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不少製造業與服務業,當"能坐著"成為一種工作福利

不少製造業與服務業,當"能坐著"成為一種工作福利

文章來源: 青年誌Youthology 於 2025-08-16 18:53:2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可以坐著上班”

打開招聘軟件,可以看到製造業與服務業不少招聘廣告中,正在把“坐著”當做一項工作福利。仿佛“能坐著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特殊待遇。

與之相對的,是基層服務行業中日益普遍的“全程站立”:餐飲、零售、酒店等崗位的員工,許多都被要求在超長工時裏全程站立工作,不設椅子,沒有休息,不能坐下。

這種要求並非出於效率或安全考慮,而是源於一種看不見的表演邏輯:站立的身體,被當作“積極”“專業”“熱情”的象征,傳遞給顧客、傳遞給管理者,也傳遞給攝像頭背後的監控係統。

“坐著會給顧客懶散的感覺,會讓顧客不想進來消費。”一位經營者如此解釋。

這是一種和真正的勞動不同的勞動。它的價值不在於完成工作本身,而在於營造出“在工作”的姿態。

“在工作”的勞動姿態,開始被單獨抽離出來加以規範。站著、走動、微笑、口播,成為評價績效的一部分——它們並不直接提升服務效率,卻不斷被強化、被記錄、被獎懲。

當勞動變成表演,勞動者也就成了道具。健康被消耗,情緒被壓住,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被替換成標準化的笑容和話術。這不僅是服務業的日常,也是當下許多崗位的現實:製度用可複製的動作定義“合格”。

口播

在許多門店,勞動的第一要求不是把事情做快,而是把樣子擺對。

小光在一家餐飲連鎖工作,每天站十個小時,下班回宿舍總是一瘸一拐。去醫院問診,還沒拍片,醫生光聽描述就判斷——靜脈曲張、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積液。這些病,在服務業是再常見不過的職業損傷。

要緩解並不難。一雙壓力襪、一副支撐性鞋墊、每站五十分鍾坐十分鍾,都能讓情況好很多。但店裏不允許。

這種邏輯裏,站立並不一定能提升效率,卻成了“敬業”的證明。於是,哪怕客人不多,員工也不能坐下。前廳留一人值班、其餘人去後台休息,這樣的安排被認為“不專業”。

表演站立雖然辛苦,但好在不要求技巧,如今的服務業工作中還包含著更多不被認真解釋、卻必須嚴格執行的“表演性勞動”。

地上沒有垃圾也要掃,不趕時間也必須小跑上菜,上班時要一直走動,遇到同事必須打招呼問好,如果被經理抓到沒有笑,會被批評。這些動作不一定改善顧客體驗,卻能讓管理層看到一個忙碌、整齊的場麵。

在奶茶店兼職的張章做好了腳疼腿疼的準備,卻沒想到嗓子成了損耗最大的地方。

兼職第一周,他每天口播到嗓子幹啞,吞口水都疼。一位同事辭職了,因為聲帶結節。

店裏有一套細得近乎荒誕的口播SOP:顧客進店要喊,點單要喊,取餐要喊;天氣變了要喊,季節更替要喊。每隔十分鍾,全店會齊聲高喊“毛巾清洗時間到”“三十分鍾檢查茶湯時間到”。

這些台詞裏,有提醒顧客小心燙口的好意,也有品牌廣告,還有複雜的問候與告別話術。奇怪的是——顧客在的時候要喊,沒顧客的時候更要喊。

“你得有活人味!” 店長批評張章的表情僵硬,口播毫無感情。

在張章每天站立的十個小時裏,沒有一刻是停下來的。他得當後廚,泡茶,泡咖啡,煮珍珠,切水果,濾茶葉,不停地洗洗刷刷,還得看前場,點單,收銀,處理線上的訂單。

京東美團和阿裏外賣大戰,訂單激增, 上早班的張章一個人幹了一千多的營業額,他打電話求助,店長敷衍了幾句就不聞不問了。其他同事沒到上班時間也不來。張章說他很理解,如果是他也可能會“見死不救”,正常上班時長已經讓透支了所有體力,大家都沒有力氣再來賺這一小時十塊錢的加班費。

沒有力氣當活人,又要表演口播喊麥,那就隻能當偽人。

樂捐

有時取餐的顧客已經走了,店員仍對著空氣口播,直到念完。

這些詞本來就不是念給顧客聽的,而是念給攝像頭,店長,或者念給潛伏在顧客隊伍裏的“便衣”督查。

某品牌奶茶店對口播每周有五次隨機抽查,四次監控一次線下。

如果被發現沒念,便會按照打分標準扣分,不僅可能會被罰寫複盤,還和工資提成掛鉤。

監控,罰款和體罰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在許多公司,罰款叫“樂捐”。

有的奶茶店,規定收銀人員如果麵無表情,第一次捐一元,第二次捐兩元,以此類推。

某長三角地區的奶茶品牌有門店要求沒喊口號的員工“樂捐”50。

某湘菜品牌上菜時有固定口播,如果服務員沒說,罰款10元,女員工沒有塗口紅罰款5元。

張章的同事曾一個月被扣了一千多,將近工資的三分之一。

體罰也非常普遍,某連鎖咖啡品牌要求店員抄寫差評,每條100遍,如果沒對路過的顧客微笑打招呼便被罰做俯臥撐,其他的體罰比如深蹲、爬樓梯也屢見不鮮。

“總比罰錢好”有人在評論區這麽說。

偽人

公司試圖用量化考核製度將一切標準化、流程化,本意是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最影響顧客體驗的偏偏是那些無法被量化的部分。

