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總統在逐步推動美中“脫鉤”,但他及其團隊同時也展現出和解姿態,以期達成貿易協議,鞏固其自詡的“交易大師”形象。
就在幾天前,特朗普總統還表示,他與中國的貿易戰正進入更具對抗性的階段。他憤然指責中國對稀土礦物實施的“前所未有”的新管製措施“陰險且充滿敵意”,稱其為“有違道德”,並放話將對中國所有商品加征100%關稅。
“接下來的就都是曆史了,”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然而,僅僅48小時之後,特朗普似乎又急於改寫曆史。
上周日,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隻是“遇到點小問題”。“不必擔憂中國,一切自會好轉!”他安撫關注者,美國“想幫中國,而不是害它!!!”
這些相互矛盾的言論仿佛是一扇窗,展現出特朗普在如何以最合適的方式處理對華貿易問題上的內心拉鋸戰。他一次又一次在報複與和解之間反複搖擺,不僅引發市場震蕩、導致商界疲於應對,更令外界質疑他是否有一個長遠戰略。
特朗普不時采取推動美中“脫鉤”的行動——威脅征收高額關稅、暫停關鍵技術出口,甚至吊銷中國留學生簽證。但隨著本月可能與習近平會晤,特朗普及其幕僚又轉而采取緩和姿態,期望能達成貿易協議,鞏固其自詡的“交易大師”形象。
在過去幾天裏,這兩種做法同時上演。
受特朗普的威脅言論影響,美國股市在上周五大幅下跌;而隨著周一其立場顯露軟化跡象,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亞洲股市因在特朗普展現強硬姿態前已休市,周一在貿易戰升級的擔憂下普遍下跌。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高級主任喬什·利普斯基表示,特朗普很可能將中國針對稀土礦物的出口限製——這一措施加強了中國對全球製造業的控製——視為一種對他的個人冒犯。尤其是在雙方於春季剛剛達成緩和緊張局勢、降低關稅的共識之後。
與此同時,白宮方麵仍希望維持與習近平會晤以及達成更廣泛貿易協議的可能性,特別是在美國農民開始感受到貿易戰衝擊的情況下。特朗普在上周五威脅稱可能取消與習近平的會晤,但財政部長在周一澄清了這一說法。
中國已暫停采購大豆等美國農產品,以此作為在談判中施壓的籌碼。
“我們知道政府在這一方麵正麵臨壓力,”利普斯基指出。“所以這其實是幾個優先事項之間的競爭,而在某個時刻,總會有一個占上風。”
華盛頓無黨派機構捍衛民主基金會研究中國問題的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頓指出,特朗普很可能同時在考慮兩個不同的受眾群體。
辛格頓表示:“最初的威脅意在展現決心,並懲罰北京的越界行為;而之後語氣放緩,則是為了安撫市場、安撫盟友。特朗普和他的團隊似乎認為北京出現了誤判——他們正在為習近平留出餘地,讓事態不至於進一步升級。”
關於是什麽促使特朗普及其幕僚在周末改變態度,白宮官員未作回應。
稀土礦物是製造電機、製動係統、半導體和戰鬥機等一係列產品的關鍵材料。中國掌握著全球大部分的稀土供應,這些礦物也成為中美談判中最棘手的爭議焦點之一。

根據中國的新限製措施,全球任何企業若出口含有哪怕極少量中國生產的稀土元素(包括用於芯片製造的產品),都必須申請許可證。如果產品使用了中國的開采、加工或磁鐵製造技術,這些出口也將受到控製。凡與外國軍方有任何關聯的企業都將不予頒發許可證。
在中國實施這些管製措施前,特朗普政府已采取行動擴大了美國的全球技術出口限製。中國官方指責美方此舉破壞了兩國關係的緩和進程。
中國商務部上周日指出,美國商務部擴大了列入政府製裁“實體清單”的企業範圍,將波及眾多中國和俄羅斯公司。
利普斯基說:“在我看來很明確的是,若不是因為美國商務部新規,中國不會實施新的稀土管製。今年夏天雙方達成了可稱之為暫時休戰的狀態,在兩國領導人會晤前都不願升級矛盾。這點雙方都很清楚。而商務部的規定被中方視為違反了這種默契,正如美國也把中國的稀土舉措視為一種破壞。”
財長斯科特·貝森特周一試圖安撫市場,他在福克斯商業頻道表示,特朗普與習近平有望在11月1日前——該日期是特朗普為其擬征收的100%關稅設定的期限——達成共識。
貝森特稱,特朗普政府正努力尋找辦法幫助農民改善財務狀況。
“不幸的是,中方把我們的豆農當成了談判的棋子,”貝森特表示。“他們試圖操縱這些農民,但我們的農民仍然壓倒性地支持特朗普總統。”
副總統JD·萬斯周日在福克斯新聞露麵時,也暗示與中國仍有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萬斯重申,特朗普珍視與習近平建立的友誼。
但同時他也警告中國不要“采取激進的回應方式”。
萬斯說:“我可以保證,美國總統手中的牌遠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多。”
不過,未來幾個月美國政府是否還能保住這些籌碼尚未可知。萬斯指出,最高法院已安排就政府運用緊急授權實施關稅的措施進行辯論。
“除非我們擁有這項關稅授權,否則與中國談判將異常艱難,”萬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