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占道曬糧的農民遇見無人駕駛車,互害社會的未來在哪裏?

占道曬糧的農民遇見無人駕駛車,互害社會的未來在哪裏?

文章來源: 那些原本是廢話的常識 於 2025-10-26 21:06:2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前幾天看到幾個視頻,河南等地的農民在公路上曬麥穀或花生,某快遞公司的無人駕駛車在路上送貨,因為無法辨別而碾壓過去,被農民試圖攔截。

一方是“聽不懂人話”又無法辨別路麵情況的無人駕駛運貨車,一方是不熟悉無人駕駛原理的農民,場麵相當戲謔,被不少網民當成笑料。也有不少人提出批評,或認為無人駕駛這個人工智能目前還相當“智障”,或認為在公路上曬農作物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不但對司機與行人造成不便,還容易催生事故。有些網友還貼出照片或資料,指某些地方的農民在被曬農作物周圍擺上釘板,如果車子不留心碰到,輕則爆胎,重則出現嚴重事故。

還有一些討論相當嚴肅,值得讚賞,比如某大學的法學老師就將之作為討論案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法律分析。僅僅看公眾號裏呈現的一段段學生看法,就讓我受益不少。

老師提供了兩個案例——

【案例一:無人駕駛快遞車碾壓占道曬糧引發爭議案】

2025 年 9 月 14 日,一位大媽在雙向四車道公路占用機動車道與人行道晾曬花生,並設置障礙物圍擋。期間,順豐無人駕駛快遞車未繞行避讓,徑直碾過花生區域,全程播放安全提示語音但未采取規避操作;大媽見狀用雙手強行阻攔無人快遞車,引發爭議。此事折射出傳統農村習俗與智能駕駛技術的矛盾,也引發對無人車路權與責任認定的思考。

【案例二:河南焦作占道曬糧致人死亡案】

2022 年 9 月 25 日下午,農民陸某在溫縣一條公路的非機動車道晾曬玉米粒,並用帆布帶(一頭綁北側樹幹、一頭綁南側綠化帶小樹)設置臨時“隔離帶”圈定曬糧區域。9 月 26 日上午,17 歲的王某騎電動自行車行駛至該路段時,被帆布帶攔截脖子後摔倒,因顱腦損傷死亡。警方認定此事為刑事案件,2023 年 1 月陸某被批準逮捕。

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都很值得思考:傳統農村習俗中道路曬糧看似習以為常,但實際公路曬糧行為不合法。如何看待這一事件中習俗與法律的衝突?在法律具備合理性的前提下,為什麽這種明知故犯的現象普遍存在且難以根治?當一種技術出現,開始“嚴格執行”法律時,其社會代價由誰承擔?當無人駕駛車輛遭遇違法占道障礙時,其“徑直碾過”且不主動避讓的行為,應被視為合法路權下的正常通行,還是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的過錯?若造成占道人財產損失,違法在先的曬糧者是否應自行承擔全部損失,還是智能駕駛係統的運營方也需因“未能避讓”承擔部分責任?

有同學認為農民沒有法律意識,默認該行為合理,熟人社會缺乏公共意識,不會覺得道上會走外地人,認為熟人可以諒解自己的行為。也有同學認為農村沒足夠地方供農民曬糧,被迫占道曬糧,而且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形成潛規則,導致執法無法進行。

圖片

我也在思考,如果我是學生之一,會從什麽角度來分析呢?我的傾向是互害社會。

我一向熱衷探訪古村落,秋季時常遇到曬穀或曬其他農作物。有一些古村落,村前廣場十分空曠,可以直接晾曬,也有一些地方會將農作物攤開在路上,若是原本隻有兩車道的狹窄村道,就會相當麻煩。但像這樣的事情,當地政府不會真正去管,除非出了嚴重交通事故,比如上麵提到的案例二。一些地方的農村缺乏晾曬場地,當地政府也並未解決。

