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男子強行摘鏡生活視力“逆襲”:戴了10多年 不是真近視

男子強行摘鏡生活視力“逆襲”:戴了10多年 不是真近視

文章來源: 九派新聞 於 2025-10-22 22:12:1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王傑(化名)從初一開始戴了10多年眼鏡,眼鏡度數從最初100度增至近400度。由於長期戴鏡不適,8年前,他強行讓自己摘掉眼鏡生活。最近,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裸眼視力越來越好了,甚至能看清視力表的最後兩行。近期,他就診後得知,自己根本沒有真近視。

檢查結果顯示,王傑右眼近視25度,左眼近視50度,沒有散光。對成年人而言,屬於非常輕微的度數,可以不用幹預。

10月21日,王傑就醫的武漢市第三醫院眼科主任湯蘭蘭醫生告訴九派新聞,青少年的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導致睫狀肌持續緊張,難以完全放鬆,即使注視遠處,眼睛仍處於部分調節狀態,可能導致驗光結果比實際近視度數偏高。

這種因調節過度而暫時形成的近視部分,被稱為“假性近視”或“調節性近視”。湯醫生表示,初次配鏡時,10多歲的王傑未接受散瞳驗光,當時眼鏡店僅依靠電腦驗光或試戴鏡片的方式配鏡,未能排除調節因素的影響,導致測量度數偏高並錯誤配鏡。

“2005年左右,那時大部分醫院已經普遍采用散瞳驗光,但普通眼鏡店幾乎都沒有這項流程。”她說,門診經常會遇到一些長期戴眼鏡的患者,其實真性近視的度數沒有配鏡度數那麽高,這類情況多見於25歲以上的人群。

就診結果。圖/受訪者提供

【1】戴鏡十餘年曾配過三副眼鏡,度數持續增加

王傑今年33歲,東北人,現居武漢。他向九派新聞介紹,初一時,他因個子高被安排坐在教室後排,距離黑板較遠,看不清板書。當時班上很多同學都有類似情況,“我跟爸媽說我看不清,他們就帶我去配近視眼鏡。”

“店員先讓我對著鏡子看視力表,我看不清,他就給我戴上一個空鏡框,然後一片片換鏡片,問我看不看得清、暈不暈,走兩步試試,感覺清晰之後差不多就定下來了。”他回憶。

後來他詢問同學才發現,大家的配鏡過程幾乎一模一樣。而當時的配鏡水平有限,眼鏡店設備簡陋,流程簡單,沒有專業的驗光儀器。他坦言,“我配了三次眼鏡,但從來沒有接受過散瞳驗光。”

王傑稱,上學期間為了看清黑板,當時許多同學都養成了歪頭、歪眼鏡的習慣。他也一樣,但隻要戴上眼鏡,就感到眼睛非常疲憊。初中三年,他的眼鏡度數從100度迅速升至200度。

“到200度以後我就特別排斥戴鏡,覺得不舒服,但上課又不得不戴。”他說,高中時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即使度數不夠了,他也索性放棄更換眼鏡,隻在必要時勉強使用。

2012年,王傑進入大學後,麵對更大的階梯教室,即使坐在前排他也難以看清黑板。他再次去眼鏡店,測試結果顯示近視已達近400度。“新眼鏡戴上就頭暈,非常不適,但那是我最後一副眼鏡了。”他說。

畢業進入互聯網行業後,長期近距離麵對電腦工作讓他更加依賴眼鏡,但也更加痛苦。最終,他下定決心不再戴眼鏡。

2017年,王傑仍佩戴近視眼鏡。圖/受訪者提供

【2】強行摘鏡8年,隻看巨幕電影,幾年後視力提高

剛摘鏡時,他的世界一片模糊:公交站牌看不清,醫院指示牌成謎,電影院隻選巨幕場次。開會時永遠搶坐前排,辦公時把頁麵調到最大,成了他的日常。“我覺得不戴眼鏡總要付出點什麽,所以我在適應‘低清晰度’的世界。”王傑說。

然而,就在這樣的生活中,他發現自己視力似乎在緩慢提高。兩年前,他和妻子看電視時,他隨口問:“你能看清底下滾動的字幕嗎?”妻子說可以,而他也發現自己竟能辨認出大致輪廓,甚至能猜出內容。

