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文章來源: 科技狐 於 2025-09-08 20:21:3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伴隨著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上的一些“反人類”設計也隨之而來,近幾年風靡整個新能源市場的全隱藏式門把手就是其中的“代表”。

出現意外“打開難”,寒冷冬天“打開難”……車企眼裏的潮流設計,實際使用起來問題一大堆,爭議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不過,接下來,關於這一問題的“拉扯”可能就要有個結論了。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有車企研發人士向其透露,監管部門正在醞釀汽車全行業禁用全隱藏式門把手。雖然現在這事還在內部討論階段,但不少網友都認為,如果這事是真的,還真是一件“積德”的大好事。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那麽,讓網友們叫苦不迭的全隱藏式門把手真那麽一無是處嗎?如果全行業禁用全隱藏式門把手,於咱們普通汽車消費者而言,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反人類”的全隱藏式門把手

“隱藏式門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碰撞時可能打不開,唯一作用就是減少風阻,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之前長城魏建軍對隱藏式門把手的“吐槽”,雖然沒有直接說“反人類”,但是意思也大差不差了。



從設計原理的角度來看,全隱藏式車門把手是一種與車身融為一體的汽車門把手設計,通過按壓、電控或觸控感應等形式實現開關,主要分為杠杆式和電控彈出式兩種類型,前者是物理按壓彈起,後者是電機控製開關。

為了讓開門的動作看上去更有科技範,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隱藏式門把手,還是電控彈出式和觸控感應式居多。開門的時候,車主攜帶鑰匙靠近車輛時,車門附近的傳感器會感應到信號,將其傳送給車輛的電控單元,也就是ECU,俗稱車輛的大腦。

ECU 接收到信號後,會向電動門把手的電機發出指令,電機通電運轉,通過傳動裝置,比如齒輪、齒條或連杆等,將電機的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推動門把手從隱藏的位置伸出,然後車主就能拉門上車。關閉車門的時候路徑也差不多,車主關閉車門後,係統再次發出指令,讓電機反轉,帶動門把手縮回,隱藏在車門內。



這麽一來,門把手的開關的執行線路都很長,簡單來說,關係到信號傳輸、接收、發送、電機旋轉、把手伸縮等多個方麵。執行線路一長,出現問題的概率就變大,且不說維修費用會漲多少,這種執行線路都得靠電“驅動”,一旦“供電”環節出現問題,等於直接“死機”。



另一方麵,現在的全隱藏式門把手做的各不相同,按壓、觸摸方式五花八門,對車輛不熟悉的乘員,找不到把手位置都是常事,甚至還有慌亂中被門夾手的情況出現。開門就像“開盲盒”,不少人甚至要在車門上注明“開門小技巧”來避免操作問題,這種“新奇”體驗,估計沒多少車主喜歡。

隻能說,車企們的“靈機一動”,真的會給普通汽車消費者們帶來很多麻煩和安全隱患。



被“美感”置換的“安全感”

當然,麻煩倒是其次,頂多算是“體驗欠佳”,而安全隱患才是其中最大的問題。大冬天帥哥靚女們可以隻要風度不要溫度,但造車的這群人要是拿“美感”置換“安全感”,那可就真是“要命”的事情了。

從美感的角度來說,現在很多電動車的設計都比較簡約,全隱藏式門把手確實能讓車身看上去更流暢,還能順便營銷一下“降低風阻”的賣點。而且現在很多車企設計的全隱藏式門把手,可以讓大家靠近車輛時自動解鎖,甚至有的還能“隔空開門”,逼格瞬間拉滿,很容易給自己打上“炫酷”“科技”等標簽。

不管能降多少風阻,對續航的影響能有多少,但是這樣的設計確實提升了顏值,和新能源汽車的定位也確實“合拍”。



不過,這裏還存在著另外一些更為嚴重的問題。從安全角度來說,全隱藏式門把手“隱藏”著一些“致命”風險。不管車企怎麽強調自己的設計夠安全,全隱藏式門把手的執行原理都不會改變。要自動彈開,靠的還是車上的小電瓶,一旦撞擊導致小電瓶損壞,或者撞擊等意外情況瞬間切斷了一些感應線路,這樣的門把手不可能彈得開。

