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返鄉到家第一天。跟喬葉在《寶水》中說的一模一樣,我隻要一睡在鄉下家中,失眠症就徹底好啦。
在早上九點多,睡醒後,我對著屋後麥田,直接發了一兩小時呆。

中午吃了些東西,接著睡到下午五點。一天之內,能睡上這麽多時間,多麽幸福,多麽奢侈。
本來,下午我就應該去幹農活了。這幾天,全家都在種小麥。雖然,我屋後的地裏,很多麥苗已經長出來了,但,我哥家的還沒種完。多年以前,他們流轉了千畝田,這時候,還在沒日沒夜耕種。
下午我其實就是被嫂子電話叫醒的,她說,他們決定下午五點就收工。因為我回來了,晚上得帶我去下飯店。我說,種地不能拖啦。她說,後麵兩三天,還是好天氣。
這讓我覺得罪孽深重了。
我太清楚了,每到種收之際,我哥嫂全家是沒日沒夜地忙,一天能睡三四個小時,都是幸福的了。
他們手上有很多農用機械,但,又合不得花錢雇人開,一家三口,就每個人都開著,像個突擊隊,一直向前衝。
本來,我今天也想去幫他們開墾地機。我甚至還想架個手機,全程直播我的英姿。那樣,我一定會像巴頓將軍,征戰在鄉村沙場。
但,我是真的太困了。回鄉,本來算要穿過大半個中國。這次,為了幾場演講,又繞了一大圈,累得實在不行了。
這會,似乎覺得滿血複活了。
因為要返鄉,對這兩天被網友們嘲諷的那個新聞,想得就多了點。越想,也覺得越不是滋味。
對,我說的是“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這事。上周五,在農字口的全國大會上,這詞冒出來了。當時,我看到後,就一聲長歎。

拋開這事背後令人難言的背景不說,單說“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一詞,我認為,就用的跟狗啃似的。
作為一個主要靠解讀製度政策吃飯的人,我當然能理解這個說法隱藏的文本,甚至還包括製度的善意。
是呀,是時候好好關心服務一下返鄉回流的農民工們了。對,我用的是“關心”“服務 ”,而不是他們說的“防止”。
現在城裏情況是咋樣的,誰都清楚。這段時間,我到過十幾個城市,真沒看到多少建築工地有熱火朝天場麵。工廠企業也去過不少,那些表演型展示就不說。總體講,冷清和寒意,我是真的感受到了。
今天中午,在飯桌上,我說,要把家裏屋子漏水的地方堵堵修修,不知道這農忙時有沒有農民工做。
我爸說,村裏農民工基本都回來了,城裏沒事做,農村地都包出去了,現在他們多是在家打麻將,隨時可以叫來做事,有的親友不給工錢都行,喝頓酒再給兩包煙。
這就是真相。
所以,上麵說“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一定也是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一個涉及大量勞動可能因為閑置帶來群體性返貧問題。
但,用“防止”這個說法,讓人覺得別扭了,居高臨下的了,給人感覺就像是施行政指令了,好像是在給基層下硬任務——不讓農民工回來。
事實上,社交媒體上,拿“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這話開涮的,都漫山遍野了。
很多人的口吻,都是在嘲諷,都是在日撅——噢,以前說是衣錦還鄉,後來說是歡迎返鄉創業,現在,你們開始防止我們回鄉了。
這話當然是不理性的,但,公共情緒成這樣了,要我說,也真是因為製度性挑逗。
本來,這些農民工內心就很不爽,在城市工廠倒閉了,回農村土地也沒地種了,你們還要防止我們回來,難道,我連回家和老婆同房的資格也要剝奪嗎?

這裏得補充一下——別看我哥是個種田大戶,其實,今年他都虧慘了。不信,你們去打聽打聽,糧價都成啥樣了。這幾個月,他還是靠借我錢給農戶發承包費和勞務費的。
我想想他們那麽累那麽苦那麽慘,我真不是滋味。
前幾天,我在文章中說,不要多說什麽“大環境困難”之類的話,因為說了沒球用,還給自己添堵,也招有人恨。
但,我也認為,如果真的混到製度性救濟和政策性補給都跟不上,你情緒價值至少還是要提供好吧。
說什麽“嚴防規模性返鄉滯鄉”,這不就是在大家傷口撒鹽嘛。


我一直認為,先把人話說好了,才能真把人事做好了。
在現在經濟環境下,農民工跟著城市化步伐來養家糊口或發財致富,機會肯定渺茫了。孫立平教授在那篇《未中國會不會迎來艱難十年?》中也說,隨著農村從過去溫飽狀態向傳統耐用消費品階段的轉型,未來如何走好過去幾十年中城市居民所經曆的那個階段,就很重要了。
現在說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說白了,還是因為沒有準備好,感覺這些返鄉人員都回來,接不住了。
問題是,城市也沒能接住呀,你難道要他們睡公園睡橋洞,去跟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搶睡覺地方嗎?
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至少不要再傳遞一種信號,給人錯覺是在硬性“限製人員流動”,是在阻止外出務工人員返回家鄉。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要我說,“防止規模性返鄉滯鄉”這個說法,就是典型沒自信的表達。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兩步走,如果不能讓人感覺到並駕齊驅了,至少,也要讓人覺得是此起彼伏,自由伸縮吧。
想想吧,當年,老人家都還能說“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至少,是在展示農村能接住城市大量學生的豪情。
現在,不能讓人產生農村連農民自己都接不住的錯覺。氣勢上,不能輸。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又有老大哥在看著我,但,我能聲明,我沒有質疑工作做主要是說,不能把話說得跟沒過腦子似的。
還有“滯鄉”這詞用的,就算不像狗啃的,也像是貓抓的。
我感覺,好像不是在暗示,鄉村就是農民不應該久留停滯的地方。這種話,對咱這種進城打工人員來說,也是“傷害性不大,
侮辱性不小”。
農村,對農民工來說,至少還有白發親娘,以及風韻猶存的嬌妻吧。
這時候,你哪怕多說幾句“歡迎兄弟們回來”,也是對留守老人的一種安慰,或許,還能意外地多生出些孩子,為解決中國生育率作出貢獻呢!
最後,我要報告一下,作為進城務工人員,我這次回鄉,絕不是規模性的,老婆和孩子都沒帶。
還有,我絕不“滯鄉”,過幾天就滾!這,總該放心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