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人機拍攝的英國倫敦金融城。
最新調查揭露,中國在英國的投資布局達驚人規模,總計握有逾1900億英鎊資產,包含核電廠、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甚至透過經營難民收容旅館,從英國政府獲得數百萬英鎊收益,引發國安疑慮。
英媒《泰晤士報》指出,與中國共產黨及其控製實體相關的組織,目前在英國擁有價值約513億英鎊的資產,其中包括3家專門收容尋求庇護者的旅館,光是這項業務就為中方帶來至少1500萬英鎊的內政部合約收入。
這些難民旅館分別位於肯特郡、柴郡的假日飯店(Holiday Inn),及威爾斯卡地夫(Cardiff)的旅館,背後所有權可追溯至國營的「中國旅遊集團」和「錦江國際集團」。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設施曾在今年8月遭到抗議英國移民政策的民眾示威。
更令人關注的是中資在英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滲透程度,分析顯示,中國國有企業持有希斯洛機場8.7%股份,價值逾20億英鎊;在建造中的欣克利角C核電廠擁有27.4%股權,價值高達132億英鎊,成為北京在英最有價值的單一投資項目。此外,中國投資公司還握有泰晤士水公司9%股份及Cadent天然氣公司10.5%持股。
在能源領域,中國國家開發投資集團(SDIC)擁有蘇格蘭Inch Cape離岸風電場50%股權,該項目完工後將能為蘇格蘭一半以上家庭供電。調查也發現,至少還有7座其他風電場部分由中國政府相關實體所有。
不過,中資在英投資並非全然順利,英國鋼鐵公司(British Steel)的案例突顯其複雜性。該公司於2020年被北京敬業集團收購,但營運過程問題重重,最終導致英國政府通過緊急立法接管工廠。更耐人尋味的是,敬業集團據報曾聲稱,若英方批準中國新使館建案,願意放棄向政府索賠的10億英鎊。
麵對質疑,英國安全大臣賈維斯(Dan Jarvis)接受質詢時表示,英國與中國關係複雜,「隻要能夠展開符合我國利益的經濟合作,就應繼續進行」,但強調「國家安全始終是第一要務。」影子外相帕特爾(Dame Priti Patel)則批評工黨政府「為討好北京而折腰」,指責其「將經濟和國家安全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報告指出,英中貿易已不能視為中性的商業領域,而是反映戰略競爭與國安關切。聯盟成員佛勒(Evan Fowler)警告,「中國明白各國政府需要優先考慮安全,軟弱並非信任或友誼的象征,而是天真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