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湖南大學教授利用專業“收廢品”,年入300億

湖南大學教授利用專業“收廢品”,年入300億

文章來源: 最華人 於 2025-10-22 09:23: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前段時間,特斯拉高管承諾將90%的退役電池循環再利用,一夕之間,“廢舊電池”成為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香餑餑。

然而,在回收電子廢物這條道路上,特斯拉隻能算後來者。

早在20多年前,就有位來自湖南的大學教授,一頭紮進垃圾堆,從“破爛王”到掌控“移動礦主”的商業大鱷,締造了一家年營收超330億的世界級企業。

他就是格林美創始人許開華。

● 許開華

教授一夜之間變“丐幫幫主”

傳統汽車領域,合肥工業大學人才輩出;而新能源領域也有自己的“黃埔軍校”,那就是中南大學。

全國鋰電池企業中,有70%的研發人員都出自中南大學。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鵬輝能源夏信德、容百科技白厚善等一眾新能源汽車大佬,皆畢業於中南大學,許開華同樣也是。

● 中南大學。圖片來源:中南大學官微

但相同的出處,不同的軌跡,有人35歲將比亞迪鋰電池賣到全球第四,而有人35歲卻剛剛開始“撿垃圾”。

1981年,年僅15歲的許開華考入中南礦冶大學(中南大學前身),少年英才可謂引人豔羨,畢業後更是直接留校,一路從講師晉升為教授。才華、名校、編製……生活之於許開華來說是場順風順水局。

1999年,他按照計劃前往日本東京參加訪問學者,沒想到的是,這一去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在那次研討會上,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生態環境材料專家的“地球極限論”如一一記重錘敲在了許開華的心頭。

“如果人類不建立資源循環體係,那麽未來的城市將被垃圾淹沒。”

● 格林美城市礦山博物館陳列的廢舊電視機。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作為一名冶金教授,許開華太清楚廢舊電池中的金屬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要知道一塊手機電池就能汙染5噸水體及0.5平方的土地。

隨著電池被丟棄,裏麵的鈷鎳鋰金屬資源也隨之被浪費,而彼時的中國冶金產業發展迅猛,資源再生卻不受重視,98%的鈷資源尚且依賴進口。

一邊是電子垃圾汙染,一邊是資源短缺和資源浪費,強烈的對比,讓許開華意識到,這是一門不得不做卻大有可為的生意。

2001年,35歲的許開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教授職位,投身廢舊電池回收行業。

消息一出,圈子裏一片嘩然,戲謔聲不絕於耳:“大學教授跑去收垃圾?”“明明有鐵飯碗,何苦去做這樣的髒活累活?”就連周圍的親友都難以理解。但即使周圍環繞的質疑聲不斷,許開華還是無比堅定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來,廢舊電池不是垃圾,而是城市中的礦脈。

同年他就帶著自己的學生和研究團隊,在深圳創立了格林美,立誌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超細鈷鎳粉體。

但創業的過程,遠比想象中艱難。

● 格林美荊門基地

從“破爛王”到行業大佬

彼時,從廢舊電池中回收超細鈷鎳粉體的技術被加拿大牢牢把持,技術封鎖讓格林美舉步維艱。

而傳統的人工拆解方式,效率低不說,還伴隨著極大的安全風險,普通工人並不具備拆解電池的技術和能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爆炸。

許開華深知,要想在這個行業立足,必須在技術上取得突破。

為了方便工作,他幹脆就搬到了實驗室附近,開始24小時連軸轉。白天在實驗室指導實驗,晚上就繼續一個人琢磨拆解工藝,有時候突然有了新想法,淩晨兩三點也會爬起來調試設備。

● 鈷鎳資源再生價值鏈拆解。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實驗室的電費一年就高達幾十萬,沒錢許開華就抵押房產貸款,也絕口不提放棄二字。

