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位姓孫的女士遊了紹興魯迅紀念館,火眼金睛的她見人之所未見,赫然發現紀念館的牆畫非常不妥,甚至非自己私下吐槽能解,於是在2025年8月22日將此事投訴到浙裏辦,而且還提出了她的建議:將魯迅抽煙換成魯迅右手握拳。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舉報南京商場紅圓點是暗戳戳地展示日本國旗的網紅。
這又讓我想起了第三個圖:
【二】
魯迅應該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無數解剖國人心態、呼籲“救救孩子”的文字沒有“正導”青少年,而他的抽煙倒可能“誤導”青少年。
而且是一幅畫,一個藝術作品。
魯迅隻以為學醫救不了中國。
他哪裏會料到,從文也救不了。
當然,有可能他想到了。所以他的第一部小說集叫《呐喊》,第二部就變成了《彷徨》;雜文集也從1925年的《熱風》,變成了1928年的《而已集》。
複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名言:“我是一隻老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一百多年了。
牌坊早已推倒,小腳早已解開,辮子早已割去,長衫早已脫下,算盤早已拋棄……我們用智能手機了解全世界,我們坐著高鐵去看魯迅紀念館。
然而,這個國家仍然有那麽多的人舉著電子牌坊——還是自製的——橫衝直撞。
這位孫女士如果去看大衛雕塑,估計會痛哭流涕要給他穿上內褲。
這樣的人,魯迅自己已經罵過了:魯鎮那位長得像核桃的柳媽。
二嫁失了貞,又死了丈夫和阿毛的祥林嫂回到魯鎮,“柳媽的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幹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這個一張臉長得像個核桃的女人給祥林嫂出一個主意:花十二千給廟裏捐門款,贖罪。
現在,這位姓孫的女士反複瞅著魯迅紀念館的牆畫,打皺的臉笑了起來:幹枯的小眼睛,釘住了魯迅手中的煙。
魯迅的文字飛了一百年,轉頭射中了自己。
【三】
幸好孫女士不讀書。
要不,沒有任何作品能從她的眼皮下全身而退。
《論語》,“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是歧視女性,誤導青少年價值觀。
《史記》,“太後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太殘忍了,嚇壞了青少年單純的心靈。
《資治通鑒》,“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更殘忍,對象還是未成年人。
《西遊記》,打死了多少小動物啊?而且豬八戒老是調戲婦女,大家還居然覺得他可愛,這對青少年誤導得不能再誤導了。
《三國演義》《水滸傳》勾心鬥角,打打殺殺,屍橫遍野,完全就是高級別的古惑仔。
《紅樓夢》,這麽多亂倫和同性戀,而且鼓勵年輕人不要參加高考,成何體統?
《複活》,地主家的傻兒子誘惑女仆,還把懷孕的姑娘趕走,人性太黑暗了。
《百年孤獨》就更別說了,連豬尾巴的孩子都生出來了。
……
孫女士們的底細,也早在魯迅的預見裏: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果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杏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四】
新聞上說,孫女士投訴以後,紹興魯迅紀念館“正在處理”。
我真擔心魯迅紀念館一點都不魯迅,被這樣的人一投訴就嚇得趕緊真改了。
於是,找到了紀念館的號碼,給它打了一個電話。接電話的是一個女士。
“你們也肯定注意到了那個新聞,我想我可能不是第一個給你們打電話的。看到你們說‘正在處理’,希望你們的處理不是真的去改掉那個牆畫,你們是魯迅紀念館,應該有一點魯迅的氣質,不要被這樣的人道德綁架。讓魯迅有煙可抽,是你們的義務和責任。不要給魯迅丟臉。”
女士笑著說:“謝謝您的來電,我會向上級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