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輟學的00後,正在紮堆改變世界

輟學的00後,正在紮堆改變世界

文章來源: 虎嗅APP 於 2025-08-16 23:07:2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虎嗅注:在轟轟烈烈的生成式AI浪潮下,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給這場浪潮標注不一樣的注腳,他們就是——00後。在這群年輕人身上,聚集了一堆令人意外的標簽:天才、輟學、創業……當沒人知道AI原生的世界是什麽樣時,沒有包袱的年輕人,將擁有更多機會,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在這裏關注這波年輕人的原因。

這裏,我們深度交流了四位00後創始人,他們分別是:共績科技CEO付智;極群科技創始人陳春宇;語核科技CTO池光耀以及skyris創始人張宇諾。試圖從他們身上,看到新一代年輕創業者的畫像。

2022年11月30日,美國矽穀。

一個叫做ChatGPT的產品,順著光纖,爬過太平洋,把全球震得耳鳴。

這一刻,成了許多創業者的“Aha moment”(頓悟時刻),甚至改變了許多年輕人的人生走向。

“這不就是我畢生苦苦追尋的那個東西嗎?”

00後的池光耀眼睛亮了——他說一直希望能有這麽一種技術,能滿足人類種種需求,現在AI(大語言模型)讓這個願望有了實現的可能。

對於“GPT-3.5開口說話了”這件事,剛在清華大學上大二的陳春宇是從自己在OpenAI的學長朋友圈中提前得知的——那條朋友圈是這麽寫的:“遲到地宣傳一下我組的小工作:一個基於gpt3.5的用rl(強化學習)訓的對話機器人,歡迎大家體驗。”

陳春宇點了鏈接進去,“真牛。”

與池光耀和陳春宇不同,付智並沒有第一時間使用ChatGPT,彼時,正在清華大學讀博的他,正在做一個算力共享的社區,這起源於他自己的科研需求。但ChatGPT為代表的Scaling Law路線演繹的以算力為主角的暴力美學,讓付智共享平台裏的算力需求呈現了爆發式增長,這種引爆,不可忽視,甚至讓他看到了商機。

但與ChatGPT的發源地——矽穀,距離最近的張宇諾,卻成了這場衝擊波下的“漏網之魚”。但在2年後,這場AI衝擊波帶來的AI陪伴硬件的發展,點亮了張宇諾的神經。

“一個人一段時間,隻能做好一件事。”

康奈爾大學的一間辦公室,當張宇諾將輟學創業的想法告訴自己的教授,教授如是說。

在2023年-2024年,這個技術的“奇點”時刻,這四位身處於地球不同地方的年輕人,都做了同樣的決定——離開象牙塔,投身創業。

他們成為了這場技術浪潮下,極具代表性的縮影——這是與上一波AI浪潮不一樣的現象,年輕創業者正在走上舞台。

ChatGPT發布——創業火苗被點燃的時刻

早在6年前,OpenAI的GPT-2模型權重和訓練方法剛剛公開——這是ChatGPT,也就是GPT3.5的前身,那時,池光耀就開始在自家臥室裏嚐試微調,但即使窮盡了當時能用的所有資源,他還是發現不論是GPT-2還是GPT-3,都離他想要的效果太遠了。直到GPT-3.5“開口說話”。

於是,為了讓更多人用到這個產品,池光耀便開始免費共享賬號,但國內IP禁用的這關把他卡住了。

一籌莫展時,2023年3月,GPT開放了API。

“這個時刻應該被銘記”,他說,這意味著他終於可以自由地將想象中的產品變為現實。

那一夜,池光耀連軸奮戰,將一個想法快速落地。第二天,一款麵向小白用戶的GPT客戶端原型誕生了,它能自動優化用戶輸入的prompt(用戶發給AI的話),將AI的使用門檻降到了極致。

這種興奮,給池光耀吸引來了另一位創業者——95後的翟星吉——池光耀如今的創業夥伴。

翟星吉刷Github上的熱門項目,在這個熱門榜上找到了其中一個項目創建者池光耀,迅速加了微信,聊完一拍即合。

池光耀還記得,初次見麵他們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旁邊的貝葉書店,一直聊到關門。從有趣的AI產品聊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兩人決定先做一款產品試水,也磨合彼此的節奏。這款產品後來登上了孵化器——奇績創壇(虎嗅注:奇績創壇前身是YC中國,由陸奇博士,前百度總裁兼COO、微軟執行副總裁、雅虎執行副總裁,於2018年創立)的Demo Day,並成功獲得投資,這便是如今語核科技的雛形。

語核科技團隊招聘,右一為池光耀,中間為翟星吉 圖片由翟星吉提供

2023年,盡管矽穀的三位00後已經發布了AI原生的編程產品——Cursor,極大降低了編程的使用門檻,重新定義了未來軟件開發流程的樣子。但大多數創業者還處於混沌懵懂的狀態,大家還在摸索AI落地的方向。如果我們回溯大部分那個時候成立的公司,可能已經經曆了好幾輪的產品轉型,全然不是現在呈現的樣子。

大多數的資金流向還是一些模型公司。根據第三方分析機構Dealroom的報告,2023年全球AI投資的金額為680億美元。這個數量較2022年甚至略有下降。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但所有人都在摸索。

數據來源:Dealroom

這其中,就有付智。當時他還在和團隊一起打磨他們的產品——一款閑時算力共享平台。這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有人用共享算力尋找外星人。但付智想做的,是提供彈性、穩定、便宜的算力,過去從未有公司跑通過這樣的商業模式。

2023年,付智將共享算力平台發到了B站,一時間,引來了7000-8000注冊用戶,他們在人工智能圈開始小有名氣,他們甚至開始服務客戶。當需求和市場被驗證可行,第二年,付智決定休學創業。

事實證明,付智踩中了一個新的時點。2024年是AI Agent爆發的前夜,人工智能的投資迅速翻倍,達到了1100億美元,一些今天看來火爆的AI Agent賽道,在那個時候稍稍冒頭,AI應用上的投入開始追上並超過了AI模型——這意味著在AI推理端的需求將會暴漲,這是彈性算力的潛在市場。