在缺乏治理狀態下,互害社會局麵由來已久。因為資源始終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治理缺位,常識、邏輯和文明教育也統統欠缺,所以人們習慣不守規矩,愛鑽空子,一心占便宜,但最後誰也無法得利,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快遞無人駕駛車更像一個隱喻:人工智能時代遭遇互害社會,其實同樣寸步難行,互害社會的局麵,不以技術為轉移。

所謂互害社會,指社會成員普遍不遵守公共規則、各自為政、為短期利益破壞公共秩序,以致公共資源與安全受到係統性侵蝕,個體行為互相抵消、惡化,最終導致整體福利和幸福感下降。它呈現的是規則執行弱化、投機鑽空子習慣化、執法選擇性或懈怠、公共治理與私人權益的失衡。

占道曬糧就是典型例子,長期以來,農村曬糧占路是既有生活方式,也與缺乏曬糧場地、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地方執法多為容忍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規則形同虛設,形成不成文慣例。時間一長,更多人複製這一行為,公共道路被“私占”成為事實上的常態。即使是心存公德的農戶,看到他人占道曬糧不受懲罰,就會形成“大家都這樣做”的合理預期,不願再付出遵守規則的成本,認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甚至為“搶地盤”而發生糾紛。個體不願承擔最先改變的成本,即使有曬穀場,隻要距離比公路稍遠,人們也不願去。

對於農戶來說,他們長期以來都並不在乎“互害”的結果,因為互害外化成本存在著不對稱:曬糧的直接受益者是農戶,而風險和成本(交通擁堵、事故、無人車損毀、行人受傷)則由路上所有使用者承擔,包括過路車輛、騎行者等。也正是這種無視,反而放大了互害效果——交通隱患越來越嚴重,有時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施害者也難逃法律製裁。也正是放任占道曬糧,在無人駕駛時代到來時遭遇了衝擊,農戶終於直接體會到了互害的滋味。

這當然有傳統因素,中國傳統社會以宗族、鄰裏、家族關係為紐帶,行為規範往往由人際關係與慣例決定,正式法律規則是後來的約束。人際網絡導向下,如果周邊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個體更傾向跟從群體習俗。

所以,“地方慣例”在現實中優先於書麵法,規則執行依賴於關係嵌入而非製度化程序,容易形成“大家都這樣”的互害均衡。何況,傳統社會對人的評價,更傾向於靈活處世與權變,講究現實利益,“會不會來事兒”是關鍵。而在鄉村治理中,強調的也是穩定實效而非規則,長此以往,規則自然會失效。

要解決占道曬糧,治理才是第一位的。一方麵是嚴格執法,將法律置於人情之上,一方麵要利用好村內空閑地,開辟專用晾曬場,而且還要真正便民。

還不完善的無人駕駛車,缺少的是人的“靈活性”或說“人情世故”,始終遵循的是程序化的安全標準,所以才會產生各種看起來爆笑的場麵。但它的“死板”,恰恰暴露出社會治理的失敗。當社會規則失靈、公共治理滯後,任何新技術都會遭遇阻力並被迫承擔非技術性的後果。要讓技術真正服務於社會進步,必須先修複製度,互害社會的未來,不可能實現技術的真正應用。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美航班即將劇變!但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患
BBC:中共四中全會釋出的三個訊息
川普罵“史上最爛照片” 《時代》封麵換了張帥照
Katy Perry公開與加拿大前總理戀情:看完表演兩人牽手出門
從墳墓裏伸出的指控再次指向安德魯王子,爆出新一波醜聞




