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媽,請不要再用 AI 給我發消息了

媽,請不要再用 AI 給我發消息了

文章來源: APPSO 於 2025-08-19 10:09:5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AI 用的多了,對於什麽是 AI 味我自有分辨。措辭、句子長短、標點符號等等。

但是如果從父母那裏收到疑似 AI 生成的消息,我還是會原地愣住——不是吧,這是咋回事?

Reddit 一位網友就是這樣,她收到媽媽發來的支持短信,希望她能扛過離婚這一關。但是她越看越覺得,有點不對……

出乎意料地是,這條帖子的評論裏大家都表示「理解」「正常」「出發點是好的」。而不是想象中的批鬥這種做法不夠「人味」。

Gemini 的產品經理看到要大呼「誰為我發聲!」

Gemini?在奧運會時做的廣告,其實也是用了同樣的思路:父親用 AI,代替女兒,給她的運動員偶像寫信。

當然了,兩件事還是有點不一樣:孩子如果想給自己的偶像寫信,那無論寫成什麽樣子都是應該鼓勵的。而父親直接替筆,還是用 AI 替筆,就很不妥。

不過,可以看得出來,現階段讓 AI 參與到和親人朋友的交流當中,觀感相當一言難盡。

心情一:無論如何,心意是好的

上麵提到的這位母親的案例,收到比較多的正麵評價:老人家或許是用了 AI,但出發點是好的,無非是要表達對女兒的支持。

類似的情況,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用 AI 寫吉祥話、祝福語。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多廠商就是以春節問候為場景,發出針對性的教程,促活用戶社群。

百度不僅可以生成祝福語,還能生成新年頭像跟賀卡。

剪映直接就拿出了新年祝福 MV,助力你成為家庭群裏的整活兒天花板。

不知道這些 AI 做出來的「物料」真正收到手時,你是什麽感受?

可能就跟收到群發短信一樣,雖然看得出是群發走流程,但大過年的,圖個吉利,心意是好的。

很多人難以理解自己的情緒,也不擅長通過文字表達。如果他們努力形成觀點並借助 AI 完善表達,似乎也無可厚非。

心情二:有點不舒服,難道隻有我?

逢年過節這種特定場景,尚且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日常交流,而且還是親人朋友,乃至情侶之間,就有點難評了。

另一外 Reddit 用戶,收到了男朋友發來的道歉短信,好家夥,甚至還沒刪掉暴露 AI 存在的開頭,直接複製粘貼可還行?

她表示自己平常不用 AI 聊天,這次感覺有被冒犯到,但是……難道是自己太敏感了嗎?

另外還有性別對調,男孩收到的短信是女朋友用 ChatGPT 寫的,他覺得這樣跟機器人談戀愛似的,對方卻說他這有點反應過度了。

在收到疑似媽媽用 GPT 寫短信的帖子下,也有人「小聲」表示,自己還是不太習慣這樣的做法,無論如何,親人之間還不能收到一個親手寫的短信嗎?

科技的力量開始滲透進如此細小的生活角落,讓人不禁有點頭皮發麻。

心情三:不行,絕對不行

最常見的還是憤慨的心情:用 AI 發消息?簡直太敷衍了。

又有一個 reddit 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也是跟男朋友吵架了,結果對方不僅去問 AI,還把生成的結果發過來:ChatGPT 建議我們分手。

網友:???

自己的感情問題都沒有個主意,還要去問 AI。不僅情緒不成熟,連獨立思考都做不到,更別說有效溝通了。這樣的人也不值得浪費時間。

以及,非要用 AI 能不能多少改改,一眼就能看出來,也不高明啊。

有一說一,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微信也好短信也好,都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手段。如果這樣的交流都不能勝任,還要 AI 來替筆捉刀,那怎麽表達自己的感受?經營跟對方的關係呢?

我們怕的是什麽?

各有各的道理,無論是支持的一派,還是反對的一派,都不無理由,論據也充分。總而言之,AI「代理」的溝通,還不能被完全接受。

不過,AI 生成的文字已經幾近完美了,語氣要溫暖可以溫暖,要可愛可以可愛,也不像數字人那樣,會有恐怖穀效應,我們到底在擔心害怕的是什麽呢?