2024年1月,全球最大科技展——美國電子消費展CES,在拉斯維加斯開幕,AI陪伴玩具成為了最吸睛的對象之一。張宇諾興奮地買了票。彼時,他的創業項目——外賣無人機,陷入了漫長的“場景荒”,苦於找不到PMF,張宇諾決定到展會上找找靈感。

他說看到的AI陪伴玩具,“都挺呆的”——或許可以做一個不那麽“呆”的AI陪伴機器人。回去之後,張宇諾買了一張飛往深圳的機票。

中美之間的航線,成了陳春宇與張宇諾,兩位年輕人之間的人生交匯。

就在張宇諾躊躇滿誌,準備回到深圳創業時,陳春宇正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他要做一款AI原生的聊天軟件,但這個軟件是什麽樣?他還不知道,正如麵對未知的美國生活。

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麽樣,但每個人都在盡力描繪未來。

“我得先跳到海裏,才能弄明白。”陳春宇說。

先解決“聽不懂”的問題,再解決“活下去”

“如果你認為,聊天機器人將是未來,就應該直接做一款聊天軟件。”

陸奇的話點醒了陳春宇,在朋友的引薦下,陳春宇見到了這位奇績創壇的創始人,在聽完陳春宇的創業想法後,這位經曆了PC、移動互聯網繁榮的創業導師說了這樣一番話。所有人都清楚,這一波AI正在對舊有的範式發起挑戰,直接擊穿。

隻是未來到底是什麽樣?年輕人沒有參考,隻能自己蹚這條路。

“或許你可以和Eric Yuan聊聊。”陸奇建議。

Eric Yuan是Zoom的創始人,陳春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選擇飛到矽穀。一張單程機票,對美國一無所知。

陳春宇激動昂揚地講完了自己的創業想法後,他說,Eric似乎沒有聽懂。事實上,“聽不懂”是陳春宇遇到最多的反饋,但陳春宇卻決定在美國留下來了。

為了省錢,剛到美國的陳春宇睡過地板,到斯坦福大學的同學宿舍裏蹭住,還到活動蹭吃的,過了一年漂泊的生活。後來,他遇到了一位投資人,這個人告訴陳春宇,自己有一個房子,可以讓陳春宇住,居無定所的美利堅日子才宣告結束。

一款AI原生的聊天軟件是什麽樣?誰也不知道,沒有前輩可供參考,也沒有人幫陳春宇指明未來。

陳春宇寫的兩麵牆對於張小龍微信公開課的思考和批注 圖片由陳春宇本人提供

為了想清楚這件事,陳春宇把張小龍所有的微信公開課聽了一遍,在房間裏,他把自己關於這7場微信公開課的筆記手寫下來,貼了滿滿兩麵牆,每天他都會在兩麵牆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裏寫寫畫畫,試圖從這位“微信之父”的公開演講中讀取出指向未來可能。

他把自己的思考寫在了自己的公司——極群科技的公眾號上,一款更好的通訊工具,或許AI可以更進一步服務好用戶的核心需求:

從無序的信息轟炸,到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從割裂的功能體驗,到流暢的對話式交互;從被動的工具使用,到主動的場景理解;從封閉的數據孤島,到開放的價值網絡。

好消息是,陳春宇的公司拿到了新的一筆融資,這段時間是他們最忙的時候,產品將在下半年上線,他們在緊鑼密鼓調試。

因為未知,“聽不懂”這事兒,對年輕的創業者而言,是常態。“即便到現在,多數投資人仍然認為他們是在投人。”陳春宇的朋友,清華大學的付智說。

為了解決彈性算力調度,他們從頭重構了三遍算法框架,為了解決設備低門檻接入問題,他們迭代了80多次產品,花了1年多時間,實現了94%的用戶可以成功接入他們的客戶端,實現實時共享。

共績算力所做的事,可以理解為一種“算力滴滴”的模式,幫助開發者、科研人員、科研機構、AI公司等解決臨時波動的算力需求。他們利用全國各地分散的閑時電腦,為用戶提供彈性算力服務,難點在於保證穩定性和便捷接入。

共績科技團建,中間為付智 圖片由付智本人提供

這件事情的核心在於需要調度全社會的閑時算力,為AI提供生產級別的服務。過去並非沒有過這樣的模式,但都無法解決穩定性和不掉線的問題,一旦別人自己上線了,他共享給你的算力就不能用了。

當這套產品商業化轉起來之後,付智他們已經承接了青海、河北省的算力調度平台。實現了50%的毛利率以及上半年2000多萬元的收入,如今他已經不需要讓投資人聽懂了,“我選擇用數據說話。”

當然,有時候,不光是投資人聽不懂,連員工也不相信——比如一款能飛的AI陪伴硬件。

在張宇諾的想象中,陪伴是建立關係,建立關係的關鍵在於隨叫隨到,隨時都在,隻有飛,可以無視地形和障礙物。

這話聽著像瘋話,他曾經招了一個技術工程師,工程師告訴這位年輕人,這事行不通。

“如果我搞出來的話,我就把你們都裁了。”兩回試錯後,張宇諾捧著飛行機器人 Demo 讓工程師卷了鋪蓋。

不過,擺在這些剛從象牙塔直接出來創業的年輕人麵前,解決“聽不懂”的問題遠不是終點,更多的考驗在於商業化,有時候,需要犧牲一些理想。

對於在“AI平權“這件事上有理想主義的池光耀,這是個挺難受的事。

池光耀和翟星吉的第一款產品——CopyAsk入選了奇績論壇,並拿到了奇績論壇的投資。但在商業化付費上,池光耀說,他們失敗了。

在那個ChatGPT問一次可能就要花幾毛錢的年代,池光耀把產品的免費次數設置到了40次/天。池光耀的初心很簡單,他希望能夠讓盡可能多的人用上AI,並用AI來解決自己的需求,省下寶貴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事實證明,池光耀的理想主義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因為過高的免費次數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用戶需求,產品的付費率隻有0.91%,產品總營收不過10萬元。

