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管製反擊美國貿易霸淩,給西方產業帶來的切膚之痛,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念念不忘。
當地時間11月16日,貝森特接受福克斯新聞晨間節目采訪時稱,美國政府希望在11月底的感恩節之前,與中國敲定一份保障稀土供應的協議。他同時頗為不安,生怕又被中方“卡脖子”,於是揚言倘若中方“變卦”,美國有諸多報複手段。
“目前協議尚未最終完成,我們希望能在11月27日感恩節之前敲定。”貝森特在節目中表示,中美領導人此前已在韓國舉行會麵,“會晤之後,我相信中方會履行其各項承諾。”
他說,協議生效後,稀土供應將“恢複到4月4日之前的自由流通狀態”。
貝森特不忘威脅,倘若中方“變卦”,美國有多種報複手段。
他坦承,此前中方為反製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停止采購美國大豆,這使得美國豆農淪為了“犧牲品”。
“但我們認為,此次達成的協議將彌補這一問題。”他補充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同時,他還駁斥了《華爾街日報》近期的一篇報道,該報道稱中方計劃限製與軍方有聯係的美國企業獲取稀土。
中方已多次就稀土出口管製問題強調,相關措施是依法依規完善中國出口管製體係的正常做法,體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大國擔當,中方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中美領導人會晤後,特朗普曾對媒體稱,關於稀土的爭端“已經得到解決”。但就在11月2日,貝森特威脅,如果中方繼續阻止稀土出口,美方可能對華加征關稅。
如今又是一番威脅和安撫,正暴露出貝森特言語背後的心虛和不安。但正如他自己所說,中方出台相關管製,是對其政府一連串貿易壁壘的回應,解決問題的鑰匙,終究在特朗普政府的手上。
麵對難以撼動的中國稀土產業優勢,美國這些政客的執念,已然演變成一場場政治行為藝術。
在特朗普誇口美國將在“一年後”擁有大量稀土後,貝森特本月初走訪了eVACMagnetics公司新建的一處稀土礦物加工中心。他在那裏接受福克斯新聞專訪時稱,該中心將有助於降低成本,打破中國對該行業“卡脖子”的局麵。
“這是25年來美國製造的第一塊(稀土)磁鐵,我們正在結束中國對我們供應鏈的卡脖子。”
顯然貝森特此言不過又一次美式“贏學”的體現,政治宣傳的象征意義,遠大於經濟現實,更暴露了美國深層的焦慮與依賴。
盡管中方已宣布暫停實施相關出口管製等措施一年,但美國官員仍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的稀土來源。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11月10日的一篇報道也指出,近期美國的一係列動作,包括與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召開領導人峰會,以及擴大政府“關鍵礦物”名單,都顯示出華盛頓急於在中美關係再度緊張前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有學者對此直言,美國幾乎會敲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門,隻要美國認為那裏有稀土。
不過《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點明,中方的震懾性舉措,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西方稀土產業的複蘇。然而,且不論重建西方稀土供應鏈本就需要時間,更何況該行業此前就已經經曆過多次“虛假繁榮”。事實就是,中國以外的稀土行業,在經驗和專業技術方麵都存在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