今年10月,他在武漢新租的房子客廳裏貼著一張視力表,某天無意間發現,自己站在兩米多外竟能看清最後兩行。“按理說,我以前在一米內都看不清最後一行。”他起初以為是生活習慣改善所致,但事實上他每天仍需長時間麵對電腦,用眼強度並未減少。

出租屋裏的視力表。圖/受訪者提供

帶著疑惑,他前往武漢市第三醫院掛眼科號。經過散瞳驗光等專業檢查,結果顯示:右眼近視25度,左眼近視50度,均屬低度近視範圍,且他的雙眼調節能力較強。醫生告訴他:“你本來就沒有那麽高的真性近視度數。隨著年齡增長,人眼睛調節能力自然下降,當年的假性近視部分也隨之消失。”

不過,由於他成年後長期依賴眼鏡,假性近視部分恢複得較晚。加之突然摘除又長期麵對電子屏幕,王傑出現了幹眼症狀,導致視物偶爾模糊。

“我算是沒有近視,卻戴了10多年眼鏡,且配鏡度數和實際度數差別太大。”近期,王傑將他的經曆在社交平台發布後引發熱議,已有近30位網友私信他,表示有類似的情況。

【3】醫生:眼鏡度數偏高多見於25歲以上人群,配鏡應在專業機構科學驗光

湯蘭蘭醫生介紹,配鏡度數偏高的典型表現是:戴上眼鏡後反而感到眼睛疲勞、頭暈、視物不適,而摘下眼鏡後症狀反而緩解。在25到35歲之間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眼鏡度數不合適。

“他(王傑)第一次配鏡是在2005年左右,那時大部分醫院的眼科已經普遍采用散瞳驗光,但市麵上的普通眼鏡店幾乎都沒有這項流程。”湯蘭蘭解釋道,這也是導致如今25歲以上人群中配鏡度數比實際真性度數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人眼的晶狀體和懸韌帶具有調節能力,尤其部分青少年調節功能非常強,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放鬆。若未進行散瞳驗光,可能容易造成驗光結果偏差,將調節性近視誤判為真性近視,她舉例稱,“有的孩子原本隻有100度近視,但由於調節力過強,即使配上300度的鏡片也能看清1.0。”

王傑的第一副眼鏡就因未散瞳驗光而導致度數配得過高。由於其本身調節能力較強,眼睛逐漸適應了這種高矯狀態。等到更換第二副眼鏡時,電腦驗光或視力測試結果也隨之“水漲船高”,到大學時期,度數已升至近400度——但這並非他的真實屈光度。

“整個過程中,他從未去過醫院,所有眼鏡都在商業眼鏡店配製。雖然每一副都偏高,但他憑借強大的調節能力勉強適應了。”湯蘭蘭分析道,長期佩戴過高度數的眼鏡,使他的眼睛長期處於緊張和疲勞狀態。

她表示,工作後,王傑對遠距離視力需求減少,更多集中在中近距離用眼。他逐漸發現,不戴眼鏡反而比戴鏡更舒適。人在30歲左右,調節能力自然下降,摘掉不合適的眼鏡反而成了一種“解放”,久而久之,裸眼視力逐步提高並趨於穩定。

湯蘭蘭醫生提醒,配鏡應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科學、全麵的眼部檢查。尤其是青少年,必須通過散瞳驗光來有效排除眼睛調節功能的幹擾,才能獲得準確的屈光數據,也就是被日常調節所掩蓋的“假性近視度數”,避免誤診誤配。

對於成年人,她建議每2至3年更換一次眼鏡。這不僅是視力矯正的需要,更是一次定期的眼健康檢查機會。每兩三年進行一次專業檢查,有助於及時發現潛在的視力問題或眼部異常,並及時幹預。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蘋果新手機開售即破發,砍單到幾乎停產
美中談判"幾乎完成協議",美貿易代表:可交川習簽署
BBC:中共四中全會釋出的三個訊息
國產電動車撞向十堰重慶路小學,多名學生和家長死傷
中美航班即將劇變!但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患




