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何嚐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何嚐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文章來源: 風燭春霖 於 2025-10-13 19:40:4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何嚐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10月11日,南方周末發了一篇名為《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樓》的報道。

以一種很純真的筆觸,描繪了一幅高校管理溫情脈脈的新場景。

我太疑惑了朋友們。

你們能懂我的疑惑嗎?

高校推行的所謂“一站式”學生社區政策,其核心實踐居然是要求輔導員全麵下沉並入住宿舍區,以實現對學生的全天候、近距離的「服務」與管理。



這也能叫「教育革新」嗎?

一個絕對權威、內心充滿不安全感的「大家長」(高校管理層),要求一個在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伴侶」(輔導員),以“愛”與“奉獻”為名,一步步放棄個人邊界,24小時全天候地對其指定對象(學生)進行情感、生活乃至精神的全方位照料。

最終目的,居然是撫平「大家長」深不見底的控製欲與風險焦慮。

這何嚐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那個掌控一切的“霸總”,擁有絕對的資源與權力,但內心深處卻極度脆弱,無法容忍任何失控,所以為自己的妻子精心打造了一個自認為完美的金絲籠。

我真的很理解“上層的壓力越來越多”這句話的重量。

自從各大自媒體平台飛速發展,任何一起學生事件都可能演變為一場公關危機,而當代大學生又是“個性化更強、集體意識更淡”、心智不夠成熟的脆弱個體。(我個人對此存疑)

傳統的、有距離的管理模式無法有效應對。

那怎麽辦?

學生不能出任何事,不能有心理問題,不能被詐騙,不能有安全事故,甚至不能有超出預期的思想波動。

那又怎麽辦?

給出的答案是,既然無法通過建立信任和培養學生自主性來獲得安全感,隻能訴諸最原始的手段,物理監控。

這到底是「革新」,還是「倒退」,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某大學斥資千萬打造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最終居然淪為自習室。

這種放在喜劇裏都很好笑的劇情,不應該好好反省嗎?



接著,我需要為廣大的輔導員同誌們喊一聲冤。

「輔導員」,作為被推到前台,表演無私奉獻的“嬌妻”,TA們是最慘的。

1)要求輔導員100%入住學生樓棟,想要強行抹除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成為一個24小時在線的「機器人」。

2)輔導員被期望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有求必應的角色。不僅要處理行政事務,還要充當心理谘詢師、職業規劃師、糾紛調解員,甚至半夜陪同就醫。

3)物理上的「在場」是很恐怖的。幾乎等同於責任上的無限連帶,一旦學生出事,入住宿舍的輔導員將成為第一問責對象,甚至是唯一的背鍋俠。

那收獲呢,朋友?這麽累,擔這麽多責任,收獲應該很多吧?

我們又需要回到嬌妻文學裏。

“家務”、“帶孩子”作為無法量化的勞動,是沒有報酬(或很少報酬)滴。

它隻被視作「職業道德」的最高體現,正如“嬌妻”的辛勞被視為“賢惠”的天然屬性。



“為學生服務”,是一句很好用的口號。

如果我們的社會大多人堅信,大學生,這群通過了高考篩選的成年人,一旦離開視線,就會立刻崩潰、墮落或走向危險。

那大學也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剝奪學生的試錯權利,犯錯空間。

我不知道有什麽好沾沾自喜“打通了最後一公裏”的。

我看是堵得死死的。

試問,一個沒有機會在大事小事上犯錯並自己承擔後果的人,在未來該如何麵對社會?

如何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和社會?

如果,我們還認可,大學的使命不是管理,而是教育。

就應該再次去考慮「教育的本質」,即所謂啟發心智、鼓勵探索、獨立思考並為自己行為負責之類的漂亮話是不是隻能寫在書上。



我上一次看到類似老師入住學生宿舍的新聞還是在某音上,幼稚園小孩午睡的時候吵著要老師陪著才能睡著。

我想。

一個社會的悲哀,莫過於社會的最高學府,也不再相信年輕人擁有獨立思考和為自己負責的能力,開始用幼兒園的方式,去管理一群本應擁抱世界的成年人。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日本最美公主被批當眾沒穿內衣 日網友怒斥“辱日”
鄧文迪翻盤!布局20年 2女躺贏上位 默多克3兄妹出局
現形!加州州長候選人霸淩員工視頻曝光 民主黨切割
疑因投資失敗 越裔華女殺2女和丈夫後 在車庫上吊…
中國女星鼓吹“中國統治日本論” 日本全網炸鍋




