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近4年半來美國失業人數首超空缺職位,巨頭邊裁員邊"數錢"

近4年半來美國失業人數首超空缺職位,巨頭邊裁員邊"數錢"

文章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於 2025-09-14 03:50:1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今年5月,37歲的塔比·東尼(Tabby Toney)成為科技行業裁員潮的一員。

她原本在奧克拉荷馬州一家高科技公司擔任電腦軟件工程師,是旁人眼中光鮮穩定的科技白領。被裁後,她決定轉行成為一名電焊工。

塔比的經曆,並非個例,正在美國白領群體中不斷重演。自2021年4月以來,美國失業人數(720萬)首次超過職位空缺數量(718萬)。經濟學家將這一現象稱為勞動力市場的“轉折點”。

這場就業“寒冬”中,一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愈發明顯:科技巨頭在大舉裁員的同時,其股價和利潤也在飆升。微軟、Meta和穀歌幾乎都以“控製成本”為由進行裁員,但財報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營收、利潤均超預期,絲毫沒有“斷臂求生”的窘迫。

矽穀資深人力資源專家Tom Zhang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的裁員並非是企業經營出了問題,而是主動戰略收縮,旨在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

在AI的賦能下,企業正在用更少的人力成本,撬動更高的利潤增長。

近4年半來美國失業人數首超空缺職位,巨頭邊裁員邊"數錢"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曹仕林 攝

美國失業人數近4年半來首超空缺職位

警報早已拉響。

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發布的年度基準修訂初步結果顯示,截至今年3月的12個月內,美國新增非農就業崗位比此前估計少91.1萬個,相當於平均每月少7.6萬個。這意味著,此前的就業增長存在明顯“高估”,實際擴張速度遠低於最初統計。

早前公布的7月JOLTS報告也顯示,自2021年4月以來,美國失業人數首次超過了空缺職位數量。

與此同時,根據全球財經智庫世紀基金會9月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2025年6月,美國已出現自2020年疫情高峰以來的首次淨失業。而早在3月,單月裁員數就已飆升至27.5萬,創下36年來的同期曆史紀錄。

冰冷的數據背後,是求職者信心的全麵崩塌。《華爾街日報》與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NORC)聯合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僅25%的美國人相信自己能提升生活水平,創1987年來新低。近70%的人認為“美國夢”不再成立。

而哈裏斯民意調查更揭示了美國年輕一代的絕望:在AI的衝擊下,他們感覺自己的大學學曆正迅速“貶值”。

科技巨頭一邊裁人,一邊數錢

就在求職者為工作發愁時,科技巨頭卻上演著“左手裁員、右手賺錢”的現實圖景。

微軟在2025年5月剛裁員約6000人,7月又砍掉近9100人,理由是控製成本並加大對AI的支出。然而,當微軟2025年二季度財報出爐,外界卻倍感意外——其業績表現與裁員控成本的動作形成強烈反差。

美東時間7月30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微軟二季度營收增速達到18.10%,每股收益增速高達23.73%,均超出市場預期。財報發布後,微軟盤後股價一度大漲超過8%,總市值一度突破4萬億美元。

Meta的操作更魔幻。從2022年11月裁員1.1萬人,到2025年2月再“優化”約3600人,Meta在近兩年半的時間裏斷斷續續裁掉了近3萬人。其股價卻一路走高,從約87美元/股飆升至755美元/股,漲幅超過760%。

而且,Meta的二季度財報更為亮眼,營收增幅高達21.61%,每股收益增幅高達38.37%,均遠超市場預期。

穀歌同樣沒閑著,今年上半年也縮減了Android、Pixel和Chrome等核心部門的人手,其最新財報也顯示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曹仕林 攝

矽穀資深人力資源專家Tom Zhang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裁員並非企業經營不善的“斷臂求生”,而是一場旨在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的主動戰略收縮。

在AI賦能下,企業正在用更少的人力成本撬動更高的利潤增長。科技公司高管們的公開表態,也幾乎坐實了AI正在“唱主角”。

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透露,公司已在借助AI工程師完成大量基礎編碼工作。他同時預測,未來12至18個月內,Meta的大部分代碼都將由AI編寫。

電子商務平台Shopify與外語學習應用Duolingo的CEO均表示,未來招聘將以“先證明崗位無法被自動化”為前提條件。

Tom Zhang認為,企業的“盈利性裁員”行為會長期存在,但目的不隻是為了提高盈利,另一方麵是轉型。企業在裁撤與AI不相關的傳統崗位的同時,也在同步招募AI與數據中心相關的頂尖人才,其實是整個勞動力市場在轉型。

20至30歲科技白領失業率漲幅是全美平均水平的4倍

在這場裁員風暴裏,受衝擊最大的不是藍領,而是曾經最穩的白領以及職場新人。

高盛的報告有一組紮心的數據:自2024年初以來,科技行業20歲至30歲人群的失業率增幅,是全美整體增幅的四倍多。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表示,AI在編程、深度研究等領域的進步速度遠超他的預期,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找工作將變得更加有挑戰性。