2023年7月22日,他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免費轉向付費,高頻使用的用戶可以購買白銀會員,9.9元/月。

他甚至在語核科技的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署名文章,文章中說,解釋了他們為了讓公司活下去,選擇付費的方式,但文中專門加了一句,不建議衝動消費購買會員,同時也不支持自動續訂的功能。

但同樣,也有數十萬用戶因為產品幾乎免費開放了所有功能,而成為了活躍用戶,養成了用AI解決問題的習慣。

當池光耀回憶這段經曆時,他並不後悔當時的決定,“想到數十萬人每天能用我們的產品省下幾十分鍾到幾個小時,我能確信我們走在實現理想的路上,為這個世界帶來價值”。

但畢竟,語核依舊是一家企業,需要現金流來存活,他需要把 “活下去” 三個字刻在腦門上。

半年後,語核科技從C端轉向B端,同時伴隨著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胡睿的加入,商業化路線也逐漸清晰。目前語核選擇做的是開箱即用的Agent數字員工,幫助企業解決核心流程中的阻塞點,完成企業售前階段的客戶需求解讀、解決方案製作、標書製作、產品問題答疑、報價單生成等工作。

年輕的連續創業者

盡管這些年輕人都不到30歲,但這一次創業對他們而言,都不是第一次。每個人在此之前,都或多或少有創業經曆。

“世界上最牛的人親自和你聊!”

在紐約的一間公寓,張宇諾看著電腦中的郵件激動得發抖,那封來自矽穀最大孵化器——YC的麵試郵件躍入他的視線,郵件通知他:項目通過了麵試,YC的CEO Carry Tan會親自和他聊。

這是張宇諾的第三次創業。

第一段創業,他19歲,彼時的張宇諾在蘇州開始二手電動摩托車平台的生意,一個月穩定收入在10萬元。但當這個生意進入穩定增長階段時,張宇諾覺得“無聊了”,“每次我特別舒服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會跟我說,你的夢想是倒賣二手電動摩托車嗎?”答案當然不是。

第二段創業,是2021年。那個時候,蔚來汽車推出了換電模式,張宇諾立刻想,是不是可以把這種換電模式放到電動自行車上,做一個電動自行車的換電站。這場創業也給他帶來了收入,但這仍然是一個拚運營和資本的商業模式,張宇諾決定把這個項目交給自己的合作夥伴,回到英國讀本科了。

第三段創業,便是研究生時期,張宇諾來到了美國康奈爾大學。選擇美國的原因很簡單,“最好的創業項目都在美國,所以我來了。”所以讀書也是為了創業。

這段創業,他和合作夥伴決定,把無人機和換電相結合,做一個換電的無人機項目,針對的場景就是外賣。

美國外賣配送效率很低,但無人機配送,可以將這個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無人機換電怎麽解決?他們直接做了個車載無人機基站,這樣司機隻需要去一家餐廳,把餐放到車頂的無人機基站,無人機就會自己送到訂餐用戶家,然後司機再直接開到下一個餐廳,這樣外賣的效率大大提高。這個項目後來讓張宇諾他們拿到了YC的麵試,就是本章開頭的場景。

“我曾以為YC會非常迷戀技術,但Garry問的問題卻是‘用戶為什麽需要你這個產品?’‘你靠什麽賺錢?’。”張宇諾才意識到,PMF(產品/市場契合度),是比技術更重要的東西。

這場無人機外賣的創業,因為忽略了美國對空域管製的嚴格規定最終折戟。

就在張宇諾準備在蘇州做他的電動車換電平台時,2021年,除了蔚來推出換電模式,低代碼開發也在科技商業圈流行開。

付智跟幾個同學做了一家叫做雨獺科技的低代碼遊戲引擎公司,幾個學生用PPT就融了近千萬元。當時一幫學生們認為,隻要創造遊戲的門檻足夠低,就會有很多人來創造遊戲。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遊戲真正的門檻不是代碼,而是創意,中國年輕人基本沒時間做創意,也不會有那麽多人做遊戲。

陳春宇的第一次創業,是參加清華的“校長杯”比賽,他參與的項目是一款遊戲,現場投資人說,其他項目他都看不懂,隻能聽懂他們這個,是做遊戲,於是就介紹給了合夥人。這個項目在一年不到,宣告失敗。因為陳春宇後來發現,創始團隊的其他人,對創業這件事似乎並未傾注全部心血。

在回顧那次創業,陳春宇說,創業的信念非常重要,“應該做沒有人投資也要堅持做的事,而不是因為融資去做事”。

“你永遠不可能把錯誤的事情做對。”付智說,他說創業像開題,題開對了,後麵就隻是執行,題開錯了,後麵隻是做了一堆無用功。

00後如何管理公司

“護城河是什麽?”

“怎樣讓用戶(對產品)一見鍾情?”

“如何預判風口,再搶先起飛?”