沒錢、沒技術的日子,格林美就這樣整整堅持了三年。三年的時間裏,許開華帶領團隊反反複複試驗,終於在2004年迎來了第一道曙光。

2004年10月,格林美成功突破循環再造超細鈷鎳粉末的關鍵技術,研發出無需高溫,隻要在液體介質中進行化學法應即可實現金屬溶解、沉澱、分離的濕法冶金工藝。

這套自主研發的濕法冶金技術,好比能從一鍋“金屬大雜燴”中,精準地“釣”出純度高達99.99%的鈷鎳粉,效率和純度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並於湖北荊門建成第一條超細鎳粉生產線,實現了技術量產,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格林美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線

對於許開華來說,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從這場從零起步的賭局中獲得了初步回報。

緊接著,2005年,一係列關於 “循環經濟”的意見和法規出台,格林美順勢成為國內首批循環經濟示範企業。政策的東風,讓格林美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但技術上的突破,隻是第一步。

“回收”這個行業,當時在很多人眼裏就是收破爛的,產品質量也因此被打上“低質”的標簽。

許開華深知,格林美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打破這種偏見,拿下更多訂單,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

為了改變外界的看法,許開華帶著團隊四處奔走路演,一遍遍介紹格林美產品的優勢,為了打消客戶的顧慮,主動提出“免費試用”,隻為獲得一個合作的機會。

在許開華看來,“即使10個客戶有8個都是拒絕,但是隻要剩下的2個用上了格林美的產品,那就是成功”。

慢慢地,許開華的真誠和產品的高質量有了口碑,一些國內的小客戶開始嚐試與其合作,格林美的業務逐漸有了起色。

2007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111.73%和201.46%,成功在行業裏站穩了腳跟。

但格林美命運的真正轉折點是在2008年。

那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很多企業陷入困境,但許開華從中看到了機遇。彼時,國際礦業巨頭力拓的加拿大鎳粉供應商宣布停產,力拓急需可靠優質的替代源。

此時的格林美已經通過濕法冶金技術實現了超細鈷鎳粉量產,純度甚至遠超加拿大進口產品。

許開華抓住機會,主動聯係力拓,提出用格林美回收的鈷鎳材料,為其生產電池級鈷粉。

麵對力拓的嚴苛測試,格林美團隊展現出了超然的技術自信。他們不僅提供詳細的工藝參數和檢測報告,還邀請力拓專家實地考察生產線,展示格林美國際頂級標準的生產全流程。

時間來到2010年,格林美成功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成為中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行業的第一股,不僅為企業後續規模化發展找到了資金支撐,更是打破了“回收=低質”的偏見,將中國品質推向世界。

● 2010年1月22日,格林美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而力拓對格林美長達三年的資質審核終於塵埃落定,從原料溯源到成品性能,格林美用硬實力贏得世界尊重。

2011年11月,格林美宣布與力拓子公司簽署首份鎳粉銷售正式合同,金額達到800萬美元。

這一合作,不僅讓格林美獲得了穩定的訂單,更標誌著其正式躋身全球高端金屬供應鏈。

借助力拓的資源與背書,格林美很快獲得了汽車行業ISO/TS 16949認證,為後續進入寶馬、特斯拉車企供應鏈掃平道路。

而許開華,也從“破爛王”搖身一變,成為廢舊電池回收行業的領軍人物。

搭建全球網絡

供給端,手握國際巨頭訂單;融資端,成功上市,此時許開華儼然已經具備了躺平的資本,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停下腳步。

20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尚未啟動,全年銷量僅有1.28萬輛左右,消費市場的冷淡情緒可見一斑。彼時繁雜的信息一波接著一波湧來,在不少人認為新能源的發展不過是一場“虛火”時,許開華卻無比清醒地意識到,新能源行業在未來一定會迎來爆發,屆時每一輛行駛在公路上的新能源汽車,都將成為電池回收行業的移動礦脈。

