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12/1312_120_120.jpg?rand=4109">
我是雪山教派的祖師啊,我沒有半個字謊言的,那個畢竟是個教派,影響了地球幾千年的一個修行的教派,我哪有這個膽量呢?10年之後,我讓跟我在這個空間同世的人,見證一下什麽叫神佛的力量。我讓你們看一看光明力的力量。
總節目 29 總播放 10570 總點讚 86 總評論 75

神對於人類來說,就好比太陽對於生物的感覺一樣|《轉世》(上)02 20230103

2025-11-03 18:01:51 播放 612 評論 3
0:00

哦,我再給你們解釋一下,這個每一個覺悟者啊,每一個覺悟者所經曆的道路都是不同的,不然就不會有八萬四千法門這一說了,啊。因為每一個人的這個,每一個眾生的在生死輪回當中,累世因緣所攜帶的習氣和造就的因果的這個成分都是不同的,所以它構成的這個人啊,這個人體表現當中的內涵,也是大相徑庭的,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在這個返本歸真的過程當中啊,在這溯流而上,見證本性的過程當中,道路、側重點都是不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他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結局一定是一樣的。因為人體的五蘊六識啊,結構是一樣的,而眾生的原始自性,是從來沒有在五蘊六塵當中被帶動過,那個是不生不滅的。所以說過程,每個人,每一個覺者都是不同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結果一定是相同的,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這個由來。

有的覺悟者他可能說是像釋迦牟尼佛那樣,他就是通過這個聞思修啊,啊,聞思修,禪定,然後去見證自己的本來麵目,他走的是這種,就說是覺性的,覺性純淨的這一條道路。有的覺悟者呢,就像是耶穌那樣,他走的是一種感受的這種道路,他是以愛和寬恕來破除這具身心當中的五蘊六識的埋葬,喚醒靈性,進而蘇醒了覺性,這條道路的話,時間會非常的快,因為它很直接。但是這條道路如果要是不是耶穌走啊,是其他的那些沒有到大覺悟者境界的人走,那麽百分之百會入魔的,百分之百。

你們知道為什麽我寫文章的時候,每一篇文章我都要從上到下寫,從下到上寫,從內往外寫,從外往內寫,基本上每篇文章都這樣。有的人問我,“老師,”他說,“為什麽你那個每一篇文章裏麵最終都要寫到那個神聖,為什麽都要把那個祂要重新描述一遍,都要把那個最究竟的那個禪那要重新描述一遍?”他說,“我看了都很厭煩。”實際上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啊,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寫的這些文章啊,在未來會一直流傳下去的。在未來大概3000年之內,都會作為人類這個世界當中的一個珍貴的,珍貴的寶藏,就像是《圓覺經》《楞嚴經》《金剛經》一樣,流傳後世了。為什麽呢?因為祂是真的呀。因為我寫的這個東西是一個凡夫俗子脫胎換骨,就是超越了生死輪回,並且在超越生死輪回之後,一步一步地超凡入聖,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那個祂的整個過程和過程當中不同階段對不同法的描述,包括還有一些具體的案例。

現在你們跟我同時代的人,你們不會認為這有什麽了不起。你們會認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大成就者,了不起的人,一些哲學家,包括一些修行的人,他們講的也很好。沒錯的,他們講的是很好;他們沒有過程,他們沒有案例,他們沒有不同階段對某一個階段內心體驗和生命淨化的細致的分析和從內往外,從外往內的這種修證和立意下來的心靈標準,他們沒有這個東西的。他們隻告訴你空中有個樓閣,他們沒有告訴你怎麽上去。

