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城市打工人,花十幾萬回村給父母補繳社保

城市打工人,花十幾萬回村給父母補繳社保

文章來源: 新周刊 於 2025-09-16 01:05:3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城市打工人,花十幾萬回村給父母補繳社保

“最近幾年,“補繳社保”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為了讓身在農村的父母能夠領上一份足夠養老的退休金,年輕人們使出了渾身解數,研究當地政策、計算補繳方案、與父母和兄弟姐妹達成共識……一位農村老人每月幾百上千元的養老金,往往也讓一個家庭背後的親情和經濟糾葛顯現出來。”​​​​​​​

“你離得這麽遠,我們老了怎麽辦?”最近幾年,母親打電話給我,總會提及“老了”的問題,想到多年前我剛工作,他們的態度總體還是“放心,我們老了不用你們養”,突然的轉變當然來源於年紀漸長,以及由此帶來的對經濟狀況預期的變化。

50歲之後,“老後的問題”就和他們頭上的白發一樣同時爬了上來。年輕的時候,他們像許多農村人口一樣,沒有穩定的就業,兩個人中,隻有我媽媽零散地繳過幾年社保。好幾次,爸爸發來消息,讓我幫忙查查母親的社保到底還要不要繼續交。我才發現,此前自己對各種類型的社會保險一無所知,而這也是青年一代的普遍狀況。

對於30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說,父母正在老去,養老問題開始變得迫切起來。從2010年起,全國各地允許參保人補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不同地區也開始規範補繳製度,因此,我看到許多做兒女的,開始重新反過來為父母做主,查看過往社保情況、補繳社保。



幫父母補繳養老保險,年輕人的“成人禮”。

但是社保相關規則對於新手而言還是過於複雜了,在嚐試辦理的過程中,許多疑惑相繼湧現,要交靈活就業社保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之前交過但中間斷檔怎麽辦?要不要提檔補繳?

在網上持續發帖科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博主桃子發現,很多時候,普通人並沒有太多選擇,有人意識到要補繳社保的時候就發現太晚了,父母已經過了補繳的年齡,更現實的問題或許是經濟情況不允許,子女或者父母可能都掏不出動輒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來補繳。

在資源、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配置養老的錢,兄弟姐妹之間經濟狀況不同,賬單該如何分配?補繳養老保險、商量父母養老等問題,往往也讓一個家庭背後的親情和經濟糾葛顯現出來。

父母沒有養老金的年輕人,

開始著急

去年國慶節回家,小潔無意間看到父親在臥室床頭用紅繩拴著一瓶速效救心丸,追問之下才知道,父親心髒不舒服已久。打開家裏的抽屜,她看到半個抽屜都是治療三高和心髒問題的藥物。由於平常不舍得去醫院看病,父親都是通過各種AI工具谘詢治療和預防的方案,再自己買藥吃。

父親在工地做工,遇到趕工,經常到晚上十點鍾才休息,這樣的工作強度,父親還能堅持多久?小潔知道,父親在試圖為自己賺養老錢。小潔父母今年都已經50多歲,但是退休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除非小潔和妹妹能撐起日後幾十年父母的日常開銷。

回想起父母的半輩子,努力的目標無非兩個,一個是蓋房子、一個是供養兩姐妹上學。近十年,父親折騰過養殖、包工地,最後錢幾乎虧完了還欠了幾十萬,母親上班的3000多元工資成了家裏唯一穩定的現金流,到了後來,小潔發現父母已經開始消費降級到買十幾塊錢的牛仔褲。



農村父母,勤勞一生。

在農村裏老人隻分為兩種,一種是少數的有養老金的,另一種則是沒有的。有時候小潔經常聽爺爺奶奶說起誰誰家有養老金可以蹺腳享福了,她開始想,能不能也給父母配置養老金?

年輕人開始思考父母的養老問題,通常是從感覺到父母的身體狀況變差開始。小葉也是這樣,她的父親腎不好,幹不了重活,年輕時候打打零工,後來繼承了家裏做道士的活。這幾年,父親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但隻要接到活,不管刮風下雨、距離多遠都得“出差”,她不由得想,父親年紀上來了,什麽時候能退休?



農村老人,有“退休”可言嗎?

