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香港當局的下一個新目標:打擊“軟對抗”

香港當局的下一個新目標:打擊“軟對抗”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25-08-22 00:20:1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香港當局如今有一個新近愛用的熱詞:“軟對抗”

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任何被視為暗中顛覆或隱性抗拒政府的行為,它頻繁出現在新聞報道、高層官員講話以及政府部門的警告中。官員和宣傳機關稱,“軟對抗”的威脅可能出現在書展、歌詞、一個美國節日慶典,甚至環保團體中。

這一術語及其官方的廣泛使用反映了香港政治氛圍的轉變。2019年的大規模民主示威被鎮壓、2020年北京強加國安法之後,這座城市已被改造。

抗議消失了,政治反對派在隨之而來的多年打壓下基本瓦解。如今,“硬對抗”被遏製後,當局似乎盯上了他們眼中的下一個威脅:更為隱蔽、不顯眼的異議表達。

官員們警告稱,香港依舊受到外國勢力——主要是美國——的威脅,意圖破壞香港穩定以阻擋中國崛起。對當局而言,“軟對抗”堪稱是一種國家安全威脅。僅在最近幾周,就有至少十幾名高官使用了這個詞。需要警惕的跡象包括任何被視為批評政府的言論,或對反對派、示威者表示同情的立場——當局將這些人稱為暴徒或恐怖分子。

“軟對抗存在是真實的,而且潛伏在不同地方,”香港特首李家超在6月警告說。他未指明地提到一些“不希望我們國家好、強大起來”的勢力,聲稱這些勢力在港安插特工,破壞社會穩定。

李家超舉例稱有人試圖操縱輿論,反對陸港兩地探索建立跨境器官捐贈體係。2024年,在數千人似乎撤銷了捐贈登記之後,香港有兩人被判刑,兩人被控利用虛假登記和取消登記行為製造出社會普遍反對的假象。

“軟對抗”的說法傳播如此之廣,以至於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6月底不得不首次公開作出解釋。他對當地媒體稱,這指的是利用虛假或誤導性信息煽動公眾,或讓人們對政府產生“錯誤理解”。不過他也承認,這個詞難以界定,而且“軟對抗”並不必然違法。

這個詞最早是在2021年由北京駐港代表提出的。之後在今年6月國安法實施五周年的慶典上被另一名北京高官重提。

隨著這一說法回潮,香港一家主要廣播機構推出了係列節目,反複對“軟對抗”提出警告,所指的威脅甚至包括一本把警察描繪成狼的兒童讀物。教育局局長則稱,公立學校已被提醒不要讓師生參加美國領事館的獨立日活動,理由同樣是擔心“軟對抗”。

但即便是在親北京陣營內部,也有人擔心政府的運動可能會壓製表達、損害經濟。

資深法律界人士、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政府對美領館活動的反應似乎“有些過火”。

他說,沒有必要將“抵抗”一詞套用到少數不滿政府的人身上,應該用“軟性方式,而不是強烈字眼”。

一些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知名商界人士也說,當局反複強調所謂安全威脅,正在削弱更為緊迫的任務——吸引外資,維持香港作為全球樞紐的形象。

“我們香港的建製派,都要搞清楚一點,什麽是第一要務,是國安還是經濟,本身是矛盾的。”香港商人、全國政協委員李大壯在接受采訪時說。

“又是哪個官員出來說香港不安全了,你會來投資嗎??”曾擔任港法貿易夥伴委員會港方主席的李大壯反問。他說,外國商界團體正在努力理解香港政策的走向。

李大壯形容香港的局勢“痛心”,並表示:“我是一個幾十年的建製派,我覺得是我們的失職。”

商人、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則認為,政府應該優先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說,很多人向他抱怨財務困難,因為香港的地產、零售和服務業近年來受到嚴重打擊。

“香港搞反對什麽所謂的‘軟對抗’。”劉夢熊說。他警告,這種做法正在加深港人對“一國兩製”前景的擔憂——“一國兩製”原本旨在保障香港在中國統治下的自治,包括言論、新聞和出版自由。

“大家質問是不是將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搬到香港,”劉夢熊補充說。他提到自己當年就是在“文革”時期從內地遊泳逃到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

這種意識形態上的熱情似乎也在香港的中共控製媒體中得到呼應,這些媒體大肆宣揚對所謂“潛在威脅”的打擊。

今年7月,《文匯報》在頭版刊登文章,聲稱某獨立書展“充滿‘軟對抗’意味”,指責展會上出現了“反中亂港”的書籍。

甚至有人認為,環保行動也可能成為政治反對的溫床。

6月,香港發展局局長在接受《文匯報》采訪時稱,一些人批評政府為填海開發維多利亞港一帶土地而削弱環保措施,可能屬於“軟對抗”。她還指責某個未具名的組織“蓄意挑釁”。

之後沒過多久,一個有30年曆史、致力於保護維港的團體宣布解散。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男子美國拍短劇年入千萬美金?本人回應:有的
中國一家三口加拿大景區劃船落水 結局太悲慘!
最令人感到驚悚的細節:凶手是同班同學
20歲女生留學9天跳樓身亡,家屬發聲
患者已5000萬,這病誰都可能得