問題像子彈一樣掃射,這是發生在共績科技辦公室的場景。

付智每周都要把團隊拉進會議室,輪流扮演“最刻薄的投資人” ,拷問創始團隊的每個人。

團隊在會議室裏扮演投資人,拷問創始團隊 圖片由付智提供

這樣的會議會形成每一篇密密麻麻的詳細文檔,記錄大家的思考與討論,這些是他們產品迭代的依據。

在共績算力,大部分是00後、95後的組合。付智的聯合創始人許鍾子珩,是清華航院博士在讀,另一位聯創黃力昂,是北大物理係的本科,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博士,後來和付智一樣,休學創業。

“批評與自我批評,我們不存在丟臉、不存在擔心被懲罰、每個階段必定會有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共同的問題,要一起解決一起進步。”

2023年,付智邀請了一位投資人來給公司講戰略,他記了滿滿的筆記,在筆記旁邊,付智記錄下了自己的思考。他展示了同事寫的讀書筆記——毛主席如何做管理。

他們不加班,但保證工作時間高效運轉,付智說,在共績科技,會保證大家是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去年他寫了一篇文章,叫做《AI原生組織的建設與實踐》,AI正在提高組織的效率,一些隱性信息正在被挖掘,共績科技內部,基本人人都有一個自己的Agent,會記錄大家的信息並進行快速同步,通過配合會議製度,最終使得信息高速傳遞。

陳春宇也喜歡記錄和反思,他每天看著兩麵牆的關於張小龍公開課的筆記“反芻”,時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他仍然每天自省,他說,他發現產品開發走的慢了,原因是自己之前逃避了很多用戶研究和產品問題,躲在了同事身後,“如果我自己能早一點麵對這個問題,做得再快一點、用戶需求理解更深一點,我們的產品可能會更快出來。”

張宇諾和團隊成員,右一為張宇諾 圖片由張宇諾本人提供

“讓別人和你一起創業,你得先玩命,跟他們一起打過仗,而且你要身先士卒去打。“張宇諾的管理哲學很簡單,但也有效。張宇諾說自己是個敢玩命的人,他至今保持著一個世界紀錄——18歲獨自騎摩托橫跨中國。

張宇諾說,“當他們相信自己真的在打造一款改變世界的產品時,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用打遊戲的心態創業

在生成式AI之下,一切都是未知,這也使得擁有過往豐富經驗的創業者與如同一張白紙般的年輕人一樣,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在這個時期,共同選擇輟學,投身AI創業的00後年輕人,除了極致聰明,也都帶有年輕人特有的理想主義。

“十年創業無人知,一招馬桶天下聞。”

在杭州黑客鬆的頒獎夜,張宇諾把這句話發在了朋友圈調侃,配圖是那隻自己孵化的 AI 馬桶機器人——它正搖著“尾巴”追著他跑,像隻認主的電子寵物。

張宇諾在杭州黑客鬆上做的AI馬桶 圖片由張宇諾本人提供

這就像張宇諾的飛行機器人一樣,讓人意想不到。張宇諾說,他要做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產品,讓世界看到自己。

張宇諾堅信飛行陪伴機器人,將會重新定義AI陪伴硬件。如今產品已經做到了30%——解決了能不能做的問題,還剩下70%,就是做得好不好的問題。他很興奮地分享最近讀的一本書,《溫暖的科技》,這是一本關於AI和愛的故事,作者帶著自己的治愈機器人LOVOT,展示了不一樣的未來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讀這本書,陪伴機器人這個行業會變得更美好。”張宇諾說。

池光耀並不喜歡被稱作“技術天才”,盡管這是媒體最愛給他貼的標簽。池光耀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可能和同齡人不太一樣。小學時,他在計算機上總是展現出超出同齡人的領悟力,考試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第一名。這讓他篤定一件事——讓自己的時間給人類帶來更多價值,這件事必須由他來做,“如果要把自己的時間最大化利用,最優方式就是創造工具,來增加全人類的時間總量。”

他嚐試過許多方法,點對點、點對群地去幫助別人,但人類的需求各異,沒有通解。直到ChatGPT的出現,他才看到了規模化改變的可能性。“我一定會為世界帶來改變。”池光耀說,讓更多人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地方,而不是浪費在無聊的工作上。

現在,語核科技的年營收已達千萬級,具備了穩定的造血能力。

池光耀已經想好了第二個項目——是一款教育產品,專為那些因AI失業的人設計。通過這款產品,他們可以重新學習新領域知識,順利轉向新的職業方向,而非丟掉飯碗。這是他心裏早就埋好的下一步。

除了共績科技,付智還想做很多事,探尋世界的邊界,比如下一個創業,他可能也會嚐試核聚變飛船。在付智看來,社會是在非線性地變化,可能會指數性變好,也可能會指數級變差。而選擇一個安穩的工作代表著一個很穩定的線性增長,甚至邊際遞減的增長。他顯然無法接受自己的資源、認知和能力是這樣一種,呈現緩慢線性增長的狀態,“如果選擇一個穩定的工作,當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要麽就被淘汰,要麽就是被拋棄。”

“有一樣東西,讓夢想無法成真,那就是擔心失敗。”《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流裏》如是說。

“我唯一的危機感就是我們不夠快,抓不住時間窗口,否則沒有其他的擔憂,除非AI不行,或者人類毀滅。”付智說。

“我才23歲,又不是沒失敗過,大不了從頭再來,我還有很多機會。”張宇諾說。

一位資深行業投資人說過,與過去不同,這一代創業反而更加需要一種“玩遊戲”的心態,因為行業瞬息萬變,pivot(產品轉型)是常態,甚至一個月就要pivot一次,隻有把創業當成玩遊戲,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升級打怪的勇氣。

矽穀的創業教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說,正因為有創業公司,你可以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掌控未來,此時,你掌控人生的載體不再隻是自己的生命,還可以通過雖小卻很重要的,與世界相關的一部分來實現——自己創立的公司。

這句話,與這些年輕人的夢想相關。正如刺蝟樂隊歌中所唱,“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蘋果華人工程師謊稱回國照顧父母 卻跳槽並拷走機密文件!
中國最熱門的“臉基尼” 共產黨看著不太舒服
傳奇虎王骨癌去世 死前5天皮包骨還能獵殺巨鱷 太猛了
美名醫遭跨性別病人起訴:人造陰莖切除 性生活觸礁
中國機器人撞人後繼續跑 網驚:故意的 嫌人類擋路(視)




