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青訓的合約糾紛,讓“嗨球少年”走上風口浪尖。
今年12歲的張卓毅,是一名簽約青訓球員,2024年4月27日,其家長與嗨球青訓(以下簡稱嗨球)簽訂《青少年球員培訓協議》,其中約定,嗨球免費培養,張卓毅要在嗨球踢到18歲。自今年初以來,張卓毅家長與嗨球多次協商解約未果。此後,張母在網絡上“控訴”嗨球索要“18萬元天價違約金”。之後,嗨球提起民事訴訟索賠266萬餘元。
從18萬到266萬,這場發生在青訓機構與家長之間的爭議,引發廣泛討論。
支持俱樂部的一方認為,球員免費接受嗨球培養後,想另投其他俱樂部而擅自毀約,“沒有契約精神,損害中國青訓利益。”支持球員張卓毅的一方則表示,“簽的是合同,也不是賣身契,天價解約金法律也不支持。”
山東省律師協會文化傳媒與體育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成燾表示,無論法院最終如何判決,本案都可能成為中國足球青訓合約糾紛的一個標誌性案例。這場糾紛,實際上觸及中國足球青訓體係的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平衡青訓機構利益與球員發展權益。
“在中國足球現狀的背景下,足球爭議解決規則需要不斷完善,在盡可能平衡青訓機構和青訓球員利益的基礎上,建立臨時機製等相關措施,保護孩子在糾紛解決過程中仍可保持訓練、比賽不受影響,將成為該案背後的核心焦點。”成燾說。
━━━━━
“天生就是踢球的”
張卓毅家在西安,小學一年級時因興趣參加學校足球社團,天賦從此被發掘。
幾年時間,張卓毅被各級教練推薦,從學校社團一路升至基層青訓機構西安龍啟足球俱樂部。俱樂部教練毛加喜對張卓毅天賦的評價濃縮成一句話:這孩子“天生就是踢球的”。
2024年,一家中超豪門俱樂部的青訓足校和嗨球同期向張卓毅發來試訓邀請。張卓毅的父親張晶最後代張卓毅選擇嗨球。張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免費之外,當時主要是信任孫繼海。
作為國足名宿,孫繼海的球員生涯幾乎是國足球員的天花板。嗨球“培養下一個孫繼海”的口號,也深深吸引了張晶。據孫繼海公開透露,嗨球訓練營的海選淘汰率相當高:與張卓毅同期的兩個梯隊是在全國進行選拔,入選率隻有1%。
張卓毅就是那1%。入選後,張卓毅與父母一起從西安來到嗨球所在的大連。張卓毅父母告訴新京報記者,張卓毅從嗨球接受的確實是免費培養。
▲2024年底,在嗨球訓練基地,貝克漢姆和張卓毅的合照。視頻截圖
在嗨球,張卓毅一直是同年齡段中的主力,嗨球官方社交賬號至今仍能搜到關於張卓毅的宣傳和采訪。他曾在鏡頭前自信地表示,“要用能力範圍內的實際行動向教練證明自己。”
張卓毅在嗨球的高光時刻是在2024年底。彼時,傳奇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的中國行,有一站正是嗨球的訓練基地。
據媒體報道,孫繼海曾向貝克漢姆誇讚張卓毅的天賦。張卓毅也代表小球員們,用英語向貝克漢姆大方地做了自我介紹,“My name is
ZhangZhuoyi,I play winger(我叫張卓毅,在場上司職邊鋒)。”
━━━━━
解約
與嗨球解約,是張卓毅與父母共同作出的決定。
張晶告訴記者,解約的導火索是訓練問題。張卓毅向新京報記者透露,2025年春節前後,因為訓練風格問題,張卓毅忍受不了教練的訓斥。某次在場上犯錯後,教練跟張卓毅說,“如果不是你某位隊友受傷,你一分鍾的出場機會都撈不到。”
賽後,張卓毅跟父母表達了“不想繼續在嗨球踢球”的想法。母親周亞男告訴新京報記者,同期,張卓毅也遭遇傷病問題,查出骨裂、脛骨結節炎、髕腱炎等傷病,“怕孩子再這麽練就廢了。”
此後,家長決定與嗨球解約。
