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暗示“台灣有事時日本可能進行軍事介入”,相關言論引發強烈後續效應,使得中日關係急速惡化。(示意圖:shutterstock)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暗示“台灣有事時日本可能進行軍事介入”後,中日關係急速惡化。外界普遍認為,中日關係可能正走向建交53年以來的最低點。韓媒分析指出,對於當前緊張局勢,中日雙方分別抱持不同且明確的判斷與立場。
高市早苗首相在7日表示,若台海爆發武力衝突,將視為“日本的存立危機事態”。《朝鮮日報》指出,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高市發言後,立刻爆出“爭議性言論”不同,中方外交部層級的正式強硬反應則是在約一周後、13日才開始啟動,這很可能是北京領導層審慎研判的結果,事實上,當天召見日本駐中大使,被認為是依據中共最高層的指示進行。
外界分析指出,中方此番罕見的強硬回應,是因為北京將高市關於台灣的表述視為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政幹涉。此外,“中國領導人的麵子”也被列為強硬路線的背景因素。習近平上月31日才與高市會麵,隨後中方宣布恢複進口日本水產品,並延長日本公民短期赴中簽證豁免。如今在中方向日本伸出橄欖枝之際,高市卻拋出這番言論,可被視為“打臉”中方,因此北京無法示弱。
《讀賣新聞》分析稱,北京認定高市不會撤回言論,因而趁此機會采取強硬姿態,意在阻止她今後再度介入台灣議題。
盡管中方態度強硬,但日本方麵卻未明顯動搖。目前,中方發布的“避免前往日本”建議,是否會對日本造成實質打擊仍屬未知。
今年1至9月期間,訪日中國旅客達748萬7200人。然而,日本目前正因觀光客過多導致“過度旅遊(Overtourism)”問題日益嚴重,甚至有輿論認為:“短期內少點中國遊客,反而有助於解決過度觀光問題。”
更重要的是,民眾輿論正集結在支持率高達80%的高市早苗首相周圍。《朝日新聞》指出:“高市政權認為如果撤回相關發言,將無法獲得保守支持者的理解。”
不過,由於高市內閣屬於“小黨執政”,政治基盤並不穩固,部分閣員也認為應避免與北京出現過度對立的局麵。有意見主張派遣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市川惠一前往中國,嚐試為事態降溫。借此,也能為22至23日在南非舉行的G20峰會上,促成高市首相與中方總理李強的會麵鋪路。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指出:“市川是高市在外交與安全政策上的代理人。”並補充說:“對中國而言,相比外務大臣,更重視國安首長,此番危機正是市川展現實力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