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與習近平2019年於大阪G20高峰會見麵。
美國智庫專家投書《時代》雜誌指出,美中最近表現得一團和氣,但很可能隻是短暫現象,因為目前這麽做,符合雙方共同的短期利益,一旦北京「好運耗盡」或過度施壓,華府就會重新轉趨強硬立場。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16日撰文指出,美中是爭奪21世紀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對手,川普第2任期初期,也對北京祭出高達145%的懲罰性關稅,不過近4個月來卻「竭盡全力對北京表示友善」。

兩國5月在日內瓦達成90天貿易戰停火協議,並且持續延期至今,白宮還讚揚北京在談判中展現出「合作與靈活」態度。此外,川普政府未如法律要求封殺TikTok,盡管起初下達禁令,如今又允許輝達(Nvidia)與超微(AMD)等美企繼續對中銷售先進晶片。

▲美中目前關係看似和睦,但僅是因為符合短期利益

甘思德分析,華府態度發夾彎源於3大因素。首先是北京成功反製華府施壓,透過稀土出口管製等手段,報複川普的高額關稅與技術出口管製,成功推動「川普總是退縮」(TACO)的模式。
其次,美中領袖都希望提振國內經濟信心,習近平麵臨產能過剩、削價競爭與內卷(involution)的過度競爭壓力,持續傷害本土企業。盡管美國經濟狀況好轉,各地選民卻仍擔憂通膨、預算赤字、流失出口市場、潛在經濟衰退。

最後關鍵則是雙方都希望在今年秋天促成「川習會」。川普期望達成「促進國內商機、阻止芬太尼泛濫」的政治成果,習近平則一直表現得欲擒故縱,並且私下要求詳細規畫會談。


▲甘思德推測,美國對中態度,最終仍將轉為強硬。

甘思德指出,美中現在看似一團和氣,但不可能持續太久,目前保持冷靜,隻是因為這符合2國短期利益。雙方都不認為彼此能夠建立合作關係,也不願意采取重大行動,互相提供戰略保證。
在某種程度上,北京可能耗盡好運,若在談判中讓步不夠多或者過度施壓,恐怕引發川普激烈反彈,美國對北京的溫和態度也會隨之轉為強硬。
不過,由於川普政策的不可預測性,任何對於美國政策或策略的評估都存在風險,不隻是北京,各國、企業與市場都應為下一輪升級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