格林美正式開始了它的擴張之路。

2012年,格林美收購江蘇凱力克鈷業,進一步完善格林美鈷產品線,以直觀的產業鏈優勢迅速切入新能源領域動力電池前驅體領域。

● 待報廢的汽車。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2017年,全球鋰礦資源進入緊平衡狀態,供應趨於收緊。不少企業紛紛加強對上遊鋰礦資源的掌控權,以便於保障原材料供應。而格林美此時已經在荊門建成了國內首條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處置生產線,建立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礦脈”。

此後,許開華一路快馬加鞭,加緊布局全球新能源市場。

他從荊門出發,一路向河南、江西邁步,在短短幾年間就在全國11個省市建立了16個循環產業園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回收網絡。

● 許開華在格林美印尼青美邦園區與湖北荊門市人民政府簽約現場

與此同時,格林美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先後在南非、韓國、印尼等地建立了“城市礦山”:

在南非收購了當地蜀金屬公司,利用當地豐富的鈷礦資源,成為全球最大的鈷粉製造商;在韓國,牽手ECOPRO切入車用電力電池材料領域;在印尼,與青山實業等企業合作,投資建設鎳資源生產電池原料產業園;在瑞士交易所發行CDR進一步布局全球鎳產業……

格林美就這樣逐步搭建起了從廢舊電池回收,到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的完整產業鏈。

除了布局回收網絡,許開華並沒有忘記格林美安身立命之本——技術創新。在他的領導下,格林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成立動力電池研究院,廣納頂尖人才,為企業技術水平的迭代持續提供動能。

截至2025年,格林美已經累計申請專利5000多件,成為行業技術標準的核心製定者之一。而智能分揀係統、X射線分選機等技術的具體應用,不僅提升了回收效率,更是進一步推動了回收價值的抬升。例如,格林美研發的X射線分選機就可通過精準識別廢鋁中的鋅、鐵等雜質,使再生鋁達到98%的純度。

今年,我國首條動力電池智能柔性拆解線更是在格林美投產,開啟全球超高鎳前驅體材料的量產時代。

2025年,全球鋰電池迎來退役高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就預測,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報廢量將達到96萬噸。此時競爭者們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格林美早已憑借產業壁壘和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 格林美報廢汽車綠色拆解線。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如今格林美的荊門基地,年處理廢物超過300萬噸,循環再造25種稀缺資源,鈷、鎳粉占到中國市場的60%以上。

作為典型的缺鈷國家,一直以來我國的鈷進口依賴度高達98%,而格林美的年回收利用的鈷資源超過中國原鈷開采量的350%,為填補中國鈷空缺發揮了重要作用。

環保產業並不好做,但許開華還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結語

從創立之初的零收入、巨額投入、團隊動搖到如今國際巨頭們的座上賓;從行業拓荒者到全球引領者,許開華這場看似荒唐的“教授下海”,終於成就了值得世界矚目的百億生意。

根據格林美2025年半年報數據,格林美上半年即實現營收175.61億元,同比增長1.28%。截至2025年10月21日收盤,格林美總市值達到400億元。

許開華20多年的“執拗”堅守與前瞻布局,不僅造就了一個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更為國家新能源產業鏈安全與環保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他曾說過:“格林美要做全球循環經濟的領軍企業,讓資源循環利用的理念,在全球落地生根。”

● 許開華。圖片來源:天下楚商

在他的帶領下,格林美或將一步一個腳印,向著這個目標穩步邁進,續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蘋果新手機開售即破發,砍單到幾乎停產
美中談判"幾乎完成協議",美貿易代表:可交川習簽署
BBC:中共四中全會釋出的三個訊息
國產電動車撞向十堰重慶路小學,多名學生和家長死傷
中美航班即將劇變!但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患




