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他憑春晚爆紅,轉身當局長;無兒無女,離世13年無人問

他憑春晚爆紅,轉身當局長;無兒無女,離世13年無人問

文章來源: 冬冬侃音樂 於 2025-11-16 10:06:0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他已經走了十三年,很多人還以為他在某地養生,偶爾參加一場懷舊演出。名字叫呂念祖,唱過《萬裏長城永不倒》,後來不再走紅毯,去當了局長,做事做到了盡頭,然後悄悄離開。

這不是普通的退場,這是徹底換命。

他憑春晚爆紅,轉身當局長;無兒無女,離世13年無人問

北方人那陣學粵語歌,很多人是從他的嗓子開始的。他站在春晚那個中央,藍色西裝,紅色領結,當年最時興的發型,眼睛亮,聲音更亮。一句“昏睡百年”,全國都醒了。葉振棠是原唱,觀眾卻牢牢記住了他,記住那個一開口就透屏的氣勢。歌火,人也火,商演像潮水一樣湧上來。他走到哪都被圍。

然後他忽然停了。不是停歌,是停重複。

他發現每一場都要那一首,永遠那一首,像卡在一個音裏。台下歡呼越大,他心裏越空。熱鬧不等於成長,光亮不等於向前。

就換了。



先到了電視台。他的臉很好看,他的聲音更耐聽。主持不是唱歌,多了現場,多了變化,多了難題。他把稿子翻得爛,把流程捋得順,把突發事情壓下去。觀眾說他沉穩又有趣,他也喜歡這種每天都新的感覺。可他還是不滿足。最難的,不在藝術圈。

他往體製裏走。不是掛名,是進去做事。他去管民生,去當負責人,去承擔最棘手的一項工作,遷墳。誰都知道這事難,觸到的全是心裏的結。有老人攔著門,有家屬不願動,有風俗不願改。他不硬推。他挨家挨戶去,坐下來講政策,聽每一家的顧慮,想辦法,總之把事辦好。沒擺架子,沒用名氣開路。

同事說他認真,像一顆釘子,紮進去就不鬆。這話很實在。他一路升,最後是廣州市白雲區文化局局長。燈光沒了,他把工作做得明白。

他一直淡。他不借名氣,他不接訪談,他不讓自己把過去變成特權。年輕人慢慢忘,他也不提醒。老觀眾以為他安穩過日子,他也不解釋。



再往前,是窮。窮到衣服全是補丁,窮到縫紉機比書本熟。小時候在遼寧大連,剛會一口東北話,跟著父母去了廣東,突然就要聽粵語。學校裏,他說一句話被笑一片。玩耍時,他插不進圈子。自卑是天天有的,但飯要吃,衣要穿。初中,他能把縫紉機踩得很快,手腳並用,縫出多穿兩年的衣服。他後來笑著說,窮也給了技能。這是直話,沒什麽包裝。

生存是第一位。他聽說演一場話劇能拿四毛錢,就去跑龍套,演小角色,認真演。後來有音樂館招歌手,一場十塊錢,一天能唱三場,這叫高薪。他沒學過唱法,樂譜也認不全,但他去試。靠著好嗓子,靠著現場的靈性,選上了。

那時候唱歌沒有所謂自由。客人點什麽,他唱什麽。不喜歡也得唱,不會也得學。中場休息,抓緊背歌詞、記旋律,硬著頭皮上去。這種硬,換來的是一天三十塊,換來的是家裏的壓力小一點。他把這個實在的喜悅放在心裏,然後一場一場地唱。



春晚到了。1984。舞台是他的,電視是全國的。他站住,開口,空氣像裂了一道口子。《萬裏長城永不倒》紅遍大江南北,街頭巷尾都在唱。北方人跟著粵語發音練,跟著這個嗓子學。他不隻是那個夜晚的火,他是把語言這堵牆打穿的人。

爆火之後,他開始對重複生厭。所有人要那一首。不唱不行。唱了又空。這種空,不是沒錢,是沒挑戰。他知道自己要換。他把掌聲放下,去主持,再往前,去當官。這一路,不是退,是上另一條路。