至於彈不開的後果是什麽,這幾年關於車輛碰撞,車門打不開的新聞相信已經給大家上了“很多課”了。



中保研的碰撞測試顯示,配備電子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型在側麵碰撞後,門把手彈出的成功率隻有 67% ,遠低於機械門把手的 98%。從數據上,我們也可以知道,全隱藏式門把手其實真不怎麽安全。據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係 (NAIS) 數據顯示,2024 年因車門把手故障導致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長 47%,其中隱藏式門把手占比高達 82%。

另外,據消費者協會的數據,2024 年隱藏式門把手夾傷兒童手指的投訴同比增長了 132%,甚至出現過夾斷兒童手指的事件。可見,哪怕沒有意外情況,從操作方麵來說,也存在很多隱患。不僅如此,這種門把手在寒冷天氣下還很容易被“凍住”,隨時開啟“冬眠模式”的“高顏值”座駕,遇到急用車的情況時,有多耽誤事,經曆過的車主應該都懂。





“全禁用”是不是一件好事

爆料人員表示”已召開相關會議討論此事。根據會議精神,後續將宣布法規中明確禁止全隱藏式門把手,允許半隱藏及傳統門把手,且必須帶有機械冗餘。”不管是不是真的會實施,網友們大多都在鼎力支持,看來,這種設計,官方也看出不妥了。

根據相關信息,這一回有可能對全隱藏式門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同時會給一年的過渡期,預計都按 2027 年 7 月執行。也就是說在後續國內銷售的新車中,將不再出現全隱藏式門把手。與此同時,對於非標工況自動落鎖解除進行討論。



雖然目前這還是討論階段,草案尚未形成,具體實施還存在變數。但是起碼可以看出一點,現在汽車行業無視實際需求,“閉門造車”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了。全隱藏式門把手這一設計,功能性遠低於預期,同時因為執行原理以及複雜程度的問題,還會導致造車成本與安全隱患飆升。用起來不如傳統把手便捷、安全,成本還是機械式的 3 倍,這樣的設計根本不應該存在。

更值得關注的是,當這種事情成為車圈的“潮流”,其帶來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目前,不僅一些新能源車型在追求這種設計,就連一些燃油車也在“跟風”。



如果整個汽車行業,大家都去追求這種設計層麵的東西,而忽略安全性,等於是把汽車消費者放在火上烤,大家的安全性根本得不到保障。所以,如果全隱藏式門把手能夠被禁用,於普通用戶而言,確實是一件大好事。



結語

德國安全專家 Dr. Weber 曾說:“在汽車工業的長跑中,最先抵達終點的未必是技術最激進的,但安全一定是最偏執的。當“美感”的代價是“安全感”,當這樣的造車思維貫穿整個汽車行業,那麽,這件事造成的影響就不僅僅是用戶安全這一個方麵了。你們覺得,全隱藏式門把手應不應該被禁用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被丈夫推下懸崖六年後,當事人終於等來離婚案開庭
半年賺不到5個億,昔日首富現身直播間跳團舞
就任不滿十個月 小米總經理王騰被辭退 曾被點名批評
沈師大這事兒,怎麽不等2087人都痊愈了再報道?