24小時討論排行

俄導彈擊中在烏美國工廠 萬斯:讓我憤怒的是拜登
抗戰老兵潘長發:“打死我也不會跟大陸合作”
習近平獲第三任期,大清洗永無終日
中國93閱兵前瞻:權力展示,智能戰爭,盟友變遷,兩岸角力
烏中立換安全?俄外長再拋條件,轟歐洲領袖:根本不想要和平
加拿大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可能性
男子強奸兩女童遭判死 分別4歲和6歲 過程中殘暴割頸
尼亞加拉瀑布巴士翻車:哥大中國女留學生遇難 事故調查中
李在明坦承親中!強調「無法斷絕關係」,韓網怒
紐約時報:中共如何影響紐約的各級選舉
戀童癖被判死刑"處決前自殺",美檢察官:幫納稅人省錢
普丁下周訪中4天!會晤習近平出席北京閱兵
關稅戰總體檢:塵埃落定,川普大獲全勝
恒大爆雷近五年後被香港股市摘牌,中國樓市跌到底了嗎
“關稅將減4萬億赤字” 川普戴帽子寫:川普總是對的!
前高官示警川普或“出賣”台灣 賴政府有3張保命牌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輟學的00後,正在紮堆改變世界

虎嗅APP 2025-08-16 23:07:23



虎嗅注:在轟轟烈烈的生成式AI浪潮下,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給這場浪潮標注不一樣的注腳,他們就是——00後。在這群年輕人身上,聚集了一堆令人意外的標簽:天才、輟學、創業……當沒人知道AI原生的世界是什麽樣時,沒有包袱的年輕人,將擁有更多機會,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在這裏關注這波年輕人的原因。

這裏,我們深度交流了四位00後創始人,他們分別是:共績科技CEO付智;極群科技創始人陳春宇;語核科技CTO池光耀以及skyris創始人張宇諾。試圖從他們身上,看到新一代年輕創業者的畫像。

2022年11月30日,美國矽穀。

一個叫做ChatGPT的產品,順著光纖,爬過太平洋,把全球震得耳鳴。

這一刻,成了許多創業者的“Aha moment”(頓悟時刻),甚至改變了許多年輕人的人生走向。

“這不就是我畢生苦苦追尋的那個東西嗎?”

00後的池光耀眼睛亮了——他說一直希望能有這麽一種技術,能滿足人類種種需求,現在AI(大語言模型)讓這個願望有了實現的可能。

對於“GPT-3.5開口說話了”這件事,剛在清華大學上大二的陳春宇是從自己在OpenAI的學長朋友圈中提前得知的——那條朋友圈是這麽寫的:“遲到地宣傳一下我組的小工作:一個基於gpt3.5的用rl(強化學習)訓的對話機器人,歡迎大家體驗。”

陳春宇點了鏈接進去,“真牛。”

與池光耀和陳春宇不同,付智並沒有第一時間使用ChatGPT,彼時,正在清華大學讀博的他,正在做一個算力共享的社區,這起源於他自己的科研需求。但ChatGPT為代表的Scaling Law路線演繹的以算力為主角的暴力美學,讓付智共享平台裏的算力需求呈現了爆發式增長,這種引爆,不可忽視,甚至讓他看到了商機。

但與ChatGPT的發源地——矽穀,距離最近的張宇諾,卻成了這場衝擊波下的“漏網之魚”。但在2年後,這場AI衝擊波帶來的AI陪伴硬件的發展,點亮了張宇諾的神經。

“一個人一段時間,隻能做好一件事。”

康奈爾大學的一間辦公室,當張宇諾將輟學創業的想法告訴自己的教授,教授如是說。

在2023年-2024年,這個技術的“奇點”時刻,這四位身處於地球不同地方的年輕人,都做了同樣的決定——離開象牙塔,投身創業。

他們成為了這場技術浪潮下,極具代表性的縮影——這是與上一波AI浪潮不一樣的現象,年輕創業者正在走上舞台。

ChatGPT發布——創業火苗被點燃的時刻

早在6年前,OpenAI的GPT-2模型權重和訓練方法剛剛公開——這是ChatGPT,也就是GPT3.5的前身,那時,池光耀就開始在自家臥室裏嚐試微調,但即使窮盡了當時能用的所有資源,他還是發現不論是GPT-2還是GPT-3,都離他想要的效果太遠了。直到GPT-3.5“開口說話”。

於是,為了讓更多人用到這個產品,池光耀便開始免費共享賬號,但國內IP禁用的這關把他卡住了。

一籌莫展時,2023年3月,GPT開放了API。

“這個時刻應該被銘記”,他說,這意味著他終於可以自由地將想象中的產品變為現實。

那一夜,池光耀連軸奮戰,將一個想法快速落地。第二天,一款麵向小白用戶的GPT客戶端原型誕生了,它能自動優化用戶輸入的prompt(用戶發給AI的話),將AI的使用門檻降到了極致。

這種興奮,給池光耀吸引來了另一位創業者——95後的翟星吉——池光耀如今的創業夥伴。

翟星吉刷Github上的熱門項目,在這個熱門榜上找到了其中一個項目創建者池光耀,迅速加了微信,聊完一拍即合。

池光耀還記得,初次見麵他們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旁邊的貝葉書店,一直聊到關門。從有趣的AI產品聊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兩人決定先做一款產品試水,也磨合彼此的節奏。這款產品後來登上了孵化器——奇績創壇(虎嗅注:奇績創壇前身是YC中國,由陸奇博士,前百度總裁兼COO、微軟執行副總裁、雅虎執行副總裁,於2018年創立)的Demo Day,並成功獲得投資,這便是如今語核科技的雛形。

語核科技團隊招聘,右一為池光耀,中間為翟星吉 圖片由翟星吉提供

2023年,盡管矽穀的三位00後已經發布了AI原生的編程產品——Cursor,極大降低了編程的使用門檻,重新定義了未來軟件開發流程的樣子。但大多數創業者還處於混沌懵懂的狀態,大家還在摸索AI落地的方向。如果我們回溯大部分那個時候成立的公司,可能已經經曆了好幾輪的產品轉型,全然不是現在呈現的樣子。

大多數的資金流向還是一些模型公司。根據第三方分析機構Dealroom的報告,2023年全球AI投資的金額為680億美元。這個數量較2022年甚至略有下降。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但所有人都在摸索。

