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三點,巴黎郊外的錄音棚裏還亮著燈。
鞏俐坐在調音台前,頭發有些淩亂,眼睛布滿血絲。她正陪著71歲的丈夫讓-米歇爾·雅爾調試電子交響樂,已經連續30個夜晚了。樂手們私下戲稱她是“人肉節拍器”,但沒人敢當麵這麽說。
這個畫麵要是被國內的粉絲看到,怕是要心疼死。堂堂國際影後,怎麽成了錄音棚裏的陪夜人?
可鞏俐似乎樂在其中。
聽說有人問她“下嫁”的事,鞏俐當時就不客氣了:“婚姻又不是慈善拍賣會。”這話說得,挺狠。
說起來他們認識的過程倒是挺有意思。巴黎一家破舊的二手唱片店,雅爾拿著老古董黑膠唱片機放《紅高粱》配樂改編的電子樂。就那麽個破地方,音響效果還不咋地,但鞏俐居然聽進去了。
也許有些緣分就是這樣吧。門當戶對什麽的,誰說了算?
他們家的生活模式挺有趣。每周三鞏俐下廚做東北亂燉,雅爾擺盤配爵士樂。聽起來文藝,實際上就是過日子嘛。
不過有次挺尷尬,土豆給燉糊了,整個廚房都是焦味。換別的男人可能要翻臉,雅爾倒好,把這聲音錄下來做成電子樂,還起名《鞏俐的廚房狂想曲》。
行吧,藝術家的腦回路確實不太一樣。
文化衝突這事兒,每對跨國夫妻都得麵對。婆婆嫌棄鞏俐天天吃大蒜,味兒太衝。鞏俐也不含糊,第二天直接帶山東糖蒜過去,手把手教全家人蒜泥配奶酪的吃法。
為了融入雅爾的朋友圈,她還專門學品酒。不過鞏俐有個堅持,汝拉黃酒她學會了品,但非要用中式茶盅喝。
“文化融合又不是要把自己給消滅了。”
這話說得在理。後來雅爾受了影響,接受采訪時開口就是“咱們山東人”,法國記者都聽懵了。
2020年那陣子,疫情搞得《奪冠》宣傳都受阻,鞏俐心情不太好。雅爾琢磨著怎麽哄老婆開心,居然偷偷聯係威尼斯雙年展的人,把女排訓練時的聲音做成裝置藝術,在展覽裏循環播放。
意大利媒體說這是“硬核秀恩愛”。不過話說回來,能把體育訓練聲做成藝術展,這腦洞也是夠大的。
而鞏俐呢,為了支持老公的電子交響樂,那30個淩晨三點都陪著熬。樂手們背地裏叫她“人肉節拍器”,聽著不太好聽,但她好像不在乎。
或許愛情就是這樣,你需要的時候我在,哪怕熬夜傷身體。
有次深夜兩人聊天,雅爾調侃:“我出生那會兒你還在吃奶呢。”鞏俐不甘示弱:“可你現在還得管我叫老師。”
年齡差在他們這兒,好像就是個笑話。鞏俐幫著整理雅爾60年代的演出資料,雅爾教她用合成器給《西遊記》配樂。專業上能互補,年齡焦慮什麽的自然就沒了。
不過外人看著還是覺得奇怪。
拍賣會上發生過一件事。雅爾想給鞏俐買條古董項鏈,鞏俐直接自己刷卡買了:“談戀愛又不是欠債。”
她跟雅爾財務分開管,但兩人會一起資助雲南山區小學的音樂教室。這種“各出一半”的做法,後來還被不少人學了去。
有錢各花各的,做公益一起出,倒也說得通。
2022年雅爾心髒出了問題,要動手術。鞏俐直接推掉《阿凡達3》的戲,這損失可不小。她偷偷跟醫生學怎麽操作ECMO設備,每天給老公讀《紅樓夢》法文版。
後來護士都受不了了,說病人心率老是飆高。原來是鞏俐的聲音太有穿透力。
康複後雅爾在推特上寫:“比起影後鞏俐,我更喜歡我的私人護士小鞏。”
生死關頭,什麽光環標簽都不重要了。
網絡時代,鞏俐死活不開ins,但允許雅爾發她練太極的模糊背影。有次直播時意外拍到鞏俐敷麵膜罵人,雅爾趕緊關鏡頭,解釋說:“我老婆覺得觀眾該看藝術,不是看她臉上的皺紋。”
這種“半公開”的模式,被媒體說成是“名人關係新玩法”。其實就是想保留點私人空間罷了。
聽說他們商量好了,90%的財產以後捐給環保組織,連骨灰盒都要用可降解材料。鞏俐還跟記者開玩笑:“他變電子樂,我變電影膠片。”
戛納那個下午,鞏俐光腳在沙灘上撿貝殼。法國媒體拍到她腰間的贅肉和剝落的指甲油,她毫不在意。海風吹亂了頭發,她說這是“嫁給音樂家的後遺症”。
陽光還在,海浪還在。
有些關係,本來就不需要所有人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