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近40年,中國西部的沙丘“跑不動了”

近40年,中國西部的沙丘“跑不動了”

文章來源: 中國科學報 於 2025-08-21 08:57:2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南京大學教授徐誌偉課題組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發現,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西部沙漠新月形沙丘的移動速度持續下降,平均降幅達30%,部分地區甚至超過50%。這一發現為我國北方幹旱區存在“全球風靜期”現象提供了有力證據,並揭示了其對沙漠地貌和生態環境的深遠影響。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新月形沙丘。課題組供圖

近幾十年來,全球陸地的近地麵風速呈現大範圍下降趨勢,這一現象被稱為“全球風靜期”。在中國北方氣象觀測部分檢測到類似趨勢,但由於氣象站點分布有限及周邊環境變化幹擾,學術界對“風靜期”現象的普遍性及其影響仍存在爭議。

研究團隊以我國西部戈壁沙漠形態典型、移動快速的新月形沙丘為研究對象,利用1986年—2021年間7個沙丘場的多期衛星影像數據,結合光學影像配準與關聯算法及多個輸沙數值模型,係統分析了近40年沙丘移動的變化趨勢及其對風速變化的響應。結果表明,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部沙漠新月形沙丘的移動速度持續下降。整體上,近40年移動速度平均下降幅度約為30%;在下降最快的區域,沙丘移動速度從約9米/年下降到目前的4.5米/年。進一步的輸沙模型計算表明,風速下降導致研究區輸沙率持續減弱,是沙丘移動趨緩的直接原因。模型估算的輸沙量普遍低於遙感反演結果,差異主要源於風速數據時間分辨率不足,以及模型未能充分考慮地形對局地風場的加速效應等。在沙丘場尺度上,輸沙量與風速仍保持三次冪關係,符合風力輸沙的經典物理學規律。

該研究首次通過長時間序列衛星觀測與模型計算,明確證實了“全球風靜期”背景下風速減弱對我國西部沙漠地貌演化的重要影響。沙丘移動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沙災害風險,進而促進了植被恢複和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這一現象的發現為認識氣候變化影響下沙漠景觀的演化機理提供了關鍵證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柯克遇刺案嫌犯父為警官 雙親象黨 曾扮川普過萬聖
孩子一走,配偶終於處成道友
柯克槍擊案嫌犯:從四年總統獎學金優等生到槍手
“有些人被槍殺”正常?說完,他被槍殺
石家莊突發巨響,有居民稱“房子玻璃都震動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柯克案槍手竟是出自傳統共和黨家庭 說明了什麽?
羅永浩的直播回應結束了,西貝的夜靜悄悄
印度欲彎道超車中國 搶先祭出“核動力航母”計劃
美商務部長爆料:特朗普想讓哈佛大學投建職業學校
人民日報整理采訪內容成文署名“詹姆斯”引爆美輿論
一泡尿判賠海底撈220萬,警告父母管好自家熊孩子
法德英發表聯合聲明 歐盟醞釀製裁以色列 停止售武
重慶女生與博士老公比利時擺攤賣麵 日入一千歐元
“小黑妮”宣布結婚:從小被河南夫婦收養的巴基斯坦人
被美拘留的韓國工人:不認為有人還想留在美國
哈裏斯一席話炸裂拜登圈子:暴露出她是多麽淺薄
尼泊爾誕生史上首位女總理 曾留學印度 打貪“零容忍”
吳京形象塌房了遭群嘲:可笑的“爹味老登”太自戀
專訪西貝賈國龍:我現在陷入自證清白循環
解放軍曾用電磁武器融化印軍?美國議員語出驚人
馬斯克xAI被曝裁員至少500人,Grok 團隊是重災區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近40年,中國西部的沙丘“跑不動了”

中國科學報 2025-08-21 08:57:26

南京大學教授徐誌偉課題組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發現,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西部沙漠新月形沙丘的移動速度持續下降,平均降幅達30%,部分地區甚至超過50%。這一發現為我國北方幹旱區存在“全球風靜期”現象提供了有力證據,並揭示了其對沙漠地貌和生態環境的深遠影響。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新月形沙丘。課題組供圖

近幾十年來,全球陸地的近地麵風速呈現大範圍下降趨勢,這一現象被稱為“全球風靜期”。在中國北方氣象觀測部分檢測到類似趨勢,但由於氣象站點分布有限及周邊環境變化幹擾,學術界對“風靜期”現象的普遍性及其影響仍存在爭議。

研究團隊以我國西部戈壁沙漠形態典型、移動快速的新月形沙丘為研究對象,利用1986年—2021年間7個沙丘場的多期衛星影像數據,結合光學影像配準與關聯算法及多個輸沙數值模型,係統分析了近40年沙丘移動的變化趨勢及其對風速變化的響應。結果表明,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部沙漠新月形沙丘的移動速度持續下降。整體上,近40年移動速度平均下降幅度約為30%;在下降最快的區域,沙丘移動速度從約9米/年下降到目前的4.5米/年。進一步的輸沙模型計算表明,風速下降導致研究區輸沙率持續減弱,是沙丘移動趨緩的直接原因。模型估算的輸沙量普遍低於遙感反演結果,差異主要源於風速數據時間分辨率不足,以及模型未能充分考慮地形對局地風場的加速效應等。在沙丘場尺度上,輸沙量與風速仍保持三次冪關係,符合風力輸沙的經典物理學規律。

該研究首次通過長時間序列衛星觀測與模型計算,明確證實了“全球風靜期”背景下風速減弱對我國西部沙漠地貌演化的重要影響。沙丘移動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沙災害風險,進而促進了植被恢複和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這一現象的發現為認識氣候變化影響下沙漠景觀的演化機理提供了關鍵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