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31日,44歲的傳奇女飛行員阮安秋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格林伍德墜亡。她是越南第1位、全球第10位完成環球飛行的女飛行員。
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消息,阮安秋是飛機上唯一的乘客,被當場宣布死亡,墜機原因暫不明。
一場“安靜”的墜落
實時航班跟蹤應用Flightaware的數據顯示,涉事飛機於7月30日上午10:45從印第安納南格林伍德機場起飛,計劃降落賓夕法尼亞州某機場。但起飛僅數分鍾後,阮安秋駕駛的Lancair IV-P型飛機突然螺旋下墜並墜毀。殘骸隨後在格林伍德主街Circle K加油站後方的山坡上被發現。
目擊者阿曼達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架飛機在下墜過程中“既沒有火光四射的場麵,也沒有爆炸發出的驚天巨響”。她看到的飛機不停旋轉,墜落前非常安靜,她最初以為這是一場飛行特技表演。
另一位目擊者威廉姆斯在飛機墜落後撥打了911電話。他回憶墜落場景,“飛機向左急轉彎,準備向北飛,突然間機頭向下,開始旋轉,之後直接墜落。”
格林伍德消防局的發言人泰勒·斯沃森表示,阮安秋墜亡的地點不是在荒無人煙的野外,而是在居民區,墜毀地點附近就有一個小型加油站。“如果不是她最後避開了加油站,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表示將調查飛機墜毀的原因。
王健從事失蹤飛行器搜尋和鑒定工作多年,在國際探險團隊The Fourteen Mountains 任主席,該團隊專注於尋找二戰期間失蹤的盟軍飛機。他告訴《南方人物周刊》,此類事故的調查流程一般是,FAA先封鎖現場, 然後由NTSB派人搜集證據,取得黑匣子之後進行數據分析,包括人員健康狀況、氣候條件、飛機維修記錄、黑匣子數據等。由於涉事飛機是一架小型飛機,且殘骸完整,初始報告基本上一個月內能出。
王健分析,這是阮安秋的第二次環球飛行,理論上她應該對本次飛行駕輕就熟。從她起飛第一站的目的地判斷,此次航線應該是從美國向東北飛入加拿大,經格陵蘭島、冰島、英格蘭之後進入歐洲,這是環球航行的前半段,推測最難航段是後半部分——從越南到美國的跳島飛行。本次墜機與客觀飛行難度無關,判斷為機械故障或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大。
涉事飛機為2005年款LancairIV-P,這是一款四座輕型高速機,因操控靈敏度高,在飛行圈被稱為“空中跑車”,但低空失速後極易陷入螺旋墜落。從飛行機齡看,這架飛機已經進入“中老年”,保養和維修對維持飛行安全尤為重要。
在機械故障之外,也可能是人為操作失誤。飛機螺旋槳順時針向右轉(駕駛員向前看時),飛機會向左偏轉,尤其是起飛時會比較明顯,巡航後會減弱。正確的操作方法是起飛後保持航向,待飛機獲得足夠升力後再慢慢調轉航向。但不知什麽原因,阮安秋沒有適當糾正飛機的偏轉力矩,致使飛機順勢左轉,進入失控的螺旋墜落,當她再次試圖挽救,為時已晚。

2022年3月,阮安秋(前)在越南
為什麽要冒這個險?
這次起飛前,阮安秋曾開直播與粉絲交流。她在視頻中說:“我今天超級興奮。祝我好運,謝謝大家。賓夕法尼亞州見,讓我們繼續一起飛吧。”
阮安秋的飛行夢在小時候就已經種下。她在越南的一個偏遠村莊度過童年,那時最大的樂趣就是看頭頂的飛機。12歲,阮安秋移居美國,先後獲得普渡大學的數學學士學位和航空航天工程碩士學位,又在佐治亞理工學院獲得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學位。
2018年,阮安秋創立了亞洲航空航天女性組織 (AWAA)。官網介紹,AWAA的宗旨是“鼓勵、賦能和吸引下一代亞洲女性飛行員、航空航天工程師和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人士”。
2024年,阮安秋成為越南第1位、全球第10位完成環球飛行的女飛行員。此次墜機原本是她計劃中的第二次環球飛行。她向往飛行,也鼓勵更多有誌於藍天的女性更加勇敢。
一些飛行愛好者將阮安秋與阿梅莉亞·埃爾哈特等奉為女飛行員的傳奇。埃爾哈特是美國著名的女性飛行員,是第一位獲得十字飛行榮譽勳章的女飛行員、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將自己的飛行經曆寫成書,非常暢銷,她還幫助建立了一個女飛行員組織。
23歲那年,埃爾哈特第一次坐上飛機。6天後,她報班學習飛行;6個月後,她湊錢買了第一架飛機。學習飛行7年後,埃爾哈特成為飛越大西洋的首位女性——同一年,在她之前已有3位女飛行員為了同一目標而殞落天際。
1937年,當埃爾哈特嚐試首次環球飛行時,在飛越太平洋期間神秘失蹤。之後的搜尋工作耗資數百萬美元,但一直沒有發現關於她所駕飛機的蛛絲馬跡。官方於1939年正式宣布埃爾哈特遇難。
遇難的意外寫在前麵,但後來者沒有停止飛行。2025年,阮安秋計劃再次完成一趟橫跨25國的環球飛行之旅,並為AWAA吸引到更多的關注和資源。
2025年7月15日,阮安秋從威斯康星州奧什克什啟程。她在社交媒體發布動態,“這次飛行不為刷新紀錄,隻為告訴AWAA的姑娘們,勇敢不是不害怕,是顫抖著仍握緊操縱杆。”
墜機次日,AWAA官網背景變成黑白,首頁是阮安秋曾說的話,“每個女孩仰望飛機時,不該隻看到金屬,而該看見自己的倒影。”
有飛行愛好者寫下《夜航西飛》中的一段話悼念阮安秋:
如同一開始那樣,我可以追問:“為什麽要冒這個險?”我也可以回答:“為著順應天賦。”一個水手生性就該遠航,一個飛行員生性要去飛翔。我想這就是我飛越兩萬五千英裏的原因。我能預料到的是,隻要我有架飛機,隻要天空還在,我就會繼續飛下去。
這一切並沒有什麽非凡之處。我掌握了一項技能,曾費盡艱辛才得以掌握它。我的雙手學會了駕馭飛機的技能,這技能憑借的是熟能生巧。現在它們已遊刃有餘,就像鞋匠的手指操縱錐子。隻有“操控”才能為人類的勞動帶來尊嚴。當你的身體體驗到你賴以謀生的工具帶來的孤獨感,你就會明白其他的事物:那些試驗、無關緊要的職位、你曾緊抓不放的虛榮,對你來說都是虛妄。