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馬鈴薯害糖尿病?研究曝:每周吃3份薯條"風險暴增20%"

馬鈴薯害糖尿病?研究曝:每周吃3份薯條"風險暴增20%"

文章來源: ettoday 於 2025-08-17 01:16:2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 研究顯示常吃薯條恐怕增加第2型糖尿病風險。

最新醫學研究揭露,每周食用薯條3次將使第2型糖尿病風險暴增20%,但同樣份量的馬鈴薯以水煮、烘烤或做成馬鈴薯泥等方式,卻不會造成顯著健康威脅。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共同進行,已於8月6日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

科學新聞網《SciTechDaily》報導,研究團隊追蹤逾20萬5千名美國醫療專業人士長達40年,收集從1984年至2021年的飲食數據。所有受試者在研究開始時均無糖尿病、心髒病或癌症病史,每4年填寫一次詳細的飲食問卷,追蹤期間共有2萬2299人確診第2型糖尿病。

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每周攝取3份馬鈴薯與糖尿病風險增加5%相關,不論烹調方式。但若將範圍縮小至僅有薯條,風險則飆升至20%,相同份量的水煮、烘烤或馬鈴薯泥則未出現有意義的風險增加。

研究指出,若以全穀物取代每周3份馬鈴薯攝取量,糖尿病風險可降低8%;若完全取代薯條,風險降幅更高達19%。但以白米取代任何形式的馬鈴薯,反而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至於薯條為何特別危險,報導提到,馬鈴薯本身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鎂等有益營養素,但高澱粉含量使其具備高升糖指數特性。且薯條經過高溫油炸處理,不僅破壞部分營養素,更可能產生有害化合物,加劇對血糖調節的負麵影響。

盡管這是觀察性研究,無法完全確立因果關係,且受試者多為歐洲血統的醫療專業人士,研究結果可能無法完全適用於其他族群,但研究團隊強調,「我們的發現突顯了馬鈴薯攝取與第2型糖尿病風險的關聯取決於特定的替代食物選擇。」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哈裏斯一席話炸裂拜登圈子:暴露出她是多麽淺薄
無印良品閉店潮,金城武也救不了
對話西貝前後廚員工:究竟用沒用預製菜?
美團悄悄上線了生活Agent,懶人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OpenAI與英偉達醞釀英國大手筆投資,預謀這件事




24小時討論排行

柯克遇刺案嫌犯父為警官 雙親象黨 曾扮川普過萬聖
特朗普:柯克槍擊案嫌疑人已被拘捕 希望他被判死刑
殺害查理·柯克槍手的“狙擊點位”被曝光,疑有槍手痕跡
印度欲彎道超車中國 搶先祭出“核動力航母”計劃
遭美拘留韓國工人返國親人淚迎 民團諷“不是朋友嗎”
吳京形象塌房了遭群嘲:可笑的“爹味老登”太自戀
解放軍曾用電磁武器融化印軍?美國議員語出驚人
人民日報整理采訪內容成文署名“詹姆斯”引爆美輿論
外國“水果貴族”,集體淪為中國土特產
重慶女生與博士老公比利時擺攤賣麵 日入一千歐元
韓海警為救中國老人殉職 李在明向其授勳 中使館哀悼
柯克被殺 陰謀論再度四起 這事兒和以色列有關?
柯克槍擊案嫌犯:從四年總統獎學金優等生到槍手
萬斯長文悼好友柯克 將用空軍二號運送靈柩回原居地
“有些人被槍殺”正常?說完,他被槍殺
華府對內塔尼亞胡不滿加劇:一有進展 他就會搞砸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馬鈴薯害糖尿病?研究曝:每周吃3份薯條"風險暴增20%"

ettoday 2025-08-17 01:16:26


▲ 研究顯示常吃薯條恐怕增加第2型糖尿病風險。

最新醫學研究揭露,每周食用薯條3次將使第2型糖尿病風險暴增20%,但同樣份量的馬鈴薯以水煮、烘烤或做成馬鈴薯泥等方式,卻不會造成顯著健康威脅。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共同進行,已於8月6日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

科學新聞網《SciTechDaily》報導,研究團隊追蹤逾20萬5千名美國醫療專業人士長達40年,收集從1984年至2021年的飲食數據。所有受試者在研究開始時均無糖尿病、心髒病或癌症病史,每4年填寫一次詳細的飲食問卷,追蹤期間共有2萬2299人確診第2型糖尿病。

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每周攝取3份馬鈴薯與糖尿病風險增加5%相關,不論烹調方式。但若將範圍縮小至僅有薯條,風險則飆升至20%,相同份量的水煮、烘烤或馬鈴薯泥則未出現有意義的風險增加。

研究指出,若以全穀物取代每周3份馬鈴薯攝取量,糖尿病風險可降低8%;若完全取代薯條,風險降幅更高達19%。但以白米取代任何形式的馬鈴薯,反而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至於薯條為何特別危險,報導提到,馬鈴薯本身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鎂等有益營養素,但高澱粉含量使其具備高升糖指數特性。且薯條經過高溫油炸處理,不僅破壞部分營養素,更可能產生有害化合物,加劇對血糖調節的負麵影響。

盡管這是觀察性研究,無法完全確立因果關係,且受試者多為歐洲血統的醫療專業人士,研究結果可能無法完全適用於其他族群,但研究團隊強調,「我們的發現突顯了馬鈴薯攝取與第2型糖尿病風險的關聯取決於特定的替代食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