24小時討論排行

烏女子在美遭刺喉案 特朗普:她的血沾滿民主黨人手
美掃蕩現代車廠逮475移民!南韓明派包機接回300勞工
習夢碎!人類預期壽命已過高峰 這年齡層活不過百歲
以色列襲擊卡塔爾首都打擊哈馬斯 稱特朗普批準
長城不足十米高,能抵禦什麽?專家:讓胡人陷入絕境
300名南韓工人被捕後,川普提2要求
中方製裁日參議員石平:數典忘祖,賣祖求榮…
華裔日籍參議員石平遭北京製裁 被批日本餘茂春
中國自助餐館遭ICE突襲 兩華人窩藏無證客被控重罪
令人發指!紐約年邁夫婦遭入室劫殺 嫌犯行凶後縱火
紐約時報:報告稱中國是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推動引擎"
長安,其實從未有你我想象中那般繁華
美國要韓國投資卻“故意”不給簽證?揭背後的算計
大清真的“錯過”了工業革命?或不是因驕傲無知 而是…
澤連斯基提出解決衝突新建議:參照“韓國模式”
中國對非洲出口飆升,對美貿易大幅下滑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科技狐 2025-09-08 20:21:32

伴隨著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上的一些“反人類”設計也隨之而來,近幾年風靡整個新能源市場的全隱藏式門把手就是其中的“代表”。

出現意外“打開難”,寒冷冬天“打開難”……車企眼裏的潮流設計,實際使用起來問題一大堆,爭議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不過,接下來,關於這一問題的“拉扯”可能就要有個結論了。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有車企研發人士向其透露,監管部門正在醞釀汽車全行業禁用全隱藏式門把手。雖然現在這事還在內部討論階段,但不少網友都認為,如果這事是真的,還真是一件“積德”的大好事。

汽車上的這個“反人類”設計,終於要被“禁”了!

那麽,讓網友們叫苦不迭的全隱藏式門把手真那麽一無是處嗎?如果全行業禁用全隱藏式門把手,於咱們普通汽車消費者而言,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反人類”的全隱藏式門把手

“隱藏式門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碰撞時可能打不開,唯一作用就是減少風阻,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之前長城魏建軍對隱藏式門把手的“吐槽”,雖然沒有直接說“反人類”,但是意思也大差不差了。



從設計原理的角度來看,全隱藏式車門把手是一種與車身融為一體的汽車門把手設計,通過按壓、電控或觸控感應等形式實現開關,主要分為杠杆式和電控彈出式兩種類型,前者是物理按壓彈起,後者是電機控製開關。

為了讓開門的動作看上去更有科技範,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隱藏式門把手,還是電控彈出式和觸控感應式居多。開門的時候,車主攜帶鑰匙靠近車輛時,車門附近的傳感器會感應到信號,將其傳送給車輛的電控單元,也就是ECU,俗稱車輛的大腦。

ECU 接收到信號後,會向電動門把手的電機發出指令,電機通電運轉,通過傳動裝置,比如齒輪、齒條或連杆等,將電機的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推動門把手從隱藏的位置伸出,然後車主就能拉門上車。關閉車門的時候路徑也差不多,車主關閉車門後,係統再次發出指令,讓電機反轉,帶動門把手縮回,隱藏在車門內。



這麽一來,門把手的開關的執行線路都很長,簡單來說,關係到信號傳輸、接收、發送、電機旋轉、把手伸縮等多個方麵。執行線路一長,出現問題的概率就變大,且不說維修費用會漲多少,這種執行線路都得靠電“驅動”,一旦“供電”環節出現問題,等於直接“死機”。



另一方麵,現在的全隱藏式門把手做的各不相同,按壓、觸摸方式五花八門,對車輛不熟悉的乘員,找不到把手位置都是常事,甚至還有慌亂中被門夾手的情況出現。開門就像“開盲盒”,不少人甚至要在車門上注明“開門小技巧”來避免操作問題,這種“新奇”體驗,估計沒多少車主喜歡。

隻能說,車企們的“靈機一動”,真的會給普通汽車消費者們帶來很多麻煩和安全隱患。



被“美感”置換的“安全感”

當然,麻煩倒是其次,頂多算是“體驗欠佳”,而安全隱患才是其中最大的問題。大冬天帥哥靚女們可以隻要風度不要溫度,但造車的這群人要是拿“美感”置換“安全感”,那可就真是“要命”的事情了。