24小時討論排行

胡錫進:澤連斯基公然對中國失禮 表現得很沒素質
普京開出停火條件:烏克蘭放棄頓巴斯及北約訴求
美計劃停供中國C919引擎 俄企慷慨稱可助打破封鎖
充當中國間諜 美海軍士官被定罪 麵臨終身監禁
川普稱或於2週後采取不同策略 暗示允烏克蘭“反擊”
千百惠曾高調曬大陸身份證 為兒子取名“高陸灣”
當歐洲領導人也“掏出小本子記錄” 這世界發生了啥
98歲李嘉誠清倉甩賣內地樓盤,最低一套隻賣40萬
美國櫻桃爛在樹上沒人採 果農慘況曝光了
凶手是同班同學!被稱為“小英雄”的那個男孩
川青鐵路尖紮黃河特大橋施工事故 已致10死4人失聯
金正恩給海外作戰陣亡官兵遺像掛上勳章
美國務院:正在審查5500多萬名持簽證外國人紀錄…
恒大二把手現身:他提前10年就在鋪路了
賠錢的北京中產,和他賣不掉的燕郊房產
村民當街殺害村支書,到底發生了什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香港當局的下一個新目標:打擊“軟對抗”

紐約時報 2025-08-22 00:20:17

香港當局如今有一個新近愛用的熱詞:“軟對抗”

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任何被視為暗中顛覆或隱性抗拒政府的行為,它頻繁出現在新聞報道、高層官員講話以及政府部門的警告中。官員和宣傳機關稱,“軟對抗”的威脅可能出現在書展、歌詞、一個美國節日慶典,甚至環保團體中。

這一術語及其官方的廣泛使用反映了香港政治氛圍的轉變。2019年的大規模民主示威被鎮壓、2020年北京強加國安法之後,這座城市已被改造。

抗議消失了,政治反對派在隨之而來的多年打壓下基本瓦解。如今,“硬對抗”被遏製後,當局似乎盯上了他們眼中的下一個威脅:更為隱蔽、不顯眼的異議表達。

官員們警告稱,香港依舊受到外國勢力——主要是美國——的威脅,意圖破壞香港穩定以阻擋中國崛起。對當局而言,“軟對抗”堪稱是一種國家安全威脅。僅在最近幾周,就有至少十幾名高官使用了這個詞。需要警惕的跡象包括任何被視為批評政府的言論,或對反對派、示威者表示同情的立場——當局將這些人稱為暴徒或恐怖分子。

“軟對抗存在是真實的,而且潛伏在不同地方,”香港特首李家超在6月警告說。他未指明地提到一些“不希望我們國家好、強大起來”的勢力,聲稱這些勢力在港安插特工,破壞社會穩定。

李家超舉例稱有人試圖操縱輿論,反對陸港兩地探索建立跨境器官捐贈體係。2024年,在數千人似乎撤銷了捐贈登記之後,香港有兩人被判刑,兩人被控利用虛假登記和取消登記行為製造出社會普遍反對的假象。

“軟對抗”的說法傳播如此之廣,以至於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6月底不得不首次公開作出解釋。他對當地媒體稱,這指的是利用虛假或誤導性信息煽動公眾,或讓人們對政府產生“錯誤理解”。不過他也承認,這個詞難以界定,而且“軟對抗”並不必然違法。

這個詞最早是在2021年由北京駐港代表提出的。之後在今年6月國安法實施五周年的慶典上被另一名北京高官重提。

隨著這一說法回潮,香港一家主要廣播機構推出了係列節目,反複對“軟對抗”提出警告,所指的威脅甚至包括一本把警察描繪成狼的兒童讀物。教育局局長則稱,公立學校已被提醒不要讓師生參加美國領事館的獨立日活動,理由同樣是擔心“軟對抗”。

但即便是在親北京陣營內部,也有人擔心政府的運動可能會壓製表達、損害經濟。

資深法律界人士、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政府對美領館活動的反應似乎“有些過火”。

他說,沒有必要將“抵抗”一詞套用到少數不滿政府的人身上,應該用“軟性方式,而不是強烈字眼”。

一些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知名商界人士也說,當局反複強調所謂安全威脅,正在削弱更為緊迫的任務——吸引外資,維持香港作為全球樞紐的形象。

“我們香港的建製派,都要搞清楚一點,什麽是第一要務,是國安還是經濟,本身是矛盾的。”香港商人、全國政協委員李大壯在接受采訪時說。

“又是哪個官員出來說香港不安全了,你會來投資嗎??”曾擔任港法貿易夥伴委員會港方主席的李大壯反問。他說,外國商界團體正在努力理解香港政策的走向。

李大壯形容香港的局勢“痛心”,並表示:“我是一個幾十年的建製派,我覺得是我們的失職。”

商人、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則認為,政府應該優先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說,很多人向他抱怨財務困難,因為香港的地產、零售和服務業近年來受到嚴重打擊。

“香港搞反對什麽所謂的‘軟對抗’。”劉夢熊說。他警告,這種做法正在加深港人對“一國兩製”前景的擔憂——“一國兩製”原本旨在保障香港在中國統治下的自治,包括言論、新聞和出版自由。

“大家質問是不是將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搬到香港,”劉夢熊補充說。他提到自己當年就是在“文革”時期從內地遊泳逃到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

這種意識形態上的熱情似乎也在香港的中共控製媒體中得到呼應,這些媒體大肆宣揚對所謂“潛在威脅”的打擊。

今年7月,《文匯報》在頭版刊登文章,聲稱某獨立書展“充滿‘軟對抗’意味”,指責展會上出現了“反中亂港”的書籍。

甚至有人認為,環保行動也可能成為政治反對的溫床。

6月,香港發展局局長在接受《文匯報》采訪時稱,一些人批評政府為填海開發維多利亞港一帶土地而削弱環保措施,可能屬於“軟對抗”。她還指責某個未具名的組織“蓄意挑釁”。

之後沒過多久,一個有30年曆史、致力於保護維港的團體宣布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