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文章來源: 加美財經 於 2025-11-13 12:48:2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每周一早上,中國國歌的激昂旋律會從我北京公寓對麵的那所小學傳來。穿著校服的學生在剛鋪好的操場上整齊列隊,注視著國旗緩緩升起。附近街道擺滿花盆、銀杏樹,還有鼓勵市民熱愛國家的宣傳標語。

我曾長期覺得這種愛國宣傳是多餘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我們對國家感到自豪。

如今,這種自豪感卻難以再被喚起。日常生活表麵的秩序之下,暗流湧動著一種無聲的焦慮。

在社交媒體和私下交流中,人們反複提及的,是對失業、降薪和維持生計的憂慮。

當下的中國人正生活在一種奇怪的矛盾中。

從國際上看,中國看似強大。在全球影響力方麵,中國是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最近,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宣布貿易戰暫時停火,這進一步強化了外界的印象:中國麵對外部挑戰時展現出團結和韌性。

北京樂此不疲的宣傳這個。

但在國內,這種強勢形象卻被日益普遍的絕望所擊穿。中國人用一個詞來形容國家當下的狀態:“外強中幹”。

許多人感到,讓中國在海外顯得強大的國家政策,正在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更關注於提升全球影響力、主導出口市場,卻無視普通家庭的政府。

幾年前啟動的對私營企業的打壓,被認為削弱了中產階層的生計能力。與此同時,財政資源被優先投向政府認為更具戰略價值的產業,比如電動車、太陽能和造船業。

中國在稀土開采和加工領域取得的全球主導地位,雖有地緣優勢,卻也造成了國內嚴重的空氣和土壤汙染。

如今,很多人對自己成了國家對抗美國所犧牲的“無聲代價”感到憤怒。

這種情緒還在蔓延。

上個月發布的最新五年規劃明確表明,中國將繼續將國家實力置於民生之上。

今年4月,中美關稅戰升級時,《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稱,中國能抗住美國打壓,依靠的是體製優勢,比如可以集中資源完成國家目標。

這篇文章在中國互聯網上迅速引發反彈。一篇走紅的社交媒體文章指出,政府在自我吹噓的同時,普通人卻在為找工作、吃飯、供孩子上學而苦苦掙紮。

文中寫道,“打贏這場貿易戰,意味著要準備‘犧牲一部分人’”。

這篇文章很快就被審查刪除,其他類似內容也遭到了屏蔽。

過去,人們出於長期灌輸的民族主義情緒,會對這種社論拍手叫好。如今,這種愛國情緒幾乎被人們對現實困境的抱怨所淹沒。

青年失業率高得離譜,去年政府不得不調整統計方式,以降低數字。即便如此,新口徑下的數據依然令人擔憂。大約兩億人依靠不穩定的零工經濟勉強維生。

房市長期低迷導致不少家庭財富縮水,消費需求疲軟,使經濟陷入通縮的死循環。

經濟不安感讓越來越多的人不願結婚生子,加劇了全國人口持續下滑。公眾的不滿情緒也加深了貧富差距的對立,人們對那些依靠經濟或政治關係獲取機會的群體產生了更強烈的怨恨,而絕大多數人卻隻能眼看機會日益減少。

精神健康問題也被認為越來越嚴重,近幾年頻繁發生的隨機持刀襲擊和其他暴力事件就是佐證。

現在顯然,北京已難以再依靠本能式的愛國主義來為其日益強硬的外交立場背書。今年9月,中國共產黨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紀念二戰結束80周年,很多人不禁質疑:這些錢為何不花在幫助普通人解決困難上?

政府最近開始打壓社交媒體上的“過度悲觀”內容,明顯是在擔心公眾的不安情緒削弱其議程。

但如果隻是壓製批評而不解決問題,隻會加劇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隔閡,讓政府在維持外交政策與國內支持之間的平衡變得更困難。

長期以來,中國依靠一種不成文的社會契約實現發展:共產黨給予人民改善生活的自由,換取政治上的服從。如今,很多人認為政府已經違背了這一承諾。

2012年,習近平上台時提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承諾通過國家強盛實現全民繁榮。這句話近年來在官方宣傳中已經不常出現。