24小時討論排行

痛批川普是「暴君」賀錦麗:我可能再戰白宮!
普丁大讚無敵!俄成功試射"海燕"新型核動力巡弋飛彈
稀土真的是中國卡美國西方脖子的“核選項”嗎?
楊振寧遺體告別式未見中共高層出席 更像民間性質
28秒穿越死亡線 解放軍首曝機器狼搶灘殺敵畫麵
北京三裏屯“勇士”再現 掛布條痛斥共產黨“邪教”
拆白宮東翼化為瓦礫! 川普“豪宴廳”募資名單曝光
班農指川普將“做多一屆總統”:內部圈子已有計劃
貝森特預計:中國稀土管製會延後1年實施
劍指中國!川普組建“黃金艦隊” 考慮重拾“戰艦概念”
經濟學人:一旦美國撒手不管 台灣能有什麽B計劃?
特朗普再度指責加拿大播放反關稅廣告,宣布將加征10%關稅
川普罵“史上最爛照片” 《時代》封麵換了張帥照
加州州長紐森承認:正考慮2028年競選美國總統
西方輿論:中國正贏得貿易戰 “中美大和解”不會發生
被紅毯高規格迎接 川普嗨到當眾手舞足蹈 相當開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湖南大學教授利用專業“收廢品”,年入300億

最華人 2025-10-22 09:23:38

前段時間,特斯拉高管承諾將90%的退役電池循環再利用,一夕之間,“廢舊電池”成為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香餑餑。

然而,在回收電子廢物這條道路上,特斯拉隻能算後來者。

早在20多年前,就有位來自湖南的大學教授,一頭紮進垃圾堆,從“破爛王”到掌控“移動礦主”的商業大鱷,締造了一家年營收超330億的世界級企業。

他就是格林美創始人許開華。

● 許開華

教授一夜之間變“丐幫幫主”

傳統汽車領域,合肥工業大學人才輩出;而新能源領域也有自己的“黃埔軍校”,那就是中南大學。

全國鋰電池企業中,有70%的研發人員都出自中南大學。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鵬輝能源夏信德、容百科技白厚善等一眾新能源汽車大佬,皆畢業於中南大學,許開華同樣也是。

● 中南大學。圖片來源:中南大學官微

但相同的出處,不同的軌跡,有人35歲將比亞迪鋰電池賣到全球第四,而有人35歲卻剛剛開始“撿垃圾”。

1981年,年僅15歲的許開華考入中南礦冶大學(中南大學前身),少年英才可謂引人豔羨,畢業後更是直接留校,一路從講師晉升為教授。才華、名校、編製……生活之於許開華來說是場順風順水局。

1999年,他按照計劃前往日本東京參加訪問學者,沒想到的是,這一去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在那次研討會上,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生態環境材料專家的“地球極限論”如一一記重錘敲在了許開華的心頭。

“如果人類不建立資源循環體係,那麽未來的城市將被垃圾淹沒。”

● 格林美城市礦山博物館陳列的廢舊電視機。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作為一名冶金教授,許開華太清楚廢舊電池中的金屬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要知道一塊手機電池就能汙染5噸水體及0.5平方的土地。

隨著電池被丟棄,裏麵的鈷鎳鋰金屬資源也隨之被浪費,而彼時的中國冶金產業發展迅猛,資源再生卻不受重視,98%的鈷資源尚且依賴進口。

一邊是電子垃圾汙染,一邊是資源短缺和資源浪費,強烈的對比,讓許開華意識到,這是一門不得不做卻大有可為的生意。

2001年,35歲的許開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教授職位,投身廢舊電池回收行業。

消息一出,圈子裏一片嘩然,戲謔聲不絕於耳:“大學教授跑去收垃圾?”“明明有鐵飯碗,何苦去做這樣的髒活累活?”就連周圍的親友都難以理解。但即使周圍環繞的質疑聲不斷,許開華還是無比堅定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來,廢舊電池不是垃圾,而是城市中的礦脈。

同年他就帶著自己的學生和研究團隊,在深圳創立了格林美,立誌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超細鈷鎳粉體。

但創業的過程,遠比想象中艱難。

● 格林美荊門基地

從“破爛王”到行業大佬

彼時,從廢舊電池中回收超細鈷鎳粉體的技術被加拿大牢牢把持,技術封鎖讓格林美舉步維艱。

而傳統的人工拆解方式,效率低不說,還伴隨著極大的安全風險,普通工人並不具備拆解電池的技術和能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爆炸。