小葉今年27歲,父母也開始催婚了,她發現,在網上刷到一些相親貼子,很多都要求父母要有退休金。大概今年4月份開始,她經常刷到關於農村養老金的帖子,這才知道,原來農村戶口也有機會給父母配置養老金。

做了幾天功課,小葉發現由於父親已經60歲,母親也50多歲了,如果繳納靈活就業保險,每個月要交1000多元,退休時間也遙遙無期,通過小紅書姐妹的科普,她才了解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也是許多像小潔、小葉這樣的農村子女第一次了解這個概念。

2014年,新農保、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是區別於“城鎮職工”的概念,實際上指的是城市無業人群、農民等群體。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相關文件。(圖/國務院公報)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前者和地方財政有關,後者由個人繳費檔次、年限決定。目前基礎養老金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是每人每月108元,各個省市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比如上海是1490元、北京998元、成都875.64元、天津317元,其他的省份例如福建170元、湖南163元、安徽123元,大多數在200元以下。

個人養老金賬戶裏的錢,主要是每年個人繳納的錢,附帶少數每年財政補貼的錢、集體補助的錢,這筆錢在60歲後可以按月領取,金額約等於養老金賬戶餘額除以139(根據一個人在60歲後的平均壽命測算,為139個月)。

也就是說,退休後的139個月內基本是將自己繳納的養老金領回去,此後參保人可以繼續拿退休金到去世。如果參保人還沒領完個人賬戶的錢就去世了,個人賬戶的錢會退還給法定繼承人。

趁著今年五一回家,小葉趕緊查看父親的手機,發現父親之前陸陸續續繳了最低檔的費用,大多數是每月一兩百元,但有一些年份漏掉了。按照湖南的政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分為15個檔次,最低檔次為300元/年,最高檔為6000元/年。按照最高檔,15年的保費需要9萬元,交得多,意味著之後領得也多。

小葉認為,萬一以後自己結婚了,再想從夫妻共同財產裏拿出一筆錢來幫父母補繳社保就會變得麻煩。無論結不結婚,她想著一定要盡快搞定父母的養老金。

今年4月,小葉咬咬牙,選擇按照湖南最高檔幫父母一次性補繳了,那是她工作四年來的存款,一共接近18萬元,這樣一來,意味著小葉父親立刻可以領上每月800元的養老金,小葉母親幾年後到60歲也可以開始領。雖然不多,但小葉覺得,這些錢,也夠基本生活費了。



多少錢才夠養老?

其實小葉並非獨生女,她還有一個姐姐,原本她也希望姐姐能分擔一些,但姐姐無奈表示自己有家庭,還有孩子的花銷,要一次性拿出近10萬,並不容易。小葉對此也能理解,想到姐姐之前在家裏宅基地蓋房子上出了不少錢,加上她想在政策窗口期快點搞定,於是決定自己一個人出錢。

小葉覺得這是自己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方式,也不用太計較。原本父親也不想以這樣的形式給女兒增加負擔。但那天一家人當麵聊了兩個小時之後,父親才終於同意。

小葉說,交完錢的下午,她就回北京上班了,在那之後她收到了父親的一條短信,用非常官方的話語表達了感謝。父親平常一直不苟言笑,也不太表達情感,小葉知道這條短信的分量。

為了1000多元養老金,值得嗎

桃子的老家在湖南懷化的一個村子裏,父親在魚塘放魚苗的季節幫人看守魚塘,每年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獲得一些收入,母親則在小飯店裏當服務員。那是許多留在村裏的父母的常態,幹一些零工,維持基本生活。從小,桃子的父母就一直教育姐弟倆要走遠一點,不要回到農村,種地沒有出路。

桃子和弟弟真的一步步通過讀書、工作在城市立足紮根。目前桃子的父母都有收入,平常的菜也都是自己種的,還能自給自足,隻不過,未來沒有勞動力怎麽辦?

去年,桃子幹了一件人生大事,終於幫父母一次性補繳了十幾萬元的城鄉養老保險。她的爸媽今年都50多歲,通過網上查詢、打電話谘詢後,她最終確定了一個讓父母養老金性價比“拉滿”的方案。

首先,通過補繳政策,把過去14年交的養老保險進行提檔,按照最高檔每年6000元繳費,2024年以後到60歲之前的年份也按照最高檔6000元繳費,其中,她還決定以子女補助的名義,再從稅務局繳一份每年6000元的費用。桃子和弟弟商量,從當時年份到過去總共15年的補繳由她來支出,父母兩人總共需要交19.2萬元,未來的部分則由弟弟每年去交,計算下來總共還需要支付16.8萬。

按照這個思路,桃子的父母在60歲,就可以領到1400元以上的養老金。



桃子的養老金“拉滿”方案。

很難想象不久之前,桃子還跟很多年輕人一樣,處於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幾乎沒有任何概念的狀態,那時她隻知道爺爺奶奶因為年紀大了,可以在不參保的情況下拿到每個月由政府發放的一百多元的養老金。雖然隻有一百多元,爺爺奶奶還是很感恩。