在張晶眼中,教練對張卓毅的訓斥過多,有時候摻雜辱罵,讓人無法接受,並且認為張卓毅遭遇的上述傷病,是因為嗨球“幾乎每天4小時的過量訓練”。
來自山東的青訓工作者張強(化名)表示,張卓毅與教練的矛盾在國內青訓營並不少見。中國青訓教練當中,對球員嚴苛要求是普遍現象,“很難說張卓毅是否被單獨針對了,但教練員辱罵青訓球員的情況確實存在。”
關於每天4小時的訓練量,有青訓從業者對新京報記者透露,這個訓練量隻能說強度很高,但說不好是否超標。“本身訓練強度的評價標準就很複雜。同樣是訓練項目,踢對抗比賽、力量訓練、體能訓練、拉伸恢複的強度也不盡相同。”
2025年初開始,張卓毅父母開始與嗨球商議解約,並要求嗨球方開具自由身證明。據張晶透露,雙方關於解約的談判進行過4次。談判期間,嗨球方孫姓高管一直堅持繼續履行合同,但因為張晶和周亞男態度堅決,最終對方提出18萬元解約金的要求,計算方式是“每天500元的成本”。
張晶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的心理價位是5萬元左右。與嗨球談解約期間,他曾向兩位與嗨球解約的球員家長了解情況,得知解約費都在5萬元上下。“如果說我們的孩子作為主力,解約費要高一點我也接受,但18萬的價格還是太高了。”
據張晶透露,嗨球方當初簽的合同裏並沒有“每天500元成本”的明細,且合同簽完後,也一直沒給到家長手裏。嗨球CEO奉餘莽6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雙方的合同上有違約金數額,且“比18萬更高”。
周亞男向新京報記者提供一份雙方商談解約時的錄音。錄音中,嗨球某高管透露“18萬解約金已是最低標準”,因為張卓毅一直被當作主力培養,日常訓練成本高昂,“光這一年在國內外拉練的交通、住宿費就有幾萬塊錢,他的解約對嗨球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
雙方曾激烈討論過球員自由身問題。錄音中周亞男表示,孩子的傷病情況已不支持再走職業足球路線,嗨球高管問,那你要自由身幹什麽?“孩子如果因為傷病問題直接退役,我可以不收你一分錢。”隨後周亞男追問:“是否給18萬就能開自由身證明”,嗨球高管回複:“是的”。
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嗨球管理層采訪,對方均表示“無法回答任何相關問題”。
對於網友質疑張家要求拿回自由身證明的動機,張晶對新京報記者解釋,“首先,肯定是沒有其他俱樂部參與其中;其次,解約和自由身應該是綁定的,如果通過支付合理違約金的方式解約,自由身證明是我們應該拿到的。”
━━━━━
輿論漩渦
2025年5月,雙方談崩。5月25日,周亞男在社交媒體發視頻主動曝光解約事件。
視頻中,周亞男概述張卓毅與教練組難以磨合,且與嗨球溝通解約未果。她強調,“願意付合理違約金,但不是天價18萬。”還表示,“18萬元違約金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有權利選擇其他俱樂部或回歸校園足球”。
▲5月25日,張卓毅的母親周亞男在社交媒體發視頻主動曝光解約事件。當事人社交媒體截圖
視頻發出後,張家人被大量網友攻擊、謾罵,張卓毅的訓練被迫中止。為讓孩子盡快拿回自由身,張家父母向中國足協提起仲裁。
8月20日,嗨球方在大連市金州法院正式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張卓毅繼續履行合同,如違約將對張卓毅監護人索賠266萬餘元。
隨著事件發酵,也引發持續熱議。支持嗨球方的認為,張家“沒有契約精神,損害中國青訓利益。”“嗨球這次如果退讓,那以後中國青訓機構都沒得玩了。”“立立規矩也是好事。”
體育圈選擇為孫繼海發聲的也不少。前國腳徐亮表示,“嗨球免費培養你這麽長時間,你說孩子以後不踢職業了,拿到自由身證明,轉頭去了別的俱樂部,這讓嗨球去哪說理?”