其中一種可能是:我們無法判斷這中間到底有幾分「真心實意」。

歐洲學者 Eva Illouz 很早就提出,現代社會的情感表達越來越依賴技術媒介,比如短信、社交媒體。

遠距離的交流,本身就不像麵對麵那樣,可以通過表情、肢體來傳達豐富的信息。文字就是全部。

就像「春節快樂」這幾個字,我們也是通過平台給出的現成模板、自動生成的文字和卡片來完成。人際關係中的感情勞動,被一點點地「技術化」,變成一個個可以被外包的動作。

AI 的出現,不過是把這種「外包」往前又推進了一步。它不僅僅是工具,而是開始代替我們「說出」本該我們親自說出的話。「情感表達」變成了一種被設定的產出:你不需要真的感到愧疚,隻需要 prompt 一下「生成一段道歉的話」;你不必在腦海中反複構思祝詞,隻要求 AI「幫我寫一段生日祝福」。

用戶真正寫的,其實是那條 prompt,剩下的,都是 AI 來代筆。那最終那段發出去的文字所承載和表達的情感,到底有多少是出於自己的心意和感受呢?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566001729

而這些文字已經如此完美了,作為接收的一方,其實很難分辨。隻能捧著手機撓頭:好像,怎麽,感覺,有點不太對勁。

當人們對「像 AI 寫的短信」反應不一時,爭議的其實不是寫得好不好、像不像,而是——我們願不願意接受一個事實:表達感情的主體已經改變了。技術並沒有偷走我們的情感,但它確實改變了我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重塑我們對「人味」「真誠」這些詞的定義。

這和收到群發短信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你說對方毫無誠意吧,那好歹是發了;但你要說是滿滿誠意吧,好像也沒感覺到。能不能理解群發,也能理解;但是心裏有沒有不舒服,多少有一點。

其實,也許我們不是非要每句話都出自親筆,而是希望,當我讀到這句話時,能安心地相信,那確實是你想說的。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最重要的五大城市群,定了
世界上最神聖的地方之一,正被改建為豪華大型度假村
東北經濟第一城,拿什麽衝萬億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香港又一場尷尬的"國際盛事"
杠上普丁!烏克蘭又遭大空襲,川普將對俄實施"第2階段製裁"




24小時討論排行

紐約時報:中俄朝伊“軸心”想要什麽?
雪崩!北京房價進入1w時代
中方製裁日參議員石平:數典忘祖,賣祖求榮…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粗暴外交如何將潛在盟友推入中國陣營
BBC訪問韓國工人:美國突襲現代車廠引發的恐慌和混亂
令人意外!張又俠竟重提“人民戰爭”
東北大媽日本地鐵手機開大聲看閱兵 遭勸止激動反罵
紐約時報:美國議員稱中國對美國選舉的威脅日益加劇
閱兵為掩蓋驚人真相?全國公務員被要求寫觀後感
耶路撒冷公車站槍案6死 定調恐攻 槍手巴勒斯坦人
"血月見 妖孽現"?閱兵後月全食今晚登場 官媒急辟謠
獲邀到美國投資後遭大舉搜捕 韓企恐陷兩難境地
是她,向移民局舉報:現代工廠沒貢獻 我們被騙了
在美國一座期盼複興的小鎮,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麵臨考驗
除了炫技 中國人形機器人能走進生活嗎?
川普致愛潑斯坦生日賀卡內容曝光:願每天都是秘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媽,請不要再用 AI 給我發消息了

APPSO 2025-08-19 10:09:50

AI 用的多了,對於什麽是 AI 味我自有分辨。措辭、句子長短、標點符號等等。

但是如果從父母那裏收到疑似 AI 生成的消息,我還是會原地愣住——不是吧,這是咋回事?

Reddit 一位網友就是這樣,她收到媽媽發來的支持短信,希望她能扛過離婚這一關。但是她越看越覺得,有點不對……

出乎意料地是,這條帖子的評論裏大家都表示「理解」「正常」「出發點是好的」。而不是想象中的批鬥這種做法不夠「人味」。

Gemini 的產品經理看到要大呼「誰為我發聲!」

Gemini?在奧運會時做的廣告,其實也是用了同樣的思路:父親用 AI,代替女兒,給她的運動員偶像寫信。

當然了,兩件事還是有點不一樣:孩子如果想給自己的偶像寫信,那無論寫成什麽樣子都是應該鼓勵的。而父親直接替筆,還是用 AI 替筆,就很不妥。

不過,可以看得出來,現階段讓 AI 參與到和親人朋友的交流當中,觀感相當一言難盡。

心情一:無論如何,心意是好的

上麵提到的這位母親的案例,收到比較多的正麵評價:老人家或許是用了 AI,但出發點是好的,無非是要表達對女兒的支持。

類似的情況,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用 AI 寫吉祥話、祝福語。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多廠商就是以春節問候為場景,發出針對性的教程,促活用戶社群。

百度不僅可以生成祝福語,還能生成新年頭像跟賀卡。

剪映直接就拿出了新年祝福 MV,助力你成為家庭群裏的整活兒天花板。

不知道這些 AI 做出來的「物料」真正收到手時,你是什麽感受?