24小時討論排行

普丁大讚無敵!俄成功試射"海燕"新型核動力巡弋飛彈
加州州長紐森承認:正考慮2028年競選美國總統
稀土真的是中國卡美國西方脖子的“核選項”嗎?
28秒穿越死亡線 解放軍首曝機器狼搶灘殺敵畫麵
北京三裏屯“勇士”再現 掛布條痛斥共產黨“邪教”
經濟學人:一旦美國撒手不管 台灣能有什麽B計劃?
痛批川普是「暴君」賀錦麗:我可能再戰白宮!
拆白宮東翼化為瓦礫! 川普“豪宴廳”募資名單曝光
班農指川普將“做多一屆總統”:內部圈子已有計劃
美中談判"幾乎完成協議",美貿易代表:可交川習簽署
貝森特預計:中國稀土管製會延後1年實施
美不課中國100%關稅,北京延後管製稀土、買黃豆
中國女行李箱猛撞日本男 她竟冷漠離開 後續演變成…
劍指中國!川普組建“黃金艦隊” 考慮重拾“戰艦概念”
西方輿論:中國正贏得貿易戰 “中美大和解”不會發生
安華調侃川普"愛破壞規矩" 川普秒回1句全場爆笑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占道曬糧的農民遇見無人駕駛車,互害社會的未來在哪裏?

那些原本是廢話的常識 2025-10-26 21:06:25



前幾天看到幾個視頻,河南等地的農民在公路上曬麥穀或花生,某快遞公司的無人駕駛車在路上送貨,因為無法辨別而碾壓過去,被農民試圖攔截。

一方是“聽不懂人話”又無法辨別路麵情況的無人駕駛運貨車,一方是不熟悉無人駕駛原理的農民,場麵相當戲謔,被不少網民當成笑料。也有不少人提出批評,或認為無人駕駛這個人工智能目前還相當“智障”,或認為在公路上曬農作物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不但對司機與行人造成不便,還容易催生事故。有些網友還貼出照片或資料,指某些地方的農民在被曬農作物周圍擺上釘板,如果車子不留心碰到,輕則爆胎,重則出現嚴重事故。

還有一些討論相當嚴肅,值得讚賞,比如某大學的法學老師就將之作為討論案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法律分析。僅僅看公眾號裏呈現的一段段學生看法,就讓我受益不少。

老師提供了兩個案例——

【案例一:無人駕駛快遞車碾壓占道曬糧引發爭議案】

2025 年 9 月 14 日,一位大媽在雙向四車道公路占用機動車道與人行道晾曬花生,並設置障礙物圍擋。期間,順豐無人駕駛快遞車未繞行避讓,徑直碾過花生區域,全程播放安全提示語音但未采取規避操作;大媽見狀用雙手強行阻攔無人快遞車,引發爭議。此事折射出傳統農村習俗與智能駕駛技術的矛盾,也引發對無人車路權與責任認定的思考。

【案例二:河南焦作占道曬糧致人死亡案】

2022 年 9 月 25 日下午,農民陸某在溫縣一條公路的非機動車道晾曬玉米粒,並用帆布帶(一頭綁北側樹幹、一頭綁南側綠化帶小樹)設置臨時“隔離帶”圈定曬糧區域。9 月 26 日上午,17 歲的王某騎電動自行車行駛至該路段時,被帆布帶攔截脖子後摔倒,因顱腦損傷死亡。警方認定此事為刑事案件,2023 年 1 月陸某被批準逮捕。

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都很值得思考:傳統農村習俗中道路曬糧看似習以為常,但實際公路曬糧行為不合法。如何看待這一事件中習俗與法律的衝突?在法律具備合理性的前提下,為什麽這種明知故犯的現象普遍存在且難以根治?當一種技術出現,開始“嚴格執行”法律時,其社會代價由誰承擔?當無人駕駛車輛遭遇違法占道障礙時,其“徑直碾過”且不主動避讓的行為,應被視為合法路權下的正常通行,還是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的過錯?若造成占道人財產損失,違法在先的曬糧者是否應自行承擔全部損失,還是智能駕駛係統的運營方也需因“未能避讓”承擔部分責任?