桃子覺得,父母如果有提前布局養老的意識就好了,也可以讓她和弟弟早點規劃。查詢父母以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賬戶時,桃子發現父母隻在村裏的要求下繳了最低檔的一百多元。他們不願意交更高檔,也不願求助子女,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搞不懂養老保險的規則和算法。

實際上,就連讀過書的年輕人,一時半會兒也搞不明白。桃子也是在自己看了許多帖子、查詢了官方文件,並一次次打電話詢問當地工作人員才一點點弄清楚的。

她首先要明確父母到底可以交職工社保、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社保包含五險)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隻有養老保險),並且這些年政策更迭迅速,比如職工社保的退休年齡經曆了變化,一次性補繳的時間窗口期也已經過去,對已經五十多歲的老人來說,已經來不及。

桃子也對比了分紅類的商業保險和十幾萬元的儲蓄利息回報,最後發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有限的選擇中最劃算的。

給父母交養老保險,需要一次性支出很多費用,桃子知道父母一定不會同意。於是她打算瞞著,找了個理由向父母拿了身份證就去交錢了。但是後來,當父親準備自己去繳費的時候還是發現了。

一開始,父親有點不樂意,他覺得十幾萬塊錢存在銀行可以用很久,幹嘛非要交這個錢?

桃子先是向父親科普了養老金的算法,然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你60歲就可以退休,別人60歲還要種地!你辛苦供我和弟弟出來,老了還要種地,那養兒養女讀書還有什麽用?”“子女也不敢保證每個月都能轉賬給父母2000元,以後我們的小孩要上學、車子房子各種開支,再加上中年失業風險,上有老下有小,我們沒法兼顧。”

最後她的殺手鐧是:“提前規劃好你們的養老,其實也是減輕我們的負擔。”

一番勸說之下,父母終於安下心來。桃子明白,其實父母是舍不得她花這麽多錢。在交完之後,她發現父親開始著急地在手機上查看養老保險入賬情況,他也擔心桃子被騙,等落實下來,桃子發現爸爸其實很開心。

在農村,有養老金,即便隻有幾百元,都意味著擁有老去的尊嚴和底氣。



農村老人的老年,往往選擇幹點零活。

老家在福建的小洪,在朋友那裏聽說了補繳社保的事情,當下就和弟弟商量給沒有社保的母親補繳上。福建的政策是過往已經交的不能再提檔,隻能按照原來檔次補繳,並在未來年份提檔。她算了一下,母親今年53歲,距離60歲還有7年,如果接下來提到最高檔繳費,並且加上子女補助的一份,需要繳費4萬多,這樣母親到退休時可以領取每個月約541元。



小洪計算母親的養老金方案。

一開始,弟弟覺得每月退休金隻有幾百塊,沒必要折騰,但小洪想了想還是覺得“子女給的錢和自己按月領錢還是不一樣”,對老年人來說,不用等著人給錢,心裏就有底氣一些。

在小紅書上,也有人表示自己幫婆婆一次性補繳了,她說,“對於一直沒工作的婆婆,有了退休金,活得有底氣,可以隨時和公公大小聲。”

繳納養老金背後

女兒們的愁與難

自從去年幫父母繳養老保險之後,桃子開始在小紅書發布相關經驗帖。她覺得自己從網友的帖子那裏找到了許多有用經驗,也想總結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回饋給更多的人。

但是隨著發帖,她收集到了更多疑問,接著又專門做了新的帖子,比如關於究竟要給爸媽買靈活就業保險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利率問題、回本時間的問題、以及如何一次性補繳等等,至今所有帖子已經有一百多萬的閱讀量。



桃子在小紅書科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圖/受訪者提供)

讓她覺得最麻煩的問題,是關於集體補助政策。根據2014年《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的意見》,政府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這項製度的初衷,是考慮到許多農村老人自己能交的那一部分錢也許十分微薄,難以真正支撐養老,於是鼓勵社會組織、個人等的資助,以縮小城鄉差距。很多人抓住了個人可以提供資助繳費的政策,這意味著子女可以以個人提供資助的形式為父母再繳一份保險。在網上,所謂集體補助一般都是子女在提供資金,所以很多人幹脆稱之為子女資助繳費。

但是去年,當她特地請假回老家輾轉了不同辦事窗口,工作人員都不知道這是什麽。最後桃子發現,原來自己是幾年來第二個來辦集體(子女)補助的。那天,工作人員又處理了半天才終於搞定。桃子說,由於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政策,工作人員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步驟和範本,在其他許多省份,有人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桃子成功解鎖集體補助功能。

等到今年桃子再去交集體補助的時候,桃子發現她遇到的辦事人員從容地翻開一個關於子女補助的操作文檔,這意味著已經形成一套專門的流程,接下來如果有人來辦理,就不會像桃子當初一樣處處碰壁,這讓她感到很有成就感。