所以說隨著曆史的推移的話,他們那個東西最終就會變成一個,受眾人去膜拜頂禮的,一個心靈的一個燈塔吧。往那方向去努力,啊,你在中國新疆呢,然後在最最西邊一個美國,啊,美國那兒有個華盛頓,你就努力去吧,至於說什麽時候能努力成功,隨你的個人緣分了,啊,不能強求,這個就看你的這個,看你累世的信心。這個不是我在這兒跟你們說笑話啊,佛經裏麵是這麽講的,佛教裏麵真這麽講的,佛教裏麵哪一本經典不告訴你修行者得經曆無限的阿僧祇劫呀,才能修行成功啊。哪一部佛經不是告訴你今生聽聞佛法,精進,啊,然後說是投生到未來繼續延續你的善根,培養你的善功德,啊,最終是那個要經曆幾大阿僧祇劫,你才能夠覺悟成佛的呢,為什麽呢?他們沒有,他們沒有告訴你過程。我直接告訴你美國哈佛是這個世界上第一等大學,去努力去,但是我不告訴你試題,我隻告訴你哈佛大學的最終的那個境界,校園很好,門口有個哈佛的標誌,裏麵都是全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但是你如何進去,不告訴你。每一個考題不告訴你,你先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初中,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後,啊,那個中間的這些考題沒有,自己去考,自己去悟去吧。我告訴你,我告訴你哈佛大學的最終的一個標準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去悟去,啊,或者我告訴你“愛就是一切”,啊,你此時此刻就在聖主的愛當中,你去體驗去吧,這個就是最終答案了,但是過程當中沒有。

那麽好了,如果我也像那些人一樣,隻留下最終圓滿的那個究竟的祂,啊,究竟的智慧。其實實際上究竟的智慧就一句話,但是這句話連我都沒有達到,這句話是什麽東西呢?前兩天,我前兩天,我在那個輪回當中狀態的最好的時候,實際上最終的究竟答案就一句話:虛幻的呀,本身不存在。就當下是虛幻的,虛幻的身心和自我,這個世界本身是不存在的。這個就是實相,啊,這個就是實相了。沒有什麽萬卷經書,沒有,就是“身心如幻,不辨真實”,就完了。

但是就這種狀態,對於現在的我而言,都尚有很遙遠的距離,我也就是僅僅是在輪回最好的第一天能夠達到這種程度,但是我都不能夠住在這個地方,我都不能夠留在這個地方,大概留那麽一天時間,七八個小時,然後又重新又恢複了。就是你們知道你們的思想是不受自己控製的,我也是一樣,我現在不是思想不受我的控製,我的思想現在很淡很淡了,就基本上我在想什麽,我是自己知道的。但是我在思想以下,更深層次的那個,對生命的存在的習氣的那種體驗當中,我現在還沒有完全淨化掉,就是靈性當中蒙蔽的知覺,我現在還沒有把他完全淨化掉,我現在就是屬於知覺。但是我現在因為是在知覺這個地方,所以人類的身心意識自我,心識思慮體驗,我是全部看得是清清楚楚,它們是無法帶動我的。所以我可以發怒,但是發怒的並不是我;我可以吃飯,但是吃飯的也不是我。我在走路,每天走,但是走路的也不是我。我就是在內心當中妙明輕安、寂靜而喜悅的那個光明,那個就是知覺的溫暖而自由的光明。但是就是有光明,距離那個最終遙遠的但是又當下不動的,還是有很漫長的距離。

真正的實相就是:虛幻的當下,未曾發生過。當下的虛幻未曾發生過,就是如來的究竟涅槃。就很簡單一句話,悟去吧,修去吧,怎麽去修去?

為什麽宗教會流傳這麽多年呢?為什麽宗教養活了地球上很多很多人呢?就是因為覺悟者留下的那些,這些珍貴的一些法義呀,它確實是可以讓人類的靈魂從死亡當中解脫的。如果死亡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話,你在人世間的生和死的這個人生當中做的一切都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意義。就像那個電影一樣,它再好它也是個電影而已,它不會對於看電影這個人形成任何性質上的本質上的影響和改變。所以說,如果你不能解脫死亡,那麽你在人生當中的這一場人生的旅程,實際上是毫無價值的,你所謂的價值是人類的價值,它不是生命本身的價值。對於生命本身的唯一價值來說,就是解脫生命的束縛。生命是一種束縛,連生命本身都是一種束縛的話,更不要說生命穿的種種的外衣了。