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數據顯示,僅今年前七個月,美國就有超1萬個崗位的消失與生成式AI直接掛鉤。

Tom Zhang對每經記者稱,AI會重構整個勞動力市場。“原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現在,通過AI的加持,每一個工作的邊界都在變得模糊。”

談及長期影響,他表示,市場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悲觀者認為,AI將大規模替代白領工作,導致結構性失業。而樂觀者相信,AI的快速發展,在摧毀部分舊崗位的同時,也將創造出新的崗位。

Tom Zhang也是這樣的樂觀者。他表示,“短視頻和直播的火爆,就創造了一個龐大的自媒體就業賽道。”

世界經濟論壇的《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也提到,到2030年,將有1.7億個新崗位被創造,但同時也有9200萬個舊崗位消失。

然而,遠水難解近渴。眼下,整個就業市場的核心矛盾在於,勞動力結構與新經濟所需的技能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領英的報告顯示,近半數(49%)高管正苦於找不到具備合適技能的人才。

對此,Tom Zhang分析稱,這種資源的“錯配”,正是時代轉型中難以避免的“陣痛”。問題的原因在於:一方麵是技術迭代的速度快到驚人,另一方麵,人才培養機製出現了滯後。

那求職者應該怎麽辦?Tom Zhang建議,唯一的出路是主動擁抱變化,學習應用AI的技能,去適應市場的最新需求。“取代你的不是AI,而是比你更會使用AI的人。”

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應有所調整。“不管是外賣,還是開Uber,這些職業都是在滿足社會需求,為社會做貢獻,都應得到充分的尊重。”Tom Zhang說道。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全紅嬋已到暨南大學報到,與院長蘇炳添合影留念
學霸涉嫌槍殺特朗普支持者柯克,親友震驚難以置信
全網都在吵預製菜,吵的到底是什麽?
壞人太多,做新聞要學會“留一手”
2025年,十大內卷行業




24小時討論排行

柯克遇刺 清算在網上幸災樂禍的人 已有數十人被炒
查理·柯克的遺孀:“我永遠不會讓你的傳奇消失”
柯克遇刺 FBI:凶嫌同居跨性別伴侶"極度配合"調查
川普擬對俄重大製裁,王毅:製裁隻會使問題更複雜
柯克遭槍擊燒向韓國!千人上街拒絕中國人入境
外界可能看錯了 川普關稅對美國製造業的正麵效應
柯克遭暗殺後 不少人因發表慶祝或嘲諷內容遭開除
查理·柯克遇害:曾與其辯論的劍橋大學生譴責槍擊事件
烏克蘭成功打擊俄列寧格州煉油廠 火光衝天損失巨大
柯克案槍手竟是出自傳統共和黨家庭 說明了什麽?
共軍連兩日南海巡航,對噴菲:引入外部勢力"撐腰"徒勞
中對美晶片展開"歧視,反傾銷"調查,警告:維護國家利益
烏防長透露,2026年烏克蘭將至少需要1200億美元國防開支
柯克之死點燃英國右派怒火!15萬人上街 與警爆衝突
柯克之死掀反共圈亂鬥 知名大V遭檢舉 恐吊銷簽證
柯克多次發爭議言論 指墮胎是謀殺 加沙沒有飢荒…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近4年半來美國失業人數首超空缺職位,巨頭邊裁員邊"數錢"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4 03:50:17



今年5月,37歲的塔比·東尼(Tabby Toney)成為科技行業裁員潮的一員。

她原本在奧克拉荷馬州一家高科技公司擔任電腦軟件工程師,是旁人眼中光鮮穩定的科技白領。被裁後,她決定轉行成為一名電焊工。

塔比的經曆,並非個例,正在美國白領群體中不斷重演。自2021年4月以來,美國失業人數(720萬)首次超過職位空缺數量(718萬)。經濟學家將這一現象稱為勞動力市場的“轉折點”。

這場就業“寒冬”中,一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愈發明顯:科技巨頭在大舉裁員的同時,其股價和利潤也在飆升。微軟、Meta和穀歌幾乎都以“控製成本”為由進行裁員,但財報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營收、利潤均超預期,絲毫沒有“斷臂求生”的窘迫。

矽穀資深人力資源專家Tom Zhang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的裁員並非是企業經營出了問題,而是主動戰略收縮,旨在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

在AI的賦能下,企業正在用更少的人力成本,撬動更高的利潤增長。

近4年半來美國失業人數首超空缺職位,巨頭邊裁員邊"數錢"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曹仕林 攝

美國失業人數近4年半來首超空缺職位

警報早已拉響。

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發布的年度基準修訂初步結果顯示,截至今年3月的12個月內,美國新增非農就業崗位比此前估計少91.1萬個,相當於平均每月少7.6萬個。這意味著,此前的就業增長存在明顯“高估”,實際擴張速度遠低於最初統計。

