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09/1309_120_120.jpg?rand=8125">
你沉浸在愛中,唯有愛是你。這裏是靈魂的棲息地。
總節目 20 總播放 5980 總點讚 71 總評論 52

磨難中,選擇什麽,決定了你生命的未來 | 《懺悔》20220523

2025-10-13 17:45:41 播放 210 評論 1
0:00

人間的軀體,就是一件肉色的外衣。
心意的“自我”,就像是櫥窗上,嗬氣凝聚成的霧團。
霧氣遮住了玻璃,靈性透過霧氣,看到了模糊的幻影,幻影就是現實世界,霧氣就是心意頭腦,靈性就是生命覺知。

修行者的生命主體,是“覺知”靈性,而並非是“心識”意識。懺悔,一定是“意識”向內在尋找,內觀自我心靈思慮中,曾經發生過的動機、觀念、情感、體驗。

找到心靈曾經曆過的,不如法的動機觀念;平複心靈情感中,不如法的愧疚自責,這才算是“懺悔”。

頭腦“意識”,本身是無法懺悔的。
意識隻能分別,無法儲存觀念。
頭腦隻能分析,無法儲存情緒。

任何的愧疚自責,內疚慚愧,都源自於心靈體驗。
是心靈極深處,心識思慮,對所經驗的凝固,形成了感知分別,感知中的細膩凝聚,形成體驗,體驗中的微細差異,推動意識分別,體驗與分別結合,從而形成了頭腦記憶觀念。

懺悔,就是要有“意識”地,釋放內心深處,被頭腦遺忘的“情緒體驗”,讓心識“自我”意願,曝光於“意識”分別之內。

換句話說,就是不再“心口不一”,不再“口是心非”。
而要“心口如一”,做到“真實曝光”,以徹底真實、徹底坦誠的真切決心,直麵內心自我,隱藏起來的愧疚與羞恥。

曝光內心的羞恥,曝光內心的罪責,就等於瓦解了“生死輪回”的核心“自我”,就等於瓦解了“三界六道”的輪回地基。

因為三界六道,是心識思慮,編織成的幻夢。
因為自我意誌,是心識分別,投射出的恐懼。

因為恐懼,從而導致頭腦不斷地分析。
心願體驗通過意識分析,獲得短暫安寧。

因為恐懼,促使心靈不斷地依賴索取。
心識思慮通過索取,釋放焦慮的分別。

內心有索取,必定有拒絕。
索取就是“罪”,拒絕就是“咎”。
恐懼的心識,投射出罪咎的“自我”。

既然“自我”認知,在心識思慮“潛意識”認知中,先天就是有罪的,那麽,“自我”罪責所對應的懲罰,就是“死亡”,心識深藏的恐懼不消失,索取與拒絕的願望體驗,也就不會消失。

心願,投射出未來;體驗,投射出世界。
於是,心識交織意識,概念牽動體驗。
“自我”從小到老,觀念不停變化,情欲更新換代。
即便是身體消失後,“自我”認知記憶,依舊在心識營造的夢境中,隨著前世習氣執迷索取,導致“自我”認知,隨著宿業因緣生死輪回,百千萬劫循環不休。

懺悔,就是要,從心識思慮的表現中,清理促使心識思慮,感覺內疚、感覺慚愧的事情,當具體的事情被曝光,並且被寬恕後,心識思慮的體驗,就會從,罪咎愧疚的境界中,舒緩解脫出來。

心識舒緩解脫了,罪咎形成的,黑暗境界也就熄滅了。
境界熄滅了,心識思慮,也就失去了,所思慮的對境。
心識中,思慮習氣的淨化淡化,透明到一定的程度,心識就不再被習氣思慮帶動。

心(認知),不被識(思慮)所帶動,
“見精”(認知中的清醒),就會浮現出來。

當“見精”成為了,身心內“主觀意誌”的主體。
心識(認知),意識(頭腦),體驗(自我),就會在“見精”的清純明晰中,整體脫落。

你的頭腦意識,就會停止思考。
就像鍾表的指針,停止了擺動。

心識思慮熄滅後,頭腦意識失去了推動力,分別念頭無法形成概念,記憶無法形成思維。

同時,頭腦的停擺,就釋放了心識中,索取與拒絕的體驗。
心識,不再被“索取與拒絕”牽動。
頭腦,不再被“記憶與思維”牽動。

身心意識中,就不會再有一個“自我”存留。

好好想想,你,好好想想。
“你”究竟是誰啊?

你的“自己”,不就是心願思慮,與頭腦意識的聚合嗎?
當思維停擺,當心願空明,當思慮消散,當心識分解,

雖然這具身體樣貌依舊存在,
你依舊“覺知”自己的存在,
可是,存在的“你”,就隻是內在的清醒“見精”而已。

因為思維意識,心靈思慮,感受體驗,都停止了,
內在的“見精”,不在受心識意識的牽引,
“見精”就蘇醒了“覺知”的原始存在。

這具現實世界中的肉身內,失去了思維與心願的“自己”。
可是,身心本質中,生命原始的“覺知”,就成為了你“自己”,這個“自己”不會隨著,身心意識的死亡而消失。

原本,身心意識,就未曾真實地“活著”。
心願意識的自我,在懺悔、寬恕中,一層層地消融。
三界六道的宇宙中,與構成心識“自我”的,層層疊疊極盡細膩習氣妄想,相互連接的細微業力能量宇宙層次,也在不斷地分解,淨化,消融。

這就是為什麽,任何修行者都會遭遇魔考的原因。
因為修行寬恕的成就,意味著“自我”體驗的消融。
自我的融化,連帶著三界宇宙的分解。

三界宇宙中,眾生無始劫的共業,形成的魔王世界,就會被你的覺知“靈性”綻放的光明摧毀,魔宮的地基被覺醒的內心震裂,魔王就會派出他的百千億子孫,在宇宙微觀能量世界中,引動你身心微觀世界的習氣,形成你頭腦中,對真理的否定與謾罵,對上師的懷疑與恐懼。

你人性中的自我保護,保護你的“自我”存在的同時,就保護了三界魔王的宮殿,就維護了輪回生死之基礎。

同時就隔絕了,真理光明對靈性覺知的開啟。
磨難中,選擇什麽,決定了你生命的未來。

選擇真理,構成自我的微觀因素,就會死去一層,魔王抓住你的觸手,就會鬆開一層;若選擇維護自我,選擇索取的恐懼,而躲避寬恕的釋放,那麽,你的選擇就會造就新的“自我”,這一層“自我”,是你拒絕真理之後形成的,因此,這個新的“自我”,就很難再去相信真理,再也無法見到生命先天的覺知“靈性”了。

失去了見證“覺知靈性”的能力,
這具身體中,心願意識就是“你”的生命主體。
心願會改變,意識在分別,心意生滅不停,輪回生死不休。

因此,生死自負,莫怪他人。

時間依“覺知”而生,空間自“覺知”而起。
宇宙世界,是“覺知”靈性生命的倒影。
靈性光明,眾生靈性,是“覺知”純愛之投射。

免責聲明:本節目內容為媒體或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文學城電台(海外電台)的觀點、立場以及投資建議。
評論
評論不支持HTML代碼
注意: 請不要在評論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類似侮辱性的言辭。

想到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