也有圈內人士為張卓毅發聲。前國腳李瑋鋒表示,過高的違約金不合理不合法,“你想從孩子身上要什麽?青訓目的並非賺錢。”
西安龍啟足球俱樂部教練毛加喜說,“張卓毅是我從業12年以來,在當地見過同位置上最具潛力的孩子,未來本不可限量。但輿論發酵至今,職業俱樂部極有可能退避三舍,張卓毅的職業之路大概率已經了斷。”
━━━━━
機構與球員的利益平衡
據職業俱樂部大連一方前負責人石雪清透露,目前國內青訓機構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將青訓球員輸送至職業隊時的轉會費。
石雪清說,足球青訓本身就是一項耗費巨大的項目,教練團隊工資、運動裝備、食宿訓練、比賽保障都是巨額支出。以嗨球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嗨球一年的總支出預算超2300萬元,按每年培養100名球員計算,人均年度成本超過23萬元。根據“嗨球少年”在眾籌平台的募集資金紀錄,其共計籌集到800萬元左右。正如孫繼海所言,“靠公益眾籌幹青訓是杯水車薪。優秀球員是俱樂部的寶貴資產。”
對於國內不多見的“全免費”培養模式而言,嗨球需要更多營收保持運營,球員轉會方麵的收入顯得尤為重要。“這可能是嗨球一直堅持優先履行張卓毅合同的根本原因。”張強說。
成燾認為,如果法院支持嗨球方266萬元違約金的訴求,從球員和家長角度來說,用一紙長約和天價違約金鎖定孩子未來多年的注冊權,“就像賣身契。”青訓球員發展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萬一幾年當中孩子因為種種原因需要自主選擇球隊,都可能麵臨天價違約金的索賠。但從青訓機構的角度來看,如果判決嗨球方敗訴,又會讓眾多青訓機構認為“家長和球員方違約成本太低”,付出保證不了回報,嚴重打擊本就形勢嚴峻的中國青訓。
多位足球業內人士認為,案件背後的“解鈴人”其實還是中國足協。
西班牙足球經紀人岡薩雷斯(Fran
González)告訴新京報記者,歐洲主流足球強國對於未滿16歲的青訓球員,規定合同隻能1至3年一簽,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青訓球員自由身權利。
而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足協並未出台關於青訓球員與青訓機構簽約年限的規定。
▲嗨球方的民事訴訟狀。嗨球方要求張卓毅繼續履行合同,如違約將對張卓毅監護人索賠266萬餘元。受訪者供圖
張強表示,根據國際足聯規定,青訓球員成年後如果簽約職業俱樂部,每次轉會,培養過他的青訓機構都會按比例收到一筆“青訓補償”。但在國內,由於職業俱樂部經營情況普遍不佳,這筆青訓補償難以落實到位。
由於這種現狀,國內青訓機構隻能以“簽約球員到18歲,然後直接賣給職業俱樂部收一筆轉會費”的方式盈利。
“但這種現象有個顯而易見的弊端,就是青訓機構權力過大,直接掌握了青訓球員職業生涯的‘生殺大權’。”石雪清說,現行規定下,一旦球員與青訓機構發生矛盾,青訓機構完全有能力在合規情況下徹底扼殺孩子的足球之路。
石雪清認為,張卓毅事件的出現,說明青訓球員注冊製已經到必須改革的地步。“這背後既需要主管青訓的足協出台青訓簽約年限的規定,又需要主管職業聯賽的中足聯嚴格監管各俱樂部的青訓補償發放,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對中國青訓傾斜更多資源。”石雪清說,“按照現行規定,嗨球的行為並無違規。但張卓毅的悲劇在中國青訓不能再發生了。”
━━━━━
兩敗俱傷?
8月26日本是中國足協糾紛解決委員會對此案出仲裁結果的日子,但因為嗨球向法院提起訴訟,中國足協中止裁決程序。
成燾認為,訴訟程序的啟動和足協裁決程序的中止,代表張卓毅的自由身問題短時間內不會得到解決,其訓練和比賽勢必會受到影響。“這個情況嗨球方肯定是能預料的,也肯定會給張卓毅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自解約事件發酵以來,尚無職業俱樂部的青訓梯隊對接張卓毅父母,隻有一個校園足球俱樂部詢問情況,但最終還是選擇放棄。
今年暑期後半段,張卓毅終於回到龍啟足球俱樂部重啟訓練。近期,張卓毅入學某初中,並加入學校初中部足球隊。
如今,他的訓練強度和專業性下滑嚴重,並且不能參加中國足協旗下的諸多精英聯賽。
當記者問起“如今還喜不喜歡足球”時,張卓毅回答:“還行吧。”猶豫片刻後又說,還喜歡,但“沒以前那麽喜歡了”。
多位足球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能理解嗨球方維護契約精神和既定規則的出發點,但保證孩子正常的訓練和比賽也同樣重要。
石雪清說,“如今雙方都騎虎難下,最後恐怕兩敗俱傷。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或者一個青訓機構的悲劇,也是中國足球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