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九月一號起強製實行社保新規,所有用人單位都必須為職工繳納社保。在經濟下行,失業率高起,民企紛紛倒閉,外資撤離的當下,一刀切的強製實行全民社保是否會引發更大災難,威脅小微個體工商戶的生存,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而更遭網民抨擊的是獨具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養老金雙軌製。
廣州大唐村短期勞動力市場附近的街道 2025 6 27 REUTERS - David Kirton
網友@小刀基發帖說:知道為什麽年輕人都不願意交社保嗎? 每個人交1500養別人的父母;而自己父母在老家領128元一個月!我直接給我父母1500不是更好嗎!
網友@豆角發帖說:究竟是謀福利還是補窟窿就看他有沒有第二步,如果單看這一條新規,那他就是個稅。施行全民社保,很多公司都會降薪,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即便如此很多小企業也活不下去,失業的打工人呢?他們為了爭取活下來的企業崗位就會更不要命的加班內卷,雪上加霜。所以,如果是為群眾謀福利,就必須有組合拳。
網友@劉焜發帖說:中小企業這些年已經是關閉高峰了,中小企業本身創造了最多的就業,其中小微企業創造了 2.9 億左右就業機會,通過北大國發院調查,小微經營者多以“糊口型”為主。樣本中將近一半(48%-49%)小微經營者的季度收入低於2.5萬元,這是一個相當低的數字。大約四成小微經營者並不盈利,其中有兩成小微經營者淨利潤為負,另外兩成勉強維持盈虧平衡。樣本中的小微企業現金流維持時長平均約為2.9個月。然而,這一數字背後隱藏著許多企業的脆弱。有31%的企業現金流維持不到一個月,這意味著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這些企業麵臨破產風險。
網友@jessyshen發帖說:9月1號全國強製社保看上去是為民祈福,其實這個政策不行,因為“雙軌製”, 中國社保繳納比例奇高,是美國的兩倍,加拿大的2.5倍,社保公積金加起來,是工資的50%,這個製度是為體製內高福利預設的,靠財政養的當然希望越多越好,不合理的政策,還要全國強製推廣,隻會加劇不合理。
網友@三票先生發帖說:社保虧空玩不轉了,斷繳的人越來越多,中共急了,最高法說9月1日起企業必須給員工足額繳社保,基數又那麽高,企業唯一的辦法就是降工資,這樣企業的負擔才不會沉重。降工資,民眾收入下降,越發不敢消費,經濟越走越死!企業死了,也就徹底斷繳了,然後就是斷供的跳樓的越來越多。中共已經顧不上那麽多了,先搶了再說,等不得母雞下蛋了,殺雞取卵,盡顯王朝末日敗相。
網友@Leva發帖說: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全國完整繳納“五險”的人數最多有2.46億人;交齊“五險一金”的,最多隻有1.71億人。反過來說,全國7.34億勞動力中,至少有4.88億人沒有完整的社保,占比超過66%。當然,如果不算8000萬體製內人員,體製外勞動力擁有完整社保的比例也就是四分之一。也就是說,體製外的6.54億勞動力中,近四分之三都沒有完整的五險。改革開放四十年,GDP全球第二,最後以“中央過緊日子、老百姓過苦日子”告終。
網友@作家崔成浩發帖說:比較東亞四地不難發現,有的養老保險是福利,有的養老保險是隱形稅。大陸工薪階層月社保支出,占收入比例竟然高達40%以上(含企業繳納部分),而台灣最高是8.5%,日本是9.15%,韓國是9%。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日韓台的繳納比例,大陸人民的工資還可以增長至少30%。如果人民勤勞而不能致富,那麽這個社會一定有寄生蟲。
網友@豬小壕發帖說:所謂“社保新政”之所以引發熱議,就是在不降低繳費率、不改革繳費基數的前提下鞏固擴大繳費麵,為了保退休金發放而犧牲企業和工作者利益,無異於殺雞取卵。中央一再強調政策取向一致性,一再要求謹慎出台限製性政策。這個所謂新政橫空出世,真可謂病急亂投醫了——它不會收上來想收的錢,隻會惡化大眾的預期。
網友@Rainier發帖說:雙軌製是88,89年動亂的根本原因。 在80年代,雙軌製幾乎存在於所有領域,最後的結果就是社會發生革命,把在明處的經濟雙軌製給衝破了。 而在很多非市場化的領域,雙軌製悄悄保留下來了。現在在經濟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強推社保稅,而在分配端繼續保持著雙軌製。如果政府不主動改變,那麽隻能由社會動蕩倒逼改革。社會力量不可能硬來,土地稅取消也是因為豐城的農民活埋了鄉幹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句話是千古真理。
網友@亞洲金融 Asia Finance發帖說:為何台灣模式是大陸政治改革的唯一選擇?早些年,台灣普通人為何關心年金改革?因為這和退休金直接掛鉤!一邊是收入不高的台灣農民,辛苦一輩子卻拿不到多少退休金;另一邊是台灣的軍公教“群體(軍人、公務員、教師),不僅退休金優厚,還能享受18%的高額存款利率。2014年開始,台灣的年金基金開始“入不敷出”,被預測10年內可能破產。這種情形與目前大陸局勢一樣。這意味著什麽?一旦破產,台灣人的退休生活全要泡湯!於是,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動年金改革這塊“奶酪”,真的太難了。蔡英文在2016年上任後,挑起了這個燙手山芋,走上了一條充滿血雨腥風的改革之路。台灣的軍公教群體,是台灣社會最有“分量”的人。他們大多是國民黨的鐵杆支持者,享受了幾十年的優厚待遇。蔡英文的改革,直指他們的“特權”:取消18%高存款利率:什麽意思?退休金存銀行,照樣能拿到18%的收益,這簡直是“旱澇保收”。延遲退休年齡到65歲。降低所得替代率:退休後的工資比例下降,意味著錢少了。奪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改革一動,就是在和整個群體“開戰”所以改革方案一出,立刻引發軒然大波。2017年9月,台灣15萬軍公教人員直接走上台北街頭!這是蔡英文任內最大規模的抗議遊行。麵對鋪天蓋地的抗議,蔡沒有退縮,反而公開放話:“改革是為了台灣下一代!”
最終,經過兩年多的拉鋸戰,改革方案在2018年和2019年完成立法:改革之後,台灣的年金基金不再麵臨破產危機,社保體係更加公平,普通人退休生活也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