早前公布的7月JOLTS報告也顯示,自2021年4月以來,美國失業人數首次超過了空缺職位數量。

與此同時,根據全球財經智庫世紀基金會9月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2025年6月,美國已出現自2020年疫情高峰以來的首次淨失業。而早在3月,單月裁員數就已飆升至27.5萬,創下36年來的同期曆史紀錄。

冰冷的數據背後,是求職者信心的全麵崩塌。《華爾街日報》與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NORC)聯合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僅25%的美國人相信自己能提升生活水平,創1987年來新低。近70%的人認為“美國夢”不再成立。

而哈裏斯民意調查更揭示了美國年輕一代的絕望:在AI的衝擊下,他們感覺自己的大學學曆正迅速“貶值”。

科技巨頭一邊裁人,一邊數錢

就在求職者為工作發愁時,科技巨頭卻上演著“左手裁員、右手賺錢”的現實圖景。

微軟在2025年5月剛裁員約6000人,7月又砍掉近9100人,理由是控製成本並加大對AI的支出。然而,當微軟2025年二季度財報出爐,外界卻倍感意外——其業績表現與裁員控成本的動作形成強烈反差。

美東時間7月30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微軟二季度營收增速達到18.10%,每股收益增速高達23.73%,均超出市場預期。財報發布後,微軟盤後股價一度大漲超過8%,總市值一度突破4萬億美元。

Meta的操作更魔幻。從2022年11月裁員1.1萬人,到2025年2月再“優化”約3600人,Meta在近兩年半的時間裏斷斷續續裁掉了近3萬人。其股價卻一路走高,從約87美元/股飆升至755美元/股,漲幅超過760%。

而且,Meta的二季度財報更為亮眼,營收增幅高達21.61%,每股收益增幅高達38.37%,均遠超市場預期。

穀歌同樣沒閑著,今年上半年也縮減了Android、Pixel和Chrome等核心部門的人手,其最新財報也顯示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曹仕林 攝

矽穀資深人力資源專家Tom Zhang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裁員並非企業經營不善的“斷臂求生”,而是一場旨在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的主動戰略收縮。

在AI賦能下,企業正在用更少的人力成本撬動更高的利潤增長。科技公司高管們的公開表態,也幾乎坐實了AI正在“唱主角”。

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透露,公司已在借助AI工程師完成大量基礎編碼工作。他同時預測,未來12至18個月內,Meta的大部分代碼都將由AI編寫。

電子商務平台Shopify與外語學習應用Duolingo的CEO均表示,未來招聘將以“先證明崗位無法被自動化”為前提條件。

Tom Zhang認為,企業的“盈利性裁員”行為會長期存在,但目的不隻是為了提高盈利,另一方麵是轉型。企業在裁撤與AI不相關的傳統崗位的同時,也在同步招募AI與數據中心相關的頂尖人才,其實是整個勞動力市場在轉型。

20至30歲科技白領失業率漲幅是全美平均水平的4倍

在這場裁員風暴裏,受衝擊最大的不是藍領,而是曾經最穩的白領以及職場新人。

高盛的報告有一組紮心的數據:自2024年初以來,科技行業20歲至30歲人群的失業率增幅,是全美整體增幅的四倍多。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表示,AI在編程、深度研究等領域的進步速度遠超他的預期,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找工作將變得更加有挑戰性。

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數據顯示,僅今年前七個月,美國就有超1萬個崗位的消失與生成式AI直接掛鉤。

Tom Zhang對每經記者稱,AI會重構整個勞動力市場。“原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現在,通過AI的加持,每一個工作的邊界都在變得模糊。”

談及長期影響,他表示,市場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悲觀者認為,AI將大規模替代白領工作,導致結構性失業。而樂觀者相信,AI的快速發展,在摧毀部分舊崗位的同時,也將創造出新的崗位。

Tom Zhang也是這樣的樂觀者。他表示,“短視頻和直播的火爆,就創造了一個龐大的自媒體就業賽道。”

世界經濟論壇的《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也提到,到2030年,將有1.7億個新崗位被創造,但同時也有9200萬個舊崗位消失。

然而,遠水難解近渴。眼下,整個就業市場的核心矛盾在於,勞動力結構與新經濟所需的技能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領英的報告顯示,近半數(49%)高管正苦於找不到具備合適技能的人才。

對此,Tom Zhang分析稱,這種資源的“錯配”,正是時代轉型中難以避免的“陣痛”。問題的原因在於:一方麵是技術迭代的速度快到驚人,另一方麵,人才培養機製出現了滯後。

那求職者應該怎麽辦?Tom Zhang建議,唯一的出路是主動擁抱變化,學習應用AI的技能,去適應市場的最新需求。“取代你的不是AI,而是比你更會使用AI的人。”

與此同時,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應有所調整。“不管是外賣,還是開Uber,這些職業都是在滿足社會需求,為社會做貢獻,都應得到充分的尊重。”Tom Zhang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