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五五”規劃:科技自主成核心目標
文章來源: 德國之聲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國共產黨四中全會後,中共中央本週發布未來五年的經濟計劃建議,其中強調調整內部經濟結構,且將“科技自立自強”列為核心目標,以應對西方出口管製和全球科技競爭。在兩岸方麵則重申欲把握主導權。
週二(10月28日),中國官媒新華社發布在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即第十五個五年計劃,涵蓋2026年至2030年)建議全文,完整計劃將於明年3月於全國人大會議審議,作為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藍圖。
“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的經濟主要發展目標,包含提高居民消費、拉抬內需,合理提高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科技方麵強調大幅提高“自立自強水平”,著重重點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另外提及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強化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的執法與司法工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說明“十五五”規劃建議時指出,中國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增加,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並未改變。他表示,“十五五”時期是中國全麵發力的關鍵,欲在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習近平稱,中國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增加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向彭博社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的一大亮點是官方承諾提高消費比例,“這不代表中國將立即推出有力的消費刺激措施,但顯示從長遠來看,消費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彭博社指出,此前有許多經濟學家都呼籲中國應該設定家庭消費在GDP的占比目標。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目前中國家庭消費占比為40%,低於全球平均的56%,也遠低於高收入國家近60%的水平。
科技方麵,“十五五”文件稱,將采取“超常規措施”,推動集成電路(積體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生物製造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突出國家戰略需求,部署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強基礎研究的戰略性、前瞻性與係統化布局,提高基礎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長期穩定支持。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中國團隊向彭博社表示,這“可能涉及對研發人員提供大量財務激勵、對企業給予豐厚補貼,以及設定公共采購要求”。
《金融時報》引述分析人士說法報道指,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初上任後對包含中國在內的經濟體實施高額關稅,中國希望藉由下一個五年規劃鞏固其既有的製造業優勢,同時也想改善在依賴外國技術方麵的弱點。
中國能取代美國 成為頭號強國嗎?
週二發布的“建議”中也包含涉及台灣、香港及澳門的內容。
在港澳方麵,“十五五”建議重申貫徹“一國兩製”、“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並表示將持續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彰顯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作用,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台海兩岸方麵,同樣也複述北京一貫立場,稱將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除了強調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外,也提出“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加強產業合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