許開華深知,要想在這個行業立足,必須在技術上取得突破。

為了方便工作,他幹脆就搬到了實驗室附近,開始24小時連軸轉。白天在實驗室指導實驗,晚上就繼續一個人琢磨拆解工藝,有時候突然有了新想法,淩晨兩三點也會爬起來調試設備。

● 鈷鎳資源再生價值鏈拆解。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實驗室的電費一年就高達幾十萬,沒錢許開華就抵押房產貸款,也絕口不提放棄二字。

沒錢、沒技術的日子,格林美就這樣整整堅持了三年。三年的時間裏,許開華帶領團隊反反複複試驗,終於在2004年迎來了第一道曙光。

2004年10月,格林美成功突破循環再造超細鈷鎳粉末的關鍵技術,研發出無需高溫,隻要在液體介質中進行化學法應即可實現金屬溶解、沉澱、分離的濕法冶金工藝。

這套自主研發的濕法冶金技術,好比能從一鍋“金屬大雜燴”中,精準地“釣”出純度高達99.99%的鈷鎳粉,效率和純度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並於湖北荊門建成第一條超細鎳粉生產線,實現了技術量產,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格林美電子廢棄物綠色處理線

對於許開華來說,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從這場從零起步的賭局中獲得了初步回報。

緊接著,2005年,一係列關於 “循環經濟”的意見和法規出台,格林美順勢成為國內首批循環經濟示範企業。政策的東風,讓格林美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但技術上的突破,隻是第一步。

“回收”這個行業,當時在很多人眼裏就是收破爛的,產品質量也因此被打上“低質”的標簽。

許開華深知,格林美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打破這種偏見,拿下更多訂單,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

為了改變外界的看法,許開華帶著團隊四處奔走路演,一遍遍介紹格林美產品的優勢,為了打消客戶的顧慮,主動提出“免費試用”,隻為獲得一個合作的機會。

在許開華看來,“即使10個客戶有8個都是拒絕,但是隻要剩下的2個用上了格林美的產品,那就是成功”。

慢慢地,許開華的真誠和產品的高質量有了口碑,一些國內的小客戶開始嚐試與其合作,格林美的業務逐漸有了起色。

2007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111.73%和201.46%,成功在行業裏站穩了腳跟。

但格林美命運的真正轉折點是在2008年。

那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很多企業陷入困境,但許開華從中看到了機遇。彼時,國際礦業巨頭力拓的加拿大鎳粉供應商宣布停產,力拓急需可靠優質的替代源。

此時的格林美已經通過濕法冶金技術實現了超細鈷鎳粉量產,純度甚至遠超加拿大進口產品。

許開華抓住機會,主動聯係力拓,提出用格林美回收的鈷鎳材料,為其生產電池級鈷粉。

麵對力拓的嚴苛測試,格林美團隊展現出了超然的技術自信。他們不僅提供詳細的工藝參數和檢測報告,還邀請力拓專家實地考察生產線,展示格林美國際頂級標準的生產全流程。

時間來到2010年,格林美成功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成為中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行業的第一股,不僅為企業後續規模化發展找到了資金支撐,更是打破了“回收=低質”的偏見,將中國品質推向世界。

● 2010年1月22日,格林美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而力拓對格林美長達三年的資質審核終於塵埃落定,從原料溯源到成品性能,格林美用硬實力贏得世界尊重。

2011年11月,格林美宣布與力拓子公司簽署首份鎳粉銷售正式合同,金額達到800萬美元。

這一合作,不僅讓格林美獲得了穩定的訂單,更標誌著其正式躋身全球高端金屬供應鏈。

借助力拓的資源與背書,格林美很快獲得了汽車行業ISO/TS 16949認證,為後續進入寶馬、特斯拉車企供應鏈掃平道路。

而許開華,也從“破爛王”搖身一變,成為廢舊電池回收行業的領軍人物。

搭建全球網絡

供給端,手握國際巨頭訂單;融資端,成功上市,此時許開華儼然已經具備了躺平的資本,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停下腳步。