他的工作風格——親力親為。這不是讚美詞,這是同事的日常。他不推諉,不繞路,先把問題拆開,再把辦法拿出來。他不是名人,他是局長。他也不是明星局長,他隻是負責的人。



2010年,他查出癌症。他還在崗位上。他不想因為病耽誤工作。一邊治療,一邊忙公務。直到身體撐不住,才停下來。一次和朋友聚會,他還是笑,他還是條理清,他穿著幹淨。他看起來像剛從節目裏出來的人。幾個月後,2012年,他走了。廣州,悄然離開,六十二歲。

他的離世,開始時沒多少關注。娛樂圈離他遠了,媒體也很少提他。2020年,《雪城》播出三十二周年,人們回看演員名單,才猛然發現,那個有重要角色的人,早已不在。那部劇是他少有的影視代表作。有影迷一直在社交平台發他年輕時的照片,像擺一盞小燈,記住一個人。

2025年五四那天,官媒放出一段上海電視台首檔綜藝的老視頻。他二十七歲,風華正茂,和何賽飛、沈小岑同台,再唱《萬裏長城永不倒》。鏡頭裏的眼神很穩,聲音很硬,一下子把回憶全拉回來。六月,原創音樂人陳彼得離世,人們又記起他唱過《走過我自己》,當年也帶起過一陣翻唱熱。

他還唱過劉文正的《遲到》。他的版本在大陸火到不行。北方觀眾通過那支MV第一次看見林青霞的臉,直說好看。這些歌,翻唱也好,原唱也好,都成了他留給別人的禮物。



他沒有孩子。他把歌留在人,態度留在事。他不是誰的傳奇,他是自己的決定。他從貧困童年走到歌壇最熱,又走進政務最難。他沒有張揚的個性,他有堅硬的執行。他沒有廣場上的擁抱,他有每一戶人家的握手。

他的一生,很多節點都像偶然。其實不是。他把每一次偶然都抓緊,把每一次抉擇都壓實。音樂那段,是靈性加勤快。主持那段,是穩。從政那段,是敢擔。病痛那段,是硬撐。離開那一刻,是安靜。



很多人誤會他的身份。他不是原唱,但他唱出了一代人的熱血。他不是明星,但他做過一地的實事。他不是老來清閑,他是早已離世。

他不靠過去解決現在的問題。他不靠舞台解決辦公桌上的問題。他把名氣放下,他把事情抬起。



強大不是紅,是肯換路。

這句話很直。他用一生證明它。他沒有把自己鎖在一個標簽裏。他不怕被忘記,他怕的是重複自己。他把最熱的一首歌放下,去迎接最冷的任務。他讓名字退到後麵,讓結果站到前麵。

很多人問,值不值。觀眾的愛,是一種值。人民的事,是另一種值。他兩個都要。他把第一種留在磁帶和視頻裏,把第二種留下來在執行和口碑裏。他選擇了難的,做到了盡頭,沒吵沒鬧,沒要掌聲。

走了十三年,人們還是在歌聲裏找他,在舊劇裏找他,在那些截圖裏找他。他其實一直在。不用紀念碑,不用豪言。他在每一次《萬裏長城永不倒》的合唱裏,在每一個說他認真負責的同事心裏。

他的一生,是三段路。窮到縫紉機,火到春晚,穩到局長。中間沒有橋,他自己走過去。最後也沒有號角,他自己走開了。

他做到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祭"旅遊警示",日本女議員呼籲反製!
2.7萬億資金,33萬名賭客,他的貪婪到頭了
“全職兒女”,是新型“啃老”?
中國飛日航班櫃台現人龍 遊客喊“政治與我無關”
少林寺原住持釋永信被正式批捕 罪名是…




