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近3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光伏板綿延至天際,覆蓋麵積相當於曼哈頓的七倍。由於空氣稀薄,這裏的陽光比海平麵更強烈,光伏板將其盡數吸納。中國正在青藏高原建設一個龐大的清潔能源產業網絡。其目標是利用該地區強烈的日照、低溫環境及高海拔優勢,打造低成本可再生能源體係。由此產生的清潔能源足以滿足該高原地區近乎全部的用電需求,包括中國用於人工智能開發的數據中心集群。https://t.co/enfymwDoCa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October 10, 2025
附近的山脊上點綴著風力發電機;幹旱空曠的平原上,它們成排矗立,偶爾能看到牧羊人帶著羊群穿行其間。這些風機捕捉著夜晚的微風,與白天的太陽能形成了互補。在青藏高原邊緣河流奔湧的狹長裂穀,坐落著水力發電站群。高壓輸電線路則將這些電力輸送到上千公裏外的企業和家庭。
中國正在青藏高原——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區——建設一個龐大的清潔能源產業網絡。其目標是利用該地區強烈的日照、低溫環境及高海拔優勢,打造低成本可再生能源體係。由此產生的清潔能源足以滿足該高原地區近乎全部的用電需求,包括中國用於人工智能開發的數據中心集群。
盡管中國燃煤量仍然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總和,但上個月,習近平主席作出了一項外界矚目的承諾。他在聯合國發表的講話中首次表示中國將在各個經濟領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在未來數年將可再生能源擴大六倍。對於目前全球最大汙染國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時刻。
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努力與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的美國的雄心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政府正利用其外交和經濟實力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它們購買更多美國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中國則正在投資更廉價的太陽能和風能技術,以及電池和電動汽車,旨在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及其相關產品的供應國。
主要的太陽能電站群——塔拉灘光伏產業園的規模令全球其他光伏集群相形見絀。它已覆蓋420平方公裏,位於地廣人稀的青海共和縣的高寒荒漠地帶。
若論高海拔地區的光伏、風電、水電開發,中國在青藏高原的清潔能源開發規模在全球獨占鼇頭。這裏可以作為中國如何主導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得益於政府主導的巨額投資與規劃,中國的電力企業正逐步擺脫對進口石油、天然氣及煤炭的依賴——這已被列為國家優先戰略。
可再生能源正為中國4.8萬公裏的高鐵線路和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與此同時,低廉的電力成本使中國能夠製造更多主導全球市場的光伏板,並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提供充足的電力。
在青藏高原北部三分之一的區域所在的青海省,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成本較燃煤發電低約40%。青海涵蓋了藏人所稱的安多地區的大部分,包括正流亡海外的現任達賴喇嘛的出生地。
今年7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了在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上五座新水電站的開工儀式。該地區受到中共嚴格管控,禁止西方記者進入。中國政府未透露太多水壩建設細節,但預計完工需要多年時間,一旦建成,很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該項目的建設引發了印度的擔憂,它擔心中國可能借此切斷印度東部下遊地區的供水。
