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僅有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福建、湖南給出了2025年的社平工資或暫定繳費基數。圖為哈爾濱。視覺中國/圖
社保,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
按照慣例,每年7月前後,各省會陸續公布當年的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以此來框定新一年的社保繳費區間。
但今年不同。截至9月11日,還沒有一個省的人社部門對2025年的社保繳費基數發布明確通知。
社保繳費基數的上下限,是由各地人社部門根據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簡稱社平工資)來計算的。社平工資的計算方法,是城鎮非私營單位與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加權平均值。
社保繳費基數上限,是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300%,下限是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60%。一個企業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處於此區間的,按照實際薪資作為繳費基數。超過300%的部分,不計入;低於60%的,繳費基數按照下限核定。
僅五地公布依據,河北或下調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僅有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福建、湖南五地,給出了2025年的社平工資,或年初的暫定繳費基數。
福建目前是繼續2024年11月的文件要求:從2025年1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暫按不低於每月4043元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的繳費下限是4433元。
根據《長沙晚報》報道,湖南在年初就發布了2025年社保繳費基數,但屬於“暫定”——在正式基準值公布前,暫定為每月7180元。
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則明確公布了2024年的全口徑社平工資。
黑龍江為7570元,比2023年多了560元,漲幅7.99%。但相較2023年9.02%的漲幅,有所下降。以此推算,2025的社保繳費下限應該是4542元。
內蒙古為8179元,相較2023年,漲幅隻有0.9%。而2023年相較2022年,漲幅超過8.5%。
河北2024年社平工資為78260元,月均6521.67元。2023年為6534.25元。今年減少了12.58元,這也意味著,河北2025年社保繳費基數的下限可能會下調。
至於其他省份未公布的原因,以上海為例,2025年7月31日,上海人社局在線谘詢客服回複網友:由於2024年社平工資尚在統計中,2025年度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標準暫緩發布。
基數會普遍調低嗎?
過去幾年,社保繳費基數下限一直在上升。
據財新報道,2019年至2023年,全國各地社保繳費基數隨社會平均工資普漲30%-40%。2023年,各省基數下限漲幅範圍在4%-12%,中位數約7%-8%。
隻從社保繳費來看,基數降低並不是一件壞事。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向運華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對企業來說,社保的“合規性”壓力,伴隨著繳費基數持續上漲的趨勢,會讓企業產生規避行為,對就業造成影響。
《經濟研究》刊發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改革的經濟效應》一文表示,企業為員工繳納的社保,由繳費基數與繳費率的乘積決定,在繳費率長期穩定的情況下,企業的成本變化來自於繳費基數下限的調整。
文章研究發現,社保繳費基數負擔每下降10%,企業要素投入將提高約1.29%-1.45%、產出水平將提高4.51%。
在社保基數中,下限的設定又尤為關鍵。
專門研究社保的第三方專業機構眾合雲科旗下的51社保,連續13年發布了企業社保白皮書。據和訊網報道,2025年的白皮書顯示,社保基數完全合規企業占比34.1%,有22.7%的企業“統一按最低下限”繳納社保。
國內一直有研究者建議,調低繳費基數下限。除了考慮企業成本,也使低收入者降低負擔,並有利於擴大社保覆蓋麵。
也有學者指出,降低繳費基數下限,會減少養老保險基金的整體收入,對養老保險製度的穩定運行構成挑戰。
向運華分析,從人口結構和社保基金的可持續性來看,普遍性降低社保繳費基數的可能性不大。
他提到,減輕社保繳費負擔,包括降低費率、降低繳費基數等方式。繳費基數一般是結合工資水平來確定,不會直接降低。
向運華說,在緩解企業社保繳費壓力上,過去幾年,國家在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上有階段性嚐試,並在持續。比如,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工傷保險基金在原基礎上可以下調20%,甚至50%。但繳費規模比較大的養老保險,降低費率的可能性不大。
事實上,最近幾年,社保繳費基數剛經曆了一輪“合規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房連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按照國家政策,一直以來,上下限的區間都是60%到300%。不過,過去沒有省統籌,各地會根據本地實際來自主確定。
有些地方出於招商引資的需要,或為減輕個人繳費負擔,按照40%來設定下限。有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來確定下限,例如深圳。
2022年,為解決養老保險基金的省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中國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製度,要求各地把繳費基數下限,統一到本省全口徑社平工資的60%。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北京從2019年開始逐步提高下限標準,從40%到60%。深圳2024年下半年,調整為廣東省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60%。
房連泉說,國家的政策導向是實現社保繳費的全省統籌,並向全國統一口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改變基數,尤其是降低下限,需要綜合考慮,這涉及未來社保待遇充足性、製度公平性等問題,要看“國家的大盤子能不能抵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