24小時討論排行

反擊日本,中國輿論掀“琉球地位未定論”
高市內閣罕見支持率持續高漲 中國恐錯估高市韌性
中國承諾跳票 采購美大豆不到3% 美農民撐不下去了
反差強烈 日動畫《鬼滅之刃》中國票房3天飆破3億
紐約深夜爆仇亞群毆:一群人狂喊“我討厭亞洲人”
“太子集團”天價比特幣,被美國“黑吃黑”?
決裂後川普窮追猛打 格林:體會到愛潑斯坦案受害者的恐懼
成“重點獵物”?FBI警告:在美國講中文者小心
曾經轟動世界的七胞胎 如今28歲 各自開啟不同人生
中國駐美大使:歡迎愈來愈多美國民眾訪中國
中國對日本發出留學預警!指"治安形勢不佳"風險上升
曝17歲少女多次進出普京官邸 百萬英鎊豪宅當分手費
大家都在省!留學生“剩飯盲盒”硬撐生活 $40吃一周
特朗普私下重點討論的不是毒品 而是馬杜羅的命運和石油
成本15元卻賣4.7萬 美陸軍部長批軍火商坑自家人
官媒繼續開罵“撒泡尿照照自己幾斤幾兩!“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他憑春晚爆紅,轉身當局長;無兒無女,離世13年無人問

冬冬侃音樂 2025-11-16 10:06:04

他已經走了十三年,很多人還以為他在某地養生,偶爾參加一場懷舊演出。名字叫呂念祖,唱過《萬裏長城永不倒》,後來不再走紅毯,去當了局長,做事做到了盡頭,然後悄悄離開。

這不是普通的退場,這是徹底換命。

他憑春晚爆紅,轉身當局長;無兒無女,離世13年無人問

北方人那陣學粵語歌,很多人是從他的嗓子開始的。他站在春晚那個中央,藍色西裝,紅色領結,當年最時興的發型,眼睛亮,聲音更亮。一句“昏睡百年”,全國都醒了。葉振棠是原唱,觀眾卻牢牢記住了他,記住那個一開口就透屏的氣勢。歌火,人也火,商演像潮水一樣湧上來。他走到哪都被圍。

然後他忽然停了。不是停歌,是停重複。

他發現每一場都要那一首,永遠那一首,像卡在一個音裏。台下歡呼越大,他心裏越空。熱鬧不等於成長,光亮不等於向前。

就換了。



先到了電視台。他的臉很好看,他的聲音更耐聽。主持不是唱歌,多了現場,多了變化,多了難題。他把稿子翻得爛,把流程捋得順,把突發事情壓下去。觀眾說他沉穩又有趣,他也喜歡這種每天都新的感覺。可他還是不滿足。最難的,不在藝術圈。

他往體製裏走。不是掛名,是進去做事。他去管民生,去當負責人,去承擔最棘手的一項工作,遷墳。誰都知道這事難,觸到的全是心裏的結。有老人攔著門,有家屬不願動,有風俗不願改。他不硬推。他挨家挨戶去,坐下來講政策,聽每一家的顧慮,想辦法,總之把事辦好。沒擺架子,沒用名氣開路。

同事說他認真,像一顆釘子,紮進去就不鬆。這話很實在。他一路升,最後是廣州市白雲區文化局局長。燈光沒了,他把工作做得明白。

他一直淡。他不借名氣,他不接訪談,他不讓自己把過去變成特權。年輕人慢慢忘,他也不提醒。老觀眾以為他安穩過日子,他也不解釋。



再往前,是窮。窮到衣服全是補丁,窮到縫紉機比書本熟。小時候在遼寧大連,剛會一口東北話,跟著父母去了廣東,突然就要聽粵語。學校裏,他說一句話被笑一片。玩耍時,他插不進圈子。自卑是天天有的,但飯要吃,衣要穿。初中,他能把縫紉機踩得很快,手腳並用,縫出多穿兩年的衣服。他後來笑著說,窮也給了技能。這是直話,沒什麽包裝。

生存是第一位。他聽說演一場話劇能拿四毛錢,就去跑龍套,演小角色,認真演。後來有音樂館招歌手,一場十塊錢,一天能唱三場,這叫高薪。他沒學過唱法,樂譜也認不全,但他去試。靠著好嗓子,靠著現場的靈性,選上了。

那時候唱歌沒有所謂自由。客人點什麽,他唱什麽。不喜歡也得唱,不會也得學。中場休息,抓緊背歌詞、記旋律,硬著頭皮上去。這種硬,換來的是一天三十塊,換來的是家裏的壓力小一點。他把這個實在的喜悅放在心裏,然後一場一場地唱。