在網上解答大家的疑惑之後,有許多人給她發私信谘詢,有人猶豫到底要不要繳費、有人擔心回本的問題,還有人不知道到底要怎麽繳,有人甚至一聯係上就主動希望可以付費得到量身定製的方案,因為每個地方的政策都不一樣,並且許多規則正在修改中,許多人自己也琢磨不明白,難以做出選擇。

比如有的人發現家鄉省份已經在試點集體補助,但是具體到她的老家又是地級市,所以卡在中間,桃子一方麵查信息、打電話谘詢,還要指導這位朋友如何與辦事人員溝通,提交什麽樣的材料。還有的人父母在全國各個地方都工作過,間斷地交過社保,他想幫父親辦理社保遷移,涉及的問題非常多。



年輕時父母也往往在各地遷徙打工。

她發現,關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政策,村裏的科普很少,老人對繳費基本沒有概念,大多隻按照最低繳甚至拒絕繳,有的地方村幹部自己也了解較少,比如有網友反映,村裏的幹部甚至建議不要補繳,而許多政策處在銜接地帶,沒有成熟的流程,也非常棘手。

補繳養老保險背後,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她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女生想幫沒有子女的大伯交養老保險,又擔心萬一大伯還沒領完個人賬戶交的錢就去世,這些錢會被他的直係親屬繼承。

桃子觀察下來發現,來了解養老保險繳費的人裏,大部分都是女生,甚至有女生是幫自己的公公婆婆繳費,她覺得也許是女生風險管理意識比較強,比較細心。

農村通常都是多子女家庭,一旦涉及到十幾萬的支出,很容易會引發家庭分配的矛盾,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著類似的苦惱。

一個女生發帖講述自己的情況:父母都在55歲以上了,自己想給他們補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兩個人加起來要十幾萬,這對於剛工作的自己來說是筆不小的錢,但是兄弟姐妹不願意出錢,自己並非不願意出,隻是擔心這筆錢以後會被盯上。

也有人表示自己提議給公公婆婆補繳養老保險,但是小叔子置之不理,最後隻能由他們夫妻倆自己出錢。這讓她覺得非常不公平,但是想到老人之後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她隻能忍了。



一次性補繳十幾萬,往往引發家庭矛盾。

在我加入的“城鄉養老保險交流群”裏,人們還在研究另外一種解決方案:遷戶口到基礎養老金更高的地方。比如像是成都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與全國其他地方的計算規則不同,按照成都的算法,每年繳費5661元,退休後預計可以領到1365元,幾乎快要趕上北京和上海的水平。此外,成都的落戶政策相對寬鬆,隻需要買一個便宜的房子,就能讓父母到成都隨遷落戶,或者子女如果在成都“合法穩定就業和居住”也可以讓父母用“投靠”的方式遷入戶口並參保。



成都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規則。

當我問桃子一次性支出的近20萬元是不是特地為了父母養老存的,她告訴我,如果是為了鼓勵大家,那她會這麽回答,讓大家有一些努力的希望。事實上,她已經工作七八年,沒有買房買車等支出,所以還有不少存款,這筆錢給父母繳社保,算是一種反哺,也讓自己安心,但是許多年輕人並不一定能拿出這筆錢來。

小潔也是在桃子的帖子裏了解到父母養老金的問題,但是在算了幾天之後,她發現想要讓父母拿到每個月八九百元的養老金,需要幫父母補繳過去多年共計十幾萬元的費用,但工作幾年來她壓根存不下多少錢,隻好和妹妹商量著接下來的存錢計劃。

像小潔這樣已經在考慮幫父母補繳的情況已經算是有規劃意識了,還有不少人壓根不會考慮補繳,“活在當下”依然是很多人的策略。

桃子則覺得,未來政策會一直變化,無論如何,如果子女能越早意識到布局養老,情況就會好很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李承鵬最新文章:跳舞的媽媽
美國大使館湧“排隊盛況”一眼望不到頭 網罵:漢奸!
槍殺柯克!22歲嫌在Discord坦承犯案,疑似踩點演練畫麵曝光
美國副總統萬斯:向雇主舉報那些慶祝查理·柯克之死的人
退休老師,成了學校爭搶的香餑餑




