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衝繩那霸機場。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假期旺季將至,機場人潮湧現、航班延誤增多、行李托運大排長龍,不少民眾光想到搭飛機就感到焦慮。《CNN》采訪兩名資深空服員Hunter Smith-Lihas與Liz Simmons,他們根據多年長程飛行經驗,整理出7招「假期飛行生存術」。從避開延誤、降低生病風險,到提升乘坐舒適度、避免行李出包,協助民眾在年底或長假期間旅遊時更順心。。

一、選「當天第一班航班」:延誤機率最低、改訂空間最大
兩名空服員皆強調,「一天中的第一班航班幾乎永遠是最準時的」。原因在於延誤通常是「累積型」──早班機出現的延誤最少,越晚起飛越容易受前段航班拖累。若是假期航班本就容易因天候或塞機造成延誤,第一班能降低風險,即便遇到取消,旅客也還有一整天的彈性可改訂後續班次。

此外,Simmons與Smith-Lihas都推薦下載Flight Aware與Flight Radar等航班追蹤App,能即時掌握航班位置、實際起降時間等資訊,讓旅客不再隻能被動等待,有助提早因應臨時變動。
二、轉機至少保留90分鍾:避免因「緊接轉機」陷入惡性連鎖
許多旅客為了省時間喜歡訂轉機間隔短的航班,但Smith-Lihas直言「45分鍾絕對不夠」。若前段班機稍微延誤,旅客極可能直接錯過後續航班;若是國際航線,還需通關、過安檢,風險更大。

他建議轉機至少預留90分鍾,若目的地在旺季或機場規模較大(如洛杉磯LAX、美國亞特蘭大ATL),更應保留充裕緩衝,以免旅程被迫改寫。特別是假期期間,行李裝卸與登機口移動也往往更慢,不小心就會錯過下一班機。
三、「打造自己的座位空間」:毯子、眼罩、降噪耳機全都帶上
長時間在飛機上容易疲倦且不適,尤其假期人潮多、機艙可能更擁擠,因此兩名空服員一致建議「把座位打造成你的專屬小窩」。他們分享自己常備的物品,包括薄毯、眼罩、旅行枕、降噪耳機與零食,能大幅提升舒適度。

Smith-Lihas提醒,飛機常在登機口或停機坪上等待許久,若肚子餓又無法起身購買食物,體驗會變得相當糟,因此自備零食相當重要。Simmons則強調,提前在平板或手機下載電影,加上隨身攜帶行動電源、小型盥洗包與薰衣草精油,不僅能放鬆,也能在長途飛行中更容易入眠。

四、出發前消毒一次:擦拭座位、托盤、扶手降低生病風險
假期旅遊意味著機場與飛機上人數倍增,病菌傳播風險同步提升。Smith-Lihas說,盡管飛機在航段間都有清潔,也配備HEPA等空氣濾淨係統,但他仍建議旅客「自己擦一遍」。特別是托盤桌、扶手、螢幕、扣帶與座位旁的按鍵,隻需一張酒精濕巾就能大幅降低病毒與細菌接觸的可能。

他強調,這不是過度緊張,而是「安心飛行」的小技巧;尤其假期抵達後通常緊接著家庭聚餐、旅遊行程,生病會嚴重影響計畫,因此更要提前做好防護。
五、輕裝上陣是王道:避免托運、節省排隊、降低遺失風險
假期托運行李的排隊隊伍經常長達數十公尺,Smith-Lihas大推「能不托運就不托運」。隨身行李除可節省大量時間,也能避免行李延誤、損壞或丟失。
若確實需要托運,他強烈建議一定要在行李中放入定位裝置,如AirTag,並將藥物、重要證件、貴重物品與1到2天份衣物放在隨身包裏;一旦行李真的遺失,旅客仍能維持基本生活,不至於手足無措。

六、「聰明升等」與善用休息室:提前詢問、善用會員、避開喧鬧
兩名空服員指出,假期升等機率不高,但仍有機會,尤其是航空常客會員。Smith-Lihas表示,升等權限在登機口,因此應直接詢問登機口地勤,並保持禮貌,若當天商務艙有空位,確實可能遇上「升等奇跡」。
即便沒有升等,也可以購買或使用信用卡、會員資格進入貴賓休息室。Simmons說,休息室能讓旅客在擁擠機場中短暫喘息,享受食物、飲品與安靜環境,不過假日期間休息室經常爆滿,旅客宜提前規劃,以免久候。
七、提前準備、保持彈性:越早確認細節,越能避免麻煩
兩名空服員都提醒,飛行中的許多麻煩其實在出發前就能避免,例如提早確認護照效期(不少國家要求6個月以上)、提前下載航空公司App、留意目的地天氣與交通狀況等。越早準備,就越能降低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