的大衣是鮮紅的。導演匠心獨具,那壓抑的黑白色中突出的一小鮮片紅至今令人過目不忘。



2024年七月19日中午,我打Uber從克拉科夫老城的旅館來到辛德勒當年的工廠,外觀和電影中一模一樣。大街上已有三五成群的遊客陸陸續續前往博物館,絕大多數是隨團而行,隻有我是獨行,而且隻有我一個中國人。據報道說去歐美的絕大多數中國遊客對波蘭和二戰曆史遊不感冒,隻鍾情巴黎的香豔、紐約的浮華。



為防止博物館過度擁擠,這裏的博物館都采用定時製。如果你選擇的是12:30進場,那就隻能等到那個時間才可以放你進去。我因為提前許就到了,就現在門廳裏看看。最先闖入眼簾的是辛德勒救下的諸多猶太人的照片。我聯想到,中國也有一位辛德勒,救了更多的猶太人,但卻沒有辛德勒更有名。他就是何鳳山,當年國民黨政府駐奧地利維也納的總領事,當歐美32個國家均大力和納粹配合,拒絕猶太人入境之時,他卻毅然決然地給數千猶太人簽發了中國簽證,這些猶太人才得以紛紛逃亡到上海,躲避了納粹的屠殺。需要知道的是,當年上海作為港口城市對於外國人是免簽證的,但是有了何鳳山簽發的簽證,這些猶太人可以向納粹證明他們有了去處,並以此作為過渡再前往第三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何老96歲在美國舊金山去世。



我既然提前到了,外麵也轉了轉,但是當日豔陽高照、氣溫較高(約30攝氏度),正好博物館的禮品店有飲品。我看見那咖啡機,問營業員:天兒這麽熱,有沒有冰咖啡呢?她說可以為我做。於是她三下五除二用熱咖啡、冰塊兒、奶油為我專門做了一杯冰拿鐵。我又買了些冰箱貼等紀念品,在此喝著冰拿鐵消磨時間,一直等到入場。



總體來說,正如穀歌評語上所說,這家博物館並非是人們想象的、展示當年辛德勒工廠的博物館,而是在工廠原址上翻新、改造、以圖文、事務、影像介紹納粹占領下的克拉科夫的檔案館、博物館,所以與其說是辛德勒博物館,不如說是“納粹鐵蹄下的克拉科夫博物館”。



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猶太人口眾多的克拉科夫很快被德國占領。納粹一心要將克拉科夫改造成為德國城市,強行將波蘭人趕出家門,且將猶太人趕到隔都中,還關閉猶太會堂,沒收有價值物品。



納粹醫生對猶太人進行體檢和篩選,將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男子留下進行強迫的勞動。沒有工作能力的人,如老人、殘疾人士、婦女、兒童,都被遣送到集中營進行集體滅絕。



辛德勒本來是一個德國納粹商人,來到克拉科夫為的是發戰爭財。他本來劣跡斑斑,唯利是圖,但目睹了猶太人被迫害的現狀,良心發現,以可以少給工錢為由招聘猶太波蘭人而不要一般波蘭人(所謂的“工錢”其實都要上交給黨衛隊),從而確保這些猶太人不被殺害。



上圖為辛德勒的辦公桌。



博物館裏展示了納粹沒收的猶太人的有價值的物品,包括金銀器皿、地毯、座鍾等等。後來更令人發指,直接從死人嘴裏敲掉金牙。



雖說對於西方世界,戰勝了納粹又迎來了東西方陣營的冷戰,猶如前門趕虎,後門進狼,但是不得不承認,是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紅軍攻克了柏林,解放了了波蘭和奧斯維辛集中營。蘇軍是最先到達納粹主要集中營的軍隊。但是另一方麵,蘇軍的軍紀之差也令人發指,據報道斯大林縱容蘇軍強奸德國婦女多達200萬人;而且,從沙俄到蘇聯,也都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排擠和迫害。