有同學認為農民沒有法律意識,默認該行為合理,熟人社會缺乏公共意識,不會覺得道上會走外地人,認為熟人可以諒解自己的行為。也有同學認為農村沒足夠地方供農民曬糧,被迫占道曬糧,而且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形成潛規則,導致執法無法進行。

圖片

我也在思考,如果我是學生之一,會從什麽角度來分析呢?我的傾向是互害社會。

我一向熱衷探訪古村落,秋季時常遇到曬穀或曬其他農作物。有一些古村落,村前廣場十分空曠,可以直接晾曬,也有一些地方會將農作物攤開在路上,若是原本隻有兩車道的狹窄村道,就會相當麻煩。但像這樣的事情,當地政府不會真正去管,除非出了嚴重交通事故,比如上麵提到的案例二。一些地方的農村缺乏晾曬場地,當地政府也並未解決。

在缺乏治理狀態下,互害社會局麵由來已久。因為資源始終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治理缺位,常識、邏輯和文明教育也統統欠缺,所以人們習慣不守規矩,愛鑽空子,一心占便宜,但最後誰也無法得利,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快遞無人駕駛車更像一個隱喻:人工智能時代遭遇互害社會,其實同樣寸步難行,互害社會的局麵,不以技術為轉移。

所謂互害社會,指社會成員普遍不遵守公共規則、各自為政、為短期利益破壞公共秩序,以致公共資源與安全受到係統性侵蝕,個體行為互相抵消、惡化,最終導致整體福利和幸福感下降。它呈現的是規則執行弱化、投機鑽空子習慣化、執法選擇性或懈怠、公共治理與私人權益的失衡。

占道曬糧就是典型例子,長期以來,農村曬糧占路是既有生活方式,也與缺乏曬糧場地、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地方執法多為容忍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規則形同虛設,形成不成文慣例。時間一長,更多人複製這一行為,公共道路被“私占”成為事實上的常態。即使是心存公德的農戶,看到他人占道曬糧不受懲罰,就會形成“大家都這樣做”的合理預期,不願再付出遵守規則的成本,認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甚至為“搶地盤”而發生糾紛。個體不願承擔最先改變的成本,即使有曬穀場,隻要距離比公路稍遠,人們也不願去。

對於農戶來說,他們長期以來都並不在乎“互害”的結果,因為互害外化成本存在著不對稱:曬糧的直接受益者是農戶,而風險和成本(交通擁堵、事故、無人車損毀、行人受傷)則由路上所有使用者承擔,包括過路車輛、騎行者等。也正是這種無視,反而放大了互害效果——交通隱患越來越嚴重,有時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施害者也難逃法律製裁。也正是放任占道曬糧,在無人駕駛時代到來時遭遇了衝擊,農戶終於直接體會到了互害的滋味。

這當然有傳統因素,中國傳統社會以宗族、鄰裏、家族關係為紐帶,行為規範往往由人際關係與慣例決定,正式法律規則是後來的約束。人際網絡導向下,如果周邊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個體更傾向跟從群體習俗。

所以,“地方慣例”在現實中優先於書麵法,規則執行依賴於關係嵌入而非製度化程序,容易形成“大家都這樣”的互害均衡。何況,傳統社會對人的評價,更傾向於靈活處世與權變,講究現實利益,“會不會來事兒”是關鍵。而在鄉村治理中,強調的也是穩定實效而非規則,長此以往,規則自然會失效。

要解決占道曬糧,治理才是第一位的。一方麵是嚴格執法,將法律置於人情之上,一方麵要利用好村內空閑地,開辟專用晾曬場,而且還要真正便民。

還不完善的無人駕駛車,缺少的是人的“靈活性”或說“人情世故”,始終遵循的是程序化的安全標準,所以才會產生各種看起來爆笑的場麵。但它的“死板”,恰恰暴露出社會治理的失敗。當社會規則失靈、公共治理滯後,任何新技術都會遭遇阻力並被迫承擔非技術性的後果。要讓技術真正服務於社會進步,必須先修複製度,互害社會的未來,不可能實現技術的真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