那麽我在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不留下這些具體的案例,不留下每一個過程當中,每一個階段當中的這個心性標準的這種淨化、轉化和升華過程,那麽人類的未來就不會有生命像我一樣一世成就的,沒可能的事情,你不知道路的。你不知道路,你想從中國到美國,一個太平洋就把你擋住了,你根本過不去。

第二個的話,如果我要是不寫圓滿的話,後世的人……,你們知道這個神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麽嗎?神對於人類啊,意味著偉大,啊,偉大都不可觸及的偉大。神對於人類來說,就好比太陽對於生物的感覺一樣,離開太陽的話,任何生物都會死亡的,離開神靈,任何靈魂都沒有希望的。那麽如果說是,我要是今天寫下來的東西,如果說不從上往下寫,不從下往上寫,不寫完整的話,隻是拿出單獨的某一部分,把它具化,以後,當我去世後,未來的人們,因為真神講過的這段法,他會把它單獨地列成一個法門,那就會變成了戒定慧啊,包括禪定啊,它會形成一個法門一樣,以後這個法門就會變成了單獨打坐的法門,它就跟究竟義就偏離了。

當我,如果說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不把最終那個祂寫出來,不把過程當中的這個覺性、靈性、知覺、見性把它完全寫出來了之後,隻寫了知覺這一部分,或者隻寫了見性這一部分,那麽見性這一部分,以後就會變成一個全新的獨立於我教法而形成的法門。因為見性離人類很近,你知道吧,離人類很近的。你們每個人都能夠體驗到內在見世界的,此時此刻見到你的身心意識,見到我說話的這個空間的這個見性,每個人都能接觸到。如果我不告訴你們,它隻是整個修行過程當中,中下層的一個體驗的話,未來的人會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法門,把見性當為最高的一個標準而樹立起來。而見性是什麽東西呢?見性在大成就者的宇宙體係裏麵,它是屬於魔王的存在,魔性。

什麽叫魔啊?執幻為實就是魔,把虛幻的,本不存在的,把它幻現成了形態,就稱為魔。因為實相是無生無滅的,祂是不被生滅所禁錮、所牽掛、所沾染的,那個是大自在、大自由、大解脫,那個稱為佛。魔就是在見性這個地方,見性是什麽東西?對應著我們那個五蘊六識,那個想陰,開始有想了,有想就會有想的這種現象和所想的人,啊,這個就是人有法,然後法也有自性了,人也有自性了,就墮入了魔境了。

所以說我講法的時候必須得要從這個最基礎的這個意識開始講起,意識感受一直到人的這個內在的體驗啊,認知啊,啊不,最表麵上是我們的語言和意識,就是我們的思想,思想底下有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記憶連帶著我們的這個內心的這種感受,因為有我們感受情緒的這種推動,我們的思想才會做出來不同傾向的這種推論。還有就比如說是我看到一個學生啊,我心裏麵,內心裏麵很喜歡,就覺得這個很乖乖女啊,很像個好學生啊,那麽當我內心裏麵的這種情緒和體驗看到她這個相的時候,我的意識和思維本身就會去美化她的這種狀態。哎,你看她這個頭發燙得多漂亮,你看那個波浪都多完美啊,是吧,就感受跟人的記憶思想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了整個人的情緒和整個人的意識狀態。

在你的思維之下有概念,有概念的記憶,記憶之下有人的這種體驗,就感受之下有人的體驗,沒有體驗的話,你的感受如何形成呢?如果沒有體驗當中的這種舒適、安寧、恐懼、黑暗的這種體驗,你的感受上就生不起來歡喜或者悲傷的感受。感受是體驗的一種具象化,體驗在最深層次,它就是隻有兩種體驗:愛和恐懼。愛是什麽東西呢?安寧光明。恐懼是什麽東西呢?黑暗和排斥。黑暗和排斥體現在情緒當中就是仇恨、憤怒、殘忍、惡毒、妒忌、懷疑、拒絕。愛的體現在感受當中是什麽東西呢?溫暖,安全,擁抱,理解,善良,還有那種,就說是接納吧,擁抱一切的接納。