從博物館出來後,我步行到了猶太隔都英雄廣場。廣場上每把椅子代表一千名死者,由大屠殺幸存者、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捐獻。這個廣場,當年聚集猶太人在這裏,處決也在這裏。



接著走到了當年隔都殘存的圍牆。當年的隔都由三米高的圍牆包圍,隻有四個出入口,還有門衛看守。15000名猶太人擁擠不堪地居住在這絕望的環境中。



上圖為當年克拉科夫猶太隔都街門、圍牆的照片。



殘存的圍牆邊上有一家紋身店。

自從1942年5月30日起,納粹開始係統化地遣送隔都居民至鄰近的集中營,先在廣場上聚集,再護送到火車站,首批運送了7000名猶太人,第二批遣送了4000名猶太人至貝爾賽克集中營。1943年,被歸類為有工作能力的8000名猶太人被送到普拉佐集中營。2000名被認為不適宜勞動的猶太人則在隔都街頭被槍斃。剩下的殘存者被送至奧斯維辛集中營。



上圖為當年納粹驅趕、遣送猶太人的照片。

二戰末,辛德勒麵臨被以戰犯名義逮捕並處決的危險,送蘇聯占領區一路逃到德國的盟軍占領區的慕尼黑,已經一貧如洗,需要靠猶太人組織的救濟為生,後又移民至阿根廷。1963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他國際義人稱號。1974年,辛德勒去世,享年67歲,遺體安置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是唯一安葬在這裏的前納粹成員。



這一片區域大有破敗不堪之感,到處可見斑駁的牆壁、肆意的塗鴉,完全和波蘭的新晉發達國家地位不符。



一邊在斷壁殘垣中步行,一邊心潮澎拜、思緒萬千,想想這一切僅僅發生在七八十年前,發生在已經經曆了工業革命,相對於亞洲更文明、先進、富庶的歐洲。人性之冷漠和邪惡,為什麽會如此這般肆無忌憚地蔓延?而像辛德勒內心深處那一點點人性中的良善,又為何能在如此壓抑、窒息、恐怖的大環境中未曾泯滅?回想文革中,中國人有兩千萬非正常死亡,當年那些聽黨話、隨大流迫害他人的惡人,如今不是作古就已經成了耄耋老人,他們中有多少反省、懺悔過?難道帶著罪惡的、反人類的劣跡終老?

SUDreamers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建議你讀讀曆史,直接搜索英文資料,先從下麵幾條入手:

Antisemitism in the Soviet Union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 ? wiki ? Antisemitism_in_the_S...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in Russia officially ended a centuries-old regime of antisemitism in the Russian Empire, legally abolishing the Pale of Settlement.
?Joseph Stalin · ?Anti-cosmopolitan campaign · ?Russian Empire · ?Yevsektsiya

The Holocaust in the Soviet Union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 ? wiki ? The_Holocaust_in_the...
The Holocaust in the Soviet Union was the genocide of at least 2 million Soviet Jews by Nazi Germany, Romania, and local collaborators during the German-Soviet ...

Jews in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Chronology of Events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從沙俄到蘇聯,也都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排擠和迫害。】
事實並不是這樣,猶太人在蘇聯有很高的地位。
蘇聯早期領袖裏,猶太人占一大部分。
蘇聯第一號領袖,列寧,有四分之一的猶太血統。
蘇聯第二號領袖,托洛茨基,是百分之百的猶太人。
1917年,21位蘇共中央委員裏,有5位猶太人,占蘇共中央 23%。
描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電影《Enemy at the Gates》裏,神槍手所在的部隊,政委是猶太人,顯示到了斯大林時代,猶太人繼續在蘇聯有很高的地位。
斯大林在蘇聯遠東撥了一塊土地贈送給猶太人,建立了比羅比詹猶太自治州。雖然猶太人嫌那裏冷,沒多少人去,但它仍然是世界上除了以色列以外,猶太人的第二個家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