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安德森自己說,雖然我這一生跌宕起伏,但我認為美麗本身無罪。
文 | 一 一
瑞典知名演員兼音樂家伯恩·安德森於10月25日去世,享年70歲。
1971年,15歲的他在電影《魂斷威尼斯》中憑借塔奇奧一角一舉成名,意大利導演盧基諾·維斯康蒂稱他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男孩”。
金色的卷發,白皙的皮膚,完美的骨相,精致的五官,眼神中流露出的貴族氣質,伯恩·安德森簡直是從希臘神話中走出來的天使,散發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
令人非常遺憾的是,終其一生,伯恩·安德森都在逃離《魂斷威尼斯》帶來的詛咒。2021年,66歲的安德森接受采訪時表示:“《魂斷威尼斯》毀了我一生。”為了保持安德森的膚色,他從不被允許曬太陽、和同伴們踢足球或者做任何可能給他帶來哪怕一丁點快樂的事情……
他陷入了長期酗酒和抑鬱的境地。贏得了“第一美少年”的稱號,也使他成為被覬覦的性感符號,埋下一生的悲劇。他曾說:“每個人仍想透過我看出‘最美的少年’。而事實是我成了世界上‘最老的少年’。”
如今,他終於可以去另外一個世界做自己了。
美貌與苦難並存
安德森的一生,可謂美貌與苦難並存。
他的人生悲劇,從年少時就已經開始。5歲的時候父親離家出走,10歲的時候母親自殺身亡。少年時代極度孤獨。
1970年,伯恩·安德森參演由羅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執導的清純愛情片《瑞典愛情故事》(A Swedish Love Story),飾演一個摩托少年。
摩托少年一鳴驚人。
摩托車上的一個回眸,讓人們第一次在大銀幕上見識到安德森驚人的美貌,他也因此而正式進入影視圈。
一年之後,他就迎來了讓他被詛咒一生的電影《魂斷威尼斯》。在這部由意大利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執導的電影中,安德森飾演美少年塔齊奧(Tadzio)。故事講述了一個作曲家,在威尼斯途中偶遇一少年,為其美麗癡迷並因此死在威尼斯的故事。
1970年冬天,維斯康蒂前往瑞典為他的電影尋找符合“純粹的美”的角色。選角導演瑪格麗塔·克蘭茲(Margareta Krantz)仍然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我當時正站在維斯康蒂旁邊,那個金發男孩出現了。很明顯,維斯康蒂的整個身體都活過來了。這個男孩長得非常漂亮,有一張真正上鏡的臉,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有著特殊魅力的男孩。他似乎很脆弱,這在電影中是非常美妙的。和這樣的孩子打交道,你必須非常小心。”
無與倫比的容貌,養尊處優的氣質,天真純良的性格,一舉一動都透著一股精致的貴氣,安德森把塔奇奧演繹得出神入化,優雅迷人,年僅15歲的他一舉驚豔影壇。
在戛納電影首映的新聞發布會上,導演維斯康蒂稱安德森為“世界上最漂亮的男孩”。
憑借一張神顏,安德森迅速出圈。
安德森在日本更是聲名鵲起,很快,他就成為了日本的第一個西方偶像,用日語錄製流行歌曲,拍攝廣告代言,他的完美形象還被漫畫家融入了自己創作當中。所有人都以他的形象為靈感,創作了最受歡迎的浪漫奇幻漫畫係列和人物,稱讚他“臉上的悲傷”。
日本漫畫上安德森的形象。
出道即巔峰
《魂斷威尼斯》播出之後,安德森不僅僅被認為是“世界第一美少男”,更被貼上了“誘惑長者的少男”的標簽。
他說那時候經常有人送他零花錢和禮物,他原以為他們隻是好粉絲和朋友,後來他才意識到,他們是喜歡同性,而他也被當成了他們的男伴。
《魂斷威尼斯》劇照。
此後幾十年,謠言如影隨形:他吸毒、車禍身亡、謀殺案嫌疑人……每一次虛假的死亡傳聞過後,都隻留下安德森一個人獨自麵對創傷。
很多不懷好意的人不停騷擾著他,有人甚至拿著剪刀想要剪一把他金色的頭發……
在誹謗、謠言與不斷的騷擾中,他的生活走入低穀。
心灰意冷的時候他,選擇退出了影壇,去日本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然而,他的音樂並沒有受到樂迷的喜歡。不過,這並不重要,在這段為數不多的快樂日子裏,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
安德森與前妻。
然而,好景不長,他們的兒子出生沒多久就去世了。這個沉重的打擊讓安德森一蹶不振,不僅和前妻離婚,還徹底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50歲的安德森神顏全無,日漸消瘦。
他開始酗酒,並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2004年,將近50歲的安德森再次出現在公眾麵前,這時的他早已沒有了當年驚人的容顏,變得消瘦滄桑。他接受了一次專訪,表示和自己的女兒生活在一起,養了幾隻小動物,生活過得很平淡。
紀錄片揭露真相
人們並不能接受安德森神顏消失,依然希望從他身上找到當年美少年的影子,並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世界上最美麗的男孩》(The Most Beautiful Boy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美麗的男孩》海報。
紀錄片試圖探尋安德森被《魂斷威尼斯》毀掉一生背後的悲劇原因。當紀錄片導演第一次與安德森見麵的時候,被他混亂不堪的生活給驚呆了。
他的公寓很肮髒,曾經迷人的金色長發變成了毫無光澤的暗灰色。胡子拉碴,滿臉滄桑。
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孤單的靈魂。“我感覺自己像是某種流浪的戰利品。”安德森說,但一直以來,“我都想去別的地方,成為另一個人”。
《魂斷威尼斯》導演和安德森幕後劇照。
在紀錄片中,安德森說:“那部電影毀了我的一生。拍攝時被迫脫衣試鏡,導演看我,就像看盤子上的一塊肉一樣。”成年男人盯著他看,讓他感到不舒服。
當時導演的“情人”嫉妒這個角色被安德森搶走,就在媒體麵前汙蔑安德森,他散布了安德森私生活混亂、吸毒等謠言,讓安德森備受輿論攻擊。
他被強行塞進“性幻想”的框架中;他想當音樂家,卻被困在演員的標簽裏;他渴望正常生活,卻始終活在“最美少年”的陰影下,被粉絲過度關注和騷擾。“最美少年”這個標簽像膠水一樣粘在他身上,與他如影隨形了50多年,埋下一生的詛咒。
美貌到底是美好還是痛苦?
伯恩·安德森自己說,雖然我這一生跌宕起伏,但我認為美麗本身無罪。
遺憾的是,安德森的美,從一開始就不是屬於他的,而是被定價、被消費、被剝削的商品。公眾愛的並不是安德森,而是那個永遠15歲的美少年幻象。
時至今日,社交媒體比當年更熱衷於製造“神顏”“少年感”偶像,一個又一個安德森被快速製造出來,再被無情丟棄。不同的是,過去是導演的鏡頭,現在是億萬人的手機屏幕。
安德森最終選擇低調終老,世界記住的仍然是那張如雕塑一般的臉龐。
再見,世界第一美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