24小時討論排行

盧比奧:那些慶祝的外國人 將被驅逐、吊銷簽證…(視)
聯合國獨立調查首度證實:以色列對加薩實施"種族滅絕"
川普下令國家公園移除這張照片 “宣揚腐蝕性意識形態”
醫生讚刺殺柯克槍手“槍法精準” 被永久禁止入境美國
德州黑人女生柯克追悼會上挑釁被捕 州長:挑錯了學校!
CNN:川普正醞釀一場對左翼大規模打壓 Antifa將列恐怖組織
首次出庭!嫌犯父親“大義滅親”細節曝光 FBI擴大調查
槍殺柯克嫌犯被控加重謀殺罪 檢察官尋求死刑判決
川普怒炒Fed理事再失利!法院駁回 恐上最高院
驚呆!非法移民小船靠近 被大爺大媽合力推回大海
貝森特爆TikTok達成協議內幕:美國威脅關閉…
男留學生被安排混住女生宿舍樓 重慶理工大學致歉
鄧聿文:美國控槍為什麽如此之難
美剛挺完以色列!以軍轟垮民宅「把人活埋」
城市打工人,花十幾萬回村給父母補繳社保
紐約時報:中國年輕人為何懷念"經濟上行期的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城市打工人,花十幾萬回村給父母補繳社保

新周刊 2025-09-16 01:05:32



城市打工人,花十幾萬回村給父母補繳社保

“最近幾年,“補繳社保”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為了讓身在農村的父母能夠領上一份足夠養老的退休金,年輕人們使出了渾身解數,研究當地政策、計算補繳方案、與父母和兄弟姐妹達成共識……一位農村老人每月幾百上千元的養老金,往往也讓一個家庭背後的親情和經濟糾葛顯現出來。”​​​​​​​

“你離得這麽遠,我們老了怎麽辦?”最近幾年,母親打電話給我,總會提及“老了”的問題,想到多年前我剛工作,他們的態度總體還是“放心,我們老了不用你們養”,突然的轉變當然來源於年紀漸長,以及由此帶來的對經濟狀況預期的變化。

50歲之後,“老後的問題”就和他們頭上的白發一樣同時爬了上來。年輕的時候,他們像許多農村人口一樣,沒有穩定的就業,兩個人中,隻有我媽媽零散地繳過幾年社保。好幾次,爸爸發來消息,讓我幫忙查查母親的社保到底還要不要繼續交。我才發現,此前自己對各種類型的社會保險一無所知,而這也是青年一代的普遍狀況。

對於30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說,父母正在老去,養老問題開始變得迫切起來。從2010年起,全國各地允許參保人補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不同地區也開始規範補繳製度,因此,我看到許多做兒女的,開始重新反過來為父母做主,查看過往社保情況、補繳社保。



幫父母補繳養老保險,年輕人的“成人禮”。

但是社保相關規則對於新手而言還是過於複雜了,在嚐試辦理的過程中,許多疑惑相繼湧現,要交靈活就業社保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之前交過但中間斷檔怎麽辦?要不要提檔補繳?

在網上持續發帖科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博主桃子發現,很多時候,普通人並沒有太多選擇,有人意識到要補繳社保的時候就發現太晚了,父母已經過了補繳的年齡,更現實的問題或許是經濟情況不允許,子女或者父母可能都掏不出動輒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來補繳。

在資源、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配置養老的錢,兄弟姐妹之間經濟狀況不同,賬單該如何分配?補繳養老保險、商量父母養老等問題,往往也讓一個家庭背後的親情和經濟糾葛顯現出來。

父母沒有養老金的年輕人,

開始著急

去年國慶節回家,小潔無意間看到父親在臥室床頭用紅繩拴著一瓶速效救心丸,追問之下才知道,父親心髒不舒服已久。打開家裏的抽屜,她看到半個抽屜都是治療三高和心髒問題的藥物。由於平常不舍得去醫院看病,父親都是通過各種AI工具谘詢治療和預防的方案,再自己買藥吃。

父親在工地做工,遇到趕工,經常到晚上十點鍾才休息,這樣的工作強度,父親還能堅持多久?小潔知道,父親在試圖為自己賺養老錢。小潔父母今年都已經50多歲,但是退休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除非小潔和妹妹能撐起日後幾十年父母的日常開銷。

回想起父母的半輩子,努力的目標無非兩個,一個是蓋房子、一個是供養兩姐妹上學。近十年,父親折騰過養殖、包工地,最後錢幾乎虧完了還欠了幾十萬,母親上班的3000多元工資成了家裏唯一穩定的現金流,到了後來,小潔發現父母已經開始消費降級到買十幾塊錢的牛仔褲。



農村父母,勤勞一生。

在農村裏老人隻分為兩種,一種是少數的有養老金的,另一種則是沒有的。有時候小潔經常聽爺爺奶奶說起誰誰家有養老金可以蹺腳享福了,她開始想,能不能也給父母配置養老金?

