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步行鍛煉“怎麽走”和“走多少”同樣重要

研究揭示:步行鍛煉“怎麽走”和“走多少”同樣重要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根據《內科醫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最新發表的研究,如果你平時運動不多,每天一次較長時間的步行比多次短距離散步更有益心髒健康。

研究指出,理想的步行方式是連續步行至少15分鍾,相當於約1,500步,這樣能有效鍛鍊心髒。

許多人以每天走10,000步為目標,但這個數字其實源自日本一則計步器廣告,而非科學研究。不過,專家普遍認為,步數越多對健康越有益。

這項研究分析了英國33,560名年齡介於40至79歲的成年人,他們每天步行少於8,000步。

他們依據每次步行的持續時間(透過計步器在一周內測量)被分為以下四組:

少於5分鍾:43%

5至10分鍾:33.5%

10至15分鍾:15.5%

15分鍾以上:8%

這項研究由澳洲雪梨大學與西班牙歐洲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追蹤了這些受試者長達八年的健康狀況。

結果顯示,相較於短時間步行的人,那些每次步行時間較長的人罹患心髒疾病的風險較低。

即使是在最不活躍的群體——每天步行少於5,000步的人當中,進行較長時間的步行也帶來顯著差異。他們罹患心髒病與死亡的風險明顯下降。

研究無法完全厘清這是否因為這些人本身體能較佳,但研究團隊已嚐試控製這些變量,例如是否吸煙、是否肥胖或是否膽固醇較高等因素。

重點在於“怎麽走”,而不隻是“走多少”

研究人員指出,步行的“方式”同樣重要,而不僅僅是“數量”。即使總步數不多,每次步行時間較長,似乎也有助於心髒健康。

他們建議,透過簡單的改變,例如每天預留時間進行較長時間的步行,可能會帶來顯著益處。

研究共同主持人、雪梨大學的伊曼紐爾·斯塔馬塔基斯教授(Prof Emmanuel Stamatakis)表示:“我們往往隻關注步數或總步數,卻忽略了步行模式的關鍵作用,例如‘怎麽走’。”

“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是非常不活躍的人,也能透過調整步行模式、每次步行時間拉長——理想情況下至少10至15分鍾——來最大化對心髒健康的益處。”

英國開放大學應用統計學榮休教授凱文·麥康威(Prof Kevin McConway)則指出,盡管研究顯示步行與心髒健康之間存在關聯,但並不能證明步行直接導致健康改善。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鍾的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並盡量平均分配在整周。

建議也指出,65歲以上的長者應每天保持活動,即使隻是家中輕度活動也有幫助。

英國心髒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資深心髒護理師艾蜜莉·麥格拉斯(Emily McGrath)表示:“運動有助於每個人過得更快樂、更健康。如果你患有心髒或循環係統疾病,運動可以幫助你管理病情,整體感覺也會更好。”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難變得更活躍,但隨著時間推移,身體逐漸適應後會變得容易。你可能一開始隻注意到些微改善,但這些累積起來,都有助於維持心髒健康。”

如何安全步行

如果你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步行或騎車,請穿著反光衣物,或使用手電筒或頭燈,以提高其他道路使用者對你的可見度。

保持警覺,留意周遭環境。

若有規劃好的車道或步道,請優先使用。穿越馬路時,務必選擇設有行人穿越道的地點,因為車輛在這些地方更可能注意到並預期有人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