24小時討論排行

痛批川普是「暴君」賀錦麗:我可能再戰白宮!
普丁大讚無敵!俄成功試射"海燕"新型核動力巡弋飛彈
稀土真的是中國卡美國西方脖子的“核選項”嗎?
楊振寧遺體告別式未見中共高層出席 更像民間性質
28秒穿越死亡線 解放軍首曝機器狼搶灘殺敵畫麵
北京三裏屯“勇士”再現 掛布條痛斥共產黨“邪教”
拆白宮東翼化為瓦礫! 川普“豪宴廳”募資名單曝光
班農指川普將“做多一屆總統”:內部圈子已有計劃
貝森特預計:中國稀土管製會延後1年實施
劍指中國!川普組建“黃金艦隊” 考慮重拾“戰艦概念”
經濟學人:一旦美國撒手不管 台灣能有什麽B計劃?
特朗普再度指責加拿大播放反關稅廣告,宣布將加征10%關稅
川普罵“史上最爛照片” 《時代》封麵換了張帥照
加州州長紐森承認:正考慮2028年競選美國總統
西方輿論:中國正贏得貿易戰 “中美大和解”不會發生
被紅毯高規格迎接 川普嗨到當眾手舞足蹈 相當開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男子強行摘鏡生活視力“逆襲”:戴了10多年 不是真近視

九派新聞 2025-10-22 22:12:14

王傑(化名)從初一開始戴了10多年眼鏡,眼鏡度數從最初100度增至近400度。由於長期戴鏡不適,8年前,他強行讓自己摘掉眼鏡生活。最近,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裸眼視力越來越好了,甚至能看清視力表的最後兩行。近期,他就診後得知,自己根本沒有真近視。

檢查結果顯示,王傑右眼近視25度,左眼近視50度,沒有散光。對成年人而言,屬於非常輕微的度數,可以不用幹預。

10月21日,王傑就醫的武漢市第三醫院眼科主任湯蘭蘭醫生告訴九派新聞,青少年的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導致睫狀肌持續緊張,難以完全放鬆,即使注視遠處,眼睛仍處於部分調節狀態,可能導致驗光結果比實際近視度數偏高。

這種因調節過度而暫時形成的近視部分,被稱為“假性近視”或“調節性近視”。湯醫生表示,初次配鏡時,10多歲的王傑未接受散瞳驗光,當時眼鏡店僅依靠電腦驗光或試戴鏡片的方式配鏡,未能排除調節因素的影響,導致測量度數偏高並錯誤配鏡。

“2005年左右,那時大部分醫院已經普遍采用散瞳驗光,但普通眼鏡店幾乎都沒有這項流程。”她說,門診經常會遇到一些長期戴眼鏡的患者,其實真性近視的度數沒有配鏡度數那麽高,這類情況多見於25歲以上的人群。

就診結果。圖/受訪者提供

【1】戴鏡十餘年曾配過三副眼鏡,度數持續增加

王傑今年33歲,東北人,現居武漢。他向九派新聞介紹,初一時,他因個子高被安排坐在教室後排,距離黑板較遠,看不清板書。當時班上很多同學都有類似情況,“我跟爸媽說我看不清,他們就帶我去配近視眼鏡。”

“店員先讓我對著鏡子看視力表,我看不清,他就給我戴上一個空鏡框,然後一片片換鏡片,問我看不看得清、暈不暈,走兩步試試,感覺清晰之後差不多就定下來了。”他回憶。

後來他詢問同學才發現,大家的配鏡過程幾乎一模一樣。而當時的配鏡水平有限,眼鏡店設備簡陋,流程簡單,沒有專業的驗光儀器。他坦言,“我配了三次眼鏡,但從來沒有接受過散瞳驗光。”

王傑稱,上學期間為了看清黑板,當時許多同學都養成了歪頭、歪眼鏡的習慣。他也一樣,但隻要戴上眼鏡,就感到眼睛非常疲憊。初中三年,他的眼鏡度數從100度迅速升至200度。

“到200度以後我就特別排斥戴鏡,覺得不舒服,但上課又不得不戴。”他說,高中時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即使度數不夠了,他也索性放棄更換眼鏡,隻在必要時勉強使用。

2012年,王傑進入大學後,麵對更大的階梯教室,即使坐在前排他也難以看清黑板。他再次去眼鏡店,測試結果顯示近視已達近400度。“新眼鏡戴上就頭暈,非常不適,但那是我最後一副眼鏡了。”他說。