管理者無法觀測消費者在店員那裏獲得多少情緒價值,就去要求笑容和聲量。

在動不動就罰款的威脅下,店員們漸漸把力氣從“做得好”轉移到“做得可以好看”。

服務員本來就是活的人,但經營者偏偏用一套標準化SOP和嚴苛罰款把活人僵化抽幹成偽人,然後再讓偽人死氣沉沉地表演活人。

無數人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抽幹人,再用無數花活兒讓人表演人,好一個加一減一等於負的集體偽人時代。

代價

代價首先落在身體上。靜脈曲張、聲帶結節、慢性腰痛,這些原本屬於長期體力勞動者的傷病,如今在大量服務業崗位上提前出現。

更隱蔽的,是情緒的耗竭。為了應付鏡頭和考核,員工學會了用同一套表情和語調麵對所有人,把真實的感受收起來。

正如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所說,情緒勞動可能導致“情感異化”——勞動者與自己的真實感受逐漸脫節。

勞動原本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但在表演化的勞動裏,這種連接被削弱甚至切斷,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冷冰冰的標準。

懲戒和監視製造著失去自主性的勞動者,表演式服務生產觀光式的消費者,這期間,消失的是人和人之間真正的關切。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蘋果華人工程師謊稱回國照顧父母 卻跳槽並拷走機密文件!
傳奇虎王骨癌去世 死前5天皮包骨還能獵殺巨鱷 太猛了
中國機器人撞人後繼續跑 網驚:故意的 嫌人類擋路(視)
習近平獲第三任期,大清洗永無終日
44歲傳奇女飛行員殞落,飛機墜毀原因未明




24小時討論排行

俄導彈擊中在烏美國工廠 萬斯:讓我憤怒的是拜登
烏中立換安全?俄外長再拋條件,轟歐洲領袖:根本不想要和平
中國93閱兵前瞻:權力展示,智能戰爭,盟友變遷,兩岸角力
加拿大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可能性
川普派兵涉種族歧視?遭痛批“專挑非裔市長下手”
紐約時報:中共如何影響紐約的各級選舉
李在明坦承親中!強調「無法斷絕關係」,韓網怒
關稅戰總體檢:塵埃落定,川普大獲全勝
戀童癖被判死刑"處決前自殺",美檢察官:幫納稅人省錢
抗戰老兵潘長發:“打死我也不會跟大陸合作”
普丁下周訪中4天!會晤習近平出席北京閱兵
恒大爆雷近五年後被香港股市摘牌,中國樓市跌到底了嗎
“關稅將減4萬億赤字” 川普戴帽子寫:川普總是對的!
習一年肅清近90萬黨員 紐時:軍隊恐混亂 影響攻台
馬克龍的反擊:硬剛美、以、意三國
走私芬太尼原料?中企女高管在美國獲刑15年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不少製造業與服務業,當"能坐著"成為一種工作福利

青年誌Youthology 2025-08-16 18:53:25


“可以坐著上班”

打開招聘軟件,可以看到製造業與服務業不少招聘廣告中,正在把“坐著”當做一項工作福利。仿佛“能坐著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特殊待遇。

與之相對的,是基層服務行業中日益普遍的“全程站立”:餐飲、零售、酒店等崗位的員工,許多都被要求在超長工時裏全程站立工作,不設椅子,沒有休息,不能坐下。

這種要求並非出於效率或安全考慮,而是源於一種看不見的表演邏輯:站立的身體,被當作“積極”“專業”“熱情”的象征,傳遞給顧客、傳遞給管理者,也傳遞給攝像頭背後的監控係統。

“坐著會給顧客懶散的感覺,會讓顧客不想進來消費。”一位經營者如此解釋。

這是一種和真正的勞動不同的勞動。它的價值不在於完成工作本身,而在於營造出“在工作”的姿態。

“在工作”的勞動姿態,開始被單獨抽離出來加以規範。站著、走動、微笑、口播,成為評價績效的一部分——它們並不直接提升服務效率,卻不斷被強化、被記錄、被獎懲。

當勞動變成表演,勞動者也就成了道具。健康被消耗,情緒被壓住,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被替換成標準化的笑容和話術。這不僅是服務業的日常,也是當下許多崗位的現實:製度用可複製的動作定義“合格”。

口播

在許多門店,勞動的第一要求不是把事情做快,而是把樣子擺對。

小光在一家餐飲連鎖工作,每天站十個小時,下班回宿舍總是一瘸一拐。去醫院問診,還沒拍片,醫生光聽描述就判斷——靜脈曲張、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積液。這些病,在服務業是再常見不過的職業損傷。