春晚到了。1984。舞台是他的,電視是全國的。他站住,開口,空氣像裂了一道口子。《萬裏長城永不倒》紅遍大江南北,街頭巷尾都在唱。北方人跟著粵語發音練,跟著這個嗓子學。他不隻是那個夜晚的火,他是把語言這堵牆打穿的人。

爆火之後,他開始對重複生厭。所有人要那一首。不唱不行。唱了又空。這種空,不是沒錢,是沒挑戰。他知道自己要換。他把掌聲放下,去主持,再往前,去當官。這一路,不是退,是上另一條路。

他的工作風格——親力親為。這不是讚美詞,這是同事的日常。他不推諉,不繞路,先把問題拆開,再把辦法拿出來。他不是名人,他是局長。他也不是明星局長,他隻是負責的人。



2010年,他查出癌症。他還在崗位上。他不想因為病耽誤工作。一邊治療,一邊忙公務。直到身體撐不住,才停下來。一次和朋友聚會,他還是笑,他還是條理清,他穿著幹淨。他看起來像剛從節目裏出來的人。幾個月後,2012年,他走了。廣州,悄然離開,六十二歲。

他的離世,開始時沒多少關注。娛樂圈離他遠了,媒體也很少提他。2020年,《雪城》播出三十二周年,人們回看演員名單,才猛然發現,那個有重要角色的人,早已不在。那部劇是他少有的影視代表作。有影迷一直在社交平台發他年輕時的照片,像擺一盞小燈,記住一個人。

2025年五四那天,官媒放出一段上海電視台首檔綜藝的老視頻。他二十七歲,風華正茂,和何賽飛、沈小岑同台,再唱《萬裏長城永不倒》。鏡頭裏的眼神很穩,聲音很硬,一下子把回憶全拉回來。六月,原創音樂人陳彼得離世,人們又記起他唱過《走過我自己》,當年也帶起過一陣翻唱熱。

他還唱過劉文正的《遲到》。他的版本在大陸火到不行。北方觀眾通過那支MV第一次看見林青霞的臉,直說好看。這些歌,翻唱也好,原唱也好,都成了他留給別人的禮物。



他沒有孩子。他把歌留在人,態度留在事。他不是誰的傳奇,他是自己的決定。他從貧困童年走到歌壇最熱,又走進政務最難。他沒有張揚的個性,他有堅硬的執行。他沒有廣場上的擁抱,他有每一戶人家的握手。

他的一生,很多節點都像偶然。其實不是。他把每一次偶然都抓緊,把每一次抉擇都壓實。音樂那段,是靈性加勤快。主持那段,是穩。從政那段,是敢擔。病痛那段,是硬撐。離開那一刻,是安靜。



很多人誤會他的身份。他不是原唱,但他唱出了一代人的熱血。他不是明星,但他做過一地的實事。他不是老來清閑,他是早已離世。

他不靠過去解決現在的問題。他不靠舞台解決辦公桌上的問題。他把名氣放下,他把事情抬起。



強大不是紅,是肯換路。

這句話很直。他用一生證明它。他沒有把自己鎖在一個標簽裏。他不怕被忘記,他怕的是重複自己。他把最熱的一首歌放下,去迎接最冷的任務。他讓名字退到後麵,讓結果站到前麵。

很多人問,值不值。觀眾的愛,是一種值。人民的事,是另一種值。他兩個都要。他把第一種留在磁帶和視頻裏,把第二種留下來在執行和口碑裏。他選擇了難的,做到了盡頭,沒吵沒鬧,沒要掌聲。

走了十三年,人們還是在歌聲裏找他,在舊劇裏找他,在那些截圖裏找他。他其實一直在。不用紀念碑,不用豪言。他在每一次《萬裏長城永不倒》的合唱裏,在每一個說他認真負責的同事心裏。

他的一生,是三段路。窮到縫紉機,火到春晚,穩到局長。中間沒有橋,他自己走過去。最後也沒有號角,他自己走開了。

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