畢業進入互聯網行業後,長期近距離麵對電腦工作讓他更加依賴眼鏡,但也更加痛苦。最終,他下定決心不再戴眼鏡。

2017年,王傑仍佩戴近視眼鏡。圖/受訪者提供

【2】強行摘鏡8年,隻看巨幕電影,幾年後視力提高

剛摘鏡時,他的世界一片模糊:公交站牌看不清,醫院指示牌成謎,電影院隻選巨幕場次。開會時永遠搶坐前排,辦公時把頁麵調到最大,成了他的日常。“我覺得不戴眼鏡總要付出點什麽,所以我在適應‘低清晰度’的世界。”王傑說。

然而,就在這樣的生活中,他發現自己視力似乎在緩慢提高。兩年前,他和妻子看電視時,他隨口問:“你能看清底下滾動的字幕嗎?”妻子說可以,而他也發現自己竟能辨認出大致輪廓,甚至能猜出內容。

今年10月,他在武漢新租的房子客廳裏貼著一張視力表,某天無意間發現,自己站在兩米多外竟能看清最後兩行。“按理說,我以前在一米內都看不清最後一行。”他起初以為是生活習慣改善所致,但事實上他每天仍需長時間麵對電腦,用眼強度並未減少。

出租屋裏的視力表。圖/受訪者提供

帶著疑惑,他前往武漢市第三醫院掛眼科號。經過散瞳驗光等專業檢查,結果顯示:右眼近視25度,左眼近視50度,均屬低度近視範圍,且他的雙眼調節能力較強。醫生告訴他:“你本來就沒有那麽高的真性近視度數。隨著年齡增長,人眼睛調節能力自然下降,當年的假性近視部分也隨之消失。”

不過,由於他成年後長期依賴眼鏡,假性近視部分恢複得較晚。加之突然摘除又長期麵對電子屏幕,王傑出現了幹眼症狀,導致視物偶爾模糊。

“我算是沒有近視,卻戴了10多年眼鏡,且配鏡度數和實際度數差別太大。”近期,王傑將他的經曆在社交平台發布後引發熱議,已有近30位網友私信他,表示有類似的情況。

【3】醫生:眼鏡度數偏高多見於25歲以上人群,配鏡應在專業機構科學驗光

湯蘭蘭醫生介紹,配鏡度數偏高的典型表現是:戴上眼鏡後反而感到眼睛疲勞、頭暈、視物不適,而摘下眼鏡後症狀反而緩解。在25到35歲之間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眼鏡度數不合適。

“他(王傑)第一次配鏡是在2005年左右,那時大部分醫院的眼科已經普遍采用散瞳驗光,但市麵上的普通眼鏡店幾乎都沒有這項流程。”湯蘭蘭解釋道,這也是導致如今25歲以上人群中配鏡度數比實際真性度數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人眼的晶狀體和懸韌帶具有調節能力,尤其部分青少年調節功能非常強,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放鬆。若未進行散瞳驗光,可能容易造成驗光結果偏差,將調節性近視誤判為真性近視,她舉例稱,“有的孩子原本隻有100度近視,但由於調節力過強,即使配上300度的鏡片也能看清1.0。”

王傑的第一副眼鏡就因未散瞳驗光而導致度數配得過高。由於其本身調節能力較強,眼睛逐漸適應了這種高矯狀態。等到更換第二副眼鏡時,電腦驗光或視力測試結果也隨之“水漲船高”,到大學時期,度數已升至近400度——但這並非他的真實屈光度。

“整個過程中,他從未去過醫院,所有眼鏡都在商業眼鏡店配製。雖然每一副都偏高,但他憑借強大的調節能力勉強適應了。”湯蘭蘭分析道,長期佩戴過高度數的眼鏡,使他的眼睛長期處於緊張和疲勞狀態。

她表示,工作後,王傑對遠距離視力需求減少,更多集中在中近距離用眼。他逐漸發現,不戴眼鏡反而比戴鏡更舒適。人在30歲左右,調節能力自然下降,摘掉不合適的眼鏡反而成了一種“解放”,久而久之,裸眼視力逐步提高並趨於穩定。

湯蘭蘭醫生提醒,配鏡應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科學、全麵的眼部檢查。尤其是青少年,必須通過散瞳驗光來有效排除眼睛調節功能的幹擾,才能獲得準確的屈光數據,也就是被日常調節所掩蓋的“假性近視度數”,避免誤診誤配。

對於成年人,她建議每2至3年更換一次眼鏡。這不僅是視力矯正的需要,更是一次定期的眼健康檢查機會。每兩三年進行一次專業檢查,有助於及時發現潛在的視力問題或眼部異常,並及時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