從美感的角度來說,現在很多電動車的設計都比較簡約,全隱藏式門把手確實能讓車身看上去更流暢,還能順便營銷一下“降低風阻”的賣點。而且現在很多車企設計的全隱藏式門把手,可以讓大家靠近車輛時自動解鎖,甚至有的還能“隔空開門”,逼格瞬間拉滿,很容易給自己打上“炫酷”“科技”等標簽。

不管能降多少風阻,對續航的影響能有多少,但是這樣的設計確實提升了顏值,和新能源汽車的定位也確實“合拍”。



不過,這裏還存在著另外一些更為嚴重的問題。從安全角度來說,全隱藏式門把手“隱藏”著一些“致命”風險。不管車企怎麽強調自己的設計夠安全,全隱藏式門把手的執行原理都不會改變。要自動彈開,靠的還是車上的小電瓶,一旦撞擊導致小電瓶損壞,或者撞擊等意外情況瞬間切斷了一些感應線路,這樣的門把手不可能彈得開。

至於彈不開的後果是什麽,這幾年關於車輛碰撞,車門打不開的新聞相信已經給大家上了“很多課”了。



中保研的碰撞測試顯示,配備電子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型在側麵碰撞後,門把手彈出的成功率隻有 67% ,遠低於機械門把手的 98%。從數據上,我們也可以知道,全隱藏式門把手其實真不怎麽安全。據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係 (NAIS) 數據顯示,2024 年因車門把手故障導致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長 47%,其中隱藏式門把手占比高達 82%。

另外,據消費者協會的數據,2024 年隱藏式門把手夾傷兒童手指的投訴同比增長了 132%,甚至出現過夾斷兒童手指的事件。可見,哪怕沒有意外情況,從操作方麵來說,也存在很多隱患。不僅如此,這種門把手在寒冷天氣下還很容易被“凍住”,隨時開啟“冬眠模式”的“高顏值”座駕,遇到急用車的情況時,有多耽誤事,經曆過的車主應該都懂。





“全禁用”是不是一件好事

爆料人員表示”已召開相關會議討論此事。根據會議精神,後續將宣布法規中明確禁止全隱藏式門把手,允許半隱藏及傳統門把手,且必須帶有機械冗餘。”不管是不是真的會實施,網友們大多都在鼎力支持,看來,這種設計,官方也看出不妥了。

根據相關信息,這一回有可能對全隱藏式門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同時會給一年的過渡期,預計都按 2027 年 7 月執行。也就是說在後續國內銷售的新車中,將不再出現全隱藏式門把手。與此同時,對於非標工況自動落鎖解除進行討論。



雖然目前這還是討論階段,草案尚未形成,具體實施還存在變數。但是起碼可以看出一點,現在汽車行業無視實際需求,“閉門造車”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了。全隱藏式門把手這一設計,功能性遠低於預期,同時因為執行原理以及複雜程度的問題,還會導致造車成本與安全隱患飆升。用起來不如傳統把手便捷、安全,成本還是機械式的 3 倍,這樣的設計根本不應該存在。

更值得關注的是,當這種事情成為車圈的“潮流”,其帶來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目前,不僅一些新能源車型在追求這種設計,就連一些燃油車也在“跟風”。



如果整個汽車行業,大家都去追求這種設計層麵的東西,而忽略安全性,等於是把汽車消費者放在火上烤,大家的安全性根本得不到保障。所以,如果全隱藏式門把手能夠被禁用,於普通用戶而言,確實是一件大好事。



結語

德國安全專家 Dr. Weber 曾說:“在汽車工業的長跑中,最先抵達終點的未必是技術最激進的,但安全一定是最偏執的。當“美感”的代價是“安全感”,當這樣的造車思維貫穿整個汽車行業,那麽,這件事造成的影響就不僅僅是用戶安全這一個方麵了。你們覺得,全隱藏式門把手應不應該被禁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