那麽體驗深處是什麽東西呢?體驗深處啊,體驗,它是一種對愛和恐懼的這種凝固嘛,就是因為有了愛和恐懼的分別,才會形成了體驗的內涵。那麽這個內涵是誰在認知呢?石頭它不可能去認知體驗嘛,對吧。它一定有個認知存在,體驗才能夠形成吧。那個體驗是什麽東西呢?就是你內心裏麵的認知。什麽叫認知呢?就是我現在跟你說話的時候,知道我的內心很清醒地知道,我在跟你說話,並且我知道我想說什麽話,並且我內心知道,我在選擇哪一句語言跟你說話,試圖表達某一種意思的那個知道,啊,內心裏麵很清醒、很明確地控製思維意識,控製情緒感受,控製體驗表達的這個知道,這個就是體驗裏麵的認知。

這種認知,我跟你說一個很簡單的一個直觀的,但是你們現在不可能知道的,因為你們現在全部是被你們的感受和意識所活著。認知是什麽東西啊?你要考試,啊,你要考試了,這個是車考,你要去考駕照去了。頭一天呢,在那個,不是考試裏麵有一個科目二還是科目三,有一個“半坡啟動”嘛,啊,在半坡上麵,然後停止,拉手刹。教練教了你一次,你重複了一次。第二天你去考試了,整個過程你很緊張啊,大汗淋漓的,然後到了半坡,停止了,聽到那個教練的那個聲音,那個話筒傳來的聲音,好了,半坡起步,停車,你把車刹住了,把那個檔掛空了,然後把手刹拉起來。過了一會兒,人家考核你這個停的這個線啊,都是很正規的,啊,你停車合格了。現在就看你起步了,然後這時候呢,你就按照自己記憶當中的正常的程序,先鬆手刹,還是先掛擋?當你的手放到鬆手刹的那一瞬間,你突然間意識到“不對,昨天教練教我的應該是先掛檔”。在這個刹那的分別當中,有一個警醒的,“哎呀,不對”,對自己目前的意識記憶和行為不認可的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的盡頭,這個“不對”的那個深處的那種確定感,就是你的認知。

你們好好想一想,孩子現在學習不好,啊,一道題做不出來,你很憤怒。我教了你多久,我花了多大的代價,每天請老師給你花多少錢,用這些錢我就去吃頓大餐不好嗎?然後你拍桌子馬上要去憤怒地去罵他的時候,在那一瞬間,你內心裏麵一下子就說是,哎呀,覺得不對:“我不應該對孩子這麽發火。為什麽呢?因為我是個修行的人,修行的人不能夠像人類一樣去生活,不能夠被自己的情緒和這種習慣性的東西所帶動。”當你意識到自己不對,當你內心明確自己不對的那個明確那一瞬間,那個內心裏麵知道自己不對的這個知道背後,就是你的認知。這個認知是超越了體驗的東西,這個認知是超越了情緒的東西,這個認知是超越了意識概念的東西,這個認知是超越了人格自我相續的東西,所以它才可以能在你的人格自我被情緒帶動的瞬間,做出來命令人格自我停止的決斷來。不然的話,在半坡啟動的時候,你就去拉手刹去了;不然的話,孩子一激怒你,你馬上就要一個耳光就抽上去了,對不對?

是什麽力量促使你停止了自己的情緒和思維相續的慣性呢?就是你內心的認知,因為它比你的情緒、思維、意識、概念、記憶、自我的慣性要更微觀。更微觀,它的能量密度就越大,它的質量越大,它就可以扭轉,製止你整個人類身心靈相續的方向。那麽好了,既然它能夠停止你對自己的兒子發火,它能夠停止你在做……在做出危險行動的那一瞬間,及時地製止了你。那麽,從性質上來說,你內心的認知啊,它就可以脫離你的心靈體驗的黑暗、光明的這種相,脫離你憤怒或者喜悅的情緒,脫離你意識分別的概念,脫離你的自我心意的相續,而獨立存在。否則的話,你的心意相續了之後,它是不會出現的。它既然能夠出現,就證明它是超越於你的心意人格自我的存在的。

