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裏,很少有人像黃仁勳一樣,把個人經曆與時代脈搏緊密綁定在一起。
他的名字不僅代表 NVIDIA,更代表了整個 AI 時代的開場。他改變了科技產業,也改變了數據中心、汽車、醫療、科研的運行方式。
但這個站在全球科技巔峰的人,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也沒有名校光環,更沒有家族背景支撐。
他的故事是一段“逆襲的天花板”。
而這一切的力量,竟然來自一位不會說英文的母親,用一張紙與一本字典教他學英文。

在近日於 Cambridge Union 舉行的座談會上,NVIDIA CEO 黃仁勳向在場聽眾分享了一個極其樸素卻深刻的領悟,他的母親在他年幼時,用一張紙和一本字典教他英文,盡管她自己不會說英語。
黃仁勳說。:“我母親教我英文,但她不太會說英語,這說明了一切。我看待任何事情的方式就是:這能有多難?”
黃仁勳出生於台灣,高中時期赴美上學,此後創立 NVIDIA、主導公司邁入人工智能時代的飛躍。他曾回憶他9歲時和家人在泰國生活,他母親開始動手教他英文,“她隻會說閩南語,卻不懂英語,但就用字典、一張紙堅持教下去”,這種行為在他心裏埋下了“不畏困難、自己動手”的種子。
黃仁勳表示,那張紙和那本字典,真正教給他的並不隻是語言,而是一種“麵對未知我也能行”的心態。這種心態也逐步滲透進 NVIDIA 的文化:敢於挑戰、快速試錯、不斷突破。
例如,他強調:“最重要的就是不放棄。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我沒有感到無聊,也沒有遭到革職。”
這段話往往被解讀為:在科技圈競爭中,最稀缺的並非天賦,而是“持續留在賽道上”的堅持力。
作為科技公司領導者,黃仁勳以其親曆親為、強調溝通透明而著稱。報道指出,他在 NVIDIA 內部直接管理多達 30 多名直接下屬,體現其對“扁平化”“直線溝通”的重視。
很多人看到今天的 NVIDIA 和黃仁勳,會以為他的童年一定光鮮亮麗。但事實恰恰相反,他的一切,都來自一個普通甚至有些坎坷的華人新移民家庭。
要理解他為何能有今天的成就,就必須把鏡頭拉回到他的童年:那個遠沒有“天才光環”的起點。
1963年,黃仁勳出生在台灣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化學工程師,母親是一位小學老師。

為了發展自己的職業,黃仁勳的父親帶著全家移民到泰國。
原以為會讓全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沒想到當時泰國局勢動蕩,混亂不堪。
重新返回台灣不是最佳選擇,為了孩子的教育考慮,爸爸當時做了個更大膽的選擇,把孩子送到美國去。
就這樣,9歲的黃仁勳和他10歲的哥哥,在父親的安排下,來到了已經移民到美國的舅舅家。
舅舅一家在美國也是最普通的打工家庭,並不富裕。
兄弟倆被舅舅送到了小鎮上一家寄宿學校。
雖然說是一所學校,但其實這家學校主要接受問題少年,也就是那些社會不良少年,家裏管不了,都送到了這裏。
作為外國人,為了適應新環境,不像惹事的黃仁勳會主動給那些不良少年們的頭頭補課,還學會了打掃男廁所。
多年以後,黃仁勳回憶起這段經曆時,表示自己當時也不是好孩子,在那裏他學會了偷吃東西和抽煙,但他認為正是這段經曆,讓他學會了如何去適應新的環境,造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讓他將來可以從如應對創業初期的艱苦。
在這所學校兩年以後,黃的父母也移民到了美國,重視教育的父母將兄弟倆送到了另外一所學校。
黃家兩個兄弟知道父母不易,所以越發認真讀書。在學業上,他們很少有讓父母操心的。一路一直成績優異,而黃仁勳除了在學業上展現出了學霸氣質外,更是表現出了驚人的乒乓球天賦。
他僅僅利用課餘時間學習和參加乒乓球比賽,竟然在15歲那年拿到了美國乒乓球公開賽的雙打第三名。

他在16歲那年考入了俄勒岡州大學電機工程專業,這並不是一所傳統意義上的牛校,最起碼與很多IT大佬本科相比,甚至顯得默默無聞,但那時候的黃就表示,自己有一天會成功。
1984年畢業後,他去了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據說這位熱愛技術的大男孩在大學期間就對圖形處理有這極度的熱愛,當時便立誌要成為全球的圖形皇帝。

(黃與妻子)
因此畢業後的黃很自然的進入AMD工作,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在未來,老東家會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
1993年,黃仁勳創立NVIDIA,這一年他正好30歲。
他是圈子裏有名的工作狂,他曾經解釋自己為何如此狂熱:為了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的將來更好一些。
據悉,黃仁勳為人不張揚,中國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傑出華人的成功之路。

其實他的成績已經足夠與王嘉廉和楊致遠等華人IT精英並駕齊驅。同時,他經常被用戶親切地叫作“老黃”。
此外,黃仁勳講中文很有意思,嚴格意義上講他不太會說中文。在別人講的時候,他總是很努力地側耳細聽。然後,他會作出簡單的回答。不過僅僅幾句話之後,他就仿佛洩了氣一般,臉上浮起不好意思的笑容,接著開始講流利的英語。同時很抱歉地說,自己的中文實在是不到家。但當你已經把他當成一個老外的時候,他卻又會講出幾句中文。
1999年,英偉達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圖形處理器(GPU)。
第二年,黃仁勳提出了“黃氏定律”:英偉達的核心戰略就是產品每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一番。比英特爾的“摩爾定律”的“芯片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18個月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更新速度快了2倍。
2001年,黃仁勳在《財富》“40歲以下最富40人”排名第12位。
2020年4月7日,黃仁勳以47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361位。
2023年,短短3年時間,他的財富已經至340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37位。
短短兩年後,隨著 NVIDIA 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的公司,他的淨資產也隨之飆升至約 1,796 億美元,在 2025 年《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中躍升至全球第 8 位。

而這一切力量的源頭,其實早在童年就已寫下,一張紙,一本字典,和一位母親的堅持,成了他此後一生麵對世界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