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迎接新生兒,取名本是一件開心事,但上海一對夫妻卻因孩子取名問題爭執不下,寶寶一歲多了還沒上戶口。
夫妻為取名爭執不下
孩子無法落戶、打疫苗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浦東法院)審理了一起離婚訴訟。2023年,小強(化名)與小麗(化名)登記結婚,翌年小麗誕下一名男嬰。然而,兩人的感情卻亮起了“紅燈”,小麗以雙方感情破裂為由,訴至浦東法院請求判令離婚。
審理中,法院發現這對夫妻因感情不合,在孩子取名、出生醫學證明辦理上都各持己見,堅持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取名,並要求對方交付辦理所需的材料原件和出具委托書。兩人還分別單獨前往醫院辦理,均因不符合規定辦理失敗。因出生醫學證明遲遲未辦,孩子無法落戶。“孩子都一歲多了,連個出生證都沒有,上不了戶口,就連打疫苗都很困難。”
審理中,法官第一時間聯係當地醫院及衛健委。經了解,根據相關規定,婚內生育的新生兒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時需由父母雙方共同到場,無法共同到場時,辦理的一方需持雙方證件原件及授權委托書。
母親以孩子的名義起訴父親
法官多次組織雙方進行溝通,雙方終於就孩子的名字取得一致意見。為進一步督促雙方履行義務,法院向兩人製發《關愛未成年子女提示》,明確要求雙方於收到提示之日起五日內共同配合辦理出生醫學證明,並及時向法院書麵反饋辦理情況。
影視劇截圖
然而,小強仍心存顧慮,堅持要求女方出具授權委托書,由自己單獨辦理出生醫學證明,雙方再度陷入僵局。萬般無奈之下,小麗作為孩子的法定代理人,以孩子名義起訴小強拒不配合辦理出生醫學證明、侵犯孩子人格權。浦東法院受理案件後,將此案列為涉未成年人權益重點案件。
審理中,法院再次從法理層麵釋明,出生醫學證明是新生兒獲得法律身份的重要依據,父母拒不配合辦理,導致孩子無法享受基本權益,已構成對未成年人人格權的侵犯,需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經多次調解,雙方同意在法官的陪同下前往醫院辦理出生醫學證明。但在辦理時,雙方又因出生醫學證明原件保管問題爆發爭執。法官立即進行調解,最後雙方同意將原件交由法院保管。
一周後,小麗聯係法院稱,孩子辦理落戶需要出示出生醫學證明原件,需與小強協調原件交付問題。
在雙方前往轄區派出所了解相關落戶政策後,法院再度組織雙方進行溝通協調,並強調原件的保管方式應以是否便於孩子日後辦理相關手續為考量原則。最終,小強同意由小麗保管出生醫學證明,並負責為孩子辦理後續落戶手續。至此,這場持續數月、曆經多次調解的糾紛徹底解決,孩子的落戶問題得以順利推進。
影視劇截圖
網友評論
網友表示這對父母不負責任,耽誤了孩子。
Vinky-T:都是閑的,名字又不是不能更改,在這耽誤孩子,妄為父母。
納禾:這種夫妻就不要生孩子了好吧。
哎小迪_:你們怎麽走到一起的?
也有其他夫妻為孩子名字爭吵。
趕緊起床啦:我也是一樣。跟孩子爸名字意見不和,一直拖到差不多最後期限才辦理的,他不喜歡我取的名字,我直接跟他說,不配合就我辦理單親出生證。孩子跟我姓,後麵還不是妥協了。
溫暖不暖:我寶2個月了,也是因取名的事在爭議中,拖著。
五百的媽:我這馬上生了,老二跟我姓還是跟老公姓,還沒說明白,我老公說反正是他去辦出生證。
凡夫俗子:我也是姓名分歧,後來和媳婦妥協後離了。
法官:夫妻博弈別以孩子當籌碼
近年來,法院在審理離婚糾紛時發現,部分夫妻在婚姻破裂後將未成年子女及其相關權益作為博弈的“籌碼”,如拒絕配合辦理出生醫學證明、阻礙落戶、惡意爭奪撫養權或剝奪探望權等。此類行為不僅違背了父母對子女的法定監護義務,更直接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權益,成為婚姻家庭糾紛中亟需關注的突出問題。結合司法實踐,應從法律規定、現實危害及行為指引三個層麵,進一步明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你的名字是由誰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