政府或許會說,這是因為“中國夢”已經部分實現。但更可能的原因是,中共知道,在一個目睹自己夢想破滅的社會麵前,這類口號已經失去了說服力。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六千都給不到”,國內的計算機專業怎麽了
從家暴到割喉,女護士五年的「漫長死亡」
讓辛芷蕾“封後”的這部電影,成色到底如何?
2萬頁愛潑斯坦郵件曝光,稱特朗普私下形象更糟糕
阿根廷人“床墊下”的2700億美元,米萊也動不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腦袋被驢踢了” 官媒火上澆油破口大罵日本首相
震驚!伯克利大學爆發衝突 血跡滿地 多人被捕!
中美貿易休戰,但工廠“去中國化”已難逆轉
有川普“撐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諱台海問題
中國遊客在著名景點當眾脫褲大便?網絡又炸鍋了
中國向美國舉起稀土屠刀後,俄羅斯為什麽慌了?
福山點破美國困局:免費公交救不了紐約 唯一出路是…
中國同意停止出口"芬太尼相關化學品",FBI局長證實
汪小菲麻六記LA門店開業即關門 食客上吐下瀉集體投訴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再有愛潑斯坦電郵涉及特朗普,我們又知道些什麽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中美貿易戰 川普手上隻剩一張打不出去的牌
日本政界大佬表示:“高市首相極其危險”
川普不是走向孤立 是重新選擇與誰結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加美財經 2025-11-13 12:48:29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每周一早上,中國國歌的激昂旋律會從我北京公寓對麵的那所小學傳來。穿著校服的學生在剛鋪好的操場上整齊列隊,注視著國旗緩緩升起。附近街道擺滿花盆、銀杏樹,還有鼓勵市民熱愛國家的宣傳標語。

我曾長期覺得這種愛國宣傳是多餘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我們對國家感到自豪。

如今,這種自豪感卻難以再被喚起。日常生活表麵的秩序之下,暗流湧動著一種無聲的焦慮。

在社交媒體和私下交流中,人們反複提及的,是對失業、降薪和維持生計的憂慮。

當下的中國人正生活在一種奇怪的矛盾中。

從國際上看,中國看似強大。在全球影響力方麵,中國是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最近,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宣布貿易戰暫時停火,這進一步強化了外界的印象:中國麵對外部挑戰時展現出團結和韌性。

北京樂此不疲的宣傳這個。

但在國內,這種強勢形象卻被日益普遍的絕望所擊穿。中國人用一個詞來形容國家當下的狀態:“外強中幹”。

許多人感到,讓中國在海外顯得強大的國家政策,正在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更關注於提升全球影響力、主導出口市場,卻無視普通家庭的政府。

幾年前啟動的對私營企業的打壓,被認為削弱了中產階層的生計能力。與此同時,財政資源被優先投向政府認為更具戰略價值的產業,比如電動車、太陽能和造船業。

中國在稀土開采和加工領域取得的全球主導地位,雖有地緣優勢,卻也造成了國內嚴重的空氣和土壤汙染。

如今,很多人對自己成了國家對抗美國所犧牲的“無聲代價”感到憤怒。

這種情緒還在蔓延。

上個月發布的最新五年規劃明確表明,中國將繼續將國家實力置於民生之上。

今年4月,中美關稅戰升級時,《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稱,中國能抗住美國打壓,依靠的是體製優勢,比如可以集中資源完成國家目標。

這篇文章在中國互聯網上迅速引發反彈。一篇走紅的社交媒體文章指出,政府在自我吹噓的同時,普通人卻在為找工作、吃飯、供孩子上學而苦苦掙紮。

文中寫道,“打贏這場貿易戰,意味著要準備‘犧牲一部分人’”。

這篇文章很快就被審查刪除,其他類似內容也遭到了屏蔽。

過去,人們出於長期灌輸的民族主義情緒,會對這種社論拍手叫好。如今,這種愛國情緒幾乎被人們對現實困境的抱怨所淹沒。

青年失業率高得離譜,去年政府不得不調整統計方式,以降低數字。即便如此,新口徑下的數據依然令人擔憂。大約兩億人依靠不穩定的零工經濟勉強維生。

房市長期低迷導致不少家庭財富縮水,消費需求疲軟,使經濟陷入通縮的死循環。

經濟不安感讓越來越多的人不願結婚生子,加劇了全國人口持續下滑。公眾的不滿情緒也加深了貧富差距的對立,人們對那些依靠經濟或政治關係獲取機會的群體產生了更強烈的怨恨,而絕大多數人卻隻能眼看機會日益減少。

精神健康問題也被認為越來越嚴重,近幾年頻繁發生的隨機持刀襲擊和其他暴力事件就是佐證。

現在顯然,北京已難以再依靠本能式的愛國主義來為其日益強硬的外交立場背書。今年9月,中國共產黨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紀念二戰結束80周年,很多人不禁質疑:這些錢為何不花在幫助普通人解決困難上?

政府最近開始打壓社交媒體上的“過度悲觀”內容,明顯是在擔心公眾的不安情緒削弱其議程。

但如果隻是壓製批評而不解決問題,隻會加劇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隔閡,讓政府在維持外交政策與國內支持之間的平衡變得更困難。

長期以來,中國依靠一種不成文的社會契約實現發展:共產黨給予人民改善生活的自由,換取政治上的服從。如今,很多人認為政府已經違背了這一承諾。

2012年,習近平上台時提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承諾通過國家強盛實現全民繁榮。這句話近年來在官方宣傳中已經不常出現。

政府或許會說,這是因為“中國夢”已經部分實現。但更可能的原因是,中共知道,在一個目睹自己夢想破滅的社會麵前,這類口號已經失去了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