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比炎黃帝傳說還早4千年 山東發現45粒9千年前小豆

比炎黃帝傳說還早4千年 山東發現45粒9千年前小豆

文章來源: 大眾新聞 於 2025-10-11 07:47:5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位於山東淄博境內的小高遺址考古發掘在進入實驗室研究階段後有重大成果:發現距今9000年前的炭化小豆(赤豆)遺存,較此前國內同類發現又提早約4000年。

9000年前的小豆是什麽概念?它誕生的時代比黃帝炎帝的傳說還要早4000年,比秦始皇統一六國早了接近7000年,它就這樣無聲地見證了比我們所熟知的“整個文明史”還要漫長的一段時光,直到被今天的考古工作者們發現。

這一發現將中國境內小豆的利用曆史提前4000年,證實黃河下遊地區在9000年前已形成以“粟類+豆類”為核心的旱作農業體係,為東亞農業起源研究提供了顛覆性實證。

比炎黃帝傳說還早4千年 山東發現45粒9千年前小豆

穿越九千年的“農業基因”

小高遺址作為典型的後李文化遺址,經聯合發掘,揭露出房址、灰坑及陶器、石磨盤等豐富遺存,年代跨越9000至7500年前。通過對891份浮選樣品的係統分析,考古人員從3.2萬粒炭化植物中辨識出粟、黍、水稻、大豆與小豆等農作物。其中,45粒炭化小豆尤為珍貴,不僅是黃河流域迄今最早的小豆證據,更使中國小豆利用史與日本繩文早期證據並駕齊驅。

東方農耕文明的曙光

此次發現的最大意義,在於揭示了9000年前黃河下遊已構建“粟類+豆類”複合作物體係。小豆與黍、粟、大豆的伴生出土,表明先民已掌握作物組合的生態智慧,通過豆類固氮特性提升土壤肥力,實現農業係統可持續性。這一體係比傳統認知中“粟黍主導”的農業模式更為複雜,凸顯淄博地區在東亞農業文明進程中的先驅地位。

圖片

一場跨越千年的“多中心實驗”

山東大學考古學院教授郎劍鋒介紹,小豆在東亞的馴化是長期、多中心的複雜過程。該研究團隊對比東亞140餘處遺址的小豆遺存,發現黃河流域、日本、朝鮮半島的小豆演化軌跡迥異。小高遺址的小豆體積僅5.8立方毫米,遠小於現代野生種,呈現馴化初期的“原始形態”。而中國小豆的體積顯著增大發生在距今4000年後,馴化進程緩於日韓地區——後者在6000年前已出現大粒小豆,可能與當地社會對作物的選擇壓力及飲食偏好密切相關。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忘了民族主義電影吧!你應該知道的 731 曆史真相
宗馥莉從娃哈哈辭職:她選擇了放下
梅根與男設計師公開“親吻”惹爭議,在時裝秀上成焦點
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納指暴跌3.56%
叔叔宗澤後發聲:水軍害了宗馥莉,使她越走越遠




24小時討論排行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發文“獻獎”給川普 白宮官方轉發
貝森特:課征中國懲罰性關稅 俄烏戰爭很快會結束
日本能夠“每年獲得一個諾貝爾獎”的四大原因
當前所有關於彩禮的討論,其實都忽視了一件事
日溫泉勝地公告:中國遊客將沐浴乳倒入溫泉後逃逸
特朗普19歲兒子巴倫或能進TikTok董事會,惹爭議
哈馬斯高官:準備放棄加沙治權 但不會完全解除武裝
比炎黃帝傳說還早4千年 山東發現45粒9千年前小豆
宗馥莉辭職是否需要離任審計?杭州審計局回應
美聯儲主席遴選完成“11進5”,華爾街屏息以待
美第一夫人:普京給我回了信 我們一直保持開溝通
中國艦艇被拍到在此集結 疑似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法庭文件顯示美政府計劃七個機構裁員逾4000人
宗馥莉已辭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法人代表等職務
台積電市占,首超70%
高市早苗首相之路懸了?公明黨將退出執政聯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比炎黃帝傳說還早4千年 山東發現45粒9千年前小豆

大眾新聞 2025-10-11 07:47:59

位於山東淄博境內的小高遺址考古發掘在進入實驗室研究階段後有重大成果:發現距今9000年前的炭化小豆(赤豆)遺存,較此前國內同類發現又提早約4000年。

9000年前的小豆是什麽概念?它誕生的時代比黃帝炎帝的傳說還要早4000年,比秦始皇統一六國早了接近7000年,它就這樣無聲地見證了比我們所熟知的“整個文明史”還要漫長的一段時光,直到被今天的考古工作者們發現。

這一發現將中國境內小豆的利用曆史提前4000年,證實黃河下遊地區在9000年前已形成以“粟類+豆類”為核心的旱作農業體係,為東亞農業起源研究提供了顛覆性實證。

比炎黃帝傳說還早4千年 山東發現45粒9千年前小豆

穿越九千年的“農業基因”

小高遺址作為典型的後李文化遺址,經聯合發掘,揭露出房址、灰坑及陶器、石磨盤等豐富遺存,年代跨越9000至7500年前。通過對891份浮選樣品的係統分析,考古人員從3.2萬粒炭化植物中辨識出粟、黍、水稻、大豆與小豆等農作物。其中,45粒炭化小豆尤為珍貴,不僅是黃河流域迄今最早的小豆證據,更使中國小豆利用史與日本繩文早期證據並駕齊驅。

東方農耕文明的曙光

此次發現的最大意義,在於揭示了9000年前黃河下遊已構建“粟類+豆類”複合作物體係。小豆與黍、粟、大豆的伴生出土,表明先民已掌握作物組合的生態智慧,通過豆類固氮特性提升土壤肥力,實現農業係統可持續性。這一體係比傳統認知中“粟黍主導”的農業模式更為複雜,凸顯淄博地區在東亞農業文明進程中的先驅地位。

圖片

一場跨越千年的“多中心實驗”

山東大學考古學院教授郎劍鋒介紹,小豆在東亞的馴化是長期、多中心的複雜過程。該研究團隊對比東亞140餘處遺址的小豆遺存,發現黃河流域、日本、朝鮮半島的小豆演化軌跡迥異。小高遺址的小豆體積僅5.8立方毫米,遠小於現代野生種,呈現馴化初期的“原始形態”。而中國小豆的體積顯著增大發生在距今4000年後,馴化進程緩於日韓地區——後者在6000年前已出現大粒小豆,可能與當地社會對作物的選擇壓力及飲食偏好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