年輕人開始思考父母的養老問題,通常是從感覺到父母的身體狀況變差開始。小葉也是這樣,她的父親腎不好,幹不了重活,年輕時候打打零工,後來繼承了家裏做道士的活。這幾年,父親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但隻要接到活,不管刮風下雨、距離多遠都得“出差”,她不由得想,父親年紀上來了,什麽時候能退休?



農村老人,有“退休”可言嗎?

小葉今年27歲,父母也開始催婚了,她發現,在網上刷到一些相親貼子,很多都要求父母要有退休金。大概今年4月份開始,她經常刷到關於農村養老金的帖子,這才知道,原來農村戶口也有機會給父母配置養老金。

做了幾天功課,小葉發現由於父親已經60歲,母親也50多歲了,如果繳納靈活就業保險,每個月要交1000多元,退休時間也遙遙無期,通過小紅書姐妹的科普,她才了解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這也是許多像小潔、小葉這樣的農村子女第一次了解這個概念。

2014年,新農保、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是區別於“城鎮職工”的概念,實際上指的是城市無業人群、農民等群體。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相關文件。(圖/國務院公報)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前者和地方財政有關,後者由個人繳費檔次、年限決定。目前基礎養老金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是每人每月108元,各個省市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比如上海是1490元、北京998元、成都875.64元、天津317元,其他的省份例如福建170元、湖南163元、安徽123元,大多數在200元以下。

個人養老金賬戶裏的錢,主要是每年個人繳納的錢,附帶少數每年財政補貼的錢、集體補助的錢,這筆錢在60歲後可以按月領取,金額約等於養老金賬戶餘額除以139(根據一個人在60歲後的平均壽命測算,為139個月)。

也就是說,退休後的139個月內基本是將自己繳納的養老金領回去,此後參保人可以繼續拿退休金到去世。如果參保人還沒領完個人賬戶的錢就去世了,個人賬戶的錢會退還給法定繼承人。

趁著今年五一回家,小葉趕緊查看父親的手機,發現父親之前陸陸續續繳了最低檔的費用,大多數是每月一兩百元,但有一些年份漏掉了。按照湖南的政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分為15個檔次,最低檔次為300元/年,最高檔為6000元/年。按照最高檔,15年的保費需要9萬元,交得多,意味著之後領得也多。

小葉認為,萬一以後自己結婚了,再想從夫妻共同財產裏拿出一筆錢來幫父母補繳社保就會變得麻煩。無論結不結婚,她想著一定要盡快搞定父母的養老金。

今年4月,小葉咬咬牙,選擇按照湖南最高檔幫父母一次性補繳了,那是她工作四年來的存款,一共接近18萬元,這樣一來,意味著小葉父親立刻可以領上每月800元的養老金,小葉母親幾年後到60歲也可以開始領。雖然不多,但小葉覺得,這些錢,也夠基本生活費了。



多少錢才夠養老?

其實小葉並非獨生女,她還有一個姐姐,原本她也希望姐姐能分擔一些,但姐姐無奈表示自己有家庭,還有孩子的花銷,要一次性拿出近10萬,並不容易。小葉對此也能理解,想到姐姐之前在家裏宅基地蓋房子上出了不少錢,加上她想在政策窗口期快點搞定,於是決定自己一個人出錢。

小葉覺得這是自己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方式,也不用太計較。原本父親也不想以這樣的形式給女兒增加負擔。但那天一家人當麵聊了兩個小時之後,父親才終於同意。

小葉說,交完錢的下午,她就回北京上班了,在那之後她收到了父親的一條短信,用非常官方的話語表達了感謝。父親平常一直不苟言笑,也不太表達情感,小葉知道這條短信的分量。

為了1000多元養老金,值得嗎

桃子的老家在湖南懷化的一個村子裏,父親在魚塘放魚苗的季節幫人看守魚塘,每年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獲得一些收入,母親則在小飯店裏當服務員。那是許多留在村裏的父母的常態,幹一些零工,維持基本生活。從小,桃子的父母就一直教育姐弟倆要走遠一點,不要回到農村,種地沒有出路。

桃子和弟弟真的一步步通過讀書、工作在城市立足紮根。目前桃子的父母都有收入,平常的菜也都是自己種的,還能自給自足,隻不過,未來沒有勞動力怎麽辦?