當你內心的認知能夠長久地處在這種認知的這種清澈和清醒當中的時候,認知內在就會體現出來一個全新的世界,當認知內在全新的這種微觀世界呈現的時候,認知外麵的,就說是體驗的這個愛與恐懼的這種感受啊,情緒的這種喜怒哀樂的那種狀態啊,意識思維相續的思維的這種邏輯呀,都會消散掉的,就像一件衣服一樣被脫下來了。

這個認知,當內在認知的這個世界開始綻放的時候,這個是我在2016年的時候出現的狀態,當時我寫了一篇微博,就說是,隻有想陰破的人開始有資格當魔王了,進入想陰你就有資格當魔王,在想陰之下都是鬼,啊,鬼魅,那個都是,連魔王都不算生命,更別說鬼魅了,那個在修行者來看的話,那個就浮遊生物,啊,浮遊生物。

當你找到自己內在這個認知的時候,認知內在開始浮現出來,開始浮現出來微觀宇宙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外在的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這個空間包括我們看到銀河係、太陽係、宇宙,不真實。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僅僅是世界的名相,而這個名相實際上是內在認知宇宙,真實宇宙的倒影投射出來的,這個認知的內在,你會發現它無窮無盡啊,這個認知內在是無窮無盡的,真實的,具有質量感的,那種能量宇宙的精微世界。精微能量構成的宇宙天體、星係銀河,無量無盡的層層疊疊的這種光明眾生,那都是不可思議偉大的神靈。

任何一個神靈的,就在認知內在展現出來宇宙當中的這種宇宙形態啊,這種宇宙形態,它是有生命的,那個星球,那些充滿星球的能量,它們都是有智慧性的,就是認知內在,認知內在的……,認知,用概念性的話說的話,認知就是由見性當中,形成的所見和能見形成的無始劫的習氣和妄想的累積,最終形成了認知。當你進入到認知內在的時候,這些無始劫的這些習氣和妄想它們都會蘇醒。在你蘇醒的時候呢,就說是你的那個,在認知內在,你的表麵的意識還在,你的內在的這個體驗還在,你的意識和體驗反觀你內在認知的宇宙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宇宙裏麵的一粒灰塵,它都是有思想的。整個宇宙無限量的這種能量宇宙,它都是智慧的,它都是生命。而那個宇宙破開了宇宙星球的這種表現,啊,星球啊,銀河係,這個表現嘛,能量的表現嘛,進入到能量的表現裏麵去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星球的深處,它是生命,它是活著的,啊,那些宇宙,它是活著的。那些宇宙當中的那個星雲星係的微粒的深處,能量的深處,它們是生命性,而生命性就會體現出來了更加微觀,不可形容的龐大的天國。

那裏麵隨便一個天神的身上的一根毛比我們人類地球上的銀河係都要壯闊,啊,他一根汗毛上麵可以容納無數個銀河係,這還是認知當中,能量宇宙當中隨便一個天神,還不算那些天主呢。在那些天主的那個境界當中,這些神靈,啊,就是那個一毛端當中涵蓋無數個銀河係的這些神靈,在那些天主的境界當中,他們就像是,就像是我們人類看螞蟻一樣,像我們人類用顯微鏡看蟎蟲一樣的感覺。啊,對於這些,具有生命性的,微觀能量構成的這些天王天主而言,這些無數眾生是他們的生命的再現和體現,他們的一個念頭就可以構成整個世界,而那些天神隻是這個世界當中的一個灰塵而已。但是這個灰塵,天神當中的一根汗毛就可以蘊含無數無量的,我們人類所知道的這個銀河係。就是這個你不能用這個體積去算了啊,你說一個銀河係體積有多大?不是的,你要用質量去換算它。質量,它的質量密度很高的時候,一個原子的內涵的質量就超過了我們知道的整個地球,整個銀河係,整個宇宙,這個你們能相信嗎?你們如果學物理的話,你們應該知道我這是所言不虛的,一個原子核裏麵就蘊含了整個宇宙的質量,甚至於超過於我們整個分子宇宙構成的質量的。

我就這麽跟你形容一下啊,就越微觀的這種生命啊,它的這種質量的密度,在它那個境界當中,質量密度是要遠遠超過於外麵這些具體物質表現構成的能量宇宙範圍的。一個是生命質量密度的體現出來的境界,一個是,我們人類是,生命形態構成的範圍。啊,境界跟範圍,這是兩個概念,你知道嗎?