數據來源:Dealroom

這其中,就有付智。當時他還在和團隊一起打磨他們的產品——一款閑時算力共享平台。這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有人用共享算力尋找外星人。但付智想做的,是提供彈性、穩定、便宜的算力,過去從未有公司跑通過這樣的商業模式。

2023年,付智將共享算力平台發到了B站,一時間,引來了7000-8000注冊用戶,他們在人工智能圈開始小有名氣,他們甚至開始服務客戶。當需求和市場被驗證可行,第二年,付智決定休學創業。

事實證明,付智踩中了一個新的時點。2024年是AI Agent爆發的前夜,人工智能的投資迅速翻倍,達到了1100億美元,一些今天看來火爆的AI Agent賽道,在那個時候稍稍冒頭,AI應用上的投入開始追上並超過了AI模型——這意味著在AI推理端的需求將會暴漲,這是彈性算力的潛在市場。

2024年1月,全球最大科技展——美國電子消費展CES,在拉斯維加斯開幕,AI陪伴玩具成為了最吸睛的對象之一。張宇諾興奮地買了票。彼時,他的創業項目——外賣無人機,陷入了漫長的“場景荒”,苦於找不到PMF,張宇諾決定到展會上找找靈感。

他說看到的AI陪伴玩具,“都挺呆的”——或許可以做一個不那麽“呆”的AI陪伴機器人。回去之後,張宇諾買了一張飛往深圳的機票。

中美之間的航線,成了陳春宇與張宇諾,兩位年輕人之間的人生交匯。

就在張宇諾躊躇滿誌,準備回到深圳創業時,陳春宇正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他要做一款AI原生的聊天軟件,但這個軟件是什麽樣?他還不知道,正如麵對未知的美國生活。

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麽樣,但每個人都在盡力描繪未來。

“我得先跳到海裏,才能弄明白。”陳春宇說。

先解決“聽不懂”的問題,再解決“活下去”

“如果你認為,聊天機器人將是未來,就應該直接做一款聊天軟件。”

陸奇的話點醒了陳春宇,在朋友的引薦下,陳春宇見到了這位奇績創壇的創始人,在聽完陳春宇的創業想法後,這位經曆了PC、移動互聯網繁榮的創業導師說了這樣一番話。所有人都清楚,這一波AI正在對舊有的範式發起挑戰,直接擊穿。

隻是未來到底是什麽樣?年輕人沒有參考,隻能自己蹚這條路。

“或許你可以和Eric Yuan聊聊。”陸奇建議。

Eric Yuan是Zoom的創始人,陳春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選擇飛到矽穀。一張單程機票,對美國一無所知。

陳春宇激動昂揚地講完了自己的創業想法後,他說,Eric似乎沒有聽懂。事實上,“聽不懂”是陳春宇遇到最多的反饋,但陳春宇卻決定在美國留下來了。

為了省錢,剛到美國的陳春宇睡過地板,到斯坦福大學的同學宿舍裏蹭住,還到活動蹭吃的,過了一年漂泊的生活。後來,他遇到了一位投資人,這個人告訴陳春宇,自己有一個房子,可以讓陳春宇住,居無定所的美利堅日子才宣告結束。

一款AI原生的聊天軟件是什麽樣?誰也不知道,沒有前輩可供參考,也沒有人幫陳春宇指明未來。

陳春宇寫的兩麵牆對於張小龍微信公開課的思考和批注 圖片由陳春宇本人提供

為了想清楚這件事,陳春宇把張小龍所有的微信公開課聽了一遍,在房間裏,他把自己關於這7場微信公開課的筆記手寫下來,貼了滿滿兩麵牆,每天他都會在兩麵牆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裏寫寫畫畫,試圖從這位“微信之父”的公開演講中讀取出指向未來可能。

他把自己的思考寫在了自己的公司——極群科技的公眾號上,一款更好的通訊工具,或許AI可以更進一步服務好用戶的核心需求:

從無序的信息轟炸,到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從割裂的功能體驗,到流暢的對話式交互;從被動的工具使用,到主動的場景理解;從封閉的數據孤島,到開放的價值網絡。

好消息是,陳春宇的公司拿到了新的一筆融資,這段時間是他們最忙的時候,產品將在下半年上線,他們在緊鑼密鼓調試。

因為未知,“聽不懂”這事兒,對年輕的創業者而言,是常態。“即便到現在,多數投資人仍然認為他們是在投人。”陳春宇的朋友,清華大學的付智說。

為了解決彈性算力調度,他們從頭重構了三遍算法框架,為了解決設備低門檻接入問題,他們迭代了80多次產品,花了1年多時間,實現了94%的用戶可以成功接入他們的客戶端,實現實時共享。

共績算力所做的事,可以理解為一種“算力滴滴”的模式,幫助開發者、科研人員、科研機構、AI公司等解決臨時波動的算力需求。他們利用全國各地分散的閑時電腦,為用戶提供彈性算力服務,難點在於保證穩定性和便捷接入。

共績科技團建,中間為付智 圖片由付智本人提供

這件事情的核心在於需要調度全社會的閑時算力,為AI提供生產級別的服務。過去並非沒有過這樣的模式,但都無法解決穩定性和不掉線的問題,一旦別人自己上線了,他共享給你的算力就不能用了。

當這套產品商業化轉起來之後,付智他們已經承接了青海、河北省的算力調度平台。實現了50%的毛利率以及上半年2000多萬元的收入,如今他已經不需要讓投資人聽懂了,“我選擇用數據說話。”