去年,桃子幹了一件人生大事,終於幫父母一次性補繳了十幾萬元的城鄉養老保險。她的爸媽今年都50多歲,通過網上查詢、打電話谘詢後,她最終確定了一個讓父母養老金性價比“拉滿”的方案。

首先,通過補繳政策,把過去14年交的養老保險進行提檔,按照最高檔每年6000元繳費,2024年以後到60歲之前的年份也按照最高檔6000元繳費,其中,她還決定以子女補助的名義,再從稅務局繳一份每年6000元的費用。桃子和弟弟商量,從當時年份到過去總共15年的補繳由她來支出,父母兩人總共需要交19.2萬元,未來的部分則由弟弟每年去交,計算下來總共還需要支付16.8萬。

按照這個思路,桃子的父母在60歲,就可以領到1400元以上的養老金。



桃子的養老金“拉滿”方案。

很難想象不久之前,桃子還跟很多年輕人一樣,處於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幾乎沒有任何概念的狀態,那時她隻知道爺爺奶奶因為年紀大了,可以在不參保的情況下拿到每個月由政府發放的一百多元的養老金。雖然隻有一百多元,爺爺奶奶還是很感恩。

桃子覺得,父母如果有提前布局養老的意識就好了,也可以讓她和弟弟早點規劃。查詢父母以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賬戶時,桃子發現父母隻在村裏的要求下繳了最低檔的一百多元。他們不願意交更高檔,也不願求助子女,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搞不懂養老保險的規則和算法。

實際上,就連讀過書的年輕人,一時半會兒也搞不明白。桃子也是在自己看了許多帖子、查詢了官方文件,並一次次打電話詢問當地工作人員才一點點弄清楚的。

她首先要明確父母到底可以交職工社保、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社保包含五險)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隻有養老保險),並且這些年政策更迭迅速,比如職工社保的退休年齡經曆了變化,一次性補繳的時間窗口期也已經過去,對已經五十多歲的老人來說,已經來不及。

桃子也對比了分紅類的商業保險和十幾萬元的儲蓄利息回報,最後發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有限的選擇中最劃算的。

給父母交養老保險,需要一次性支出很多費用,桃子知道父母一定不會同意。於是她打算瞞著,找了個理由向父母拿了身份證就去交錢了。但是後來,當父親準備自己去繳費的時候還是發現了。

一開始,父親有點不樂意,他覺得十幾萬塊錢存在銀行可以用很久,幹嘛非要交這個錢?

桃子先是向父親科普了養老金的算法,然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你60歲就可以退休,別人60歲還要種地!你辛苦供我和弟弟出來,老了還要種地,那養兒養女讀書還有什麽用?”“子女也不敢保證每個月都能轉賬給父母2000元,以後我們的小孩要上學、車子房子各種開支,再加上中年失業風險,上有老下有小,我們沒法兼顧。”

最後她的殺手鐧是:“提前規劃好你們的養老,其實也是減輕我們的負擔。”

一番勸說之下,父母終於安下心來。桃子明白,其實父母是舍不得她花這麽多錢。在交完之後,她發現父親開始著急地在手機上查看養老保險入賬情況,他也擔心桃子被騙,等落實下來,桃子發現爸爸其實很開心。

在農村,有養老金,即便隻有幾百元,都意味著擁有老去的尊嚴和底氣。



農村老人的老年,往往選擇幹點零活。

老家在福建的小洪,在朋友那裏聽說了補繳社保的事情,當下就和弟弟商量給沒有社保的母親補繳上。福建的政策是過往已經交的不能再提檔,隻能按照原來檔次補繳,並在未來年份提檔。她算了一下,母親今年53歲,距離60歲還有7年,如果接下來提到最高檔繳費,並且加上子女補助的一份,需要繳費4萬多,這樣母親到退休時可以領取每個月約541元。



小洪計算母親的養老金方案。

一開始,弟弟覺得每月退休金隻有幾百塊,沒必要折騰,但小洪想了想還是覺得“子女給的錢和自己按月領錢還是不一樣”,對老年人來說,不用等著人給錢,心裏就有底氣一些。

在小紅書上,也有人表示自己幫婆婆一次性補繳了,她說,“對於一直沒工作的婆婆,有了退休金,活得有底氣,可以隨時和公公大小聲。”

繳納養老金背後

女兒們的愁與難

自從去年幫父母繳養老保險之後,桃子開始在小紅書發布相關經驗帖。她覺得自己從網友的帖子那裏找到了許多有用經驗,也想總結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回饋給更多的人。

但是隨著發帖,她收集到了更多疑問,接著又專門做了新的帖子,比如關於究竟要給爸媽買靈活就業保險還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利率問題、回本時間的問題、以及如何一次性補繳等等,至今所有帖子已經有一百多萬的閱讀量。



桃子在小紅書科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圖/受訪者提供)

讓她覺得最麻煩的問題,是關於集體補助政策。根據2014年《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的意見》,政府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這項製度的初衷,是考慮到許多農村老人自己能交的那一部分錢也許十分微薄,難以真正支撐養老,於是鼓勵社會組織、個人等的資助,以縮小城鄉差距。很多人抓住了個人可以提供資助繳費的政策,這意味著子女可以以個人提供資助的形式為父母再繳一份保險。在網上,所謂集體補助一般都是子女在提供資金,所以很多人幹脆稱之為子女資助繳費。