中國並非第一個在高海拔地區試驗清潔能源的國家。但其他與青藏高原海拔相當的地區往往是陡峭的山地。青海麵積略大於得克薩斯州,卻以平坦地勢為主——這為光伏板的鋪設及運輸道路的建設提供了理想條件。高寒氣候還能提升光伏板的發電效率。
瑞士曾在纜車軌道上安裝小型太陽能發電裝置,並在海拔1800米處建了一座太陽能電站,但發電能力隻有0.5兆瓦,僅可滿足約80戶美國家庭的用電。
中國的國有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去年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原完成了一個480兆瓦的太陽能項目。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最幹旱的非極地沙漠,海拔約1200米,遠低於青藏高原。
青海的塔拉灘光伏項目遠遠超過了這些項目的規模。它的裝機容量高達16930兆瓦,足以滿足芝加哥所有家庭的用電需求。該項目仍在擴建中,持續增加的光伏板預計在三年內將占地規模擴大至曼哈頓的十倍。此外,附近還有4700兆瓦的風能項目和7380兆瓦的水電設施。
中國目前正在青藏高原海拔更高的山穀建設光伏項目,盡管這些光伏電站規模較小。在西藏首府拉薩附近,一家中國電力公司最近在海拔約5180米處安裝了150兆瓦的光伏板。
為了鼓勵企業建設太陽能電站,中國西部的許多省份最初向企業免費提供土地。但中央政府最近下令各省開始征收象征性年費,以促進土地的利用效率。
塔拉灘光伏項目建在植被稀疏的沙質土壤上,這裏原來是藏族牧民的牧場。項目經理劉塔說,2012年最早安裝的光伏板離地麵太低,導致羊群難以在板下或板間吃草。如今,所有的光伏板都安裝在支架上。
因電力項目建設而重新安置居民在世界各地都是敏感的政治議題。不過,高海拔項目影響的人口相對較少,因為這些地區人口稀少。大約25年前,為了修建三峽大壩的水庫——大片土地因此受淹,中國曾經將中西部地區的逾百萬人重新安置。而今年,中國每三周新裝光伏板的裝機規模就足以媲美三峽大壩的發電量。
在高原發展風電則更為棘手。雖然高海拔地區的風力強勁,但由於空氣稀薄,風力對風機葉片的推動效率不如低海拔地區的稠密空氣。
盡管如此,該地區仍建有大量風力發電機。電網運營商通過日間太陽能與夜間風能的協同發電,以維持電壓穩定,防止供電中斷。
青海省將富餘的太陽能電力輸送給中西部的陝西省。作為交換,當青海夜間風力發電不足時,則由陝西省的燃煤電廠提供少量電力進行補充。
此外,青海還越來越多地依靠水電來平衡高原上的太陽能發電,希望借此減少對燃煤電力的依賴。
十多年前,黃河自青藏高原東坡流入中國東部落差超過1000米的河段上已建成八座水壩。目前仍有更多水壩在建設中,為青海省正在大力發展的太陽能發電提供平衡和補充。
青海省能源局電力處處長祝源清表示:“當光伏發電不足時,可以用水電來補充。”
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附近的高山峽穀中,另有兩個水電項目正在建設。青海官員稱,這兩個項目的規劃是:利用白天產生的多餘光伏發電量,將水抽到幾公裏外的高位水庫中;到了夜晚,讓蓄水通過山間管道向下流回高原,驅動大型渦輪機產生大量電力。
多個高耗能產業正遷至該地區,以利用當地廉價的電力資源。其中一項是將礦山開采的石英岩加工成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多晶矽。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也被吸引至此。
青海省計劃到2030年將其數據中心算力提升逾五倍。這些數據中心分布在三個區域:海拔約2200米的省會西寧市,以及海拔約3600米、氣候寒冷的玉樹和果洛兩地。
青海省常務副省長張錦剛表示,這些數據中心的耗電量(運營的主要成本)比位於海平麵地區的同類設施低40%,因為幾乎無需使用空調製冷。此外,數據中心服務器產生的熱空氣會通過地下管道循環,為玉樹和果洛的其他建築供暖,取代傳統的燃煤鍋爐。
張錦剛是在西寧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此次發布會是今年夏季政府組織的青海清潔能源基地媒體考察活動的一部分——青海省通常會限製外國媒體進入,以掩蓋其境內大量藏族人口的異議聲音。《紐約時報》自己承擔差旅費用進行了此次采訪。
為將數據中心的算力與中國多家科技企業對接,數據通過中國國家光纖骨幹網從上海傳輸至青海。今年1月春節期間,電視聯歡晚會上跳舞的人形機器人的人工智能編程工作便是在青海的數據中心完成。
但對於中國增長最快的算力需求之一自動駕駛汽車而言,即便光纖電纜也無法提供足夠快的通信速度。這類汽車的數據中心仍布局在人口和車輛最為密集的中國東部地區。
“所以那種數據中心肯定不敢放在青海,”祝源清表示。“稍微一不小心就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