20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尚未啟動,全年銷量僅有1.28萬輛左右,消費市場的冷淡情緒可見一斑。彼時繁雜的信息一波接著一波湧來,在不少人認為新能源的發展不過是一場“虛火”時,許開華卻無比清醒地意識到,新能源行業在未來一定會迎來爆發,屆時每一輛行駛在公路上的新能源汽車,都將成為電池回收行業的移動礦脈。

格林美正式開始了它的擴張之路。

2012年,格林美收購江蘇凱力克鈷業,進一步完善格林美鈷產品線,以直觀的產業鏈優勢迅速切入新能源領域動力電池前驅體領域。

● 待報廢的汽車。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2017年,全球鋰礦資源進入緊平衡狀態,供應趨於收緊。不少企業紛紛加強對上遊鋰礦資源的掌控權,以便於保障原材料供應。而格林美此時已經在荊門建成了國內首條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處置生產線,建立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礦脈”。

此後,許開華一路快馬加鞭,加緊布局全球新能源市場。

他從荊門出發,一路向河南、江西邁步,在短短幾年間就在全國11個省市建立了16個循環產業園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回收網絡。

● 許開華在格林美印尼青美邦園區與湖北荊門市人民政府簽約現場

與此同時,格林美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先後在南非、韓國、印尼等地建立了“城市礦山”:

在南非收購了當地蜀金屬公司,利用當地豐富的鈷礦資源,成為全球最大的鈷粉製造商;在韓國,牽手ECOPRO切入車用電力電池材料領域;在印尼,與青山實業等企業合作,投資建設鎳資源生產電池原料產業園;在瑞士交易所發行CDR進一步布局全球鎳產業……

格林美就這樣逐步搭建起了從廢舊電池回收,到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的完整產業鏈。

除了布局回收網絡,許開華並沒有忘記格林美安身立命之本——技術創新。在他的領導下,格林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成立動力電池研究院,廣納頂尖人才,為企業技術水平的迭代持續提供動能。

截至2025年,格林美已經累計申請專利5000多件,成為行業技術標準的核心製定者之一。而智能分揀係統、X射線分選機等技術的具體應用,不僅提升了回收效率,更是進一步推動了回收價值的抬升。例如,格林美研發的X射線分選機就可通過精準識別廢鋁中的鋅、鐵等雜質,使再生鋁達到98%的純度。

今年,我國首條動力電池智能柔性拆解線更是在格林美投產,開啟全球超高鎳前驅體材料的量產時代。

2025年,全球鋰電池迎來退役高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就預測,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報廢量將達到96萬噸。此時競爭者們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格林美早已憑借產業壁壘和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 格林美報廢汽車綠色拆解線。圖片來源:格林美官網

如今格林美的荊門基地,年處理廢物超過300萬噸,循環再造25種稀缺資源,鈷、鎳粉占到中國市場的60%以上。

作為典型的缺鈷國家,一直以來我國的鈷進口依賴度高達98%,而格林美的年回收利用的鈷資源超過中國原鈷開采量的350%,為填補中國鈷空缺發揮了重要作用。

環保產業並不好做,但許開華還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結語

從創立之初的零收入、巨額投入、團隊動搖到如今國際巨頭們的座上賓;從行業拓荒者到全球引領者,許開華這場看似荒唐的“教授下海”,終於成就了值得世界矚目的百億生意。

根據格林美2025年半年報數據,格林美上半年即實現營收175.61億元,同比增長1.28%。截至2025年10月21日收盤,格林美總市值達到400億元。

許開華20多年的“執拗”堅守與前瞻布局,不僅造就了一個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更為國家新能源產業鏈安全與環保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他曾說過:“格林美要做全球循環經濟的領軍企業,讓資源循環利用的理念,在全球落地生根。”

● 許開華。圖片來源:天下楚商

在他的帶領下,格林美或將一步一個腳印,向著這個目標穩步邁進,續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