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空軍“颶風獵人”從颱風內部拍攝到的颱風眼畫麵。臉書/NOAA Hurricane Hunters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總署(NOAA)通報,由於今年大西洋生成的第一個颶風“艾琳”(Erin)快速從一級暴風增長至五級颶風,特別委派美國空軍“颶風獵人”於上週飛入“艾琳”內部蒐集資料。
“颶風獵人”不但成功達成任務,更拍到了從颱風內部仰望颱風眼的真實畫麵。
“颶風獵人”將視頻分享在社群平台,這支沒有暴力、血腥、情色、引戰議題的視頻,竟然獲得大批網友按讚分享,成為少見的科普夯片。
在視頻中,當飛機飛入颱風內部,除了視線模糊並可聽到狂暴的風聲外,幾乎看不見其他畫麵;不過,當飛機飛入颱風眼,畫麵立刻變成清爽明亮,上空的颱風眼更是絕美,在濃厚的颱風暴雲中,看著清澈寧靜的颱風眼,頓生敬畏之心。
此外,“颶風獵人”並拍攝到了颱風眼內壯觀的“體育場效應”(stadium effect),蒐集到的相關數據,都可作為改進氣象研究與防災的用途。
根據美國氣象專業單位的說明,“體育場效應”是指,颱風或是颶風的雲層從表麵向外凸出,,風眼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開放式的圓頂,仿佛是個體育場。

美國空軍的“颶風獵人”。臉書NOAA Hurricane Hunters
同場加映:颱風(Typhoon )與颶風(Hurricane)的差別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報導,颱風與颶風都是熱帶風暴,隻是在不同地方,以不同的名字命名。
生成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中部和東北太平洋的熱帶風暴,就被稱為“颶風”。
至於台灣人孰悉的“颱風”,則是發源於西太平洋的熱帶風暴。

從國際衛星太空站拍下的“體育場效應”。wiki/stadium effect

美國空軍“颶風獵人”從颱風內部拍攝到的颱風眼畫麵。臉書/NOAA Hurricane H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