就說我已經用我所儲備的所有的知識來給你們形容這個東西了,但是我儲備的知識真的是很少,啊,我大概就儲備了一個初中一年級的物理,所以我沒辦法去給你們形容得更精細,大概的這個意思,你們懂就行了。

就說是在人認知內在啊,有著構成認知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是見性當中,能見與所見展現出來,最原始能量微粒層層疊疊構成的宇宙的生命和生命體現出來的不同境界的宇宙的神靈層次吧,那個是真的神靈。他們是,就是那些神靈境界的天王天主,他們的生命已經不能用時間來換算,他在那個地方已經……就這麽說吧,就說是,如果說是非要以人類的時間來算的話,就是一劫的時間在他們,在天主那個地方就屬於一秒,就一秒鍾,但是他本身的存在是不可以用時間來衡定的,就他不會滅,你知道嗎?他可能會有這種,隨著時間的這種牽引,可能會有衰老,但是他那個就基本上就不存在這種,不在這種時間的概念當中了。就是人類所說的一劫,一劫是多少萬億年吧,一劫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秒鍾的時間,就是他在那過了一秒,啊,我們地上已經過了一劫了,就這種概念。那些具體的那些天神啊,那些神靈啊,在他的這個境界當中,那個就屬於那種妄想眾生,就是他的一念形成的空間當中的灰塵眾生。但是在天主以上還有生命,這種生命是無形的、無相的,充滿了整個能量宇宙的所有範圍,包括人類,包括天主,包括天神,包括地獄,包括畜牲,包括惡鬼,他們是無所不在的。他們是一種,我說個俗氣的話,他們是維護能量宇宙存在的因素,沒有他們,這些能量宇宙就隻剩下表現了。就像是我就隻剩下一個軀殼,這個手機隻剩下一個軀殼一樣,而內在的因素會瞬間瓦解掉。那麽隨著內在的因素瓦解,啊,隨著內在他們如果不存在的話,外界的這個軀殼也就會瞬間瓦解。

就說是,我沒有辦法用人類的這種概念去形容他們存在的,哎呀,咋說呢,就說是他們就好像是這個空間當中的地水火風的因素吧,我這麽描述,你們大概能理解了。就說是見性啊,在那個知覺呈現出了迷盹的瞬間,沉入到夢境的瞬間,夢境當中的知覺對於靈性的回憶體現出來了“見”,啊,我見到了,有見到了,就一定有所見的東西,那個就是見性和所見。見性當中的能見體現出來的非常細膩的不可覺察當中的分別。所見呢,就體現出來了,基礎能量的明暗動靜相續,明暗動靜牽引了所見,形成了對空間的辨認。空間有了現在、過去和未來,有了辨認,有了差異,就有了空間的時間。隨著時間和空間的交融,形成了不同的空間維度,在維度當中又有了見性在維度當中折射出來認知見性的,那種細膩的分別,這種分別就是妄想,這種妄想就是能量宇宙當中最原始的眾生,這些眾生體現出來了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所以說地水火風它不是物理元素,而是生命元素。他們是無形無相,充滿著一切,交融著一切,製造著一切,維護著一切,這個就是在見性當中去形成的。而見性,按照究竟的那個法義來說的話,見性屬於魔性。魔呀,魔不是那種張牙舞爪的這個長著這個犄角,眼睛血紅的那個,那個不是魔,那個是浮遊生物,啊,就是池塘裏麵的浮遊生物,那種是沒有力量的。魔性是什麽東西呢?地水火風是魔性;見與所見是魔性;細膩的體驗和認知是魔性。而隻有解脫了見性,在見性之上的知覺,知覺內綻放的靈性,那個是屬於生命,生命是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永恒不變,亙古不朽的,那是純善的存在。但是就這個靈性,他也依舊是幻覺,靈性依舊不完整,不完美。隻有進入到覺性那種無生無滅的,解脫了生滅妄想的大光芒、大智慧、大解脫、大自在的,那個才是真實的生命,連靈性都不能算是生命,靈性都是生命的倒影,更不要說靈性的倒影,這個到了見性這步,那個屬於魔性了。