但是去年,當她特地請假回老家輾轉了不同辦事窗口,工作人員都不知道這是什麽。最後桃子發現,原來自己是幾年來第二個來辦集體(子女)補助的。那天,工作人員又處理了半天才終於搞定。桃子說,由於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政策,工作人員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步驟和範本,在其他許多省份,有人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桃子成功解鎖集體補助功能。

等到今年桃子再去交集體補助的時候,桃子發現她遇到的辦事人員從容地翻開一個關於子女補助的操作文檔,這意味著已經形成一套專門的流程,接下來如果有人來辦理,就不會像桃子當初一樣處處碰壁,這讓她感到很有成就感。

在網上解答大家的疑惑之後,有許多人給她發私信谘詢,有人猶豫到底要不要繳費、有人擔心回本的問題,還有人不知道到底要怎麽繳,有人甚至一聯係上就主動希望可以付費得到量身定製的方案,因為每個地方的政策都不一樣,並且許多規則正在修改中,許多人自己也琢磨不明白,難以做出選擇。

比如有的人發現家鄉省份已經在試點集體補助,但是具體到她的老家又是地級市,所以卡在中間,桃子一方麵查信息、打電話谘詢,還要指導這位朋友如何與辦事人員溝通,提交什麽樣的材料。還有的人父母在全國各個地方都工作過,間斷地交過社保,他想幫父親辦理社保遷移,涉及的問題非常多。



年輕時父母也往往在各地遷徙打工。

她發現,關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政策,村裏的科普很少,老人對繳費基本沒有概念,大多隻按照最低繳甚至拒絕繳,有的地方村幹部自己也了解較少,比如有網友反映,村裏的幹部甚至建議不要補繳,而許多政策處在銜接地帶,沒有成熟的流程,也非常棘手。

補繳養老保險背後,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她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女生想幫沒有子女的大伯交養老保險,又擔心萬一大伯還沒領完個人賬戶交的錢就去世,這些錢會被他的直係親屬繼承。

桃子觀察下來發現,來了解養老保險繳費的人裏,大部分都是女生,甚至有女生是幫自己的公公婆婆繳費,她覺得也許是女生風險管理意識比較強,比較細心。

農村通常都是多子女家庭,一旦涉及到十幾萬的支出,很容易會引發家庭分配的矛盾,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著類似的苦惱。

一個女生發帖講述自己的情況:父母都在55歲以上了,自己想給他們補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兩個人加起來要十幾萬,這對於剛工作的自己來說是筆不小的錢,但是兄弟姐妹不願意出錢,自己並非不願意出,隻是擔心這筆錢以後會被盯上。

也有人表示自己提議給公公婆婆補繳養老保險,但是小叔子置之不理,最後隻能由他們夫妻倆自己出錢。這讓她覺得非常不公平,但是想到老人之後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她隻能忍了。



一次性補繳十幾萬,往往引發家庭矛盾。

在我加入的“城鄉養老保險交流群”裏,人們還在研究另外一種解決方案:遷戶口到基礎養老金更高的地方。比如像是成都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與全國其他地方的計算規則不同,按照成都的算法,每年繳費5661元,退休後預計可以領到1365元,幾乎快要趕上北京和上海的水平。此外,成都的落戶政策相對寬鬆,隻需要買一個便宜的房子,就能讓父母到成都隨遷落戶,或者子女如果在成都“合法穩定就業和居住”也可以讓父母用“投靠”的方式遷入戶口並參保。



成都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規則。

當我問桃子一次性支出的近20萬元是不是特地為了父母養老存的,她告訴我,如果是為了鼓勵大家,那她會這麽回答,讓大家有一些努力的希望。事實上,她已經工作七八年,沒有買房買車等支出,所以還有不少存款,這筆錢給父母繳社保,算是一種反哺,也讓自己安心,但是許多年輕人並不一定能拿出這筆錢來。

小潔也是在桃子的帖子裏了解到父母養老金的問題,但是在算了幾天之後,她發現想要讓父母拿到每個月八九百元的養老金,需要幫父母補繳過去多年共計十幾萬元的費用,但工作幾年來她壓根存不下多少錢,隻好和妹妹商量著接下來的存錢計劃。

像小潔這樣已經在考慮幫父母補繳的情況已經算是有規劃意識了,還有不少人壓根不會考慮補繳,“活在當下”依然是很多人的策略。

桃子則覺得,未來政策會一直變化,無論如何,如果子女能越早意識到布局養老,情況就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