要緩解並不難。一雙壓力襪、一副支撐性鞋墊、每站五十分鍾坐十分鍾,都能讓情況好很多。但店裏不允許。

這種邏輯裏,站立並不一定能提升效率,卻成了“敬業”的證明。於是,哪怕客人不多,員工也不能坐下。前廳留一人值班、其餘人去後台休息,這樣的安排被認為“不專業”。

表演站立雖然辛苦,但好在不要求技巧,如今的服務業工作中還包含著更多不被認真解釋、卻必須嚴格執行的“表演性勞動”。

地上沒有垃圾也要掃,不趕時間也必須小跑上菜,上班時要一直走動,遇到同事必須打招呼問好,如果被經理抓到沒有笑,會被批評。這些動作不一定改善顧客體驗,卻能讓管理層看到一個忙碌、整齊的場麵。

在奶茶店兼職的張章做好了腳疼腿疼的準備,卻沒想到嗓子成了損耗最大的地方。

兼職第一周,他每天口播到嗓子幹啞,吞口水都疼。一位同事辭職了,因為聲帶結節。

店裏有一套細得近乎荒誕的口播SOP:顧客進店要喊,點單要喊,取餐要喊;天氣變了要喊,季節更替要喊。每隔十分鍾,全店會齊聲高喊“毛巾清洗時間到”“三十分鍾檢查茶湯時間到”。

這些台詞裏,有提醒顧客小心燙口的好意,也有品牌廣告,還有複雜的問候與告別話術。奇怪的是——顧客在的時候要喊,沒顧客的時候更要喊。

“你得有活人味!” 店長批評張章的表情僵硬,口播毫無感情。

在張章每天站立的十個小時裏,沒有一刻是停下來的。他得當後廚,泡茶,泡咖啡,煮珍珠,切水果,濾茶葉,不停地洗洗刷刷,還得看前場,點單,收銀,處理線上的訂單。

京東美團和阿裏外賣大戰,訂單激增, 上早班的張章一個人幹了一千多的營業額,他打電話求助,店長敷衍了幾句就不聞不問了。其他同事沒到上班時間也不來。張章說他很理解,如果是他也可能會“見死不救”,正常上班時長已經讓透支了所有體力,大家都沒有力氣再來賺這一小時十塊錢的加班費。

沒有力氣當活人,又要表演口播喊麥,那就隻能當偽人。

樂捐

有時取餐的顧客已經走了,店員仍對著空氣口播,直到念完。

這些詞本來就不是念給顧客聽的,而是念給攝像頭,店長,或者念給潛伏在顧客隊伍裏的“便衣”督查。

某品牌奶茶店對口播每周有五次隨機抽查,四次監控一次線下。

如果被發現沒念,便會按照打分標準扣分,不僅可能會被罰寫複盤,還和工資提成掛鉤。

監控,罰款和體罰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在許多公司,罰款叫“樂捐”。

有的奶茶店,規定收銀人員如果麵無表情,第一次捐一元,第二次捐兩元,以此類推。

某長三角地區的奶茶品牌有門店要求沒喊口號的員工“樂捐”50。

某湘菜品牌上菜時有固定口播,如果服務員沒說,罰款10元,女員工沒有塗口紅罰款5元。

張章的同事曾一個月被扣了一千多,將近工資的三分之一。

體罰也非常普遍,某連鎖咖啡品牌要求店員抄寫差評,每條100遍,如果沒對路過的顧客微笑打招呼便被罰做俯臥撐,其他的體罰比如深蹲、爬樓梯也屢見不鮮。

“總比罰錢好”有人在評論區這麽說。

偽人

公司試圖用量化考核製度將一切標準化、流程化,本意是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最影響顧客體驗的偏偏是那些無法被量化的部分。

管理者無法觀測消費者在店員那裏獲得多少情緒價值,就去要求笑容和聲量。

在動不動就罰款的威脅下,店員們漸漸把力氣從“做得好”轉移到“做得可以好看”。

服務員本來就是活的人,但經營者偏偏用一套標準化SOP和嚴苛罰款把活人僵化抽幹成偽人,然後再讓偽人死氣沉沉地表演活人。

無數人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抽幹人,再用無數花活兒讓人表演人,好一個加一減一等於負的集體偽人時代。

代價

代價首先落在身體上。靜脈曲張、聲帶結節、慢性腰痛,這些原本屬於長期體力勞動者的傷病,如今在大量服務業崗位上提前出現。

更隱蔽的,是情緒的耗竭。為了應付鏡頭和考核,員工學會了用同一套表情和語調麵對所有人,把真實的感受收起來。

正如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所說,情緒勞動可能導致“情感異化”——勞動者與自己的真實感受逐漸脫節。

勞動原本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但在表演化的勞動裏,這種連接被削弱甚至切斷,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冷冰冰的標準。

懲戒和監視製造著失去自主性的勞動者,表演式服務生產觀光式的消費者,這期間,消失的是人和人之間真正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