今天我給你們講的這個法,因為它這跨度很大,覺性之上還有,在覺性之上的話,還有那種覺性綻放的神聖,就像是花綻放的香味兒,就像那個敲鍾發出的聲音。木中之香,就是樹木當中發出那種香味兒,你把樹木整個分解成了微粒狀,你也找不到那個香味兒。然後就好像是那個敲鍾的時候,那個聲音——“咚——咚——咚——”那個聲音,聲出於外,遍滿虛空,你把那個銅鍾,把它粉碎到了微塵,你也找不到那個聲音的,對吧?就像是空中涼意,你把那個風拆解成碎片,它也沒有任何涼意存在,但是它就是有啊,你敲鍾聲音就是有,風刮過來它就是涼意啊,樹中就是有香味啊,對吧?神聖就是這種東西。神聖是在覺性當中綻放的,祂是一種不可言說,不可思議,不可觸及,但是當下遍滿的一種大自在、大圓滿的狀態。祂是究竟智慧,祂沒有對立麵,也沒有所分別,一切對立與分別都在祂之中,一切對立和所分別,都不能觸及祂,或者說一切對立與所分別當中,這個神聖從來沒有發生過,沒有發生的,自然沒有改變,那麽祂就是聖主平安性。

如果我不告訴你們整個過程,我就告訴你們這句話:當下此刻,一切發生當中的未曾發生,那個就是究竟實相。這個就是禪啊,這個就是禪那呀。但是禪那距離我們人間啊,沒有距離的,覺性距離我們人間有很遙遠的距離,很遙遠,但是禪那,神聖,此刻當下,解脫當下的刹那,就是禪那。禪那甚至連解脫都沒有,就是當一切束縛與解脫都未曾發生的時候,那個就是禪那的圓滿。祂距離任何眾生,沒有任何空間距離,沒有任何時間的距離,沒有。此刻,此刻,此刻的當下就是祂。當眾生能夠認清楚自己並不存在的時候,你就是祂。祂可不被你認識啊,祂可不是說我認識了禪那,不是的,當你認知到自我,認知到認知自我的這個認知本身就是幻覺的時候,那麽當下就是禪那的圓滿了,這就頓悟的法門。

哎呀,我原本是想跟你們講這個解脫生死的,就實際一點地講,禪那這個東西,距離你們,不要說距離你們,距離我都很遙遠,距離我都很……平常為了裝個格局啊,裝得高大上一點兒,你可以講一講啊,你說這個啊,禪那不可被獲得,禪那不可被認知,當你認知到認知自我的認知就是錯覺的時候,當下就是禪那的圓滿了。你可以這麽講一講,對於你沒有任何好處的,沒有任何意義。你在甘肅臨洮的一個窮山溝裏麵,你知道美國有個哈佛,對你有意義嗎?你先考上臨洮小學再說,啊,你先把你這個幼兒園今天給你布置完的那道“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題,你先做會再說,你先不要考慮哈佛的事情了。

免責聲明:本節目內容為媒體或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文學城電台(海外電台)的觀點、立場以及投資建議。
評論
評論不支持HTML代碼
注意: 請不要在評論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類似侮辱性的言辭。

真了不起,修行每一個步驟都講的很明了,很清晰。

從這個老師講的內容,這個老師肯定是有真修實證的人,厲害!感覺很厲害!

好激動,最究竟最崇高的真理繼釋佛之後重現人間了,這些講法未來一定會被世人奉若至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