當然,有時候,不光是投資人聽不懂,連員工也不相信——比如一款能飛的AI陪伴硬件。

在張宇諾的想象中,陪伴是建立關係,建立關係的關鍵在於隨叫隨到,隨時都在,隻有飛,可以無視地形和障礙物。

這話聽著像瘋話,他曾經招了一個技術工程師,工程師告訴這位年輕人,這事行不通。

“如果我搞出來的話,我就把你們都裁了。”兩回試錯後,張宇諾捧著飛行機器人 Demo 讓工程師卷了鋪蓋。

不過,擺在這些剛從象牙塔直接出來創業的年輕人麵前,解決“聽不懂”的問題遠不是終點,更多的考驗在於商業化,有時候,需要犧牲一些理想。

對於在“AI平權“這件事上有理想主義的池光耀,這是個挺難受的事。

池光耀和翟星吉的第一款產品——CopyAsk入選了奇績論壇,並拿到了奇績論壇的投資。但在商業化付費上,池光耀說,他們失敗了。

在那個ChatGPT問一次可能就要花幾毛錢的年代,池光耀把產品的免費次數設置到了40次/天。池光耀的初心很簡單,他希望能夠讓盡可能多的人用上AI,並用AI來解決自己的需求,省下寶貴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事實證明,池光耀的理想主義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因為過高的免費次數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用戶需求,產品的付費率隻有0.91%,產品總營收不過10萬元。

2023年7月22日,他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免費轉向付費,高頻使用的用戶可以購買白銀會員,9.9元/月。

他甚至在語核科技的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署名文章,文章中說,解釋了他們為了讓公司活下去,選擇付費的方式,但文中專門加了一句,不建議衝動消費購買會員,同時也不支持自動續訂的功能。

但同樣,也有數十萬用戶因為產品幾乎免費開放了所有功能,而成為了活躍用戶,養成了用AI解決問題的習慣。

當池光耀回憶這段經曆時,他並不後悔當時的決定,“想到數十萬人每天能用我們的產品省下幾十分鍾到幾個小時,我能確信我們走在實現理想的路上,為這個世界帶來價值”。

但畢竟,語核依舊是一家企業,需要現金流來存活,他需要把 “活下去” 三個字刻在腦門上。

半年後,語核科技從C端轉向B端,同時伴隨著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胡睿的加入,商業化路線也逐漸清晰。目前語核選擇做的是開箱即用的Agent數字員工,幫助企業解決核心流程中的阻塞點,完成企業售前階段的客戶需求解讀、解決方案製作、標書製作、產品問題答疑、報價單生成等工作。

年輕的連續創業者

盡管這些年輕人都不到30歲,但這一次創業對他們而言,都不是第一次。每個人在此之前,都或多或少有創業經曆。

“世界上最牛的人親自和你聊!”

在紐約的一間公寓,張宇諾看著電腦中的郵件激動得發抖,那封來自矽穀最大孵化器——YC的麵試郵件躍入他的視線,郵件通知他:項目通過了麵試,YC的CEO Carry Tan會親自和他聊。

這是張宇諾的第三次創業。

第一段創業,他19歲,彼時的張宇諾在蘇州開始二手電動摩托車平台的生意,一個月穩定收入在10萬元。但當這個生意進入穩定增長階段時,張宇諾覺得“無聊了”,“每次我特別舒服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會跟我說,你的夢想是倒賣二手電動摩托車嗎?”答案當然不是。

第二段創業,是2021年。那個時候,蔚來汽車推出了換電模式,張宇諾立刻想,是不是可以把這種換電模式放到電動自行車上,做一個電動自行車的換電站。這場創業也給他帶來了收入,但這仍然是一個拚運營和資本的商業模式,張宇諾決定把這個項目交給自己的合作夥伴,回到英國讀本科了。

第三段創業,便是研究生時期,張宇諾來到了美國康奈爾大學。選擇美國的原因很簡單,“最好的創業項目都在美國,所以我來了。”所以讀書也是為了創業。

這段創業,他和合作夥伴決定,把無人機和換電相結合,做一個換電的無人機項目,針對的場景就是外賣。

美國外賣配送效率很低,但無人機配送,可以將這個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無人機換電怎麽解決?他們直接做了個車載無人機基站,這樣司機隻需要去一家餐廳,把餐放到車頂的無人機基站,無人機就會自己送到訂餐用戶家,然後司機再直接開到下一個餐廳,這樣外賣的效率大大提高。這個項目後來讓張宇諾他們拿到了YC的麵試,就是本章開頭的場景。

“我曾以為YC會非常迷戀技術,但Garry問的問題卻是‘用戶為什麽需要你這個產品?’‘你靠什麽賺錢?’。”張宇諾才意識到,PMF(產品/市場契合度),是比技術更重要的東西。

這場無人機外賣的創業,因為忽略了美國對空域管製的嚴格規定最終折戟。

就在張宇諾準備在蘇州做他的電動車換電平台時,2021年,除了蔚來推出換電模式,低代碼開發也在科技商業圈流行開。

付智跟幾個同學做了一家叫做雨獺科技的低代碼遊戲引擎公司,幾個學生用PPT就融了近千萬元。當時一幫學生們認為,隻要創造遊戲的門檻足夠低,就會有很多人來創造遊戲。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遊戲真正的門檻不是代碼,而是創意,中國年輕人基本沒時間做創意,也不會有那麽多人做遊戲。

陳春宇的第一次創業,是參加清華的“校長杯”比賽,他參與的項目是一款遊戲,現場投資人說,其他項目他都看不懂,隻能聽懂他們這個,是做遊戲,於是就介紹給了合夥人。這個項目在一年不到,宣告失敗。因為陳春宇後來發現,創始團隊的其他人,對創業這件事似乎並未傾注全部心血。

在回顧那次創業,陳春宇說,創業的信念非常重要,“應該做沒有人投資也要堅持做的事,而不是因為融資去做事”。

“你永遠不可能把錯誤的事情做對。”付智說,他說創業像開題,題開對了,後麵就隻是執行,題開錯了,後麵隻是做了一堆無用功。

00後如何管理公司

“護城河是什麽?”

“怎樣讓用戶(對產品)一見鍾情?”

“如何預判風口,再搶先起飛?”