可能就跟收到群發短信一樣,雖然看得出是群發走流程,但大過年的,圖個吉利,心意是好的。

很多人難以理解自己的情緒,也不擅長通過文字表達。如果他們努力形成觀點並借助 AI 完善表達,似乎也無可厚非。

心情二:有點不舒服,難道隻有我?

逢年過節這種特定場景,尚且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日常交流,而且還是親人朋友,乃至情侶之間,就有點難評了。

另一外 Reddit 用戶,收到了男朋友發來的道歉短信,好家夥,甚至還沒刪掉暴露 AI 存在的開頭,直接複製粘貼可還行?

她表示自己平常不用 AI 聊天,這次感覺有被冒犯到,但是……難道是自己太敏感了嗎?

另外還有性別對調,男孩收到的短信是女朋友用 ChatGPT 寫的,他覺得這樣跟機器人談戀愛似的,對方卻說他這有點反應過度了。

在收到疑似媽媽用 GPT 寫短信的帖子下,也有人「小聲」表示,自己還是不太習慣這樣的做法,無論如何,親人之間還不能收到一個親手寫的短信嗎?

科技的力量開始滲透進如此細小的生活角落,讓人不禁有點頭皮發麻。

心情三:不行,絕對不行

最常見的還是憤慨的心情:用 AI 發消息?簡直太敷衍了。

又有一個 reddit 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也是跟男朋友吵架了,結果對方不僅去問 AI,還把生成的結果發過來:ChatGPT 建議我們分手。

網友:???

自己的感情問題都沒有個主意,還要去問 AI。不僅情緒不成熟,連獨立思考都做不到,更別說有效溝通了。這樣的人也不值得浪費時間。

以及,非要用 AI 能不能多少改改,一眼就能看出來,也不高明啊。

有一說一,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微信也好短信也好,都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手段。如果這樣的交流都不能勝任,還要 AI 來替筆捉刀,那怎麽表達自己的感受?經營跟對方的關係呢?

我們怕的是什麽?

各有各的道理,無論是支持的一派,還是反對的一派,都不無理由,論據也充分。總而言之,AI「代理」的溝通,還不能被完全接受。

不過,AI 生成的文字已經幾近完美了,語氣要溫暖可以溫暖,要可愛可以可愛,也不像數字人那樣,會有恐怖穀效應,我們到底在擔心害怕的是什麽呢?

其中一種可能是:我們無法判斷這中間到底有幾分「真心實意」。

歐洲學者 Eva Illouz 很早就提出,現代社會的情感表達越來越依賴技術媒介,比如短信、社交媒體。

遠距離的交流,本身就不像麵對麵那樣,可以通過表情、肢體來傳達豐富的信息。文字就是全部。

就像「春節快樂」這幾個字,我們也是通過平台給出的現成模板、自動生成的文字和卡片來完成。人際關係中的感情勞動,被一點點地「技術化」,變成一個個可以被外包的動作。

AI 的出現,不過是把這種「外包」往前又推進了一步。它不僅僅是工具,而是開始代替我們「說出」本該我們親自說出的話。「情感表達」變成了一種被設定的產出:你不需要真的感到愧疚,隻需要 prompt 一下「生成一段道歉的話」;你不必在腦海中反複構思祝詞,隻要求 AI「幫我寫一段生日祝福」。

用戶真正寫的,其實是那條 prompt,剩下的,都是 AI 來代筆。那最終那段發出去的文字所承載和表達的情感,到底有多少是出於自己的心意和感受呢?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566001729

而這些文字已經如此完美了,作為接收的一方,其實很難分辨。隻能捧著手機撓頭:好像,怎麽,感覺,有點不太對勁。

當人們對「像 AI 寫的短信」反應不一時,爭議的其實不是寫得好不好、像不像,而是——我們願不願意接受一個事實:表達感情的主體已經改變了。技術並沒有偷走我們的情感,但它確實改變了我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重塑我們對「人味」「真誠」這些詞的定義。

這和收到群發短信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你說對方毫無誠意吧,那好歹是發了;但你要說是滿滿誠意吧,好像也沒感覺到。能不能理解群發,也能理解;但是心裏有沒有不舒服,多少有一點。

其實,也許我們不是非要每句話都出自親筆,而是希望,當我讀到這句話時,能安心地相信,那確實是你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