24小時討論排行

多久能擺脫稀土卡脖子?如何做?還要小心中國這招
中國再打稀土牌 貝森特分析3種可能原因
小米電動車高速失控翻滾!車門難開 司機葬身火海
一場突發的“愛國衝突” 愛國賊的表演算不算尋釁滋事?
胡錫進“寬容度變低 人們都不願在網上發聲了”引熱議
中國宣布免除美國擁有中國造船舶港口稅,運價回跌
解密!中國成為“稀土王國”的戰略野心 直攻美國咽喉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中國大規模抓捕錫安教會成員 近30人被捕或失聯
魯比奧讚揚特朗普卻遭其當場質疑 迅速改口遭嘲諷
哈瑪斯重掌加薩 街頭行刑式處決異己
在報複與和解之間"拉鋸":特朗普對中國的矛盾心態
“曆盡滄桑無怨悔” 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國能禁止任何國家參與現代經濟
荷蘭政府出手控製安世半導體 防技術流向中國母企
法國第一夫人站上法庭,證明自己不是男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何嚐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風燭春霖 2025-10-13 19:40:43
“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何嚐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10月11日,南方周末發了一篇名為《輔導員住進學生宿舍樓》的報道。

以一種很純真的筆觸,描繪了一幅高校管理溫情脈脈的新場景。

我太疑惑了朋友們。

你們能懂我的疑惑嗎?

高校推行的所謂“一站式”學生社區政策,其核心實踐居然是要求輔導員全麵下沉並入住宿舍區,以實現對學生的全天候、近距離的「服務」與管理。



這也能叫「教育革新」嗎?

一個絕對權威、內心充滿不安全感的「大家長」(高校管理層),要求一個在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伴侶」(輔導員),以“愛”與“奉獻”為名,一步步放棄個人邊界,24小時全天候地對其指定對象(學生)進行情感、生活乃至精神的全方位照料。

最終目的,居然是撫平「大家長」深不見底的控製欲與風險焦慮。

這何嚐不是一種嬌妻文學?

那個掌控一切的“霸總”,擁有絕對的資源與權力,但內心深處卻極度脆弱,無法容忍任何失控,所以為自己的妻子精心打造了一個自認為完美的金絲籠。

我真的很理解“上層的壓力越來越多”這句話的重量。

自從各大自媒體平台飛速發展,任何一起學生事件都可能演變為一場公關危機,而當代大學生又是“個性化更強、集體意識更淡”、心智不夠成熟的脆弱個體。(我個人對此存疑)

傳統的、有距離的管理模式無法有效應對。

那怎麽辦?

學生不能出任何事,不能有心理問題,不能被詐騙,不能有安全事故,甚至不能有超出預期的思想波動。

那又怎麽辦?

給出的答案是,既然無法通過建立信任和培養學生自主性來獲得安全感,隻能訴諸最原始的手段,物理監控。

這到底是「革新」,還是「倒退」,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某大學斥資千萬打造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最終居然淪為自習室。

這種放在喜劇裏都很好笑的劇情,不應該好好反省嗎?



接著,我需要為廣大的輔導員同誌們喊一聲冤。

「輔導員」,作為被推到前台,表演無私奉獻的“嬌妻”,TA們是最慘的。

1)要求輔導員100%入住學生樓棟,想要強行抹除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成為一個24小時在線的「機器人」。

2)輔導員被期望成為一個情緒穩定、有求必應的角色。不僅要處理行政事務,還要充當心理谘詢師、職業規劃師、糾紛調解員,甚至半夜陪同就醫。

3)物理上的「在場」是很恐怖的。幾乎等同於責任上的無限連帶,一旦學生出事,入住宿舍的輔導員將成為第一問責對象,甚至是唯一的背鍋俠。

那收獲呢,朋友?這麽累,擔這麽多責任,收獲應該很多吧?

我們又需要回到嬌妻文學裏。

“家務”、“帶孩子”作為無法量化的勞動,是沒有報酬(或很少報酬)滴。

它隻被視作「職業道德」的最高體現,正如“嬌妻”的辛勞被視為“賢惠”的天然屬性。



“為學生服務”,是一句很好用的口號。

如果我們的社會大多人堅信,大學生,這群通過了高考篩選的成年人,一旦離開視線,就會立刻崩潰、墮落或走向危險。

那大學也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剝奪學生的試錯權利,犯錯空間。

我不知道有什麽好沾沾自喜“打通了最後一公裏”的。

我看是堵得死死的。

試問,一個沒有機會在大事小事上犯錯並自己承擔後果的人,在未來該如何麵對社會?

如何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和社會?

如果,我們還認可,大學的使命不是管理,而是教育。

就應該再次去考慮「教育的本質」,即所謂啟發心智、鼓勵探索、獨立思考並為自己行為負責之類的漂亮話是不是隻能寫在書上。



我上一次看到類似老師入住學生宿舍的新聞還是在某音上,幼稚園小孩午睡的時候吵著要老師陪著才能睡著。

我想。

一個社會的悲哀,莫過於社會的最高學府,也不再相信年輕人擁有獨立思考和為自己負責的能力,開始用幼兒園的方式,去管理一群本應擁抱世界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