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K
1905電影網專稿?前妻、現任、婆婆三個女人因為消失的“他”被迫同行,是前任開撕現任的遺產爭端?還是真假婆婆的倫理糾紛?
新片《輕於鴻毛》憑借新穎跳脫的人物關係先聲奪人,三個女人一台戲,表麵上是前妻與現任的爭遺產的抓馬戲碼,內核卻是女性之間從對抗競爭到彼此理解、相互扶持的溫暖故事。
這是宋佳和佟麗婭兩位女演員在《我和我的祖國》之後的二搭,不僅大膽挑戰荒誕喜劇風格,更嚐試用輕盈治愈的影像包裹沉重議題,在女性題材創作中開辟出一條新路徑。
在做客1905電影網《對話》欄目時,導演周銓表示,影片沒有刻意渲染的“雌競”,沒有狗血撕扯的劇情,而是希望通過三個女性在旅途中的彼此映照,探討“如何與執念和解”“如何定義自我價值”等普世性的主題,“我們想用輕鬆的方式,講一個關於‘放下’的故事。”
PART.1
在《輕於鴻毛》的評語中,很多觀眾都提到宋佳和佟麗婭與角色契合度很高,“自然得像生活本身”,而這份“無痕跡”
的呈現,恰恰是演員與導演共同打磨的結果。導演周銓在采訪中坦言,兩位演員的魅力就在於“跳出了‘演’的框架,真正走進了角色的內心”。
而私下裏,兩位演員的性格卻與角色有著有趣的反差,佟麗婭爽朗外向,有“俠女”的一麵,更像戲裏的李魚,宋佳則在颯爽的外表下藏著“可愛”的一麵。正是這份微妙的反差感,為角色塑造增添了色彩和層次。

“她們從第一次同框就有種奇妙的默契。”周銓回憶起片場,最難忘的是兩人在車內的戲份,“鏡頭一對準她們,那種微妙的張力就出來了,完全不需要刻意設計。”
這種默契也延續到每一場戲的互動中:無論是因遺產糾紛爆發的激烈爭吵,還是在旅途中逐漸敞開心扉的細膩互動,兩位演員都用極富生活質感的表演,讓角色擺脫了“標簽化”的束縛。
導演特別強調:“雙女主的戲,大家總會認為兩個人之間要飆戲,但她們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都非常照顧對方的情緒。”這種合作氛圍,讓拍攝過程異常順利,“我們拍的條數都不會太多,通常上去基本上就對了,整個氛圍都是輕鬆加愉快。”

此外,9歲小演員“小酒窩”(高舒喬飾)的表現也成為影片的驚喜。在周銓眼中,小酒窩是“天生的演員”,戲裏戲外都是“團寵“,也成為兩位女主之間的情感紐帶。
“聰明又有靈氣,多才多藝,她可能都不理解什麽是緊張,麵對鏡頭很自然,是天生的演員。“
PART.2
從“三個女性一台戲”的人物設定,到“以輕盈對抗沉重”的內核表達,《輕於鴻毛》正在打破女性題材的固有邊界。
在周銓看來,影片嚐試跳出 “女性之間必須互相競爭“ 的敘事陷阱—— 李魚與沈飛鴻因同一個男人相遇,卻沒有陷入你爭我奪的狗血戲碼,反而在一路同行中,看見彼此的脆弱與堅韌,最終從“假雌競”變成了“真互助”。

周銓解讀道,李魚看似強勢,實則背負著養老院老人的生計、家庭的責任,連痛苦都沒時間消化;沈飛鴻看似溫順,卻在原生家庭與職場壓迫中掙紮,始終找不到自我價值。
這兩個女性的相遇,本質上是“同類的相互看見”:李魚從沈飛鴻身上看到“柔軟也可以有力量”,沈飛鴻則從李魚身上學會“拒絕委屈自己“。她們最終放下的不僅是對遺產的執念,更是對“女性該活成什麽樣”的刻板認知。

前妻、現任和婆婆三位女性的關係演變,同樣在層層遞進地展現這一主題。婆婆李海琴常把 “害人精、喪門星”掛在嘴邊,看似是對李魚的指責,實則也可能她的婆婆同樣說過的話。她的存在像一麵鏡子,照見了女性代際間被壓抑的共通困境,也尋找著和解和放下的出口。
就像片中那首頻頻響起的老歌《我隻在乎你》,串聯起了三代女性對“在乎”的理解——她們在乎的從來不是某個男人,而是彼此的存在、自我的價值,以及繼續前行的勇氣。

那幅“沒有五官的丈夫畫像”,也是專門的設計,一方麵最熟悉的人也可能看不清他的真實麵目;另一方麵,對於兩位女性而言,比“他是誰”更重要的問題是“我是誰”,女性的成長,終究與他無關,隻與自己有關。
有關《輕於鴻毛》的片名,周銓這樣解讀,影片試圖探討的,是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如何暫時卸下重負,找到與自己和解的勇氣,“輕一點”地活著。
“如果觀眾此刻也被什麽東西困住了,希望能在我們的電影裏找到一些答案,生活中有些東西很重,但我們可以輕一點,對自己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