問題像子彈一樣掃射,這是發生在共績科技辦公室的場景。

付智每周都要把團隊拉進會議室,輪流扮演“最刻薄的投資人” ,拷問創始團隊的每個人。

團隊在會議室裏扮演投資人,拷問創始團隊 圖片由付智提供

這樣的會議會形成每一篇密密麻麻的詳細文檔,記錄大家的思考與討論,這些是他們產品迭代的依據。

在共績算力,大部分是00後、95後的組合。付智的聯合創始人許鍾子珩,是清華航院博士在讀,另一位聯創黃力昂,是北大物理係的本科,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博士,後來和付智一樣,休學創業。

“批評與自我批評,我們不存在丟臉、不存在擔心被懲罰、每個階段必定會有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共同的問題,要一起解決一起進步。”

2023年,付智邀請了一位投資人來給公司講戰略,他記了滿滿的筆記,在筆記旁邊,付智記錄下了自己的思考。他展示了同事寫的讀書筆記——毛主席如何做管理。

他們不加班,但保證工作時間高效運轉,付智說,在共績科技,會保證大家是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去年他寫了一篇文章,叫做《AI原生組織的建設與實踐》,AI正在提高組織的效率,一些隱性信息正在被挖掘,共績科技內部,基本人人都有一個自己的Agent,會記錄大家的信息並進行快速同步,通過配合會議製度,最終使得信息高速傳遞。

陳春宇也喜歡記錄和反思,他每天看著兩麵牆的關於張小龍公開課的筆記“反芻”,時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他仍然每天自省,他說,他發現產品開發走的慢了,原因是自己之前逃避了很多用戶研究和產品問題,躲在了同事身後,“如果我自己能早一點麵對這個問題,做得再快一點、用戶需求理解更深一點,我們的產品可能會更快出來。”

張宇諾和團隊成員,右一為張宇諾 圖片由張宇諾本人提供

“讓別人和你一起創業,你得先玩命,跟他們一起打過仗,而且你要身先士卒去打。“張宇諾的管理哲學很簡單,但也有效。張宇諾說自己是個敢玩命的人,他至今保持著一個世界紀錄——18歲獨自騎摩托橫跨中國。

張宇諾說,“當他們相信自己真的在打造一款改變世界的產品時,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用打遊戲的心態創業

在生成式AI之下,一切都是未知,這也使得擁有過往豐富經驗的創業者與如同一張白紙般的年輕人一樣,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在這個時期,共同選擇輟學,投身AI創業的00後年輕人,除了極致聰明,也都帶有年輕人特有的理想主義。

“十年創業無人知,一招馬桶天下聞。”

在杭州黑客鬆的頒獎夜,張宇諾把這句話發在了朋友圈調侃,配圖是那隻自己孵化的 AI 馬桶機器人——它正搖著“尾巴”追著他跑,像隻認主的電子寵物。

張宇諾在杭州黑客鬆上做的AI馬桶 圖片由張宇諾本人提供

這就像張宇諾的飛行機器人一樣,讓人意想不到。張宇諾說,他要做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產品,讓世界看到自己。

張宇諾堅信飛行陪伴機器人,將會重新定義AI陪伴硬件。如今產品已經做到了30%——解決了能不能做的問題,還剩下70%,就是做得好不好的問題。他很興奮地分享最近讀的一本書,《溫暖的科技》,這是一本關於AI和愛的故事,作者帶著自己的治愈機器人LOVOT,展示了不一樣的未來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讀這本書,陪伴機器人這個行業會變得更美好。”張宇諾說。

池光耀並不喜歡被稱作“技術天才”,盡管這是媒體最愛給他貼的標簽。池光耀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可能和同齡人不太一樣。小學時,他在計算機上總是展現出超出同齡人的領悟力,考試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第一名。這讓他篤定一件事——讓自己的時間給人類帶來更多價值,這件事必須由他來做,“如果要把自己的時間最大化利用,最優方式就是創造工具,來增加全人類的時間總量。”

他嚐試過許多方法,點對點、點對群地去幫助別人,但人類的需求各異,沒有通解。直到ChatGPT的出現,他才看到了規模化改變的可能性。“我一定會為世界帶來改變。”池光耀說,讓更多人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地方,而不是浪費在無聊的工作上。

現在,語核科技的年營收已達千萬級,具備了穩定的造血能力。

池光耀已經想好了第二個項目——是一款教育產品,專為那些因AI失業的人設計。通過這款產品,他們可以重新學習新領域知識,順利轉向新的職業方向,而非丟掉飯碗。這是他心裏早就埋好的下一步。

除了共績科技,付智還想做很多事,探尋世界的邊界,比如下一個創業,他可能也會嚐試核聚變飛船。在付智看來,社會是在非線性地變化,可能會指數性變好,也可能會指數級變差。而選擇一個安穩的工作代表著一個很穩定的線性增長,甚至邊際遞減的增長。他顯然無法接受自己的資源、認知和能力是這樣一種,呈現緩慢線性增長的狀態,“如果選擇一個穩定的工作,當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要麽就被淘汰,要麽就是被拋棄。”

“有一樣東西,讓夢想無法成真,那就是擔心失敗。”《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流裏》如是說。

“我唯一的危機感就是我們不夠快,抓不住時間窗口,否則沒有其他的擔憂,除非AI不行,或者人類毀滅。”付智說。

“我才23歲,又不是沒失敗過,大不了從頭再來,我還有很多機會。”張宇諾說。

一位資深行業投資人說過,與過去不同,這一代創業反而更加需要一種“玩遊戲”的心態,因為行業瞬息萬變,pivot(產品轉型)是常態,甚至一個月就要pivot一次,隻有把創業當成玩遊戲,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升級打怪的勇氣。

矽穀的創業教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說,正因為有創業公司,你可以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掌控未來,此時,你掌控人生的載體不再隻是自己的生命,還可以通過雖小卻很重要的,與世界相關的一部分來實現——自己創立的公司。

這句話,與這些年輕人的夢想相關。正如刺蝟樂隊歌中所唱,“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