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演員舒淇憑借《女孩》拿下第3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是的,正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演員舒淇。《女孩》是她首部自編自導的長片作品,此前這部電影還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獲獎現場,舒淇激動不已,哽咽回應並感謝了家人、工作人員等,她表示:希望受過傷的女孩們能勇敢走出自己美好的未來。她在獲獎感言中特別提到丈夫馮德倫:“感謝一直非常支持和包容我的先生,謝謝他娶了一個不常常在家的女人”
而在舒淇的獲獎致辭裏,她還提到最感謝的是這30多年來在電影界,各位電影大神們給我的滋潤。她特意提及了侯孝賢導演,表示沒有侯孝賢導演就沒有她的第一部當導演的戲,就沒有《女孩》。
的確,電影《女孩》的誕生,離不開侯孝賢。據舒淇透露,《女孩》的創作想法最早萌生於2011年。2013年,舒淇在拍攝《刺客聶隱娘》時,侯孝賢導演鼓勵她自己寫劇本、做導演,“從最想說的話開始寫”。
從2013年開始動筆,舒淇開啟了漫長的劇本寫作過程,期間反複推翻重寫。2023年,她到威尼斯電影節擔任評委,觀看了許多佳作,促使她想盡快完成自己的劇本。在評委工作結束後,舒淇決定留在意大利一段時間,在米蘭的酒店裏完成了這個寫了十年的劇本。
到了拍攝階段,舒淇在采景地預演要開拍的橋段,走著走著,她發現近在咫尺的那座橋,就是2001年她主演電影《千禧曼波》裏的曼波橋。
《千禧曼波》劇照
《女孩》劇照
《千禧曼波》是她參與的首部侯孝賢電影,令25歲的她第一次站在國際舞台。因為侯孝賢,這位出道時被冠以豔星稱號的演員,得以擺脫固有的戲路,真正展示自己的無限可能。
也是因為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她獲得了金馬獎影後。
而走上導演這條路,也離不開侯孝賢的鼓勵和啟發。據舒淇回憶,她最初不知道如何撰寫劇本,其實就是按照侯孝賢導演的方式寫劇本——出演他的《千禧曼波》時,舒淇拿到的是一張紙——一個禮拜一張——上麵隻寫了一段話,也沒有寫明地點,隻是“Vicky下班回到家後,看到小豪在房間裏戴著耳機打碟”。
甚至連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上,舒淇也參考了侯孝賢的手法。
所以曼波橋得這個發現讓她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似乎無形之中,這成了她和侯孝賢的一個連接。
說回電影,既然是最想說的話,自然離不開舒淇的個人成長經曆,所以這部電影仿佛是舒淇的“自傳體”日記。
舒淇原名林立慧,1976年出生在台灣一個底層家庭。洗頭在廚房,所有人擠一個公共廁所。舒淇的母親生她時才18歲,小孩生小小孩,根本不懂怎麽教孩子。
舒淇五六歲要自己做飯,七八歲要走很遠的路去上學,懂事至此,還是經常挨打。長大後她問母親,為什麽要這樣虐待她,母親隻是淡淡地說:誰讓你總是哭啊。
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她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也讓她迫切地想脫離原生家庭,經濟獨立。19歲時,她就獨自一人到香港做了港漂,開始了演藝生涯。
《女孩》裏的世界,正是上世紀80到90年代末的台北和基隆,在整個社會一片欣欣向榮之下,低收入家庭所麵對的矛盾與掙紮。舒淇通過“林小麗”(白小櫻飾)這名女孩的視角,展現了一名普通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悲歡離合。
早先在威尼斯出席首映時,她曾表示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是想反映那個時代的女性相較過去已經變得自由、奔放了,“她們不需要再依附於父權之下或是家庭之下。她們已經變得獨立,也有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
而這部電影也是她從演員成為導演身份轉變的一個新的裏程碑。“我在擔任導演之後發現人有許多無限的可能,在主角這麽小的年齡時,我都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演員,也從未想過在演員行業可以混跡30年。我更沒有想到自己還能成為一名導演。我認為人會不斷地改變,在某個時期你可以不斷突破自己。隻要你願意,就沒有極限。”
的確,隻要你願意,就沒有極限。
恭喜導演舒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